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目的探讨坠落伤与交通事故伤所致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2008年6月—2013年9月期间367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患者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骨折部位、Franke1分级、是否漏诊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创伤性脊柱骨折的主要致伤因素为交通事故与高处坠落伤,占脊柱骨折的85.5%(314/367),其中交通事故伤占49.6%(182/367),坠落伤(平度高度为4 m)占35.9%(132/367),常见部位为胸腰椎的损伤;其中交通伤所致的脊柱损伤力学机制比较复杂,损伤的椎体常为相邻椎体,常会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交通伤所致的脊柱损伤常发生于脊柱三柱理论的前柱与中柱;脊柱骨折的主要形式为椎体的爆裂骨折与压缩骨折为主;脊柱骨折的节段或部位多见于胸腰段;脊髓损伤多为Frankel A、B级,交通事故导致的脊柱骨折漏诊率比较低。坠落伤导致的脊柱骨折,损伤的椎体非相邻椎体,坠落伤易导致椎体的椎弓、椎板、小关节的损伤(后柱损伤),脊髓损伤较轻,坠落伤Frankel分级多为C级,容易发生漏诊。坠落伤治疗的临床效果稍优于交通事故伤(P<0.05)。结论交通事故伤与坠落伤所致的脊柱骨折机制比较复杂,应根据两者的特点综合考虑,应尽量多作脊柱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脊柱的两端,防止漏诊;治疗时应缓急轻重,全面考虑身体各项机能,脊柱骨折的治疗要根据患者骨折的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8例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临床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38例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ISS值17~57分,平均25.7分.脊柱骨折按Denis分型:Ⅳ型12例,Ⅱ型22例,Ⅰ型4例.脊髓损伤按(ASIA分级):A级7例,B级7例,C级14例,D级10例.其中手术治疗35例,保守治疗3例.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0.3个月.36例骨折愈合,神经症状16例完全恢复,14例有一级以上恢复,8例无变化.结论 损害控制有助于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可有效减少ARDS和MOF的发生;手术时机取决于脊髓损伤和全身情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先后采用5种椎弓根内固钉系统,单纯行后路减压、脊柱固定融合手术,观察伤椎椎体的复位率及远期椎体高度的丢失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伤椎体复位率(84.20±13.13)%,66例获平均18个月的随访,椎体高度丢失(21.0±12.68)%,损伤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复位佳、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应首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和分析前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方减压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36例,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结果 术前椎体压缩33.5%~69.5%,平均45.9%,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神经功能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其中16例完全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未见后凸畸形复发或加重.内固定物无松动、脱落及折断现象.结论 前路手术可以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压充分,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脊柱创伤,多由高能量暴力所致,如高处坠落伤、车祸伤、胸腰部重物砸伤等[1]。因解剖及生物力学因素,胸腰段是脊柱骨折脱位的多发区,T12、L1骨折约占脊柱骨折的60%。椎体爆裂性骨折后使脊柱的稳定性受到破坏,骨折块突入椎管内引起椎管狭窄,损伤脊髓神经,多为不稳定性骨折,其后果严重,轻者丧失劳动力,重者丧失日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 Wiltse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单节段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 Cobb 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 Beaujon-Lassale 功能评分。结果术后1周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 Cobb 角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 <0.05),术后1周患者 VAS 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末次随访 Beaujon-Lassale 功能评分为(19.4±2.6)分。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术后1个月症状完全恢复;2例椎管内渗漏发生,3例术中发生骨水泥椎旁渗漏,但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症状。结论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 PVP 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腰痛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体新鲜骨折的经验.方法 采用经皮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PVP技术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病人16例,其中单纯椎体压缩型骨折9例,爆裂骨折7例.结果 术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6%(15%~77%)恢复至术后89%(62%~100%).脊柱后凸畸形角显著减小,脊柱后凸角由术前平均33.45°(25°~56°)恢复至术后平均5.3°(0°~15°).术后15~30天拆除外固定,随访6~9月(平均7.6月),椎体高度无明显下降.5例有神经症状的患者,其神经损伤ASIA分级基本恢复到E级.结论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PVP技术能有效恢复胸腰椎新鲜骨折的椎体高度,改善神经功能,防止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8.
经后路椎弓根系统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分析经后路椎体内撑开植骨治疗胸腰段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经后路椎体内撑开植骨治疗胸腰段压缩骨折106例,并进行随访分析,观察神经损伤以及骨折椎体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除神经损伤ASIA分级为A级的10例无变化外,其余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骨折椎体平均高度(为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体高度和×100%):术前(%)59.41±9.53,术后(%)95.28±10.30,6个月后随访(%)93.96±11.51。椎管受阻狭窄程度:按Wolter分类,术前指数1为30例,指数2为64例,指数3为12例;术后指数0为92例,指数1为14例。内固定物无发生折断、折弯等。结论为建立脊柱的稳定,对椎体明显爆裂压缩的患者在手术复位内固定的同时行椎体植骨是必要的,经后路椎体内撑开植骨治疗胸腰段压缩骨折是较为有效,方便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韩丹  何志勇  罗季阳  李轩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91-91,95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行经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术后6-18个月回访,21例均取得良好效果,术前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47.3%对比术后2d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91.3%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89.7%对比术后2d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91.3%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达到良好复位、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 90例椎体骨折患者的CT影像和临床资料。结果 ,在 110个椎节中 ,单椎体骨折 74例 ,多椎体骨折 16例 ;以压缩型 (6 1.8% )和爆裂型 (34.5 % )骨折多见 ;三柱受累中 ,以前柱 (34% )和前中柱 (31% )多见 ,椎体狭窄率为 36 %。认为CT扫描在胸腰段骨折的诊断、分类、判断脊柱失稳、评价脊髓损伤及选择治疗方法上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管环状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椎管环状减压、AF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及椎体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2例。结果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 erican sp inal in jury assoc iation,ASIA)神经损伤分级标准评定,27例不完全性损伤患者提高1-3级,5例完全性损伤患者部分神经功能有所恢复;术后伤椎高度和矢状面指数(sagital index,SI)有显著改善;螺钉位置全部良好,无折断、弯曲、松动现象。结论椎管环状减压、AF椎弓根螺钉系统及椎体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和脊柱的生理弧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磷酸钙骨水泥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6月~2009年6在本院就诊的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患者36例,均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磷酸钙骨水泥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与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测量结果、神经功能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周、术后1年、术后3年的椎体压缩率(前缘、中央、后缘)、椎管侵占率及伤椎Cobb′s角度相比术前均显著性减小(P<0.05);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有所改善,ASIA分级提高一级或以上患者共31例;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无明显疼痛、无神经根加重症状等。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磷酸钙骨水泥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可明显降低椎体压缩率和椎管侵占率,减小伤椎Cobb′s角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 AF固定结合经椎管椎体植骨加硬膜外骨泥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 2 7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用 AF固定结合经椎管椎体植骨加硬膜外骨泥植骨并进行随访。结果 :Cobb氏角术前平均 2 3°(1 1°~ 3 6°) ,术后平均 5°(3°~ 8°)。伤椎前缘高度术前 (% ) 51 .1 2 (2 4~ 70 ) ,术后 (% ) 95.3 (92~ 1 0 0 ) ,1年后 (% ) 94.7(88~ 98)。椎管受阻狭窄程度按 Wolter分类 ,术前指数 1有 4例 ,指数 2有 1 9例 ,指数 3有 4例。术后指数 0有 2 4例 ,指数 1有 3例。神经功能按 ASIA分级 ,除 1例 A级无恢复外其余有 1~ 3级恢复。结论 :AF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常用而效果满意的方法 ,结合经椎管椎体植骨加硬膜外骨泥植骨有利于维持椎体高度 ,防止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4.
钛笼加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钛笼加椎弓根系统在治疗腰椎椎体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13例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行椎体全切及椎管减压术,并用钛笼及碎骨植骨行椎体间融合术,腰椎用椎弓根钉作内固定.结果 术后患者可矫正脊柱畸形,恢复椎体间正常高度,可早期功能锻炼.按ASIA神经功能分级,神经功能9例出现恢复,并有1、2级的提高,4例完全无恢复.术后1 a X线检查出现椎体融合.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加钛笼用于腰椎骨折可有效建立腰椎的稳定性,彻底解除对脊髓的压迫.钛笼可为植骨处提供坚强和稳定的支撑,可防止断钉等并发症发生,又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该方法创伤较小,植骨量较大,利于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伴椎管侵占的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骨折塌陷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27例经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伴椎管侵占的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骨折塌陷的患者,全部患者均运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对比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及胸腰段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依据Frankel分级评定),记录内固定失败、相邻椎体骨折及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7个月,椎体后壁骨折块椎管侵占率为27.41%~63.85%,平均为(43.24±10.61)%。术后VAS、OD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胸腰段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与胸腰段Cobb角术后矫正率分别为(63.31±23.47)%和(61.91±17.54)%,末次随访时Cobb角与胸腰段Cobb角矫正丢失率分别为(15.38±39.92)%和(21.79±32.20)%,但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D级6例,E级19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例未发生切口感染,无螺钉松动、断钉或断棒等情况;术后有8例患者发生无症状性骨水泥渗漏;有5例患者再次发生椎体压缩骨折,其中2例发生于相邻节段椎体,3例发生在非相邻节段。【结论】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伴有椎管侵占的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骨折塌陷,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脊柱生理功能、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前、后路减压2 种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在该院就诊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治疗小组完成。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运动评分及触觉评分评估术前及术后1 年神经功能,行胸腰段X 线评估术前及术后1 年伤 椎椎体高度、Cobb角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的ASIA 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 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年,上述指标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实验组运动评分、感觉评分及伤椎椎体高度、Cobb 角度均比对照组要高。实验组比对照组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切口要长,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多。随访1 年时,两组研究对象骨折均已愈合,无断钉、断棒、及钉棒拔出等情况。结论2 种手术方式均能提供脊柱坚强的内固定,利于骨折的愈合。相比较后路手术而言,前路减压内固定术能够更好地减压脊髓,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但前路手术创伤大,出血稍多,需要更加细致的围手术期准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板间扩大开窗减压并AF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对应用椎板间扩大开窗减压并AF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脊柱序列良好,内固定物取出后未见椎体高度进一步丢失及脊柱成角加重。结论椎板间扩大开窗减压并AF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F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4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行后路常规椎弓根内固定,骨折复位后椎管减压,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s角改变.结果术前平均椎体前缘高度为47.8%,术后平均椎体高度为94.9%,术前cobb's角平均27.2°,术后平均4.3°.结论作者认为AF系统固定可靠,又具有良好的撑开作用,对有骨折突入椎管内的爆裂型骨折,骨折块还纳复位以及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但抗扭转能力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对46例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植骨术,并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椎体高度恢复及椎管截面积进行分析。结果随访8-36个月,平均20个月,神经功能平均恢复1.6级,椎体高度平均恢复到正常高度的95%以上,无一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结论早期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谌勇  魏大成  古恒 《吉林医学》2012,33(33):7173-7174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钛网重建脊柱和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因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且行前路减压钛网重建脊柱的方法治疗的患者32例的手术方法、疗效和随访记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的完成手术,均进行钛网植骨重建脊柱。患者融合节段的平均凸度角为5.0°,矫正率达到92%。对患者在术后进行X线和CT复查,椎管减压非常彻底,椎体的复位情况非常良好。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0~15个月,在随访期间,2例患者的钛网内置物出现轻微的松动和移位,但患者没有具体的临床表现,其余患者都达到骨性融合的效果,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前路减压钛网重建脊柱治疗能够很好的恢复患者脊柱的正常生理结构,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比较显著,手术安全可靠,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