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认知功能缺陷及其干预。方法:对收集的130例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研究组)与117例对照者(对照组)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与持续操作测验(CPT)评估与比较其认知功能,并将有认知功能缺陷的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随机分为空白干预组(A1)和心理干预组(A2)进行干预前、干预12周末与1年后的评估与比较。结果:(1)研究组在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在CPT中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在WCST中有认知功能缺陷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CPT中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WCST中的持续错误数和CPT的得分与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的相关性无显著意义(P〉0.05),且WCST的持续错误数与CPT的得分的相关性也无显著意义(P〉0.05);(2)A1、A2两组在干预前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干预12周末与1年后评估,A1组与干预前无显著差异(P〉0.05),A2组在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A1、A2两组间在WCST的持续错误数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但在CPT中两组干预前后及组间的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部分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存在认知功能缺陷;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缺陷有明显改善作用,对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有认知功能缺陷者进一步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具有预防作用,展现了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与治疗的新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情感表达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130例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与117例对照组采用坎伯威尔家庭问卷中文版(CFI-CV)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评估,根据CFI-CV评分,将样本分为高情感表达组和低情感表达组,对样本的WCST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在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中高情感表达组在WCST的持续错误数显著高于低情感表达组(P〈0.01),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中高情感表达组在WCST的持续错误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中高情感表达组(P〈0.01),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的情感表达与认知功能有极高的相关性,有必要对高情感表达一级亲属进行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以利于促进认知功能,进而预防和降低精神分裂症的疾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3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子女(一级亲属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52名健康老年人(健康对照组)均接受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临床记忆量表(C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验(TMT-A)、数字符号(DSy)及数字广度(DSp)测验评估认知功能,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一级亲属组的 MMSE 总分、记忆商(MQ)、连线时间、DSy 分、DSp 分均显著高于患者组(P <0.05),其 WCST 各项成绩与患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完成分类数、连线时间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受教育年限和 BEAM 均进入 MMSE、持续反应数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决定系数 R 2=0.276、0.422,生活事件、BEAM、个性、亲子关系、既往职业进入 MQ 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R 2=0.475。受教育年限与 MMSE 总分、MQ 呈显著正相关(P <0.05),与持续反应数呈显著负相关(P <0.01);BEAM 与持续反应数呈显著正相关(P <0.01);年龄与完成分类数呈显著负相关,与连线时间成显著正相关(P <0.05);生活事件、亲子关系与 MQ 呈显著负相关(P <0.05)。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存在明显的执行功能障碍,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受教育年限、BEAM 和年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300电位在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中的价值。方法:将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56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正常健康人56例为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第4、12周时,进行P300测试、CPT及WCST评定。比较不同时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300电位和认知量表得分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时期的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P300潜伏期缩短,波幅增大(P0.05)。试验组各阶段的WCST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CPT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时,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CPT分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认知损害,治疗对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P300能反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5.
陈军良  姜诚勇  田利萍  彭玲 《当代医师》2014,(12):1659-1662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不同样本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特点.方法 对52例首次发作未接受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48例不同样本来自不同于患者组的另一组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健康一级亲属(亲属组)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数字划销测验、连线测验、数字广度测验、视觉再生、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和汉诺塔测验评定注意、记忆及执行功能.结果 三组间数字划销测验净分、连线测验A时间及B时间、数字广度倒背及总分、视觉再生总分、言语流畅性音位及语义、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总错误数及持续错误数、汉诺塔测验所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两两比较发现,患者组的上述所有指标和亲属组除连线测验A时间外的上述指标均差于对照组(P <0.05或P<0.01),但亲属组数字划销测验净分、连线测验A时间及B时间、视觉再生总分、言语流畅性音位及语义、WCST总错误数及持续错误数的成绩要好于患者组(P<0.05或P<0.01).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且来自不同家族的健康一级亲属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提示认知功能受损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性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矫正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自尊水平及社会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12月就诊于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原剂量的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计算机辅助认知矫正治疗,治疗时间均持续8周。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验(TMT)、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中的数字广度及数字符号测验、自尊量表(SE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自尊水平及社会功能。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WCST总测验次数、正确分类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分类完成数、连线时间A、连线时间B、数字广度得分、数字符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WCST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小于对照组,正确分类数大于对照组,连线时间A、连线时间B短于对照组,数字广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类完成数、数字符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ES、PSP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ES、PSP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辅助认知矫正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自尊水平以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外周血BDNF水平与认知功能间相关性行观察与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50例为治疗组,并选择同期正常人群150例为对照组,均用ELISA测定患者外周血BDNF水平,并比较两组PANSS、CPT与WCST得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WCST总应答数、WCST持续错误数、WCST随机错误数均较高(P0.05),WCST正确反应数、WCST完成分类数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外周血BDNF与WCST随机错误数、持续性错误和总应答数呈明显负相关,CPT指标、完成分类数与BDNF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具有执行功能受损与血清BDNF下降情况,患者认知功能与外周血血清BDNF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神经心理学评估方法对双相情感障碍(BPD)认知损害特点进行研究,探讨治疗前后双相躁狂认知损害变化。方法:30例双相躁狂患者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言语记忆测验(HVLT-R)、数字广度测验(DSP)、持续操作测验(CPT)、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临床总体映象量表-疾病严重度分量表(CGI-S),于治疗前与治疗6周末评定及比较。对照组为30名健康人。结果:患病组治疗前WCST操作的完成分类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持续错误数以及HVLT-R、DSP、CPT的操作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6周后WCST的完成分类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和DSP、HVLT-R操作分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PT的操作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患病组WCST的完成分类数增加、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病组的HVLT-R、DSP、CPT操作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时执行功能、记忆力、注意力等认知功能存在损害,病情缓解后注意力恢复正常,而执行功能和记忆力仍存在缺损。  相似文献   

9.
冯映映  胡晓华  田艳  江云  王宗琴  高作惠  包玲 《重庆医学》2018,(13):1740-1742,1745
目的 了解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一级非患病亲属的认知功能,找寻认知功能中具有内表型特征的项目.方法 对86名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86名患者的一级非患病亲属(亲属组)及86名健康人(对照组)使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工具进行认知功能测验.结果 患者组和亲属组的连线测验、符号编码、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迷宫、流畅性、情绪智商和持续操作性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迷宫、情绪智商和持续操作性得分低于亲属组(P<0.05).结论 缓解期患者和其一级非患病亲属的认知功能存在选择性缺陷,其中词语学习、注意/警觉、推理和问题解决及社会认知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潜在的内表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107-110
目的 探讨童年期虐待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在我院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BACS SC、HVLT-R、BVMT-R、WMS-ⅢSST、Stroop色-词测验、WCST对两组认知功能进行调查。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对两组儿童期不良应激事件进行调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童年虐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1)精神分裂症组BACS SC、HVLT-R、BVMT-R、WMS-ⅢSST、Stroop色-词测验、WCST总正确数、完成分类数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CST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持续应答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精神分裂症组童年虐待各维度以及总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躯体忽视、情感虐待对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有负向影响(P0.05);情感虐待对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有负向影响(P0.05);躯体忽视,情感虐待对空间广度测验有负向影响(P0.05);躯体忽视对Stroop-色词有负向影响(P0.05);躯体忽视对符号编码测验有负向影响(P0.05);躯体忽视与WCST错误应答数有正向关联(P0.05);躯体忽视与WCST完成分类数有负向关联(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童年期虐待经历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患者及其Ⅰ级亲属的认知功能。方法采用词汇测验、木块图测验、逻辑记忆测验、视觉再生测验、Benton线方向判断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等评估认知功能。结果1.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患者在词汇测验、木块图测验、逻辑记忆测验、视觉再生测验、Benton线方向判断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方面差于正常对照,亦分别差于其Ⅰ级亲属。2.精神分裂症患者Ⅰ级亲属与抑郁症Ⅰ级亲属间仅在智商[(99.46±11.63)分Vs(105.13±10.56)分]、WCST的持续错误数[(30.15±19.69)分Vs(22.75±18.75)分]方面有差异。3.精神分裂症Ⅰ级亲属在词汇、智商、视觉再生、逻辑记忆以及WCST的总应答数、持续错误数方面较正常对照差,抑郁症患者Ⅰ级亲属仅在词汇[(11.45±1.55)分Vs(12.05±2.35)分]、视觉再生[(9.36±2.47)分Vs(10.87±2.50)分]、逻辑记忆[(12.45±3.67)分Vs(16.12±4.25)分]以及WCST的总应答数[(110.06±6.62)分Vs(105.81±20.88)分]方面较正常对照差。结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前者较后者更严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Ⅰ级亲属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认知功能受损具有一定的遗传特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神经认知功能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分别纳入30例首次发作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30例来自一级亲属中的超高危人群一精神病风险综合征者(超高危组1,以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被试对象,采用连线测验(TMTA)、精神分裂症简易认知评估:符号编码、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Ⅱ-R)、简易视觉记忆测验一修订版(BVMT—R)、Stroop色词测验持续操作测验(CP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注意力、学习和记忆、信息处理速度以及执行功能4个领域进行全面评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认知功能注意能力摩觉性、学习与工作记忆、信息处理速度及执行功能4个领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高危组则在除空间记忆(BVMT—R)和信息处理速度中的TMTA测验外的其它方面均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差异小于患者组。认知功能指标中仅CPT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WCST持续错误数与PANSS得分呈正相关(R0.05)。结论: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存在相对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但轻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缺陷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素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特殊工娱疗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特殊工娱治疗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特殊工娱治疗,而对照组只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4周末、第8周末、第12周末予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评定疗效,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WCST)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至第12周末,治疗组PANSS量表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尤其阴性症状分下降明显;两组间WCST评分提示治疗组完成时间缩短、总应答数(Ra)减少、错误应答数(Re)减少,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Rf)也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特殊工娱疗法可以有效改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有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促进患者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获得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2),两组均给予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联合多元化健康教育,对照组仅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基线和12个月时给予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和威斯康辛分类卡片(WCST)评估认知功能,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测精神病性症状。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RBANS量表总分以及即刻记忆、延迟记忆、注意力的变化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WCST中分类数、正确数、概念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BANS总分变化与阴性症状总分以及淡漠/社交退缩、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有显著负相关性(r=-0.21,P=0.03;r=-0.24,P=0.01;r=-0.26,P=0.01)。结论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单纯治疗与综合治疗对于稳定期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37名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单纯治疗组70例,综合治疗组67例.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验(TMTA和TMTB)、中国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RC)的视觉再生和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评定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线和随访12月末的认知功能,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单纯治疗组12月末WCST总正确数、完成分类数、总错误数均较基线显著改善(P<0.01~0.05),TMTA和TMTB完成任务时间和笔离开纸次数均低于基线(P<0.01),数字符号、数字广度、视觉再生成绩均显著优于基线(P<0.01);综合治疗组12月末数字符号、数字广度、视觉再生、TMTA完成任务时间和笔离开纸次数,以及WCST、TMTB的各项成绩均显著优于基线(P<0.01);综合治疗组12月末WCST各项成绩、TMTA完成任务时间(28.30±10.79)s、TMTA连接正确数(24.97±0.17)个、TMTA连接错误数(0.03±0.17)个、TMTB完成任务时间(56.19±27.15)s、TMTB笔离开纸次数(0.16±0.48)次、数字符号(65.58±7.91)分、数字广度(16.72±1.96)分及视觉再生(10.96±1.96)分成绩均优于单纯治疗组(P<0.01~0.05).结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综合治疗对于认知功能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7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63例非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威斯康辛测验(WCST),连线测验(TAT),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症状。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WCST、TMT及MMSE的各项认知功能指标评分比较除连线测验A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注意功能损害及损害程度与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奥氮平治疗2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精神症状的影响。 方法 100例病例来源于2015年12月-2017年3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8周的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药物治疗。于基线、8周末使用WCST评定认知功能,使用PSP评定社会功能,PANSS评定精神症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治疗前,2组间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团体心理治疗8周后,研究组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较治疗前减少,正确应答数、完成分类数增多,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总应答数、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完成分类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PSP总分高于对照组,有益活动、社会关系、自我照料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攻击性因子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阴性症状分下降,2组间阴性症状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团体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18.
综合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综合心理干预与单纯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以抛币法随机分成2组,其中一组(A组,n=40)给予综合心理干预;另一组(B组,n=40)给予认知治疗,治疗8周.在入组前、治疗8周末分别进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比较2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结果 治疗8周后,A组记忆商、智商、持续操作错误数和随机操作错误数[分别为(110.52±18.03)分,(110.78±15.42)分,(15.48±9.82)分,(17.46±13.28)分],高于B组[分别为(96.64±18.26)分,(102.23±13.4)分,(20.35±11.47)分,(24.92±13.71)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认知治疗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而综合心理干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