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测量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和肠系膜上动脉距离,确定其正常值范围。方法:行腹部磁共振检查605例患者,均无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序列为三维高分辨超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序列,在最大密度投影矢状面重组图像上测量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及距离。结果:男性平均肠系膜上动脉夹角为61.57±21.78°(95%可信区间23.56°~89.72°),肠系膜上动脉距离为18.34±9.77mm(95%可信区间13.35~30.06mm),女性平均肠系膜上动脉夹角为48.39±19.57°(95%可信区间21.46°~83.63°),肠系膜上动脉距离为为16.12±8.96mm(95%可信区间10.38~26.56mm)。结论:正常国人通过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测量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及距离正常值范围有助于通过MR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Wong  N.  Y.  Eu  K.  W.  程妍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6):13-14
目的:通常认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常规进行辅助性回肠或结肠造口可通过改变排泄途径而减少吻合口开裂,然而造口术并非没有死亡风险。该研究拟对直肠癌低位吻合术后行回肠造口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994-2004年实行低位或超低位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1078例,除外术前辐照12例,手术由顾问医师采用标准术式进行,术后密切观察是否有吻合口漏发生。以2004年2月为界,前742例患施行了辅助性回肠造口术,而后324例患则未施行造口术。统计分析采用Pearsonx。检验。结果:施行辅助性回肠造I:I术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3.8%,而未行辅助造口术为4%(13例),二无统计学差异。发生吻合口漏的患中,95%需施行二次手术,5%作影像学下的引流法处理,总死亡率为7.3%。结论:辅助性回肠造口术虽然不能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但可减少吻合口漏引起的其他并发症,如腹膜炎和脓毒血症。但是,辅助性回肠造口术可引起患总死亡率和手术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3.
4.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是由于该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横部引起梗阻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病症,此病国内文献报告较少,Colcocr氏等在5年期间的38000次上消化道X线钡警造影检查中发现率亦仅为0.013%[1]。本文就我院1990年至1994年收治本病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20岁~30岁2例,30岁~40岁2例,46岁1例;病程最短6天、最长达20”年;2例急性起病,3例表现为慢性过程;病程中4例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腺癌和呕吐大量酸食物,且吐出物中含有胆汁,1例无呕吐表现,但长期以来,只能吃流汁饮食;体征:5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测量肠系膜上动、静脉水平夹角在胰腺常见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分析42例急性胰腺炎、35例慢性胰腺炎和43例胰头部恶性肿瘤患者肠系膜上动、静脉水平夹角。结果 60岁之前各年龄组正常人肠系膜上动、静脉水平夹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之前各年龄组与60岁之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及正常人肠系膜上动、静脉水平夹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头部恶性肿瘤患者肠系膜上动、静脉水平夹角均大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及正常人,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分析胰腺疾病CT图像的基础上,测量肠系膜上动、静脉水平夹角,对胰腺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良性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治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12例良性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病因、诊断及治疗.结果 该院5年内共收治12例并随访2~24个月: 9例内科保守治疗,5例治愈;3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治愈3例.结论 良性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内科治疗有40%~60%治愈率,对内科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者,应积极行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测量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的夹角,并计算其95%参考值范围;探索其与胎儿孕周、头围、腹围和股骨长的相关性。方法按纳入标准入组2021年1-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进行产科超声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测量每个胎儿SMA与AA的夹角,并探讨该夹角与胎儿孕龄、头围、腹围和股骨长的相关性。结果共计260例胎儿被纳入研究,孕21~41周正常胎儿SMA与AA的夹角平均值为(57.75±7.27)°(范围为40.90°~73.60°),95%参考值范围43.50°~72.00°。SMA与AA夹角与胎儿孕龄、头围、腹围和股骨长无相关性(r=0.007、0.025、0.022和0.025,P>0.05)。超声测量孕21~41周胎儿SMA与AA夹角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观察者间95%一致性界限区间外数据点数2.86%,观察者内95%一致性界限区间外数据点数为0.04%)。结论孕21~41周正常胎儿SMA与AA夹角保持相对稳定,与胎儿孕龄、头围、腹围和股骨长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田新民  赵龙栓 《中原医刊》2000,27(10):15-16
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手术方式有多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尤其是对症状重、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病例,改良十二指肠引流术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且更符合胃肠道生理要求。笔者自1995年5月至1999年5月采用改良十二指肠引流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1例,均获得治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28~55岁,平均36.5岁。病程1.8~7年,平均3.2年。11例均为症状较重,反复发作性餐后上腹部慢性纹样疼痛,饱胀感,伴频繁恶心、呕吐,变…  相似文献   

10.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事征是指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引起十二指肠梗阻的一系列症状,临床上比较步见,我院收治4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房淑彬 《安徽医学》1991,12(1):44-44
<正>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即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综合征又称Wilkie综合征。本病在小儿少见,且易误诊。我院近10年来收治4例,文本就诊断及治疗问题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大13岁,最小3岁。进食后上腹胀痛史最短4月,最长10年以上,均为进食后呕吐食物或胆汁入院。曾误诊小儿蛔虫性肠梗阻1例,急性胃炎1例,十二指肠套叠1例。入院时消瘦4例次,贫血2例次,上腹包块2例次,胃有震水音1例次。3例做了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8例经X线钡餐透视证实为SMAS患者及38例正常人的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O)夹角、十二指肠在SMA与AAO夹角处内径(d)、夹角前内径(D)及D/d比值.结果 38例患者中36例CDFI清楚显示SMA,2例因肠胀气SMA显示不清,SMA显示率为94.7%.36例中4例SMA与AAO夹角在 20°~30°之间,18例在15°~20°之间,14例﹤10°.34例十二指肠于SMA与AAO夹角处受压变窄,近段扩张,呈"漏斗形"征,d﹤10mm,D>30mm,D/d比值3.0.2例未记录十二指肠受压征象及D/d比值.38例正常人均显示SMA与AAO夹角﹥30°,无十二指肠受压征象,d﹥10mm,D﹤30mm,D/d比值﹤3.0.结论 SMA与AAO夹角小和十二指肠受压征是超声诊断SMAS的重要征象,有助于SMAS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临床少见 ,笔者曾诊治 1例 ,现报告如下。1 病历资料  患儿男 ,7岁 8个月 ,因腹痛 6天于 1 999年 5月 1 1日入院。为脐周阵发性疼痛 ,能耐受 ,入院前 1天进食后呕吐 5次 ,为胃内容物 ,无胆汁及咖啡样物 ,无发热、头痛、腹泻。查体 :体重 2 8kg,T3 7.5℃ ,HR88次 /min,R2 6次 /min,BP90 /6 0 mm Hg,神清 ,呼吸平稳 ,黄疸 (- ) ,颈软 ,咽红 ,心肺 (- ) ,腹平软 ,剑下及脐周稍有压痛 ,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麦氏点及莫菲氏点无压痛 ,无皮疹 ,神经系统征 (- )。血常规及小便常规均正常。B超示 :肝、胆、脾、胰未…  相似文献   

14.
15.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5例治疗报告尹光平(溧水县人民医院外科,溧水211200)张峰王学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南京210029)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保守治疗;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横部引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患儿肠系膜上动脉(SMA)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变化情况。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患儿(56例)及腹痛不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患儿(55例)SM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阻力指数,并进行对比。结果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儿童组SM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较对照组降低(P<0.05),阻力指数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儿童组SMA的血流参数变化情况能很好地反映肠道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临床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彩超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研究。方法:应用彩超诊断的40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均经放射线胃肠钡餐透视检查证实。结果:本组超声显像诊断的符合率为100%,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之间夹角及十二指肠通过段距离变小,饮水后其近端二十指肠扩张明显,左侧卧位时十二指肠潴留消失。结论:彩超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高、无损伤、实时。能同时显示肠管形态,判断血管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1岁,农民,因人工流产手术后4天出现腹痛,在当地卫生院按流产后妇科炎症给抗生素及对症处理2天病情无好转,腹痛进行性加重,转入我院。往无腹痛史,体格检查:T39℃,P80次份,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收住的9例SMAS患儿,均经钡餐造影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或手术证实,对其临床症状、体征、检查、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小儿SMAS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B超诊断正确率达88.9%;9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并经3-5年随访,7例内科治疗有效,2例最终采用手术治疗。结论小儿SMAS容易误诊,腹部B超可以作为疑似病例初筛的重要检查方法,治疗上首选保守治疗,对于经长期内科保守治疗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生长发育者应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手术疗效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我科30年来收治的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39例,并就经手术证实及治疗的21例进行了分析。21例中共施行22次手术。全部病例得到随诊,最短者1年,最长者28年,14例超过10年,结果优者12例(57.1%),良好者7例(33.3%),尚好者2例(9.6%)。本文提示应根据具体病人情况选择术式。就本组结果看,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的结果较好且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