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本文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不同病期表达,并探讨中药红花和常规药物干预治疗对IL-18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70例SLE、RA患者血清中IL-18水平,结果与20例对照者对照。结果活动期SLE、RA患者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P〈0.05),且活动期患者治疗后有显著降低(P〈0.05),红花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差异更著(P〈0.01),缓解期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IL-18水平与SLE、RA疾病进展和活动性呈正相关,可作为疾病活动期的诊断指标之一。中药红花具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联合常规药物有利于病情的改善和预后,并减少西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赵书山  王健  袁成达 《浙江医学》2013,35(13):1260-1262
目的探讨IL-17在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2例初次诊断、未经治疗的SLE患者(SLE组)及26例同期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清IL-17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抗ds- DNA等抗体及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活动期和缓解期SLE患者血清IL-17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动期和缓解期SLE患者间血清IL-17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皮肤损害的SLE患者血清IL-17水平较无皮肤损害者高,使用环磷酰胺的SLE患者血清IL-17水平较未使用环磷酰胺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SLEDAI、血沉、CRP、IgG、C3、C4均无相关性(均P>0.05)。19例SLE活动期患者治疗1个月后血清IL-17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与狼疮患者的皮肤损害密切相关;IL-17在SLE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与疾病严重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7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IL-17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20例SLE患者,20例非SLE患者以及1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的IL-17水平。结果20例SLE组与20例非SLE组比较血清IL—17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SLE组血清的IL—17水平显著高于10例正常对照组[(192.26±121.72)pg/ml vs(78.05±18.80)pg/ml,P〈0.01];10例SLE活动期与10例稳定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SLE活动期血清IL-17水平与临床指标ESR,C3,C4,IgG,抗ds—DNA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号一定程度的相关性(r=0.718,/9〈0.05)。结论IL-17在SLE发病的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疾病活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L-18、IL-33的异常表达在RA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为RA诊治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所有待检对象血清中IL-18、IL-33的水平,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IL-18、IL-33在RA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及在RA活动期患者与非活动期患者血清中有无差别。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IL-18与IL-33及临床相关指标有无相关。结果活动期RA患者的血清中IL-18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1);非活动期RA患者血清中IL-18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活动期与非活动期RA患者的血清中IL-33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活动期与非活动期两组间IL-3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中IL-18与IL-33水平成正相关(P〈0.05)。RA患者的血清中IL-18水平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成正相关(P〈0.05);RA患者的血清中IL-33水平与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成正相关(P〈0.05),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无相关性(P〉0.05)。结论 IL-18、IL-33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在RA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L-18与IL-33在RA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3、IL-12、IL-2和IFN-γ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8例SLE患者(活动期16例,稳定期42例)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13、IL-12、IL-2和IFN-γ的含量。结果 SLE活动组、稳定组血清IL-13、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组IL-13又较稳定组增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水平略高于稳定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12、IL-2与对照组比较,稳定组略高,活动组略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疾病活动组与稳定组比较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期IL-2与IL-13呈负相关(r=-0.52,P〈0.05)。结论 SLE患者存在细胞因子紊乱,IL-13、IL-12、IL-2及IFN-γ可能参与SLE的发病、发展,且IL-13、IL-12、IL-2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0和IL-18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0和IL-18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04例SLE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L-10和IL-18的水平,其中SLE患者根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标准分为活动组(56例)和缓解组(48例),比较各组结果的差异,并分析SLEDAI与IL-10和IL-18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IL-10和IL-18水平分别为(18.25±3.66)、(582.61±65.2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2.36)、(186.24±60.3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活动组IL-10和IL-18水平分别为(25.98±4.75)、(683.72±62.48)pg/ml,高于缓解组的(14.67±3.21)、(493.51±69.17)pg/m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血清IL-10和IL-18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10和IL-18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Th17相关的细胞因子IL-17,IL-4,IL-23在不同分期和分型的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集寻常型白癜风患者52例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标本,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中IL-17、IL-4和IL-23的水平。结果进展期、稳定期的白癜风患者血清中IL-17、IL-23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而血清IL-4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泛发型白癜风患者IL-17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局限型白癜风患者显著升高(P〈0.05),局限型白癜风患者IL-17水平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23水平泛发型白癜风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及局限型白癜风患者显著增高(P〈0.05),局限型白癜风患者的IL-2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也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IL-4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7及IL-23在进展期及泛发性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提示其可能与白癜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L-18在系统性红斑狼(SLE)肾损害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及ELISA法测定了20例SLE患者(其中10例伴有肾损、10例无肾损)及1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达IL-18 mRNA和血清IL-18蛋白水平。【结果】SLE肾损组和非肾损组、健康对照组PBMC的IL-18 mRNA表达分别为1.35±0.30、0.91±0.27、0.69±0.17。SLE肾损组和非肾损组、健康对照组血清IL-18蛋白水平分别为:(799±237)pg/mL、(163±53)pg/mL、(114±39)pg/mL。SLE肾损患者血清IL-18蛋白、PBMC的IL-18 mRNA平均表达水平较健康人、非肾损SLE患者显著增高;SLE非肾损患者血清IL-18蛋白、PBMC的IL-18 mRNA表达水平也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的过度表达可能在SLE特别是狼疮性肾损害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中16T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例SLE患者(实验组)、18名健康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技术检测其外周血中CD3^+、γδT细胞绝对数及百分率。【结果】与健康组相比,SLE患者18T细胞绝对计数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其γδT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细胞凋亡率(P〈0.05)。活动期SLE患者叮6T细胞绝对数明显低于非活动期(P〈0.05),且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均呈负相关(r=-0.282,r=-0.378,P=0.028,P=0.037),但与血红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0.287,P=0.006)。【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数量下降,且与病情活动相关;γδT细胞数量下降的机制可能与凋亡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IL-6和IL-17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5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及15名正常健康人血清中IL-6、IL-17的水平,并分析初发组、复发组、稳定组与健康人血清中有无差别。结果: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IL-6、IL-17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初发组IL-6、IL-17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组IL-6、IL-17水平与复发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燥综合征患者体内细胞因子IL-6及IL-17存在异常表达,且与疾病复发进展相关,提示IL-6、IL-17在干燥综合征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L-6和IL-18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39例SLE患者血浆的IL-6和IL-18水平。结果血浆IL-6的水平在SLE患者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SLE患者的IL-6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之间呈正相关(r=0.74,P<0.01);SLE患者血浆的IL-18水平增高,且活动期组较非活动期组增高更明显(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SLE患者的IL-18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0.49,P<0.01)。结论SLE患者血浆IL-6、IL-18水平均显著增高,并且与SLE的病情活动密切相关,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逐痰通络汤对脑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假手术组(K组)、模型组(C组)和给药组(Z组),采用胶原酶诱导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观察各组动物神经功能缺损并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的表达。[结果]①通过神经功能评分,Z组与C组比较,第1、2d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第3d有差异(P0.05),评分较低,第7d有显著差异(P0.01);②与K组比较,C组IL-1β、IL-6含量在第1d时开始升高(P0.05),第2、3d到达高值(P0.001),第7d接近正常范围;③给药后,第2d,Z组IL-1β、IL-6含量较C组明显下降(P0.05),第3d,显著下降(P0.001)。[结论]逐痰通络汤能抑制IL-1β、IL-6的表达和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对脑出血后的继发性神经元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患者血清IL-17水平,探讨IL-17在GD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148例GD患者分为3组:GD未治疗组(A组,70例)、131I治疗后GD控制组(B组,41例)和GD未控制组(C组,37例),另取3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17,电化学发光法检测FT3、FT4、TSH、TRAb。结果 GD患者的血清IL-17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分组比较:IL-17在A组最高,C组次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组最低,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GD患者血清IL-17的表达水平与FT3、FT4、TRAb的浓度呈正相关,与TSH浓度呈负相关(均为P〈0.05)。结论 IL-17可能在GD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GD患者血清中FT3、FT4激素分泌增加可能与IL-17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桑黄菌丝体多糖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永提醇沉法提取桑黄菌丝体多糖.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桑黄菌丝体多糖低(1 00 mg· kg-1)、中(200 mg·kg-1)、高(400 mg·kg-1)剂量组,每组10只.给药期间采用足趾肿胀容积法测定大鼠非致炎足关节肿胀程度.30 d后麻醉大鼠,截取非致炎足做关节组织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桑黄菌丝体多糖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非致炎足足趾肿胀(P<0.05),改善关节组织病理情况,降低IL-17、TNF-α、IL-1β的表达(P<0.05),升高IL-10的含量(P<0.05).[结论]桑黄菌丝体多糖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17、TNF-α、IL-1β的表达,促进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对CIA大鼠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的含量及其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例AD患者外周血中IL-17、IL-23的含量,并与AD疾病严重程度作相关性分析。AD疾病严重程度用SCORAD评分标准判断。同时以3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AD组外周血中IL-17的含量为(36.23±8.66)p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11±2.25)pg/L(t=13.38,P0.01);其含量与SCORA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12,P0.05)。AD组外周血中IL-23的含量为(52.78±8.56)pg/L,高于健康对照组(24.86±3.12)pg/L(t=19.02,P0.01);其含量与SCORA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93,P0.05)。结论AD患者外周血中IL-17、IL-23的含量增高且与病情的正相关性,提示过量表达的Th17细胞调控因子IL-23可能激发Th17细胞处于功能活跃状态,Th17细胞分泌过量的效应因子IL-17促进AD发病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血清IL - 18和可溶性sFas/可溶性sFas配体 (sFas/sFasL)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检测 4 5例SLE患者和 18例正常人群血清中IL - 18,sFas及sFasL水平。结果 :SLE各组sFas/sFasL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其中相对活动期sFas较相对缓解期明显增高 (P <0 .0 1) ,sFasL无明显差异 (P >0 .0 5 )。IL - 18水平在SLE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相对活动期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和相对缓解期患者差异显著 (P <0 .0 1) ,而相对静止期患者血清水平则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SLE患者和相对活动期患者血清IL - 18水平与sFas增高呈显著的正相关 (P <0 .0 1)。结论 :IL - 18,sFas及sFasL在SLE发病中有一定意义 ,IL - 18的变化与sFas表达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L-18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60例SLE患者血浆的IL—18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浆的IL—18水平增高,且活动期组较稳定期组增高更明显(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LE患者治疗前的IL-1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水平(P〈0.05),SLE患者血浆的IL-18水平与病情活动正相关(r=0.49,P〈0.01)。结论SLE患者血浆IL-18水平均显著增高,并且与SLE的病情活动密切相关,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浆IL-3和IL-8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3(IL-3)和IL-8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发病机制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0例AA患者(AA组,其中PIG-A基因突变组14例,无PIG-A基因突变组16例)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浆中IL-3和IL-8的水平。结果: AA患者血浆中IL-3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PIG-A基因突变组AA患者,其血浆IL-8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有PIG-A基因突变组(P<0.01);PIG-A基因突变组血浆IL-8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AA组IL-3和IL-8水平作相关分析,显示二者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 A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IL-8的分泌异常可能在AA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作用,特别是IL-8的过高分泌可能与AA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患者血液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无心肌炎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选择同期病毒性心肌炎患者25例为实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患者血清IL-17、IL-18和TNF-α的含量。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IL-17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结论血清IL-17、IL-18和TNF-α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通过降低IL-17和TNF-α水平的水平,并采用IL-18合成药物治疗,可干预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血清白介素-17(IL-17)、IL-6和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VM(VM组)患儿及38例择期行疝气、包皮手术(对照组)患儿血清IL-17、IL-6和IL-8的含量。结果VM组治疗前血清IL-17、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VM组治疗4周后血清IL-17、IL-6和IL-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VM组血清IL-17水平与IL-6和IL-8水平均呈正相关(r=0.35、0.44,均P〈0.01)。结论前炎性因子IL-17及其诱导的炎性因子IL-6和IL-8可能在VM发病的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