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肾综合征出血热重危型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两种方法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重危型患者的疗效。方法  43例发热期重危型患者随机分为新法组与旧法组。新法组 2 2例 ,发热期给予病毒唑、赛庚啶及山莨菪碱以抗病毒、抗过敏及改善微循环 ;低血压休克期给予晶胶结合扩容 ,改善微循环和纳洛酮等治疗 ;少尿期联用心得安和酚妥拉明 ,或单用维拉帕米治疗。旧法组 2 1例 ,发热期静脉滴注单纯液体及口服维生素 ;低血压休克期给予快速晶体液扩容等治疗 ;少尿期消极等待肾功能自然恢复 ,或给予利尿剂。结果 新法组与旧法组相比 ,在发热期治疗后热程平均少 1.40d、P <0 .0 0 5 ;在低血压休克期抗休克治疗后 2h及 4h休克纠正率分别升高 3 1.3 9%及 3 4.85 % (P <0 .0 2 5 ) ,难治性休克发生率降低 2 9.2 2 %、P <0 .0 5 ;在少尿期少尿持续时间平均少 3 .76d、P <0 .0 0 1,SP≥ 180和 /或DP≥ 110mmHg分别为 3例和 10例、P <0 .0 0 5 ;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数平均少 2 .61d、P <0 .0 0 1,病死率下降 3 4.2 0 %、P <0 .0 2 5。结论 新法组疗效明显优于旧法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原发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1980年1月至1987年12月用旧法治疗1195例,给予快速晶体液扩容等治疗。1988年1月至2002年12月用新法治疗608例,给予晶胶结合扩容、改善微循环和纳洛酮等综合治疗。结果新法组与旧法组相比,治疗后1h、2h休克纠正率分别升高23. 52% (p<0 01 )和25 03% (p<0 01);难治性休克降低3 05% (P<0 01);超越少尿期升高为4 46% (P<0 05);病死率降低3 65% (P<0 05)。结论新法组疗效明显优于旧法组。  相似文献   

3.
两种方法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比较旧法与新法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的疗效。方法  1980年 1月至 1987年 12月用旧法治疗 172 1例。即 :发热期单纯静脉补液 ;低血压休克期用晶体液快速扩容等治疗原发性休克 ;少尿期消极等待肾功能自然恢复 ,严重病例腹膜透析治疗。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用新法治疗 85 6例。即 :发热早期用赛庚啶、65 4 2及病毒唑 ;低血压休克期用晶体和胶体液结合扩容、活跃微循环等治疗原发性休克 ,若休克难以纠正时联用纳洛酮与地塞米松和 /或阿拉明与多巴胺 ;少尿期联用心得安与立其丁或单用异搏定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ARS)。结果 总越期率分别为62 15 % (10 0 8/162 2 )和 72 0 7% (5 65 /784) ,χ2 =2 2 .6112 ,P <0 .0 0 1;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天数分别为 :13 .1814± 2 .3 0 5 6d和11.5 612± 3 0 689d ,t=14 .3 681,P <0 .0 0 1;病死率分别为 7.90 2 % (13 6/172 1)和 5 .2 5 7% (4 5 /85 6) ,χ2 =6.0 3 2 8,P <0 .0 2 5。结论 新法疗效明显优于旧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新法与旧法治疗重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80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52例重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以治疗方法的改进时限分为旧法组310例(1980年1月至1987年12月)与新法组242例(1988年1月至2003年12月),旧法组发热期静脉滴注维生素C,低血压休克期给予快速晶体液扩容,少尿期给予利尿剂或等待肾功能自然恢复。新法组发热期给予病毒唑、赛庚啶及654-2,以抗病毒、抗过敏及改善微循环,低血压休克期给予晶胶结合扩容和纳洛酮等治疗,少尿期联用心得安和酚妥拉明,或单用维拉帕米治疗。结果新法组与旧法组疗效比较,热程、低血压休克纠正时间、少尿持续时间及血压、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新法治疗重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疗效明显优于旧法。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HFRS)的主要表现为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其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以及恢复期。近年来HFRS患者肝损害出现比例逐年增多,且程度重。本文对62例HFRS患者的肝功能损害进行观察,以探讨HFRS患者肝损害发生比例、程度及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病毒唑、赛庚啶及654-2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热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1980年1月~1987年12月1 494例为对照组,仅给予单纯静脉补液及口服维生素.1988年1月~2000年12月687例为治疗组,发热早期用病毒唑、赛庚啶及654-2以抗病毒、抗过敏及改善微循环.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时超越低血压休克期及少尿期分别为18.78%(129/687)和13.79%(206/1 494)、χ2=8.629、P<0.005,超越低血压休克期分别为37.70%(259/687)和31.46%(470/1494)、χ2=8.027、P<0.005,超越少尿期分别为39.88%(274/687)和33.60%(502/1494)、χ2=8.347、P<0.005,入院后热程(d)分别为3.04±1.26和4.05±1.44、t=15.757、P<0.001,病死率分别为4.66%(32/687)和7.56%(113/1494)、χ2=6.687、P<0.01.结论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职业和病程上均无明显差异,且治疗组重危病人多(P<0.001),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病毒唑、赛庚啶和山莨菪碱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发热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10 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 5 3例 ,给予单纯静脉补液及口服维生素。治疗组 5 5例给予病毒唑、赛庚啶和 65 4-2以抗病毒、抗过敏及改善微循环。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后热程 (天 )分别为 3 0 4± 1 45和 4 17± 1 95、t =3 43 9、P <0 0 0 1,超越低血压休克期与少尿期之和百分率分别为 78 18% ( 4 3 /5 5 )和 60 3 8( 3 2 /5 3 )、χ2 =4 3 67、P <0 0 5 ,病死率下降了 3 91%。结论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两种方法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天君 《医学综述》1998,4(5):258-259
<正>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1980年1月~1997年5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With Renal Syndrone,HFRS)患者2503例,各例诊断皆符合卫生部卫防字[87]4号文颁发标准,部分病例经检测HFRS抗体证实.1.2 治疗方法 1980年1月~1987年12月用传统的方法治疗,即:发热期单纯补液;低血压休克期用快速晶体液扩容、强心、纠酸等治疗原发性休克;少尿期消极等待肾功能自然恢复(所谓一等、二拖、三胜利)或腹膜透析治疗.1988年1月~1997年5月用综合方法治疗.即:发热早期即加用赛庚啶4mg~6mg,每日3次和每次6542-0.5mg/kg,每 6小时~8小时l次,静脉注射;低血压休克期用晶胶结合扩容、强心、纠酸和活跃微循环等治疗原发性休克,部分病例联用纳洛酮和地塞米松,具体方法是:快速输入1000ml晶体液后,若血压无回升或极不稳定,且渗出加重时,在晶体液继续扩容的  相似文献   

9.
低血压休克多发生于发热后期,它是流行性出血热的第一关,它继发于发热期,是少尿期肾功能衰竭的先导和加重因素,处理好休克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病的低血压休克主要是“中毒性失血浆性休克”,针对这一发病原理,其低血压休克的治疗原则是:积极迅速扩容,恢复有效血容量,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为主,同时对酸中毒,心功能不全,血管舒缩功能紊乱,DIC等改变,采取相应治疗,并应力争血压在4小时内稳定回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 (HD)对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伴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疗效。方法  6 0例危重型HFRS伴ARF患者分为两组 ,实验组 (30例 )采用HD加内科综合治疗 ,对照组 (30例 )进行单纯内科综合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肾功能、并发症及治愈率等。结果 实验组无尿、少尿期平均 (7.6±2 .3)d ,治愈 2 5例 (占 83.3% ) ;对照组无尿、少尿期平均 (14 .4± 4 .9)d ,治愈 13例 (占 4 3.3% ) ;两组间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HD可缩短患者少尿、无尿期 ,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对86例HFRS患者和40例对照用RIA法测定血浆ET动态变化。结果 HFRS患者血浆ET在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和多尿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少尿期最为显著,恢复期降至正常,同时,ET与HFRS患者血浆BUN,Cr均显著高度正相关,且ET水平越高,病情越重,结论 ET在HFRS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111例少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及对照组57例。治疗组给予维拉帕米40-80mg、3次/d。对照组给予利尿剂或消极等待肾功能自然恢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进入移行期、进入多尿早期、尿蛋白消失和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天数分别平均少2.10d(P<0.001)、1.99d(P<0.001)、2.58d(P<0.001)和2.38d(P<0.001),病死率下降6.72%(P>0.05)。结论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不同病期外周血中VEGF通路相关分子含量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病程中血管渗漏的关系,为研究HFRS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41例不同病期HFRS患者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VEGFR2)、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l)、可溶性血管内皮钙黏蛋白(sVE.cadherin)4种分子的含量,同时将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HFRS患者血浆VEGF含量在发热期、少尿期、多尿期均高于对照者。HFRS患者sVEGFR2在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均低于对照者,sVE—cadherin在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高于正常对照者,sVEGFRl在血浆中的含量很低,仅能在休克期检测到极微量的存在。上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FRS患者血管通透性增高与VEGF表达升高可能有关,sVEGFR2的表达下降增强了VEGF的功能。sVE.cadherin在疾病进程中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4.
甘利欣并用蝮蛇抗栓酶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德良  陈从美 《华夏医学》2000,13(3):245-246
目的:探索甘利欣、蝮蛇抗栓酶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疗效。方法:应用甘利欣、蝮蛇抗栓酶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80例,与对照组80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越低血压期为92.5%,越少尿期为95%,直接由发热期进入尿期为97.5%,而对照组则分别为75%、58%、40%。两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分别为〈0.05、〈0.05、〈0.01),结论:应用甘利欣、蝮蛇抗 酶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具有退热快、越期率高、并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混合液方式输液在小儿烧伤休克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岁以下、烧伤总面积10%以上的172例患儿,按照输液方式分为传统方式输液(A组)89例和混合液方式输液(B组)83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2组中共有15例渡过休克期后转院或自动出院、1例因感染死亡,其余均治愈。A组中有7例发生脑水肿;而B组无脑水肿发生,3例出现高热惊厥,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配制合理的混合液体,可简化输液流程,防止休克及心、肺、脑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一种更为简便、快速、特异、灵敏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抗体的检测方法及更为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方法559例HFRS患者血清同时采用免疫滴金法(colloidal gold immuno-dot assay,CGID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比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抗体(抗HFRS-IgM),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IFAT)对比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抗体(抗HFRS-IgG).101例HFRS患者分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50例用苦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联合黄芪口服液,对照组51例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甘利欣注射液,针对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结果559例HFRS患者血清,以CGIDA法检测抗HFRS-IgM,阳性396例(70.8%);以CGIDA法检测抗HFRS-IgG,阳性489例(87.5%).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后退热天数、主要症状和体征缓解天数相似(P>0.05);肾功能恢复天数,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1);在越期方面,治疗组越休克期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CGIDA法检测HFRS特异性抗体分别与ELISA法及IFAT法对照,均有简便、快速、特异、灵敏之优点,检测抗HFRS-IgM,CGIDA法敏感性差于ELISA法,但是无假阳性;检测抗HFRS-IgG,CGIDA法的灵敏度高于IFAT法.苦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联合黄芪口服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甘利欣注射液相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别,但前者优于改善休克情况,后者强于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凌进华  张牧城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631-1632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策略。方法对2009年6月-2011年2月从入急诊科抢救室抢救到转专科病房或进手术室采取全面彻底控制出血措施为限的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平均动脉压(MAP)复苏目标为50~70 mm Hg是治疗组,MAP复苏目标为7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是对照组,比较两组病死率和存活病例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血压限制液体复苏的治疗组病死率低于早期血压非限制液体复苏的对照组(P<0.05)。存活病例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亦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注重比较了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多器官衰竭(MODS)两种并发症,两组ARF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MODS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血压限制液体复苏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在失血性休克兔休克复苏过程中作为输血指标与传统输血指标的比较。方法选择新西兰纯系家兔24只,随机分为3组,A、B两组为观察组,C组为对照组,每组8只。A、B、C三组分别以ScvO2≤70%、ScvO2≤75%、血红蛋白(Hh)≤8g/dL为输血指征。从股动脉放血,10min内使MAP降到约(40±5)mmHg,并维持血压60min,建立失血性休克兔的动物模型。然后开始复苏,用胶体液和晶体液基本按1:2的比例输注,输注速度约为(10—15)mL/(kg·h),根据血压、心率适当调节,并按照每组的不同要求进行输血。监测基础值、休克时、休克治疗30、60、120、180min各个时间点的各项指标以及失血量、输血量、输晶体液、胶体液量等。结果A组在休克治疗观察后期血压、pH、BE、HCO3-、O2ER等明显与其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同时间点各组监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量C组最多,与其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输胶体液、晶体液量明显多于C组(P〈0.05),各组失血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ScvO:用于失血性休克兔复苏监测可能比血红蛋白值更敏感和精确,能达到同样的休克复苏效果,并且能减少输血,节约血资源。  相似文献   

19.
牛臻   《中国医学工程》2021,(1):51-54
目的 探讨复杂型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FC患儿117例,其中单纯型热性惊厥患儿(SFC组)57例和复杂型热性惊厥(CFC组)60例,同期选取健康儿童45例作为对照组,FC患儿于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