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患者 女,55岁。1996年1月22日因劳累性心悸、气促4年余加重伴浮肿6个月收入本院。入院时查体:慢性病容,心功能Ⅳ级,双肺下部闻及细湿罗音,心界向左、右明显扩大,心房颤动,心室率135次/分,P2>A2,心尖区闻及全收缩期杂音,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第二听诊区闻及舒张早期杂音。胸部X线片示心界明显增大,心胸比率09。心电图示心房颤动伴频发性室性早搏,STT改变。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LV)90mm,左心房(LA)69mm,主动脉(AO)45mm,肺动脉(PA)57mm,肺动… 相似文献
4.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麻醉与体外循环处理王祖谦*本院地处海拔2260m的高原地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发病率高。今对这类病人手术的麻醉及体外循环处理及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33例,男11例,女22例。... 相似文献
5.
病人女,23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近2个月活动后胸闷、气促.查体:口唇无发绀.脊柱侧弯畸形,心率90次/min,律不齐,强弱不等,第2心音亢进,胸骨左缘第2肋间及心尖部可闻及3/Ⅵ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动脉导管未闭(PDA),管腔内径0.8 cm;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瞬时反流量72 ml);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瞬时反流量4.3 ml);左心、右房增大(左房容积418 ml,左室容积246ml,右房容积62 ml);肺动脉高压.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左心室肥厚伴心肌劳损.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心胸比率0.6.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25岁。因反复发热3个月,胸痛2个月入院。3个月前反复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0℃,伴寒颤,乏力。在外院给予抗生素治疗,仍反复发热。2个月前出现左胸疼痛,呈刀割样,深呼吸加重。于2007年5月20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112次/分,贫血面容,眼结膜略苍白,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胸骨左缘第2肋间触及震颤,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胸骨左缘第4~5肋间可闻及3/6级吹风样杂音,闻及第3心音奔马律。肝大、肋下5cm。脾大,甲乙线5cm,甲丙线6cm, 相似文献
7.
8.
患者 女,19岁。因畏寒,发热10d收入我院。入院前10d口才无明显诱因突发畏寒,高热,头疼,体温最高时达40℃,伴呼吸困难,心悸,心前区疼痛。在当地医院给予青霉,柴胡,先锋老素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高热不退,心前区疼痛未缓解,1d前出现水肿,少尿,暨往病史:患者1岁时发现动脉导管未闭,无外伤史。 相似文献
9.
病例1 女,5岁。发现心脏杂音1年。就诊时查体:血压126/75mmHg,无紫绀,左胸第2肋间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P2亢进。超声心电图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峡部膜样回声。以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主动脉缩窄收入院。入院后行升主动脉造影及再次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0.
3例病儿均为女性 ,均具有活动后心慌、气喘和反复肺部感染史。查体均发现周围血管征阳性 ,胸骨左缘可扪及震颤 ,心界扩大 ,心搏及心音增强 ,胸骨左缘第 2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 ,杂音广泛 ,P2 亢进。心电图示心室肥大。X线胸片示心脏呈普大型 ,肺充血 ,肺门舞动。超声心动图均提示主、肺动脉间异常通道 ,并左向右分流 ,其中 1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APSD)为管状 ;降主动脉于肺动脉分叉处见左向右分流。均诊断为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例 1 4岁。心功能差且合并难以控制的肺部反复感染。I期先行左侧开胸 ,结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覆膜支架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体会.方法 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4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例应用覆膜支架封堵,均为女性,年龄18~42岁,平均(31.5±5.4)岁.动脉导管平均直径(28.3±0.8)mm,肺动脉收缩压平均(66.0±8.3)mmHg.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5±1.5)个月.结果 术后造影示3例动脉导管完全封闭,1例残余少量左向右分流.术后2周超声心动及大血管CT示残余分流消失,肺动脉收缩压平均(40.5±7.5)mmHg.4例术后平稳,临床症状缓解.结论 覆膜支架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近期效果良好,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女 ,18岁。畏寒发热 (38~ 39℃ )、心悸、气促、咳嗽和咯脓痰 11天 ,在当地医院摄胸部 X线片未见异常。经青霉素、环丙沙星和先锋霉素等静脉滴注 10天 ,痰转为白色泡沫状 ,心悸、气促加重 ,不能平卧。于我院门诊做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示 :心包液性暗区 ,于 1999年 1月 10日以“心包积液”收入心内科。患者既往无肺部感染史 ,6年前发现心脏杂音 ,无症状 ,未治疗。查体 :体温 39.5℃ ,脉搏 12 0次 /分 ,呼吸 35次 /分 ,血压 10 0 / 38mm Hg(1k Pa=7.5 m m Hg) ,半卧位颈静脉充盈 ,右胸下部叩诊呈浊音 ,呼吸音减弱 ,闻及湿口罗音 ,触…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6年1月~1996年12月在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切口闭合重症动脉导管未闭(PDA)6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共68例,男30例,女38例。年龄3~58岁,平均20.6岁。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促,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活动能力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1例肺动脉瘤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2010年11月收治1例36岁肺动脉瘤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男性患者,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示肺动脉分叉偏左与降主动脉间有一通道,大小约12.0 mm×6.7 mm,大血管水平探及左向右双期分流。左心室明显增大,主肺动脉明显扩张,约65 mm,估测肺动脉压力65 mm Hg(1 mm Hg=0.133 kPa)。采用切除肺动脉瘤并取牛心包补片重建主肺动脉治疗。结果患者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随访恢复正常生活。结论肺动脉瘤只要早期诊断、把握手术时机、选择正确手术方法,可以获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14岁。发现心脏杂音14年入院。查体:血压85/55mmHg,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3/5-6/6级连续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室肥厚,心脏CT三维成像示:左冠状动脉前隆支扭曲增粗,起始段直径15mm,中段10mm,终末段位于心尖部与右心室相通,瘘口直径为7mm, 相似文献
16.
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对110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现就其外科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婴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收治1岁以内婴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63例,行介入手术治疗,患儿年龄(5.1±3.6)个月,体质量(6.3±2.7)kg。患儿均有睡时多汗症状。结果对所有患儿均封堵成功,随访6个月以上均无残余分流,无血尿、血栓等并发症,1例发生股动静脉瘘,压迫数小时后消失。二尖瓣反流随访过程中不同程度减轻。结论婴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 患者,女.28岁反复头痛、心悸1个月。查体:右上肢血压170/80mmHg.下肢血压110/65mmHg,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3/Ⅵ级收缩期杂音。 相似文献
19.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主动脉缩窄5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导管未闭 (PDA)易合并主动脉缩窄 (COA)。COA是主动脉局限性短段管腔狭窄引致主动脉血流障碍 ,其临床表现不典型 ,易发生误诊、漏诊 ,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甚至导致术后早期死亡。我院于 1 999~ 2 0 0 1年手术治疗 1 6 8例PDA ,其中合并COA 5例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PDA 1 6 8例 ,年龄 5月~ 7岁 ,体重 5~ 1 9kg。术前检查胸骨左缘第 2肋间闻及连续性机器样响亮杂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ECHO)检查证实所有病人均存在PDA ,1例合并COA ,2 6例合并室间隔缺损 (VSD)等其他心内畸形。麻醉方法 术前不配合的… 相似文献
20.
右冠状动脉右室瘘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张尔永,黄旭中,李蔼建,何树松病人,女,4岁。生后3个月发现心脏杂音。查体:血压14.6/8kPa(110/60mmHg),胸骨左缘2~4肋间听及3/Ⅵ级收缩期杂音,及很轻的舒张期杂音,有水冲脉及股动脉枪击音。心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