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病例资料男,18岁,因大小便功能障碍5年伴右侧肢体麻木、疼痛半个月入院。脊柱MRI示颈、胸、腰骶段椎管内见条形长T_1/T_2信号,其内见局部斑片状短T_2信号,中央管扩张;腰3/4椎管内见一类圆形占位,呈稍长T_2、T_1信号,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大小约1.1 cm×1.3 cm;脊髓呈牵拉变直改变,圆锥下移;骶_(1~4)椎管内见囊状长T_1、T_2信号,大小约2.0 cm×6.1 cm(图1A~C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性,42岁。因阵发性头部胀痛伴左侧肢体乏力3年,近3个月加重于1990年12月29日入院。神经系统检查阴性,CT 扫描示右侧侧裂深处紧贴脑岛有一椭圆型低密度病灶,约为2cm×2cm×1.5cm。MRI 显示该部位一短 T_1长 T_2不规则异常信号,其显示密度与头皮皮下脂肪密度相同,诊断为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资料病人,男性,41岁。因头晕、头痛伴左下肢间断抽搐2 d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灵敏;左下肢肌力Ⅳ级,其余肢体肌力正常。头颅CT(外院)示:右顶叶见多发结节样稍高密度影,最大2.0 cm×1.5 cm,密度不均匀,周围见明显的低密度水肿区,右侧侧脑室后角轻度受压,中线结构居中。入院后头颅MRI示:右顶叶可见两结节状异常信号,直径分别为1.1 cm、1.8cm,T_1WI呈等、低信号,T_2WI呈等、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病灶周围见大片状水肿带,右侧侧脑室后角受压;左侧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资料病人,男,53岁。因头痛伴记忆力减退1个月、加重3 d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右侧肢体肌力Ⅲ~Ⅳ级,肌张力正常。头部MRI平扫示:左侧额、颞叶见一不规则形肿块影,大小约6.5 cm×5.0 cm×4.3 cm;T_1呈等或低信号(图1A),T_2呈不均匀高信号(图1 B),边缘不清;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图1C),左侧侧脑室明显受压,中线右移,脑室系统未见明显扩大。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观察肿瘤质软,红色,血供丰富,与周围组织粘连,边界不清。术后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图1D)。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3岁,因视力下降半年、口角向左侧歪斜3周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右侧中枢性面瘫;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眼球运动正常,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眼底检查示视盘边界清、色红润、中心反射存在;视力检查示左眼为0.3、右眼为0.2,矫正视力后双眼均为1.2;视野检查示右侧同向偏盲。头部MRI检查示左侧基底节区有一2.0 cm×2.5 cm类球形占位,延伸至脑底,T1像呈低信号、2像呈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变周边强化;  相似文献   

6.
<正>1病历摘要(图1)女,38岁;因"双眼视力下降伴头痛1月余,加重3 d"于2015年4月入院。病人系产后23 d,无眼外伤史,查体未见异常。头颅、垂体MRI检查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大小约1.7 cm×1.1 cm×1.8 cm,T_1WI为中等信号,T_2WI为混杂中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内分泌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怀疑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行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鞍区肿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资料男,61岁,因左眼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伴视物重影1 d于2017年7月21日入院。既往无头部外伤史、眼科疾病史、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及结核病病史。否认特殊化学接触史及放射性接触史。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双侧瞳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灵敏,左侧上睑下垂,粗测左眼视野各象限严重缺损,左眼10 cm内视物模糊,右眼视力、视野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颅MRI检查示蝶鞍扩大,鞍背、斜坡骨质破坏,鞍区可见团块状混杂信号影部分突像鞍上池生长,大小约29mm×25 mm×26 mm,以长T_1、稍长T_2信号影为主,其内可见斑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48岁,因头痛5 d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GCS评分15分;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两侧巴氏征阴性。颅脑MRI检查示:右侧额叶囊样信号影,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稍低信号,病灶大小约5.2 cm×4.8 cm×4.4 cm,边界清楚,病变外上缘可见小片T1WI稍低、T2WI及Falri高信号  相似文献   

9.
正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是血管畸形发育错构瘤,也称为海绵状瘤或海绵状畸形或静脉,占所有脑血管畸形的8%~15%,而发生于椎管内硬脊膜外的海绵状血管瘤较罕见,但其影像学表现却具有其特征性。2015年6月16日我科诊治T_1~T_2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老年男性,因"双侧下肢麻木一年余,加重半个月"入院。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右侧季肋区及左膝关节以下平面痛觉及触觉减退,生理反射存在,双侧病理征阴性。MRI提示:T_1~T_2水平椎管内硬膜外有一大小约0.9 cm×2.9 cm肿物,T_1呈等信号,T_2呈高信号,肿物与  相似文献   

10.
脑干病变临床多出现交叉瘫,我们遇到4例桥脑血管病患者,表现为偏瘫,报告如下: 例1:女,59岁,因头晕、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灵19小时,于1989年3月2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21.3/12.0KPa,嗜睡,言语欠清,右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右。右上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高,腱反射活跃,右侧Babinski氏征( )。病后第2天、第7天头部CT检查均正常。磁共振成象:桥脑腹侧见有不规则病灶,边缘不清,大小约1.5×1.0cm、T_1呈低信号,T_2呈高信号。磁共振诊断:桥脑梗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19岁。因头痛、恶心、呕吐1周入院。入院查体:眼底检查提示视乳头轻度水肿,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深、浅感觉轻度减退,右侧正常。头颅MRI检查发现:右额叶可见一类圆形囊性占位,大小约5.0cm×4.5cm×4.0cm,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右侧脑室明显受压,中线向左明显移位,增强扫描为囊壁明显增强。手术取左额顶马蹄形切口,术中见肿瘤约5.0cm×4.0cm,质软,灰白色,沿肿瘤外缘完整切除肿瘤,并与右侧脑室前角穿通。术后病理诊断为:右额叶多形性胶质细胞瘤Ⅲ级。患者术后1年复查头颅MRI提示双侧侧脑室、四脑…  相似文献   

12.
正脑胶质肉瘤(gliosarcoma,GS)同时含有胶质母细胞瘤和肉瘤两种细胞成分,临床罕见。2015年2月收治右顶枕叶胶质肉瘤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0岁,因持续性头痛、头晕2个月入院。头部MRI扫描示右侧侧脑室后角旁顶枕叶交界区见大小约3.3cm×2.1 cm病灶,T_1WI为低信号,T_2WI为高信号,周围可见大片状水肿区,左侧侧脑室后角旁白质区也有片状水肿区;增  相似文献   

13.
脑肿瘤合并颅内动脉瘤较少见,死亡率高。我们收治2例,报告如下。例1 女,35岁。头痛、视力下降3个月于1985 年10月9日入院。检查:视力左1.0,右0.1,眼底示左视乳头水肿,右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脑电图右颞局灶异常。头颅 CT 扫描:右颞有4.5cm×4.2cm×6.0cm 高密度影,鞍内右侧可见0.9cm 圆形高密度影。双侧颈内动脉造影发现右颞叶底有5cm×5cm大血管染色肿瘤,右颈内动脉—眼动脉有约1cm 直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患者,男,28岁,因右耳听力下降11个月余于2010-12-19入院。入院时主要症状和体征:右耳听力下降伴耳鸣,右侧颜面部麻木,感觉减退,行走不稳;右侧角膜反射迟钝,右侧咬肌力弱伴肌肉萎缩,右侧跟-膝-胫试验(±),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头颅CT示:右侧桥脑小脑角见一类圆形低密度影,约4cm×5cm,边界清楚,内见分隔。头颅MRI示:右侧桥脑小脑角区直径约5cm的类圆形病变,T1WI及FLAIR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内听道CT检查示  相似文献   

15.
例1 男性,47岁。因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1年,于1989年3月18日入院。检查:双眼视力均为0.3,双颞侧偏盲,体毛稀疏,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催乳素(PRL)值正常。头颅 X 线摄片示蝶鞍轻度扩大,CT 扫描显示鞍区肿瘤3cm×4cm×4cm。4月2日在全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资料男,50岁,因双眼视力下降20余天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灵敏;右眼视力0.25,左眼视力0.5;四肢肌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头颅CT示鞍区等密度占位性病变。鞍区MRI示蝶鞍内占位性病变,T_1WI呈等信号,T_2WI呈混杂稍高信号;增强后强化明显,欠均匀(图1)。术前内分泌检查:泌乳素67.2 mg/L,其余激素正常。MRA检查排除动脉瘤。诊断:鞍内占位性病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3岁.因右额逐渐膨隆10年,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入院.查体:右额眶部明显隆起,约6 cm×7 cm,质硬.右眼球轻度外凸,视力右侧0.4,左侧1.4,余未见异常.化验检查除血糖偏高外,其他检查皆在正常范围.CT示右额眶部及前颅底骨质明显增生,额骨破坏明显.肿瘤位于前额部,边界较清晰,密度不均,增强效应明显.MRI示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较清晰,约6 cm×4 cm,增强信号不均匀,周边硬脑膜呈蔓延性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8.
正1病例资料39岁男性,因渐进性右侧肢体乏力1个月于2018年11月29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意识清楚,跛行入院;右侧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Ⅳ级,右侧肢体肌张力高;左侧肢体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病理反射阳性。外院颅脑CT及MRI示左侧额顶叶囊性占位性病变(图1A~C),考虑胶质瘤。12月7日,在全麻下行左侧额顶叶颅内囊性占位病变切除术。术中切开脑膜后,见淡黄色液体流出,压力较高;液体释放后,见大小约8 cm×6 cm×8 cm囊腔,脑组织表面光滑;翻开脑膜后,见异常组织附着,大小约3 cm×2 cm×2 cm,血供一般,质脆,和脑组织边界清楚;电凝肿瘤周边供血,  相似文献   

19.
突然发病的颅底鞍旁粘液软骨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29岁。因突发左眼胀痛,继则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四肢阵发性抽搐14h入院。查体:左眼睑下垂,左瞳0.5cm,光反应消失,右瞳0.25cm,光反应存在,双眼视力粗测正常。双侧视盘清。右侧肢体肌力0°。头颅CT见左鞍上池旁,三脑室左旁及近脑干处有一边界不规则约3.5cm×4.5cm之高低混杂密度灶。MRI显示左鞍旁囊实性占位病灶,约3.8cm×3.2cm×4.5cm,T1加权像以低信号为主,其中可见不规则斑片状高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肿物突入桥前池,压迫中脑左侧大脑脚及丘脑下部。DSA检查除发现大脑中动脉主干部分及脉络膜动脉上移,大脑后动脉下移外…  相似文献   

20.
病例 例1:男,53岁.头痛、头晕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个月.术中见左顶部皮质区有-4 cm×3 cm×2 cm大小,灰白灰红肿物.例2:男,64岁.间断性头痛伴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