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评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预防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取不同手术方式的50例(96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及视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18例34眼(EC-CE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的12例23眼(PCCC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的20例39眼(AV组)。≥2岁的患儿施行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12~36mo,观察术后视力、并发症及眼部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视力均有提高,ECCE组、PCCC组与AV组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分别为100%(34/34)、35%(8/23)和13%(5/39),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较囊外摘除术及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能更有效减少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选取先天性白内障患儿62例(68眼),超声乳化后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一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2 a以上,观察术后视力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情况.结果 68眼中有5眼在术后3个月至2 a出现后发性白内障,占7.35%,平均出现时间为16个月.术后2~3个月复查矫正视力,0.2~0.4者17眼,0.5~O.7者28眼,≥0.8者20眼;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经年龄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惠儿均未发生黄斑囊样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发生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意义。方法 50例(79眼)年龄2月~8岁先天性白内障施行摘出手术(超过2岁者植入人工晶状体)。其中21例(31眼)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Ⅰ组),29例(48眼)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Ⅱ组)。随访6~3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视力及后囊浑浊的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Ⅰ组11眼(35.48%),Ⅱ组31眼(64.58%);视力0.3~0.4者,Ⅰ组14眼(45.16%),Ⅱ组14眼(29.17%);视力≤0.2者,Ⅰ组6眼(19.35%),Ⅱ组3眼(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后发性白内障(后囊浑浊≥3级者),Ⅰ组9眼(29.03%),Ⅱ组2眼(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P〈0.05)。均未出现眼底并发症。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能明显降低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后囊截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先天性白内障患者50例(93只眼)进行回顾性研究,2002年至2005年31例(58只眼)先天性白内障的病例实行超乳(或I/A抽吸)白内障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2000年至2002年19例(35只眼)未行后囊膜切开及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对其随访观察,平均随访时间为30月。结果后发障的发生情况,观察组3眼(7%),对照组9眼(2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白内障超乳(或I/A抽吸)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对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能够有效的预防术后后发障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2种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先天性白内障患者89例(98眼),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42例(47眼)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膜撕囊术组;B组47例(51眼)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膜撕囊+前段玻璃体切割术组,分别观察2组术后视力和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者24眼,占51.06%;其中21眼行YAG激光后囊膜切开,3眼不合作者行手术后囊膜切开术。B组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者10眼,占19.61%;其中8眼行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2眼不合作行手术后囊膜切开术。2组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膜撕囊术相比,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膜撕囊+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能更好地减少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以期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先天性白内障摘出的13岁以下儿童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行裂隙灯显微镜、眼底、眼压、最佳矫正视力等常规检查.2岁及以下儿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osterior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PCCC)+前段玻璃体切割(anterior vitrectomy,AV)术,2岁后行二期IOL植入术;>2 ~4岁儿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PCCC +AV+IOL植入术;>4~7岁儿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PCCC+ IOL植入术;>7岁儿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 IOL植入术.结果 共476例(740眼)纳入本研究,年龄(33.59±37.14)个月,其中0~6个月166例(282眼,38.11%).一期植入IOL 260眼,年龄(5.59±2.43)岁;二期植入IOL 480眼,年龄(4.06±2.12)岁.IOL植入术后残留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2~4岁为(3.53±0.56)D,>4 ~6岁为(2.36±0.32)D,>6 ~8岁为(1.65±0.52)D,>8~13岁为(-0.25±0.32)D.术后并发症326眼,其中虹膜粘连115眼(35.28%),位于视轴上的后发性白内障97眼(29.75%),术后青光眼54眼(16.56%).末次随访时单眼白内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56±0.41) LogMAR,双眼白内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42±0.27) LogMAR,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约三分之一在6个月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视力预后优于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后并发症较成人多,需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7.
儿童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及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59只眼)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及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现代囊外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对3岁以上儿童38例(53只眼)同期成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3岁以上儿童术后裸眼视力≥0.3者先天性白内障25只眼(69.4%),外伤性白内障14只眼(82.4%).术后,先天性白内障1只眼发生后囊混浊;外伤性白内障3只眼轻度瞳孔上移,1只眼轻度晶体偏位.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白内障的重度弱视和外伤性白内障的角膜瘢痕.结论儿童白内障后囊膜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是防止术后并发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儿童白内障术中应用两种不同的玻璃体切割系统行后囊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IOL),比较术后视轴混浊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连续收集因先天性及发育性白内障收入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并行手术治疗的8岁及以下患儿,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及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间分别采用18-G及25-G玻璃体切割系统行后囊切开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采用x2检验比较两种手术后视轴混浊的发生率.结果 共19例双眼患儿和16例单眼患儿应用18-G同轴玻璃体切割系统行后囊切开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19例双眼和12例单眼患儿利用经睫状体扁平部的25-G玻璃体切割系统进行手术,术后视轴混浊的发生率分别为15%(8/54)和2% (1/5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93,P<0.05).此外,应用18-G玻璃体切割系统的患儿,有3眼IOL术中植入睫状沟,14眼术后发生明显的虹膜后黏连;而应用25-G玻切系统的患儿,所有患眼IOL均同期稳定植入囊袋内,术后仅有2眼发生轻度的虹膜后黏连.结论 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操作中行后囊膜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时,相较于18-G同轴玻璃体切割系统,经扁平部的25-G玻璃体切割系统不仅降低了术后视轴混浊的发生率,而且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儿童后发性白内障使用不同方式治疗并分析治疗效果,优化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治疗策略。方法 收集41例(59眼)后发性白内障患儿,根据后发性白内障的严重程度及患儿年龄分为3组,分别为YAG激光治疗组(19眼)、后囊增殖膜吸除联合后囊膜抛光治疗组(14眼)和后囊膜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治疗组(26眼)。3组治疗术后1d、1周、1个月、6个月进行常规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较前提高0.1以上占87.50%,提高0.3以上占52.50%。术后1d术眼均有轻度的结膜充血及前房反应,后囊膜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治疗组较YAG激光治疗组和后囊增殖膜吸除联合后囊膜抛光治疗组炎症较重,未见明显玻璃体脱出于前房,YAG激光治疗组发现人工晶状体损伤3眼。术后6个月复查,后发性白内障复发率YAG激光治疗组为10.53%、后囊增殖膜吸除联合后囊膜抛光治疗组为28.57%、后囊膜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治疗组为3.85%。结论 对于轻度后发性白内障能够配合的患儿早期可给予YAG激光治疗。对于严重后发性白内障,应根据后发性白内障机化膜的程度及患儿年龄采用后囊增殖膜吸除联合后囊膜抛光治疗或是后囊膜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白内障摘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对儿童白内障角膜散光和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儿童白内障患者60例(120眼)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60眼),对照组行单纯白内障摘出,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及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的变化,并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观察记录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差异。结果 两组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情况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数量分别为(199.8±29.4)mm-2、(203.4±28.3)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8,P<0.05)。结论 儿童白内障行白内障摘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对角膜内皮细胞及角膜散光的影响不大,且能明显降低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