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发性习惯性流产的主动免疫治疗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探讨不同免疫次数及不同免疫原,对接受主动免疫治疗的原发性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38例有习惯性流产史的接受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孕妇,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2.
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患者的B淋巴细胞免疫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安全、有效的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L)共有抗原增大的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UHA)患者的免疫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丈夫静脉血的B淋巴细胞使24例UHA的患者免疫化。结果 24例UHA患者中有22例HLA共有抗原增大。UHA2中免疫治疗前抗父体的淋巴细胞毒性抗体(APCA)阳性中有22例抗原增大。UHA患者中免疫治疗前抗父体的淋巴细胞毒性抗体(APCA)阳性率是8%(2/24),免疫治疗3个月  相似文献   

3.
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的免疫学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相似文献   

4.
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UHA)患者的效果。方法:2001年2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UHA患者223例作为研究对象。取其丈夫外周静脉血20 ml,分离淋巴细胞后于孕前、孕后注射于患者前臂,使之产生主动免疫。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共妊娠196例(87.9%),其中足月分娩150例(67.3%);目前尚在妊娠中23例(10.3%);再次自然流产23例(10.3%);未受孕27例(12.1%)。年龄33~38岁者流产率明显高于32岁以下者(P<0.05);孕后免疫治疗2~3次者比孕后未治疗或仅治疗1次者有较高的足月分娩率(P<0.05),且孕后治疗1次者流产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主动免疫治疗UHA的疗效肯定,治疗后妊娠成功率高。对于年龄33岁以上患者建议早期保胎治疗;免疫治疗后3个月内受孕,孕后再治疗2次或2次以上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免疫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学者感到棘手的问题,1981年Beer及Taylor创立了对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免疫学新疗法。其后许多临床实践证明,疗效可达72%-100%,对146名免疫疗法出生儿5年追踪调查表明,与一般儿童无异,由于免疫法的确切机理尚未完全弄清楚,因此该疗法目前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6.
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患者的子代随访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患者的子代随访结果陈庆华林其德赵爱民周颖汤希伟严隽鸿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的主动免疫治疗逐渐被重视,多数文献报道疗效为78%~86%[1,2]。主动免疫治疗对患者子代身体及智力发育影响的研究,至今国内外未见报道。我们对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主动和被动免疫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 5例被动免疫治疗和38例主动免疫治疗的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患者作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对比,并选择2 0例正常妊娠者作对照组。结果:①被动与主动免疫组治疗前后CD3+细胞无明显差异。②被动和主动组治疗后CD4 +细胞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③CD8+细胞在被动免疫治疗和主动免疫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④CD4 +/CD8+比率在被动免疫治疗和主动免疫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主动和被动免疫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有了明显变化,更利于妊娠发展。  相似文献   

8.
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UHA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同时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在主动免疫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以2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NNP组)、10例正常妊娠期妇女(NP组)作为对照。结果:UHA组主动免疫治疗前分化群(clusterofdifferentiationCD)CD_3细胞百分率与NNP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CD_8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NNP组(P<0.001),而CD_4/CD_8比率则明显高于NNP组(P<0.05);主动免疫治疗后,CD_8细胞的百分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CD_4/CD_8比率有明显下降(P<0.05),而且治疗后UHA组妊娠时CD,细胞的百分比和CD_4/CD_8比率均与NP组接近。提示: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的免疫发病机理可能与CD_8细胞数量的下降、CD_4/CD_8比率的上升有关;主动免疫疗法可以诱导CD_8细胞增殖;CD_4/CD_8比率可作为主动免疫治疗临床疗效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重复流产免疫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99年 7月开始 ,采用丈夫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 ,治疗原因不明的重复性流产 3 0例 ,收到良好的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上述期间在本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重复性流产患者 3 0例 ,2 3~ 3 5岁 ,平均 2 8岁。流产 2~ 6次 ,2次 2例 ,≥ 3次 2 8例 ,6次 1例。流产时间在妊娠 40~ 12 0d ,平均64 .9d。详细询问患者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药物过敏史及不良因素接触史等。常规行妇科查体、丈夫精液、内分泌、夫妇染色体核型分析、抗精子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夫妇血型、TORCH感染、盆腔超声等有关检查。排除…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注浓缩白细胞悬液治疗习惯性流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原因不明的习惯性流产者进行免疫学检查,行免疫治疗62例。方法:从孕前3个月开始,间隔4周一次,每次输注浓缩的白细胞悬液4个单位,每个单位的全血采自不同献血员。孕前治疗3 ̄4次,孕后每4周一次,直至妊娠20周。输注前交叉配血。结果:成功妊娠53例,妊娠成功率为85.48%。对照组22例妊娠成功率为45.45%。提示:对免疫因素异常所致的习惯性流产者多,多交静脉输注浓缩白细胞悬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免疫治疗结局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的效果,探讨封闭抗体对治疗结局的意义.方法对54例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进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结果11例患者已分娩正常活婴,5例处于妊娠中期,6例再次发生流产.妊娠成功率72.73%(16/22).免疫治疗后,患者血封闭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5);封闭抗体阳性者再次妊娠的成功率高于阴性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有效、安全.封闭抗体对再次妊娠结局有一定预示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蜕膜巨噬细胞内活性氧(ROS)、吞噬活性、细胞因子IL-10和IFNγ的分泌,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磁珠细胞分选法从11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和12例正常早孕妇女蜕膜中分离巨噬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蜕膜巨噬细胞内ROS水平,中性红实验检测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应用ELISPOT法检测细胞因子IL-10和IFNγ分泌。结果:与正常早孕者相比,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巨噬细胞内ROS水平升高(222.55±46.74vs170.75±17.51,P<0.01),其吞噬活性增强(0.37±0.14vs0.17±0.98,P<0.01),IL-10/IFNγ下降(1.37±0.88vs7.69±3.78,P<0.01)。结论:蜕膜巨噬细胞活性改变以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格局变化可能是导致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STAT4)信号转导途径是人体生理与病理反应的共同通路之一,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密切相关。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病因复杂,但近50%RSA原因不明。辅助性T细胞1型(Th1)和Th2失衡是RSA的重要特征,近年通过对小鼠研究发现,STAT4缺陷小鼠表现Th2免疫应答优势,STAT6缺陷小鼠表现Th1免疫优势,认为STAT4途径是细胞因子调节免疫细胞向Th1分化的最主要的信号转导通路。白细胞介素12(IL-12)是维持Th1/Th2平衡的中心环节,与RSA密切相关。研究发现,STAT4是IL-12调节的关键媒介,其介导的IL-12信号通路可能是RSA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酶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多态性C6 77T、A12 98C及其联合基因型与不明原因重复性流产 (URSA)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MTHFRC6 77T、A12 98C基因多态性。结果 :①患者组C/C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者 ,总的突变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者。MTHFRC6 77T基因型分布与不同年龄、地区、流产时间、流产性质无关 ,与流产次数显著相关。URSA组MTHFRA12 98C三种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与患者不同临床特征无明显关联。A12 98C杂合子联合C6 77T杂合子基因型发生URSA的危险性无显著增高。结论 :MTHFRC6 77T基因多态性是URSA发病的遗传风险因素 ,而A12 98C基因多态性不是URSA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是近年来对自然流产研究的重点,免疫因素是导致自然流产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在妊娠胚胎发育过程中.子宫蜕膜局部聚集了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其作用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妊娠发展。免疫活性细胞产生的不同细胞因子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如果细胞因子问平衡关系被破坏也会导致流产的反复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使妊娠妇女免疫机制亢进或同种免疫的保护性抗体缺乏,同样是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主动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URSA患者1005例为研究对象,取其丈夫或与女方无血缘关系的第三方男性的肘静脉血20 ml,分离淋巴细胞于孕前后注射于患者前臂,使其产生主动免疫,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1005例URSA患者中共妊娠894例(88.96%),其中足月分娩718例(71.44%),随访截止时,尚在妊娠中91例(9.05%),再次自然流产85例(8.46%);无早产病例;未受孕111例(11.04%)。年龄32岁者流产率明显高于≤32岁者(P0.05)。孕后免疫治疗2~3次者比孕后未治疗或仅治疗1次者的足月分娩率明显更高(P0.05),流产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主动免疫治疗URSA患者疗效肯定,妊娠成功率高,年龄大于32岁者妊娠后应早期保胎治疗;免疫治疗后3个月内受孕,确认早孕后再免疫治疗2~3次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的免疫耐受学说,探讨转录因子FOXP3基因多态性与URSA的易感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检测FOXP3基因rs2232365A/G和rs5902434del/ATT多态性在146例URSA患者(URSA组)和11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结果:①rs2232365A/G的3种基因型在URSA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携带G等位基因明显增加URSA的风险(P=0.01,OR=1.61)。②rs59024343种基因型在两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2,P=0.10),但等位基因del缺失型频率URSA组较对照组高(χ2=4.40,P=0.036)。③单倍体型分析:G/del单体型明显增加URSA的发病风险(P=0.02,OR=1.53),而A/ATT单体型则对URSA的发病具有保护作用(P=0.02,OR=0.63)。结论:转录因子FOXP3基因启动子区rs2232365和rs5902434多态性与URSA的遗传易感性有关,携带G和del等位基因明显增加URSA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可溶性 HLA- I类抗原在正常妊娠及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 ( RSA)中可能发挥的免疫作用。方法 :用夹心 ELISA法测定正常妊娠及 RSA病人主动免疫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 HLA- I类抗原的含量。结果 :正常妊娠妇女孕早期 ( <3个月 )血清可溶性 HLA- I类抗原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水平 ( P<0 .0 1 ) ,孕末期 ( >9个月 )显著低于正常水平 ( P<0 .0 1 )。RSA病人主动免疫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 HLA- I类抗原水平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 :血清可溶性 HLA- I类抗原在正常妊娠中的动态变化反映了母体免疫系统受到的调节 ;主动免疫治疗对 RSA病人血清可溶性 HLA- I类抗原的含量未发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 14bp(HLA-G 14bp)基因缺失或插入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相关性,了解HLA-G mRNA在URSA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和意义。方法:选择URSA患者39例(URSA组)和有1次以上正常分娩史并行人工流产的妇女52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4bp基因多态性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人群绒毛组织中HLA-G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进行分析。结果:URSA组14bp基因杂合子(-14bp/+14bp)的基因频率(64.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2.3%)(χ2=6.511,P=0.039);而插入纯合子(+14bp/+14bp)的基因频率(7.7%)低于正常对照组(26.9%)(χ2=5.425,P=0.020);缺失纯合子(-14bp/-14bp)的基因频率(28.2%)与正常对照组(3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0,P=0.791)。URSA组HLA-G mRNA表达水平(-3.018±1.00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072±0.436)(t=9.681,P=0.000)。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