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临床糖尿病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各再随机分为A、B两组,在相同治疗下,A组加用缬沙坦80mg/d,B组加用缬沙坦80mg/d和胰激肽原酶肠溶片120μ/次,3次/d,观察四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压、肾功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h尿蛋白。结果:四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P〈0.01),24h尿蛋白量显著减少(P〈0.01),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的B组24h尿蛋白量减少更明显(P〈0.05)。结论:缬沙坦可降低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减少尿蛋白排出,与胰激肽原酶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更有效地减少尿蛋白排出,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缬沙坦组(n=30)服用缬沙坦(valsartan)320mg/d,联合组(n=30)服用雷米普利(Ramipril)10mg/d联合缬沙坦160mg/d,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h尿白蛋白、血钾、肾功能(BUN、Cr)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能有效降低血压,联合组降舒张压优于缬沙坦组;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定量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联合组效果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前后血钾、肾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剂量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安全,联合治疗双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叠加的减少尿蛋白及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3.
罗伯珣  钟伟强  蔡迅  刘冠贤 《新医学》2009,40(6):372-375
目的:探讨泼尼松、麦考酚吗乙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环孢素联用治疗以大量蛋白尿(蛋白尿等于或大于3.5g/24h)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经肾脏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的IgA肾病患者,随机分别采取泼尼松联合MMF、环孢素治疗(试验组,22例)或标准剂量泼尼松治疗(对照组,20例),记录并比较2组治疗6个月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观察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2组的蛋白尿均得到明显的缓解,其中试验组的尿蛋白从治疗前的(4.1±0.6)g/24h降至(0.8±0.1)g/24h(P〈0.01),对照组的尿蛋白则由治疗前的从(4.0±0.5)g/24h降至(1.8±0.1)∥24h(P〈0.01),试验组治疗6个月的尿蛋白定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期间2组患者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均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试验组出现上呼吸道感染l例、带状疱疹1例,对照组出现上呼吸道感染1例,均经抗感染、抗病毒治疗后得到控制。试验组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1例,予护肝治疗后恢复正常。2组均无因发生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者。结论:肾上腺皮质激素、MMF、环孢素联用治疗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疗效优于单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且其耐受性、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对58例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血糖控制,低蛋白饮食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缬沙坦,治疗组在缬沙坦的基础上联合胰激肽原酶。结果:两组均能减少24h尿蛋白总量和尿白蛋白/肌酐,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更明显,且无不良反应。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缬沙坦能更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与缬沙坦联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予缬沙坦口服,观察组40例在缬沙坦基础上,每日静脉给予刺五加注射60ml滴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后24h尿蛋白(UEAR)均有显著性减少(P〈0.05),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五加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衰有相互协同的作用,疗效优于缬沙坦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芪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在减少尿蛋白漏出,改善低蛋白血症方面的疗效。方法:6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相关指标无显著变化。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和血浆白蛋白水平,两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芪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在减少尿蛋白漏出,改善低蛋白血症方面有一定疗效,故对于延缓肾功能损害进展速度有积极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黄芪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10~15d为1个疗程,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血糖、血脂、血浆白蛋白及24h尿蛋白定量。结果:黄芪治疗组24h尿蛋白排泄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可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调节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治疗方案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糖尿病肾病Ⅳ期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胰岛素、缬沙坦治疗,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胰岛素、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减少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前后比较,尿蛋白均减少(P〈0.01,P〈0.05),但治疗组尿蛋白减少较对照组明显(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胰岛素、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更能有效降低尿蛋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将70例D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3个月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中ET-1、CGRP水平、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中ET-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血中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且上述指标的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优于对照组的74.29%( 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DN安全有效,其降脂降压外的肾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血中ET-1、CG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肾炎康复片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2型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按照K/DOKI指南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肾炎康复片,并在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后测24h尿蛋白、肾功能、血浆白蛋白、血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0.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肾炎康复片对2型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有明显治疗效果,适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Enalapril)联合缬沙坦(Valsartan)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尿白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岛(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 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A组)、糖尿病模型组(B组)、依那普利组(C组)、缬沙坦组(D组),联合治疗组(E组)每组各12只,C,D,E三组在模型建立一周后分别以依那普利(10ms/ks.d)、缬沙坦(20ms/ks.d)及依那普利(5mg/kg.d)+缬沙坦(10mg/kg.d)灌胃给药。治疗过程持续12周,分别于第2.6、12周检测血糖、血压,同时收集24小时尿,检测尿白蛋白及TGFβ1水平,于第12周处死大鼠,检测肌酐清除率(Ccr)。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单一药物组比较,在有效降低血压同时可更好地降低尿白蛋白和TGFβ1的排泄率,并提高肌酐清除率(与模型组比P〈0.01;与单一药物组比P〈0.05)。结论依那普利和缬沙坦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40)、糖尿病肾病早期组(n=40)和糖尿病肾病中晚期组(n=40),分别测定其肾小球滤过率、CysC、血肌酐(Cr)、尿素氮(BUN)等指标,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各组患者间的病程、UAER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肾病早期组和中晚期组GFR水平均降低,CysC水平升高(P<0.05);与糖尿病肾病早期组比较,中晚期组GFR降低,CysC、Scr、BUN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ysC与GFR、Scr、BUN呈现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CysC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刘志康  李列平 《华西医学》2009,(10):2583-258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ACEI/ARB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55例2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CEI/ARB)和治疗组(ACEI/ARB+低分子肝素),疗程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h尿蛋白,Scr、BUN、血浆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24h尿蛋白、Scr均显著下降(P〈0.01,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2)治疗后两组血浆白蛋白均增加(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BUN均降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治疗后两组TC和TG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减少DN患者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血清CysC、PEDF、VEGF检测在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缬沙坦联合阿魏酸钠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53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根据尿清蛋白与肌酐的比率(ACR)将其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并选取3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微量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患者分别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缬沙坦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组,收集受试对象治疗前、后的血清及尿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PEDF、VEGF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lC)、血肌酐、尿素、CysC。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血清CysC、PEDF、VEGF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随DN的进展而逐渐升高。缬沙坦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可显著减少蛋白尿,并降低患者血清CysC、PEDF、VEGF水平(P〈0.05)。提示缬沙坦联合阿魏酸钠可能通过改善糖尿病肾脏异常血管新生发挥肾脏保护效应,且联合用药效果优于缬沙坦单药治疗。结论DN患者血清CysC、PEDF、VEGF高表达,缬沙坦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ACEI/ARB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78例2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CEI/ARB)和治疗组(ACEI/ARB+疏血通注射液),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mAlb),Scr、BUN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尿白蛋白均显著下降(P〈0.01,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2)治疗后两组血浆白蛋白均增加(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Scr、BUN、TC、TG和血钾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能有效减少早期DN患者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2型糖尿病肾病(DN)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已确诊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检测其清晨空腹血DD、FIB、CRP水平,并同时收集24h尿液进行尿微量白蛋白(MA)测定,按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糖尿病组分3组:单纯糖尿病组(SDM组,UAER<30mg/24h);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UAER 30~300mg/24h);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UAER>300mg/24h).结果 2型糖尿病组患者DD、FIB和CRP水平在单纯糖尿病组已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UAER增加而增高,呈正相关.三组之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检查DD、FIB和CRP水平,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早期肾脏损伤检出率,同时还发现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胱抑素C(cystatinC,Cystc)和尿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联合检测与尿pz微球蛋白(B2-microglobulin,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LB)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2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mALB〈30mg/24h者118例为A组,mALB〉30~220mg/24h者120例为B组;21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C组。采用ELISA法检测尿CystC,TRF,β2-MG,mALB,比较尿CystC和尿TRF联合检测与尿β2-MG和mALB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经非参数检验分析,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CystC的AUC(0.645)〈尿β2-MGAUC(0.794),尿TRF的AUC(0.783)〉尿mALB的AUC(0.768);尿mALB和β2-MG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60.9%高于尿CystC和TRF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51.3%(P〈0.01)。结论2种联合检测方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均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13年第2期)、PubMed(19782013年)、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9892013年)、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989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3年)等数据库和相关会议论文集及查阅检索到的所有文献的参考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及资料提取。按照国际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22个试验包括1 649例患者。大多试验方法学质量较差且样本量小,Meta分析结果显示:(1)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的比较:能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24 h尿蛋白,能降低血清肌酐(P<0.000 01、P=0.002、P=0.001);(2)银杏叶提取物联合ACEI或ARB治疗与ACEI或ARB治疗的比较,能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能降低血清肌酐(P<0.000 1、P=0.04)。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的试验样本量较小且方法学质量低下,现有的证据尚不足以推荐临床常规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肾病,仍需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进一步积累,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9.
韦丽  刘春  陶林  张国锐 《临床荟萃》2012,27(3):202-205,209,F0003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单核趋化蛋白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索来氟米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来氟米特干预组(DM+LEF组),每组18只。应用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成模后,DM+LEF组给予来氟米特5mg.kg-1.d-1溶液灌胃,于实验第4、6、8周末,各组分别取6只大鼠留取24小时尿量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内眦静脉采血测血肌酐、尿素氮,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treptavidin-perosidase,SP)观察肾组织中MCP-1、TGF-β1表达,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MCP-1、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与DM组比较,DM+LEF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1),DM+LEF组比同期DM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经来氟米特干预后,DM+LEF组大鼠肾组织MCP-1、TGF-β1mRNA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来氟米特可能通过减少肾组织MCP-1、TGF-β1表达,减轻肾损害,起到保护糖尿病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罗琳 《华西医学》2010,(1):12-13
目的:观察脂微球前列腺素E1联合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24 h蛋白尿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3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适量运动、饮食控制、降糖、降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沙坦治疗,而治疗组则同时给予脂微球前列腺素E1和氯沙坦,疗程共12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肾功能及24 h尿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良好,治疗组患者肾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尿白蛋白排泄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分别为(322.12±50.21)mL/min和(276.57±38.12)mL/min,两者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脂微球前列腺素E1联合氯沙坦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功能,减少24 h尿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