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高血压病的中医认识及经典名方防治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熊兴江  王阶 《中医杂志》2011,52(23):1985-1989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降压西药的运用使高血压病的病程、病机发生了很大变化,临床切莫先入为主而囿于阴虚阳亢,而应辨证施治.本病病机重在火、饮、虚.火包括肝火、心火、胃火、肠火,可见于高血压病的各个阶段.饮,按病位可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按兼夹余邪可分为水饮证、饮邪寒化证和饮邪热化证.饮证在高血压病心、肾并发症中尤为明显.虚包括脾虚、肾虚.血压难控因素包括失眠、便秘、情绪波动、肥胖等,相应治则有安眠降压、通便降压、疏肝降压.本病常见天麻钩藤饮证、半夏白术天麻汤证、泽泻汤证、二妙丸证、六味地黄丸证等,临床只要抓住方证的关键指征,就能用经典名方有效防治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吴康衡教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经验总结,吴老将西医病理与中医病机相结合,诊断上强调物理检查的重要性。辨治上,初期以渗出为主,从阴疽论治;中期以增生为主,主张按流注论治;后期在渗出或增生性病变的基础上,或伴纤维组织增生,或形成钙化灶,终成类纤维性坏死或完全干酪样化,处理则以流痰论治。在整个病程中,抓住"虚"、"寒"、"痰"、"络"之纲,除成脓期作虚寒化火辨外,其余皆从纯阴证辨治。证之临床,通过这一思路,可以明显减少如脑积水、脑脊髓蛛网膜炎、结核瘤等并发症,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湿热"与"阴虚"同病在临床常见。在病机演化上,不仅湿热可化燥伤阴,阴虚火动也可蒸动湿热。辨证、确认证属湿热阴虚同病后,治疗上以"祛湿热"与"养阴液"并行为总则。滋阴药宜选用清润之品,以避免滋阴而助湿生热;祛湿热药宜选用甘淡之味,以避免苦燥而伤阴助热。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医大师张琪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CRF)的学术思想进行探讨,总结张老在临证时理法方药的独到之处。针对CRF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病机,提出"健脾补肾、补泻兼施、泻浊解毒、顾护胃气"随证化裁的辨治思想,以供同道学而思之。  相似文献   

5.
周兆玲 《吉林中医药》2010,30(11):945-946
"火郁发之"就是因势利导,通过宣发郁热,既可透邪外出,又可散热降温,以达到机体气机开合升降协调,恢复阴平阳秘。由于"火"有不同的来源,可郁于不同的部位,临床用药亦不尽相同。凡治火郁之证,临证总当顺其性而扬之,因其势而导之,但升之、散之不可过于凉遏,以免冰伏其邪,使热不得外越而内陷。  相似文献   

6.
高体三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治疗汗证的经验,他认为,汗出之证,关键在于营卫调和。营气疏泄,病在开,卫气收敛,病在阖,营卫分离,中虚之故。郁滞不通,郁而化火,火克土,土虚木贼乘之,营的疏泄太过,卫的收敛不足则汗出。治疗上,从燮理阴阳、调和气血、营卫开阖入手,治在根本,以麻黄汤为主方进行加减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狂证是指精神错乱,神志失常的疾病。临床以喧扰打骂,狂躁不宁,甚则逾垣上屋为特征。狂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是气郁痰火,阴阳失调,但临床上阳明热盛,暴横刚强亦每为常见。如《金匮翼癫狂惊痫》曰:“狂症未有不从惊而得者,……病属阳明,故用大黄以泻之,釜底抽薪法也。”“狂病多火而属阳……乘于胃则为暴横刚强,故治此者,以治火为先,或痰或气察其甚而兼治之”。笔者在临床治疗狂证工作中,每逢狂证初发患者,多症见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或黄糙,脉滑数或实大者,  相似文献   

8.
文章总结王金贵教授运用推拿结合中药治疗婴幼儿湿疹的经验。王教授谨守病机,将湿疹的病位归纳属为脾,其性火,其因为湿与风,主张从脾论治以及解除兼证,内外兼治。其以内治用药之理,指导外治施术之法,通过采取核心特定穴结合中药治疗婴幼儿湿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余午亭是明代新安著名临床医家,有着十分丰富的临证经验,本文以余午亭所编写的临床综合性医著《诸证析疑》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余氏"治火八法"学术思想进行初步探讨。笔者总结余氏论治火病的八种方法,从实火泻之、虚火补泻兼施、相火滋阴降火、燥火滋阴润燥、湿火湿热并治、猛火和之养之、郁火升阳散火、无名之火非人力所及分别论述。余氏的"治火八法"既是对前人"火热论"的继承,又有对火病分类、治法方药的创新与发展,其论治思想及治疗经验总结至今对临床火热病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介绍李青教授运用四法治疗火证的经验.李教授基于对病理之火的认识,根据病机不同,针对实火和虚火,具体提出苦寒直折、以水治火、以土治火、以火治火四大治法,或苦寒、或滋阴、或培土、或温肾,因势利导、相机行事,临证口糜、汗证、心悸、不寐、郁证、绝经前后诸证等内生虚火者均可从之,有一定的临床借鉴价值.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谢旭善主任医师是山东省名中医,业医3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随谢师学习,受益匪浅,临床常遇口疮患者,谢师认为口疮病虽辨证多端,其病因总以火热居多,清泻火热为第一要法,而火有虚实之分,临证常见心火、脾火、胃火、阴火所致口疮,辨证当详察虚实,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2.
焦虑症为临床常见情志类疾病,从中医经典辨治常取得良效。笔者通过临床学习,总结一例应用"病机十九条"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指导治疗焦虑症的验案,辨证本案患者为肝郁化火、肝阴不足证,治疗以疏肝养血,泻肝安神为法,并结合患者症状及病机特点,阐述了火证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将病机原文中的"火"明确为肝火,并进一步指出了阳火、阴火的常见鉴别点,以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3.
总结卢尚岭教授中风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阐述以此为基础的理论研究及临证发挥。1987年卢老提出中风发病责在气机逆乱的病机理论,得到学术界认可;迄今,气机逆乱已被确认为是中风发病的基本病机。卢老倡导调理气机是急性中风证治的基本治则,创制大黄瓜蒌汤、调气息风饮等常用方。基于急性中风以气机升降逆乱为本、痰火瘀滞为标的病机认识,提出急性中风之风火痰瘀证治皆以调理气机为要。基于卢老经验,后学者提出,中风标实常见风火痰瘀,主要责之肝胃;本虚多见气虚、阴虚或气阴俱虚,发病责先后天之本受损,并提炼出邪实治在肝胃、正虚当补脾肾的中风基本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14.
刘茜 《河南中医》2006,26(6):32-33
“火”、“热”虽为血证急性期的基本病机,但亦不能排除虚寒证。由于“火”、“热”所导致的急性出血病势多急,以清热凉血止血之中药,血得凉则止;然而对于虚寒性出血,方中也可见到寒凉药,是由于虚寒性出血病势均不甚急,多采用标本兼顾、标本并重之法,通过辨证以治其本,而用寒凉止血药以治其标。  相似文献   

15.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奠基之作,也是中医临床辨治疑难重症的基础。书中所载方剂药简味少,配伍精当,化裁灵活,疗效卓著,被后世医家尊称为"经方"、"群方之冠"、"方剂之鼻祖"。临证之际,若能将《伤寒杂病论》化裁运用得当,每能取得显著疗效,甚或能力挽狂澜,化险为夷。现举验案数则,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6.
李海霞 《中医药研究》2011,(10):1268-1268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仲景应用此方主要治疗阳虚心悸伴烦躁之证。而此篇中仲景尚列有因心阳素虚,或发汗过多,复伤心阳,致心虚无主之桂枝甘草汤证"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相似文献   

17.
失眠一症,中医称之"不寐","不得卧";责之病因,无外邪气加客、它病波及、脏腑既损三端。临证习惯以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诸证分型论治。如此分型虽然细致入微,但也使可操作性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8.
祝光礼教授认为,刘完素的火热论核心内容在于"六气皆能化火""五志过激皆为热甚",同时指出心脑血管疾病常因情志之火与饮食、内外环境所致之热、湿、痰相合为病,造成风、瘀、虚等兼夹证候,在论治中风、冠心病、高血压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时需虑及风、火、热、湿、痰、瘀、虚等病机要素间的相互影响与转化,以辛散通达法为主,佐以寒凉治之。  相似文献   

19.
清·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书中升降散一方,通治瘟疫、温病,以及多种内伤杂病.凡外感温热之邪或内伤肝郁化火或脾胃升降失调、中焦郁热等证,放胆用之,多能中病.  相似文献   

20.
经行吐衄以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周期性的吐血衄血,经净后出血停止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月经量减少。经行吐衄因血热因血热气逆而致。肝郁化火、肺胃蕴热、肺肾阴虚或肾虚肝郁均可导致该病,临床上以肝郁化火型最为常见。肝郁化火型经行吐衄的病机为肝郁化火,迫血妄行,治宜行疏肝解郁,清热凉血,方药用丹栀逍遥散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可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