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血管途径(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经过临床确诊符合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例,采用经桡动脉途径的患者11例(桡动脉组),采用股桡动脉途径的患者15例(股动脉组)。结果:桡动脉组患者手术时间(52.5±12.8)min,股动脉组患者手术时间(50.6±10.4)min,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开通,血流达TIMII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桡动脉是可供选择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不同年龄段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3个年龄段(年龄≥85岁、60~74岁和75~84岁),并根据患者行PCI采取的不同穿刺途径分为桡动脉途径(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组236例和股动脉途径(transfemoral intervention,TFI)组2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年龄术中相关情况及术后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年龄≥85岁比较,两组中年龄60~74岁和75~84岁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明显增高,术后12、24个月心脑血管事件(maior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降低,TRI组中更换穿刺途径例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与TFI组比较,TRI组各年龄段患者的更换穿刺途径例数增多,动脉穿刺时间、导管插入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均延长,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缩短,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I组年龄60~74岁和75~84岁患者术后24个月MACE发生率降低,而年龄≥85岁术后24个月MACE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 TRI可以作为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上PCI的首选途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照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方法:随机选取进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股动脉途径78例,桡动脉途径32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术后血管及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躯体不适及心理状态等方面均明显优于经股动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介入医学的不断发展,心脏介入治疗成为必然.该术式是目前世界上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经穿刺桡动脉具有并发症少、无需卧床制动、大大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等优点,已被患者广泛接受.我院2008年1-6月对265例患者采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诊断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孟玫  苗鹏飞  刘世芳 《中医药研究》2009,(11):1370-137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传统方法是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径路,但是此法需要患者24h卧床且采取被迫体位,易出现尿潴留、腰痛、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特别是髂动脉严重狭窄或畸形患者不能通过股动脉途径行PCI,故近年来经桡动脉介入(TRI)途径进行PCI已成为一种趋势,桡动脉周围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相似文献   

6.
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作为冠脉介入诊治的替代途径[1],但因存在桡动脉迂曲、痉挛而不能顺利完成手术,而需要改为股动脉入路者。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尝试性进行了20例经尺动脉造影,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共完成冠状动脉造影860例,其中20例经尺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20例患者均有典型冠心病心绞痛病史,男14例,女6例,年龄(58±10.4)岁,均拒绝经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为经尺动脉组。另选择20例经桡动脉造影的患者为经桡动脉组作对照。2组一般…  相似文献   

7.
汤迎春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130-131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血液重建的有效治疗方法。传统采用股动脉路径,但需患者24h卧床且被迫体位,并发症多,增加了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由于桡动脉周围没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损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及经济负担轻,术后多数患者可立即下床活动,利于护理。尤其适用于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对2006年5月—2009年12月住院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1 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成功率98.9%,术后并发症:桡动脉痉挛7例;术后穿刺部位小血肿16例,前臂肿胀11例,术后拔桡动脉血管鞘时发生血管迷走反射1例,桡动脉搏动减弱5例,桡动脉闭塞1例,无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和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门诊经皮桡动脉冠脉造影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方法,即门诊经皮桡动脉冠脉造影组268例和住院经皮股动脉冠脉造影组272例,分别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在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结果 手术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医疗费用,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桡动脉冠脉造影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与经皮股动脉冠脉造影相似,且有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96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96例病例均成功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皮肤瘀斑5例,局部血肿3例,局部水泡1例。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医生,严密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应用解痉剂及肝素;术后观察桡动脉搏动、手指皮肤温度及色泽变化,重视预防感染,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应用替格瑞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均接受PCI术,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格瑞洛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9.76%,对照组为36.5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7.32%,对照组为4.88%,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76%,对照组为14.6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替格瑞洛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虽有呼吸困难不良反应发生,但并不明显增加严重出血等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经桡动脉穿刺行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在全程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现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无1例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手部血管易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手部血液循环因术后未恰当处理而出现障碍甚至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临床护理中需做好穿刺、术后拔管的配合,对手术血运的情况进行严密观察.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时,在围术期实施全面针对性的护理及监护,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治疗安全性提高,促进手术成功完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健康教育路径在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实施措施并评价实施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我院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前护理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我院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后护理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出院前对比两组患者对于疾病知识、日常护理方法以及复诊指征的掌握率,同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疾病知识及出院后的护理知识的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于复诊要求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护理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使患者以更加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健康教育路径在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实施措施并评价实施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我院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前护理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我院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后护理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出院前对比两组患者对于疾病知识、日常护理方法以及复诊指征的掌握率,同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疾病知识及出院后的护理知识的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于复诊要求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护理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使患者以更加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经桡动脉途径行PCI,对照组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比较两组手术时间、PCI成功率、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PCI成功率方面,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但在并发症方面,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对护理的期待,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或(及)冠脉内支架安置术的冠心病患者124例,将患者按年龄分成A组(年龄〈60岁)和B组(年龄≥60岁),针对介入检查的特殊性自行设计护理行为的评估表,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的期待。结果:两组患者对护理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结论: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使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以最快的速度康复,提高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伟  夏萍  瞿伶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175-176
<正>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经股动脉入路行PTCA+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经典方法,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器材的改进,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的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经桡动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监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但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甚至导致死亡。我科对 16 0例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进行了心电监护 ,现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措施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18例 ,女 4 2例 ;年龄 35~ 78岁 ,平均 5 6 .5岁。均在局麻下行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开展经桡动脉介入治疗(PCI),与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相比具有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无体位限制,术后即可下床活动,减少了住院时间及费用,康复时间明显缩短,易被患者接受。针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我们采取了相应护理措施,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经与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成为冠心病的三大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PCI后3~6个月内患者可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严重影响预后。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示,PCI后再狭窄的发生主要与血栓形成、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血管重塑及细胞凋亡等四方面有关。在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