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建库至2015年10月31日有关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的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及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人迎穴对收缩压即刻降压作用较明显,而对舒张压即刻降压作用不明显;针刺组方对即刻血压、24h平均血压、日间血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血压负荷、日间收缩压变异性及夜间血压变异性都有明显下降作用,而夜间平均舒张压及日间舒张压变异性与针刺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即刻降压方面,针刺组方优于针刺人迎穴,综合监测血压及波动情况后,针刺组方对收缩压的改善优于对舒张压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刺单穴(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降压效果.方法 将6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卡托普利组各30例,经7天的药物洗脱期后,针刺组针刺双侧太冲穴,每日1次;卡托普利组口服卡托普利每次12.5mg,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两组患者血压、症状评分及心率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24小时动态血压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症状积分及心率下降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平均舒张压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具有明确的降压效果,优于口服卡托普利;在改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症状方面优于口服卡托普利,且能同时降低心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降压穴"联合穴位揿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平衡针刺"降压穴"联合穴位揿针治疗。2组均治疗28 d,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15、28 d血压情况,并统计降压疗效。结果 2组治疗第15、28 d血压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2组治疗第28 d血压均低于本组治疗第15 d(P0.01)。治疗组治疗第15 d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治疗第28 d治疗组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1),收缩压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第28 d降压疗效均优于本组治疗第15 d(P0.05),且治疗组治疗第15、28 d降压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平衡针刺"降压穴"能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尤其是降低舒张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针刺对不同类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脉率的影响.方法 对106名受试者在针刺前和起针后立即测量血压和脉率,并咨询有无高血压病史及针刺史,记录下取穴和中西医诊断结果,以便评估针刺不同穴位有不同疾病患者的血压和脉率的作用.结果 针刺后收缩压、舒张压、脉率较针刺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史和高血压病史可能不是针刺影响血压、脉率的因素(P>0.05).有些穴位与血压有关;有些穴位与脉率有关(P<0.05或P<0.01).结论 针刺某些穴位对血压和脉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尖放血的即时降压效果。方法对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耳尖放血配合针刺留针方法,对照组单纯用耳尖放血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降压效果。结果观察组收缩压下降(18.17±4.80)mmHg,舒张压下降(10.67±2.99)mmHg;对照组收缩压下降(11.50±3.66)mmHg,舒张压下降(6.97±2.92)mmHg;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耳尖放血及耳尖放血配合针刺均有即时降压效果,而以耳尖放血配合针刺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百会透刺前顶对1、2级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1、2级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剔除脱落病例21例,最终治疗组纳入49例,对照组纳入50例。对照组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百会透刺前顶穴治疗,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12周时监测24 h动态血压,计算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差、脉压指数、平滑指数,并进行降压疗效比较。结果第4、12周,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12周时各指标与4周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2周时与4周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12周时各指标组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降压总有效率比较,第4、1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百会透刺前顶治疗原发型高血压1、2级能显著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差、脉压指数,可持续、平稳、有效地降低24 h血压,降压疗效显著优于仅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5,(5):1074-1075
目的:探讨针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63例OSAHS患者,26例合并高血压作为实验组,单纯OSAHS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针刺对睡眠呼吸参数与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结果:针刺治疗后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针刺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治疗后单纯OSAHS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较针刺前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可改善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社区一对一护理对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高血压患者,制定一对一的护理计划(检查血压、告知服药方法、控制BMI指数、实施健康教育等),半年后对比其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BMI指数及Morisky评分。结果:经社区一对一护理后,患者从收缩压151.58±9.76nmHg、舒张压87.75±7.34mmHg降低至收缩压132.63±7.47mmHg、舒张压80.74±6.46mmHg,BMI指数从22.82±2.72降至22.12±2.73,Morisky评分亦显著优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成立高血压护理小组,开展一对一个体化护理,可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水平、降低BMI指数、提高有效服药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平衡针灸针刺降压穴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5例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8)与对照组(n=47),对照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平衡针灸法针刺降压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中医证候评分、血糖、血脂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刺降压穴10min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针刺降压穴30min、60min、120min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PG、CHO、TG、LDL-C、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灸针刺降压穴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10min时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即明显下降,长期治疗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调节血糖血脂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镇肝息风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方法]将60例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组给予镇肝息风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症状积分变化、血脂。[结果]诊室血压,治疗组收缩压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舒张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动态血压,治疗组改善24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收缩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症状积分疗效,治疗组症状积分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疗效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症状积分疗效总有效率33.30%(P<0.05);在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值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镇肝息风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较单用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对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有更好的降压疗效。镇肝息风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可改善临床症状、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以及瘦素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15例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组)、高血压病组(EH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痛(DM+EH)组,另设对照组54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瘦素水平,计算体质量指数(BM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血清瘦素水平、HOMA—IR在DM+EH组高于DM组、EH组,DM组、EH组高于对照组,瘦素与BMI、腹围、FINS、HOMA—IR、血压呈正相关,经多元回归分析,瘦素浓度的影响因素有BMI、腹围、HOMA—IR。结论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瘦素可能在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益气化聚方联合常规疗法对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幅度、血压变异性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子的影响。方法43例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基础治疗+益气化聚方)22例与对照组(基础治疗+安慰剂)21例,疗程为12周。治疗前后测量形体学指标;检测血糖,包括空腹和餐后2 h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 h PPG)、糖化血红蛋白A1c(fasting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plasma insulin,FPI)、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和血脂等;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形体学检测指标和血糖水平(除HbA1c外)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 P〈0.05),且在腰围、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2 h PPG、FPI和HOMA-IR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时段平均血压幅度、血压变异性及各时段血压负荷有改善(P〈0.01, P〈0.05),且部分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 P〈0.05)。结论益气化聚方联合常规治疗能更好地控制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幅度、血压变异性和血压负荷,同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其他心血管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化痰安神熄风法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中医化痰安神熄风法(自拟化痰安神熄风方)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60d。观察治疗前后2组痰湿壅盛证积分、血压、心率、血脂、尿酸、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C反应蛋白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压均有改善,治疗组的血压改善优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后组间比较,P值分别为0.000、0.049);治疗组的心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00);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C反应蛋白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值分别为0.001、0.000、0.000);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化痰安神熄风法能更好改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和心率,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并可能对血脂、尿酸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对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按辨证分为血瘀型和非血瘀型各60例,每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各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14d。观察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指数的自然对数(IAI)、血瘀证积分、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高血压病组的IAI低于正常组,血瘀型较非血瘀型更低;治疗后血瘀型治疗组IAI明显改善,非血瘀型治疗组IAI自身前后比较有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血压均有改善,血瘀型治疗组血压改善优于同型对照组;非血瘀型2组血压改善无明显差异。结论活血化瘀法可改善血瘀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并使该型患者的血压控制得更为理想;对非血瘀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亦有可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肾降压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肾气亏虚痰瘀阻络证的疗效。方法将55例符合标准的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25例)。试验组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益肾降压颗粒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8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尿微量蛋白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不仅能明显降低血压,而且能显著降低尿微量蛋白的排出量,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祛痰活血通络法是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一种有效治法,益肾降压颗粒是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一组有效药物,与常规西药合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及中药面膜外敷配合面部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及中药面膜外敷联合面部刺络放血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法和中药面膜外敷法治疗,针刺治疗和午药面膜外敷,3次/周,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面部刺络放血2次/周,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9.4%,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O.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及中药面膜外敷配合面部刺络放血治疗痤疮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降压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予天麻钩藤饮治疗,对照组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降压效果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降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84.44%,2组在降压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治疗组在健康愉快感、躯体症状、性功能、工作表现、生活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在降压方面效果与西药降压药相当,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具有突出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眼缺血综合征(OI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5例(46眼)OIS患者行针刺治疗,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TCD)检测针刺治疗前、针刺1疗程后和针刺2疗程后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和阻力指数(RI);并检查视力情况。结果:针刺1疗程后及针刺2疗程后视力分布情况及视力均值分别与针刺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针刺治疗前比较,针刺1疗程后和针刺2疗程后CRA的Vs和Vd均增快、RI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改善OIS的视力和眼血流情况,短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危险因素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揭示高血压病中西医病因病机,为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前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依据。方法:选取高血压病患者400例,运用OGTT进行评定,按其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2组。同时重点询问病史(家族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和脑卒中史);测定身高(H)、体质量(W);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血脂四项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尿酸(UA),并进行血压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W(kg)/[H(m)]2。结果:1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中医证型以阴虚阳亢证多见,其次为痰湿壅盛、肝火亢盛、阴阳两虚。2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A组)各指标相比较,A组患者家族史、冠心病史及收缩压明显高于高血压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B组)(P〈0.05);B组患者BMI、TC、TG、FPG、2hPBG、HDL、LDL、UA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A组患者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以阴虚阳亢证多见;2甘油三酯、BMI增高以及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史、收缩压高是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有高血压家族史但血压正常的中青年(20~35岁)检验结果的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41例有高血压家族史,血压正常的中青年(家族史阳性组)和41例无高血压家族史,血压正常的中青年(家族史阴性组),测定52名中青年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总胆同醇、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结果:家族史阳性组的体重指数、舒张压、餐后2小时血糖、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家族史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中青年具有更多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