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学术界关于"心主神明"、"脑主神明"及"心脑共主神明"的争论由来已久,脑主神明、主思维,"脑为元神之府"和"灵机记性在脑"的认识,这些观点是正确的,正确认识脑的生理功能,对防治脑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探讨“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联系与区别。从整体观看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在脏腑系统属心 ,是“心主神明”的体现 ;具体而言 ,意识、思维属脑 ,是“脑主神明”的反映。从辨证论分析 ,心主“生命之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脑主意识、思维等高级生命活动 ,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两者结合 ,“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协同作用 ,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论"心主神明"之必要性与必然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心主神明”的渊源 ,脑主神明产生的根源及局限性 ,心主神明的系统论原理及心主神明的临床意义这四个方面的论述 ,证明心主神明思想对中医学界来说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4.
杨奕望  李明  胡蓉  陈丽云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4):526-527,530
明末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入华传教,用中文所著《西国记法》,提出"脑囊为记含之室",推崇西方"脑主记忆"说。而我国文化历来主张"心主神明",认为"心是记忆的主宰"。《西国记法》成书后的数十年里,随着与外国传教士接触日益密切,金声、方以智等晚明士人,逐渐接纳"脑主记忆"的观点,并使之流传、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神明的含义,心主神明的理论来源、心的功能定位和物质基础等方面来阐释心主神明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双心疾病是近年来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出的一种跨学科疾病概念。“心主神明”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重要理论之一,可用于指导双心疾病的治疗。概述了“心主神明”的内涵,探讨了“心主神明”理论与双心疾病的联系与差异,并对基于“心主神明”的双心疾病的中医治疗与研究现状综合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孰主神明之论争及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中医界对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及心脑共主神明论之论述概况。认为心主神明论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心脑共主神明论实质还是倾向于脑主神明论。脑主神明论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中医脑病学的理论基础,符合中医脑病的临床实践,应该确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再论"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理论是目前中医界争论的焦点之一,临床上心血管病患者精神情志的异常表现,也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因此,阐明"心主神明"的现代生物学内涵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临床指导作用.为"心主神明"提供科学而有力的依据,是目前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中医药报>于2003年4月发起了"谁主神明"大讨论,此命题是根据陈士奎发表的<对中医学"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的再认识>与邓铁涛发表的<"心主神明"论的科学性>两篇文章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理论依据,认为"心主神明"论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之上,说明五脏、心、精神活动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对中医脑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心主神明"论也导致中医对脑这一重要的器官缺乏独立和完整性的认识。提出应当提倡"脑是主管知觉、运动、思维和记忆的器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中"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一句可视为心主神明论的总纲。从内容上来讲,心主神明论的理论框架可以总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从形态看,心为神之舍;从功能看,心为神之主;从生理看,心得神则生;从病理看,心失神则死。从形式上来讲,《黄帝内经》心主神明论的表述方式有直接和间接之分。从意义上来讲,心主神明论可不拘泥于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比五脏藏神论阐述问题更为灵活。两种理论一合一分,相得益彰。脑主神明的提出使心主神明受到极大挑战,二者对后世精神疾病、神经疾病和心身疾病的诊疗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在形神关系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心主神明”“脑主神明”及“心脑共主神明”这几种观点的争议,本文从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及其在中医学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探讨了神的本质及其与心脑的关系,并对“心主神明”、“脑主神明”、“心脑共主神明”几种观点做了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神明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中医学"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回顾《黄帝内经》及历代医家关于心、脑功能的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变革“心主神明”说,确立“脑主神明”论的观点。指出:传统中医学虽以“心主神明”立论,但对脑与精神、感觉、知觉及生命健康的关系也有描述,与“脑主神明”的认识相按近;并从系统修正、审慎扬弃、理论建设、方法研究等四个方面分析,强调确立“脑主神明”论符合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之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之争由来已久 ,目前渐成三个学派 ,现分述如下。1 “心主神明”派自《黄帝内经》阐述“心主神明”以来 ,该理论为历代多数医家所遵从 ,贯彻于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 ,体现于理、法、方、药诸方面 ,“心主神明”成为中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当代医家多继承和遵循该理论 ,印会河和邓铁涛主编的《中医基础理论》一书 ,明确指出“心主神明”是心脏的重要功能 ,由于该书是作为全国中医高等院校的教材出版发行 ,其影响很大并有很高的权威[1] 。邓铁涛教授在其《邓铁涛医集》中进一步指出“心脏不仅有血泵的机械作用 ,它一…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随着现代医学的传入和影响,“脑主神明”之说日盛。然观近年“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之争,多停留在引经据典和考证推理之上,从临床实践来论证的则少之又少。作者不揣愚浅,总结颅脑损伤之临床所见以论证“脑主神明”之说。  相似文献   

16.
心、脑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黄帝内经》首载“心主神明”,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指出“脑为元神之府”,那么,心、脑究竟孰主神明?目前有3种说法,即“心主神明”“脑主神明”“心脑共主神明”,各执一端,一直未有定论。现就以上3种说法,根据其中医理论基础溯源、现代科学依据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7.
“心主神明”的发生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考证方法,从发生学角度探析了“心主神明”的理论由来,指出“神明之心”应为功能之心,“心主神明”这一认识的获取是在古代哲学“心灵论”和取象思维影响下,以文字学为依据,经由表及里观察与医疗验证而来,中医神明之争不存在争论焦点。  相似文献   

18.
"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首先分析了诸家对“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争论所存在的误区;其次阐明了“心主神明”并非《内经》原旨以及“神”、“神明”、“神志”的内涵;并揭示了“心神”与“脑神”的关系及其实质;最后结论说明“神明”之争是无价值的。心神说和脑神说可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中获得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从植物状态论“脑主神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探讨“脑主神明”。自《内经》提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奠定了“心主神明”的中医基本理论。“心主神明”即人的意识、思维、精神、情感等活动均归属于心的功能。但在临床工作中,人们发现急性颅脑损伤及多种疾病致脑损伤后,一部分患者出现社会功能完全丧失,即植物状态。病人虽然体温、呼吸、血压、心跳均正常,但意识丧失,无任何感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的功能,此无法用“心主神明”所解释,而正说明人体意识、思维、记忆、情感、精神等活动是有脑所主,即“脑主神明”。修正“心主神明”而倡“脑主神明”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中医脑病学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0.
心主神明能否证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存悌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1):941-941
最近 ,《中国中医药报》正在开展关于“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的争论 ,因此 ,想说几句。按照“头者 ,精明之府” ,“脑为元神之府”的说法 ,中医也已认识到脑与神明之间的一定关系 ,只是与“心主神明”的观点相比 ,居于次要地位 ,这是事实。这样说 ,并无意于掩饰笔者赞成“心主神明”的观点。现代医学确实没有关于“心主神明”的认识 ,但是不认识的东西不等于不存在 ,不等于荒谬。古老的东方文化包括中医学 ,曾经有许多卓越而超前性的认识 ,一时不被理解 ,甚至被视为荒谬 ,然而却被现代科学所证实、所认同 ,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比如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