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血脂与2型糖尿病(T2DM)及其并发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患者(A组)、30例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患者(B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C组)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三组的血尿酸及血脂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SUA、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B、C两组,P〈0.05.A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B、C两组,P〈0.05.B组患者的TG、TC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T2DM患者常伴有SUA及血脂的异常,其可作为T2DM并发血管病变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吲哒帕胺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吲哒帕胺联合替米沙坦治疗,B组给予替米沙坦单药治疗,连续治疗30d后评价疗效,并选择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血脂代谢水平(TC、TG、HDL-C、LDL-C)。结果:高血压组TC、TG、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7%(29/30),B为73.3%(22/30),A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明显改善,SBP、DBP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A组血脂代谢紊乱明显改善,TC、TG、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HDL-C水平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和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B组血脂代谢紊乱改善不明显。结论:吲哒帕胺联合替米沙坦能有效降压和改善患者脂质代谢,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率中泰  李哲 《中医药研究》2011,(10):1178-1179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行冠脉造影术的冠心病患者230例和健康者40名,冠脉病变程度用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分析血尿酸及影响因素年龄、性别、血脂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脉病变支数与UA水平呈正相关。UA水平: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及多支病变组,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与UA呈正相关,与HDL-C、TC、TG、LDL-C未见明显的相关性。冠心病影响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HDL-C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高尿酸和年龄、性别、高TG、高TC、高LDL-C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确实是冠心病较为显著的危险因素,是冠心病发病的一项可靠预测因子。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对有多种危险因素的人群,常规进行血尿酸检查,可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已确诊2型糖尿病的84例患者分为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组(病例组)41例及无心脑血管病变组(对照组)43例进行对照分析。两组均了解性别、年龄及病程,并测血压(SBp,DBp)、血糖(FBG,2h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DBP、FBG、TC、GHbA1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Bp、2hBG、TG、HDL-C、LDL-C、血UA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脂、高血压及高血尿酸是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及尿酸等代谢紊乱,对预防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有着积极地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胆红素、血尿酸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秽浊痰阻证96例、冠心病非秽浊痰阻证92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期门诊体检未发现异常者90名。入院时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胆红素(TBIL)、血尿酸(UA)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组、非秽浊痰阻证组TBIL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组UA、TG、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秽浊痰阻证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尿酸增高及脂质代谢紊乱与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梁云花  廖色青  韩春蕾  王红  彭英 《河南中医》2014,(12):2380-2381
目的:观察八段锦运动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6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每天散步治疗,试验组给予八段锦运动干预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后试验组TG、TC、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八段锦运动能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脂,改善脂代谢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滋阴涤痰调脂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12名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6例。常规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应用滋阴涤痰调脂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用药前后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83.93%,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联合组治疗后HDL-C显著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联合组TC、TG、HDL-C、LDL-C值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涤痰调脂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心方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6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益心方口服,每日1剂,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hs-CRP浓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hs-CRP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HDL-C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方通过降低血脂、抗炎等机制对预防冠心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脂水平与中老年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脂水平与中老年人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脑梗死患者,检测空腹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水平,并与120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TC、TG、LDL-C、Apo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DL-C、Apo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水平升高与中老年人脑梗死关系密切,控制血脂水平对预防老年人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低脂饮食的基础上,治疗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10 mg,均每晚1次,疗程8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结果服药8周末与治疗前相比,两组TC、TG、LDL-C均显著下降(P〈0.05),HDL-C均明显上升(P〈0.05),但以治疗组更为显著。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柔肝煎对脂肪肝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对生化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0),柔肝煎低剂量组(n=10),中剂量组(n=10),高剂量组(n=10)以及血脂康组(n=10)。空白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及普通水喂养;其他组用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用光镜及电镜观察肝脏的形态学改变情况,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及白蛋白/球蛋白(A/G)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的TC、TG、HDL-C、LDL-C、ALT、AST、TP、ALB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浆TC、TG、LDL-C、ALT、AST值均显著升高(P〈0.01),HDL-C、TP、ALB值均显著降低(P〈0.01);和模型对照组的TC、TG、HDL-C、LDL-C、ALT、AST、TP、ALB相比,柔肝煎低、中、高剂量组及血脂康组TC、TG、LDL-C值均显著降低(TC:低、中、高剂量P〈0.05,血脂康P〈0.01;TG:低、中剂量组和血脂康组(P〈0.05)。ALT、AST值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柔肝煎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LB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柔肝煎能改善脂肪肝大鼠体内的脂质代谢,对脂肪肝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血尿酸与血脂、血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老年人血尿酸分别对血脂、血糖的影响,探讨三者之间关系及对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对60岁以上已知病史的健康体检老年人血脂异常组1058例、糖尿病组1015例、健康组1298例的血尿酸分别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血脂异常组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而糖尿病组的血尿酸水平则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血尿酸与甘油三酯存在显著性正相关(P〈0.05),与HDL-C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而与其他指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脂、血糖、血尿酸三者共同促进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应当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风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之间的相关性,观察痛风系列颗粒对原发性痛风患者IR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痛风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各60例,分别检测两组人群血压(BP)、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瘦素(FL)、C肽(CP)、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将60例原发性痛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虎杖痛风颗粒、茵连痛风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苯溴马隆片治疗;并于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原发性痛风患者sUA、FPG、TC、TG、LDL-C、FINS、CP、FL和IRI、BMI、WHR均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而HDL-C、ISI低于健康志愿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UA与FPG、FINS、IRI、BMI、TC、TG、LDL-C、CP、FL、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之间呈正相关(r 分别为0.444,0.496,0.660,0.542,0.414,0467,0.344,0.470,0.419,0.275,0.330,P<0.05),而与ISI(取对数)、HDL-C呈负相关(r分别为-0.569,-0.264, P<0.05)。以sUA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与IRI、TG和BMI仍呈正相关(r分别为5.758,2.849,3.425,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在TC、TG、FINS、FPG、IRI降低幅度和HDL-C、ISI增高幅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原发性痛风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存在IR;痛风系列颗粒具有一定的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IR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瘀证与脂质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收集120 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血瘀证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0 例和对照组40 例。比较2 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 水平;分析观察组血瘀证积分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随访6 个月,统计患者6 个月后临床情况,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前,观察组TG、TC、LDL 均高于对照组,HDL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瘀证积分与TG、TC、LDL 水平均呈正相关性(P<0.05),与HDL 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 分析发现TC (OR=2.33,P<0.05)、TG (OR=5.47,P<0.05) 与LDL (OR=4.66,P<0.05) 是影响患者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瘀证积分与TC、TG、LDL 等血脂指标密切相关,且脂质代谢紊乱是影响患者疗效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在体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Ang-(1-7)组、Ang-(1-7)+A-779组,各组饲喂28 d后气栓处死,抽血化验各组血脂结果.结果 与高脂组相比,Ang-(1-7)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升高(P〈0.05);加入A-779组与Ang-(1-7)组相比,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显著升高(P〈0.05),HDL-C显著降低(P〈0.05).结论 Ang-(1-7)通过其特异性受体降低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安体舒通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符合顽固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服用氨氯地平片与厄贝沙坦片,对照组加服双氢克尿噻片,治疗组加服安体舒通片与麝香保心丸,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血糖、电解质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上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85.5%,优于对照组的64.2%(P〈0.05)。结论安体舒通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安全有效,并对血脂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验方活血化瘀利水复方颗粒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相关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加活血化瘀利水复方颗粒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TC、TG、LDL-C均有所升高,HDL-C有所降低,与治疗前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活血化瘀利水复方颗粒有调节血脂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中医证型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温学红  杨林  李青 《河北中医》2009,31(3):332-334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证型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的比较,总结不同证型检验指标的规律,探讨不同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参考数据。方法对90例脑梗死患者,辨证分为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和阴虚风动型,各30例,同时和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对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脑梗死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沉降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组(P〈0.01)。风痰瘀阻型组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气虚血瘀型组、阴虚风动型组(P〈0.05)。气虚血瘀型组、阴虚风动型组的HDL-C低于风痰瘀阻型组(P〈0.05)。结论中风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变化密切相关,高黏、高凝的血液状态是脑梗死发病的病理基础之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可为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一个参考指标,而高TG、低HDL-C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和血脂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经治的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和血脂变化临床资料,选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血压组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HDL、载脂蛋白(Apo)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临床分级和UA、TG、LDL/HDL呈明显正相关,与ApoA1呈明显负相关,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UA、TG、LDL/HDL、ApoA1可以作为高血压患者病情发生、发展的易感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高血压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钙拮抗剂降压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对照组服用钙拮抗剂常规有效降压治疗。用药1个月后复查hs-CRP及血脂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hs-CRP、TC、LDL-C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hs-CRP及血脂水平。提示通心络胶囊能改善高血压患者存在的炎症状态,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