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光明中医》2021,36(14)
目的 基于中医体质分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临床此病314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及临床辨证分型,并按不同中医体质分类及临床辨证分型进行相应针灸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不同中医体质分类的治愈率,平和质(97. 1%)气虚质(86. 3%)痰湿质(78. 6%)阳虚质(73.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临床辨证分型的治愈率,风寒外袭型(90. 6%)肝郁气滞型(85. 1%)脾虚湿盛型(77. 4%)正气不足型(69.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中医体质治愈疗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临床治疗无效病例11例(3. 5%),其中气虚质1例,阳虚质2例,痰湿质及湿热质各4例。结论 周围性面瘫患者体质类型多见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和痰湿质,且不同中医体质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及疗程不同。基于中医体质,辨体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可以提高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愈率,缩短疗程,进一步发挥针灸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选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计算体重指数;并分析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的关系.结果 ①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平和质、瘀血质、气郁质、湿热质、特禀质所占比例分别为:26.5%、20.5%、18.0%、11.0%、10.5%、4 5%、4%、2 5%、2 5%;前3种主要体质类型分别是: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②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不一样,在男性患者中以阴虚质为主,共占27例,其次是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其中痰湿体质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在女性患者中以阴虚质及气虚质为主,各占26例,其次为阳虚质、痰湿质、平和质,其中气虚质、阳虚质明显多于男性患者.③2型糖尿病患者气虚质、阳虚质的人数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增多.④阴虚质、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组的体重指数与痰湿质组相比较,显著低于痰湿质组(P <0.01);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组的体重指数与平和质组相比较,低于平和质组(P<0.05).结论 ①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的体质类型是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②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在不同性别中存在差异,并且与年龄相关.③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辨析11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析其分布特点,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112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主要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及其与肿瘤分期的相关性,各体质类型出现总频次分布情况,不同体质兼夹出现频次。结果:11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发年龄为60~69岁。体质类型中,平和质为15例(13.39%),偏颇体质为97例(86.61%),偏颇体质中以阳虚质最多(30例,26.79%),气虚质其次(23例,20.54%),再次为痰湿质和血瘀质(均为13例,11.61%)。男性患者主要体质类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阳虚质、平和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女性患者主要体质类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平和质、阴虚质、特禀质、湿热质。112例患者各种体质类型出现总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阳虚质、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湿热质、平和质、特禀质,不同性别体质类型出现的总频次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2例患者主要体质和次要体质以阳虚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24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为:平和质0人,气虚质8人(33.3%),阳虚质5人(20.8%),湿热质0人,气郁质0人,瘀血质0人,特禀质1人(4.1%),阴虚质6人(25%),痰湿质4人(16.7%)。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偏颇体质主要以气虚质、阳虚质和阴虚质3种体质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病的中医体质特点.方法:采用年龄分层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结果:病例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检出频数依次为痰湿质(28.02%)、阳虚质(20.33%)、气虚质(17.58%)、气郁质(13.19%)、平和质(10.99%)、阴虚质(5.49%)、湿热质(2.75%)、瘀血质(1.65%).与对照组相比,体质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体质得分比较,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气郁质、湿热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痰湿质四种体质可能对消化性溃疡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某种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研究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医体质类型。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来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对各项因素指标进行回归性统计学分析。结果:500例糖尿病患者以阴虚质、痰湿质、气虚质为主,皆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体质,平和质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保护体质。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的体质类型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其中阴虚质、痰湿质、气虚质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体质,平和质则是保护体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代谢综合征湿证患者中医体质特征及其与湿证的内在联系,为运用“祛湿法”和“三辨诊疗模式”防治代谢综合征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147例代谢综合征湿证患者的湿证证候积分及中医体质量表原始分数据,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标准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探讨代谢综合征湿证患者中医体质特征及其与湿证的相关性。【结果】(1)147例代谢综合征湿证患者中,平和质患者21例(占14.3%),偏颇体质患者126例(占85.7%),平和质与偏颇体质患者的湿证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为痰湿质(47 例)、气虚质(22 例)、湿热质(21例)、平和质(21例)。偏颇体质患者以兼夹体质多见,主要兼夹体质类型为痰湿质兼湿热质(10例)、气虚质兼痰湿质(6 例)。(2)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体质量表原始分与湿证证候积分的 Spearman 相关系数分别为 0.244、0.234、-0.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湿热质体质量表原始分与湿证证候积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湿证患者主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平和质,其中痰湿质、气虚质为代谢综合征湿证的危险因素,平和质为代谢综合征湿证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浙江平湖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常见中医体质类型血糖代谢状况。方法:采用王琦《中医体质分类研究》问卷对纳入对象进行方便抽样横断面现场调查并以5∶1比例随机抽样行OGTT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2h负荷血糖、计算HOMA-IR和HOMA-β指数。结果: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气虚兼阴虚质及气虚兼痰湿质为该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常见中医体质类型;痰湿质组2hPG及气虚兼痰湿质组HbA1c水平分别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痰湿质、气虚兼痰湿质组FINS、HOMA-IR及HOMA-β指数分别与其他四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质及气虚兼阴虚质组HOMA-β指数分别与其他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虚质、痰湿质、气虚兼阴虚质及气虚兼痰湿质是该地区糖尿病发病高频、高危体质类型;阴虚质及气虚兼阴虚质的胰岛β细胞功能早期损伤和痰湿质及气虚兼痰湿质的胰岛素抵抗致胰岛β细胞代偿性高分泌可能是该四类体质的糖代谢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571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问卷调查及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WHR)指标的分析,探讨其与主要体质类型及体重指数、腰臀围比的关系,为T2DM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0年3月在开封市中医院糖尿病科门诊、住院就诊的患者中,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进行身高、体重、腰臀围等的测量和分析。结果:①471例T2DM人群前5位的体质类型是:气虚质166例(35.2%)、平和质125例(26.5%)、阳虚质82例(17.4%)、阴虚质54例(11.5%)、痰湿质44例(9.3%)。②与痰湿质比较,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组的BMI显著较低(P〈0.01);与平和质比较,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组的BMI、WHR较低(P〈0.05)。③T2DM5种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与年龄的分布有一定的关系,具体来说: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痰湿质多见于中年。结论:①T2DM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BMI、WHR与T2DM各主要体质类型有相关性。T2DM中医体盾的分布与年龄有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肥胖、超重与正常体质量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为中医调整体质偏颇防治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以我国9省市横断面中医体质调查数据库中,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肥胖高血压患者218例、超重高血压患者574例、正常体质量高血压患者66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体质量指数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平和质之外的8种体质类型均为偏颇体质)分布特点。结果:肥胖高血压组、超重高血压组、正常体质量高血压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有显著差异(P<0.01),平和质各组分别占22.94%、26.83%和26.13%,8种偏颇体质各组分别占77.06%、73.17%、73.87%。居于前3位的偏颇体质类型:肥胖高血压组是痰湿质(24.77%)、气虚质(19.72%)、阴虚质(12.39%);超重高血压组是气虚质(14.98%)、阳虚质(10.80%)、阴虚质(9.93%);正常体质量高血压组是气虚质(13.75%)、阳虚质(13.44%)、阴虚质(10.88%)。结论:不同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组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不同,临床对高血压防治的辨体调护应考虑不同体质量指数人群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郭世俊  蔡小丽  李春霖 《新中医》2013,45(12):132-135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984例HUA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就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血尿酸(uA)、血压、血脂、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984例HUA患者,其中单一体质533例(未发现单纯特禀质体质类型),2种体质兼夹的403例,3种体质兼夹的48例。平和质185例(18.8%),痰湿质164例(16.7%),湿热质65例(6.6%),气虚质61例(6.2%),气虚兼痰湿质141例(14.3%),气虚兼湿热质79例(8.0%),其余均为出现例数〈60的体质类型,共计289例(29.4%)。若按体质九分法将上述的兼夹体质进行拆分,984例患者共出现体质类型1483例。不同体质类型性别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体质类型年龄问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年龄、性别均可影响体质。单一体质中,男性以痰湿质、平和质为主;女性以平和质、气虚质为主。兼夹体质中,男女性均以气虚兼痰湿质、气虚兼湿热质为主,且构成比大致相同。青年以平和质和痰湿质为主;中年以痰湿质、气虚兼痰湿质为主;老年以气虚质为主。不同体质类型体型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体质类型BM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平和质、痰湿质、气虚兼痰湿质均以轻度肥胖为多,且痰湿质〉气虚兼痰湿质〉平和质。湿热质、气虚质、气虚兼湿热质均以正常体型为多。不同体质类型患者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体质类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血压与体质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SBP、DBP均为痰湿质水平最高,气虚兼湿热质最低。结论:年龄、性别均可影响体质;血压、血脂与体质类型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尿微量白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IGR人群224例,血糖正常者60例,两组均采用中医体质量表问卷资料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同时对IGR各体质类型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24例IGR人群中,平和质有8例(占3.6%);气虚质42例(占18.6%);阳虚质4例(占1.8%);阴虚质38例(占17.0%);痰湿质60例(占26.8%);湿热质28例(占12.5%);血瘀质34例(占15.2%);气郁质10例(占4.5%);无特禀质人群。其中,血瘀质、痰湿质IGR人群的MAU患病率明显高于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和血瘀质可能为IGR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瘀血质、痰湿质IGR人群的MAU患病率显著增高,提示发生血管病变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外周血干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及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4种中医本虚证候在蛋白尿患儿中的分布及中医辨证施治在蛋白尿患儿中的治疗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符合脾气亏虚型、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及脾肾阳虚型4种本虚中医证型的56例蛋白尿患儿,比较4种中医本虚证候在蛋白尿患儿中的分布情况。所有病例再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及西医组,观察两组蛋白尿患儿治疗后的中医证型转变情况。结果:在符合要求的56例病例中,气阴两虚型最多,共28例占50%;肝肾阴虚型19例,占33.9%;脾气亏虚型7例,占12.5%;脾肾阳虚型仅有2例,占3.6%。在疾病分布上,儿童蛋白尿则以肾病综合征为主,其次为过敏性紫癜肾炎,二者证型在儿童同样以气阴两虚型及肝肾阴虚型居多。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有9例患儿的虚损证型消失,肝肾阴虚型病例较前稍增,但气虚型及气阴两虚型有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相对于治疗前,西医组肝肾阴虚型增多,脾气亏虚型及气阴两虚型稍减少,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蛋白尿患儿以气阴两虚型及肝肾阴虚型居多,脾肾阳虚型少见;中药辨证施治则对蛋白尿患儿的虚损证候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潮汕地区964例糖调节异常(IGR)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研究潮汕地区IGR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结合中医四诊合参辨识方法对964例IGR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964例IGR人群中,9种体质类型高低依次是:平和质168例(17.4%)、痰湿质138例(14.3%)、气虚质129例(13.4%)、湿热质114例(11.8%)、血瘀质96例(10.0%)、阳虚质93例(9.6%)、阴虚质78例(8.1%)、气郁质57例(5.9%)、特禀质13例(1.3%)。兼夹体质中,气虚+血瘀质24例(2.5%)、气虚+痰湿质30例(3.1%)、气虚+阴虚质24例(2.5%)。由此得出,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特禀质。而兼夹体质为气虚兼痰湿质、气虚兼血瘀质和气虚兼阴虚质。各种体质类型中,男女比例分别与总IGR人群进行两两四格表的χ2检验,湿热质、痰湿质、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及特禀质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它3种体质与总IGR人群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湿热质、痰湿质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女性中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及特禀质多于男性(P0.05)。结论:气候、地域、性别等因素影响着IGR患者体质的分布。  相似文献   

16.
向先玉  冉颖卓 《世界中医药》2014,9(12):1599-1602
目的:通过对2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的临床分析研究;了解患者中医体质与其证型分布;探求体质、证型等因素与T2DM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方式,调查研究27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及证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故而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见体质及证型分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体质为痰湿质77例(28.52%),阴虚质63例(23.33%),气虚质、湿热质42例(15.56%)。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中,痰热(湿)互结证有89例(32.96%),气阴两虚证有64例(23.70%),肝肾阴虚证有53例(19.63%),热盛津伤证有42例(15.56%),阴阳两虚证有22例(8.15%),兼血瘀证有30例(11.11%),兼痰浊证有27例(10.00%)。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对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影响。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体质为痰湿质、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中,以痰热(湿)互结证最多;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对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影响。该结论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及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病理性近视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病理性近视与中医体质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探讨病理性近视患者的易感或倾向性体质。方法调查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和住院的确诊为病理性近视的患者共200例,正常人600例。通过回答《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表》中的所有问题,计算体质分型积分并判断体质类型,并通过统计分析与正常人比较得出病理性近视患者的体质特征。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病理性近视组中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明显高于正常组,其中阳虚体质最多;阳虚体质、阴虚体质和气郁体质人数与平和体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24,P〈0.01)。(2)不同性别病理性近视患者中医体质比较,女性以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男性以阴虚质和气虚质者最为多见(χ2=25.09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不同年龄段病理性近视患者中医体质的比较(χ2=25.9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病理性近视患者视力不能矫正者气郁体质明显高于视力能矫正者(χ2=15.73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理性近视与中医体质有一定的相关性,病理性近视患者体质分型以阳虚、阴虚及气郁体质为主。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型与相关代谢指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及其与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为进行中医体质干预,改善偏颇体质,恢复个体健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收集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数据指标,根据《中医体质量表》判定体质类型并观察其分布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与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偏颇体质占患病人群的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兼夹体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特禀质,其中兼夹体质以痰湿兼血瘀质为主。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舒张压是平和质的偏离因素,BMI是痰湿质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是痰湿质的偏离因素,舒张压是湿热质的危险因素,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是血瘀质的危险因素,BMI、舒张压是血瘀质的偏离因素。结论: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是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主要偏颇体质,提升高密度脂蛋白,同步降低BMI、舒张压、收缩压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改善MS患者体质、恢复健康生理状态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激素、中药(牵正散为主方)、针灸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将158例确诊为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治疗A组采用激素、中药和针灸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治疗2个月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00%。结论激素、中药和针灸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肾丸结合中医体质辨识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黄体功能不全、闭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补肾丸,方药(怀山药、大熟地、山茱萸、女贞子、枸杞子、桑寄生、菟丝子、杜仲等)根据中医9种不同体质(正常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加入相应药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黄体功能不全、闭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184例。结果:治疗后出现月经规律,B超优势卵泡的排卵率为90.7%。结论:补肾丸结合中医体质辨识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黄体功能异常、闭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