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研究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与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20例RA患者纳入观察组,20例非RA患者纳入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20例RA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FSTL1水平;魏氏法测定患者治疗前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透射比浊测定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抗CCP抗体,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评分。用免疫印迹法测定两组被试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s)中FSTL1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FSTL1水平与ESR、CRP、RF、抗CCP抗体及DAS28呈较好的相关性(P<0.05);观察组关节组织FSTL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FSTL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FSTL1可作为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新炎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在治疗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人关节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传至第3~5代时,以0.4、0.8、1.2、1.6、2.0mg/mL等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处理细胞,分别于作用后24、48h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 )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处理的细胞生长情况,计算抑制率。结果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均可抑制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生长,MTT 检测结果显示细胞抑制率为2.52%~25.74%,随苦参碱药物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增强。结论苦参碱可抑制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生长,可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TO)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HFLS-RA)凋亡的作用.方法 将HFLS-RA分为单纯培养基空白对照组和0.5、2、8 μmol/L ATO实验组.ATO作用72 h后,电镜下观察细胞的病理改变,采用四唑氮法(MTT)检测ATO对HFLS-RA生长的影响.结果 ATO可以诱导HFLS-RA的凋亡,ATO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HFLS-RA生长的作用.结论 ATO可以抑制HFLS-RA的生长,促进HFLS-RA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丹参体外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s)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丹参处理RA FLSs 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RA FLSs的增殖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百分率。结果 加入不同浓度丹参处理RA FLSs 24 h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并在一定丹参浓度范围内(0~1.56 mg/ml)呈现剂量相关性,当丹参浓度达到1.56 mg/ml时,细胞增殖抑制达到平台期。对照组与不同浓度丹参处理组凋亡细胞百分率比较,在丹参浓度为0.195 mg/ml时差异不明显,当丹参浓度为0.39 mg/ml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在体外抑制RA FLSs增殖,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NEAT1靶向miR-27b调控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细胞生物学功能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湖院区风湿免疫科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行膝关节手术的健康创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开展研究。分别采集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膝关节滑膜组织中进行培养,培养成功之后将RA-FLS细胞根据免疫荧光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其中观察组待细胞汇合度达至80%时转入si-NEAT1,对照组则转入对照组-siRNA。比较两组NEAT1、miR-27b的表达,RA-FSL细胞生物学功能,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并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NEAT1、miR-27b相对表达量分别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A-FSL细胞增殖率、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分别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低,而细胞凋亡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Thalidomide)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成纤维样细胞(FLS)体外培养时的增生殖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关节镜、关节活检针取RA患者滑膜组织,分离培养和鉴定FLS,MTT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沙利度胺对FLS细胞存活分数(SF)和c-fos、COX-2mRNA表达。结果RA-FLS体外培养呈良性增生。沙利度胺对RA-FLS的SF值的抑制作用最强(P<0.05)。生理剂量的沙利度胺干预时的浓度与FLS的SF值呈负相关。RA-FLS的c-fos、环氧化酶2(COX-2)mRNA表达率高,加入沙利度胺共孵育3天后c-fos和COX-2mRNA的表达率均明显下降。结论培养和鉴定RA滑膜细胞,证实体外培养传代的RA-FLS为非恶性无限制增生。实验剂量下沙利度胺通过抑制c-fos、COX-2的表达、降低FLS增殖能力等不同途径,发挥对RA滑膜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2-DE和质谱技术分析RA患者和创伤件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组织中FLS蛋白质组学的变化,寻找RA关节滑膜特异性自身抗原.方法 采用2-DE分离6例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及3例RA患者关节滑膜组织中FLS总蛋白质,凝胶经银染显色和图像数据分析识别差异蛋白质点,并用MALDI-TOF-MS对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质点进行鉴定.结果 RA患者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中的FLS蛋白质通过2-DE检测,分别检出1 633、1 603个蛋白质点;对2组相互匹配的蛋白质点进行差异分析后,其中蛋白质差异量大于3倍的差异点共有92个,从中选取在RA患者FLS中表达上调的33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MALDI-TOF-MS 鉴定分析,并与IPI和Swiss-Prot数据库进行比对,共鉴定出包括肿瘤型丙酮酸激酶、α-烯醇化酶、二硫键异构酶A3 前体、谷胱甘肽转移酶、泛素结合酶E2K、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二氢嘧啶酶样2、腺苷酸酶、转醛醇酶、乙酰基辅酶A异构酶、26S蛋白调节亚单位S6a、膜联蛋白A11、过氧化物还原酶1、人色氨酰tRNA合成酶、核纤层蛋白、肌间蛋白、核基质蛋白、肌动蛋白、T-复合物多肽1、葡萄糖调节蛋白75、αB-晶体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未知蛋白:如PSMFA和SELENBP1等30个与RA发病有关的蛋白.结论 RA患者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FLS间存在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有可能是构成RA关节滑膜的相关自身抗原,并可能在诱导RA自身免疫反应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分子Smoothened(Smo)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滑膜细胞(FLS)RhoA/ROCK通路相关分子的影响。方法收集病情活动(DAS28≥3.2)RA患者关节镜手术或关节置换术切除的滑膜组织,组织块培养法培养RA-FLS作为细胞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CD55阳性率鉴定细胞,然后分别予Smo分子激动剂Purmorphamine或抑制剂KAAD-Cyclopamine处理,应用GST-pull down法检测RhoA活性,Western blot检测ROCK活性与Smo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FLS经Purmorphamine刺激后,活性RhoA蛋白、磷酸化MYPT1蛋白及Smo蛋白均上调(P<0.05);经KAAD-Cyclopamine处理后,活性RhoA蛋白、磷酸化MYPT1蛋白及Smo蛋白均下调(P<0.05)。结论 RA-FLS Smo表达可影响RhoA/ROCK信号的传导。Smo可能参与了RA-FLS中Shh信号通路非经典途径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10.
背景:B7同系物1(B7-HI)分子是共刺激分子B7家族的重要成员,在淋巴细胞及大部分外周组织可以广泛诱导性表达。研究表明,B7-H1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人类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国内外均无报道。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滑膜组织中B7-H1蛋白的表达,探讨B7-H1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意义。设计、时间、地点:分组对照观察,于2007—07/12在河南省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完成。对象:收集51例标本系2004—09/200707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骨科关节镜术中所取膝关节滑膜组织,其中类风湿关节炎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11~62岁;骨关节炎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45~72岁;正常对照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4~33岁。方法:关节滑膜标本均在手术中收集,病变滑膜取自镜下典型病变处,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受试者膝关节滑膜组织中B7-H1蛋白的表达。结果:3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中的30例(85.7%)B7-HI蛋白表达阳性,10例骨关节炎患者中3例(30.0%)B7-H1蛋白表达阳性,而6例正常对照组中有1例(16.7%)表达阳性。且B7.H1蛋白在滑膜增生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表达更高。结论:B7-H1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滑膜组织中高表达,推测其可能直接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背景:B7同系物l(B7-H1)分子是共刺激分子B7家族的重要成员,在淋巴细胞及大部分外周组织可以广泛诱导性表达.研究表明,B7-H1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人类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国内外均无报道.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滑膜组织中B7-H1蛋白的表达,探讨B7-H1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意义.设计、时间、地点:分组对照观察,于2007-07/12在河南省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完成.对象:收集51例标本系2004-09/2007-07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骨科关节镜术中所取膝关节滑膜组织,其中类风湿关节炎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11-62岁;骨关节炎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45-72岁:正常对照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4-33岁.方法:关节滑膜标本均在手术中收集,病变滑膜取自镜下典型病变处,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受试者膝关节滑膜组织中B7-H1蛋白的表达.结果:3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中的30例(85.7%)B7-H1蛋白表达阳性,10例骨关节炎患者中3例(30.0%)B7-H1蛋自表达阳性,而6例正常对照组中有1例(16.7%)表达阳性.且B7-H1蛋白在滑膜增生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表达更高.结论:B7-H1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滑膜组织中高表达,推测其可能直接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RA致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测定RA患者滑膜组织VEGF、bFGF蛋白表达水平。以骨关节炎(OA)患者及因外伤、截肢的关节滑膜组织作对照。结果RA滑膜组织中4/18例VEGF和6/18例bFGF表达明显阳性,14/18例VEGF和12/18例bFGF表达强阳性;1/4例OA滑膜组织VEGF表达明显阳性,3/4例表达VEGF阳性,4例bFGF表达为阳性;4例正常滑膜组织VEGF、bFGF均表达为阳性,RA患者滑膜组织VEGF、bF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A患者滑膜组织VEGF、bFGF的过度表达,引起血管增生,是引起RA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BG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骨破坏的关系。方法入选RA患者124例(RA组)和健康体检者62例(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HMBG1的差异;根据X线检查将RA患者分为骨破坏组和无破坏组,比较2组的差异,运用相关性分析HMBG1与Sharp评分和DAS28评分的相关性,用ROC曲线评价HMBG1与骨破坏的关系。结果RA组的HMBG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9.8±2.3)ng/mLvs(0.6±0.5)ng/mL],骨破坏组的HMBG1显著高于无破坏组[(10.2±1.9)ng/mLvs(8.7±1.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在RA患者中HMBG1与DAS28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9,P<0.01),在骨破坏组中HMBG1与Sharp评分也呈显著正相关(r=0.67,P<0.01);ROC曲线显示HMBG1预测RA患者骨破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1%、75.0%,曲线下面积为0.81。结论RA患者血清HMBG1水平显著升高,HMBG1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是预测骨破坏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作为一个重要的凋亡正调控分子,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有关其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的作用研究甚少.实验拟验证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定位分布,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10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滑膜均取材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类风湿关节炎或骨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确诊.术前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原代培养并传代分离获得型别均一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提取细胞RNA和蛋白.③实验评估: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和骨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制备细胞爬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在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的定位分布特征.结果:①相对于骨关节炎,分离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表达下调.②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的下调与抗凋亡分子Bcl-2的上调是协调一致的.③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蛋白主要定位于体外培养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胞浆中.结论: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5可能参与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对凋亡刺激信号所产生的凋亡抑制过程,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演变过程中可能具有抑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和滑液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滑膜液中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6、IL-10的水平.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及滑膜液中IL-2、IFN-γ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IL-6、IL-10的水平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及滑膜液中Th1/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存在着明显失衡,两者以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占优势,这可能与其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LncRNA的生物学功能广泛,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维持免疫系统稳态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是关节滑膜的主要效应细胞。LncRNA与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持续增生、迁移、侵袭、调亡、炎症因子以及血管翳的形成密切相关。若能明确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LncRNA的作用机制,将为类风湿关节炎及其他自免性疾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复议丹参对Ⅱ型胶原蛋白诱导性大鼠关节炎模型(CIA)滑膜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以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法测定模型大鼠滑膜细胞IL-1βmRNA的表达。结果:氯化钠注射液组、地塞米松组、小剂量丹参组IL-1βmRNA的表达均高于大剂量丹参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复方丹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可能与下调滑膜细胞IL-1βmRNA的表达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RCA1和BRCA2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和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PV-9000法),检测86例BLBC癌旁组织和BLBC中BRCA1和BRCA2的表达,分析BLBC中BRCA1、BRCA2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结果:(1)BRCA1在BLBC癌旁组织和BLBC中的表达分别95.3%和51.2%;BRCA2在BLBC癌旁组织及BLBC中的表达分别为96.5%和38.4%,差异有显著性(P<0.05)。(2)BRCA1在不同的年龄、绝经与否、肿块大小及复发和(或)远处转移的BLBC患者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的BLBC患者间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BRCA2在不同的年龄、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复发和(或)远处转移的BLBC患者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同绝经情况的BLBC患者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3)BLBC中BRCA1和BRCA2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234,P<0.05)。结论:BRCA1的和BRCA2在BLBC的发...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