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开全 《光明中医》2011,(10):2114-2115
黄帝向岐伯学习针灸之道,就从医道中学到了治国之道。《外揣》:黄帝曰:余闻九针九篇,余亲授其调,颇得其意。夫九针者,始于一而终于九,然未得其要道也。夫九针者,小之则无内,大之则无外,深不可为下,高不可为盖,恍惚无穷,流溢无极,余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时之变也,然余愿杂之毫毛,浑束为一,可乎?岐伯曰:明乎哉问也,非独针道焉!夫治国亦然。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食饮有节"的原则指导下提出并探讨能够指导人们进行饮食调节与养生保健的具体方法。方法:从谨和五味、食不偏嗜、食不过量、食知所宜、食无所犯5个方面对《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进行探讨。结论:这些内容对于研究饮食养生理论的深刻内涵及其现代指导意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别阐述了《老子》之道与《黄帝内经》之道.笔者认为《老子》之道是道之体,是0,是无,是虚,是先天,是天地之始,是至善无私、无己、无功、无名,完满自足;而《黄帝内经》之道是道之用,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后天之道,是一、二、三,是有,是可道.对于悬壶摄生,不仅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更要“合于道”.不仅要方法得当,还...  相似文献   

4.
5.
正《黄帝内经》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医学经典巨著,其中对养生的阐述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后世几乎所有的养生学理论,均是在此书的基础上补充、发挥、完善而成的。《黄帝内经》所主张的养生、摄生、益寿、延年的观点一直影响至今。也许,人们会说,几千年过去了,我们无法再回到古代去研  相似文献   

6.
1中国传统文化中“道”的含义 “道”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范畴之一,是中国文化之根,不独道家言道,诸子百家多善言道。但是就哲学意义上的“道”而言,诸子百家对道的理解并不尽相同。道家学派所说的“道”具有本体性或实体性的意味,既指万物之宗,又指根本规律,指宇宙人伦的规律性、合理性、合法性和正当性。道无处不有,无所不在,包含一切秩序的终极存在,似乎包含了宇宙与人生的全部真理。  相似文献   

7.
<正>冬病夏治的理论滥觞于《黄帝内经》。作为《黄帝内经》核心治则"因时制宜"的具体治法体现之一,冬病夏治在现代中医诊疗中仍旧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何为"冬病""夏治"?"冬病"一词简单理解是指在冬季易发、复发或加重的疾病,如哮喘、某些内伤咳嗽等。从"天人合一"及"象"的角度来看,"冬病"应冬季之象。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闭藏即阳气内藏之意。由此可见,"冬病"多为陈寒固冷积于里,阳气虚于内之病。"夏治"即于夏季三伏时令阳气最盛之  相似文献   

8.
饮食是人们不能离开的生生之本。《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奠基之作,被奉为医家之宗,蕴含着丰富的饮食养生思想,其中对食物本身的认识、食物与自然规律的融合及对人体的作用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在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哲学理论框架下,提出食饮有节、谨和五味等重要食养原则。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中的虚实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通评虚实论>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为虚."后人多以此来解释虚实的概念,即邪气亢盛为实,精气内夺为虚.然而综观<内经>各篇,可知其中虚实具有多方面的涵义.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与《孙子兵法》,一为医学、养生之著作,一为军事、战争学之著作,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典巨著,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中医历来讲究防病如防敌,用药如用兵。将兵学原理植于传统医学之中,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可以广开视野、拓展思路,将两者有机结合,对提高防治疾病水平、增进人类健康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中的身体是医学与文化的复合体,既有医学实践的观察,又有大量的文化加工重塑,因而传统中医学围绕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身体理论;这些理论又不断被历代学者加以援引,用以说明人与天地之理的和谐。透过《黄帝内经》中的身体,我们可以发现早期数术之学对宇宙时空的探讨,深刻影响了传统中医学对身体构造与功能的理解,对传统中医学理论的成熟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源流、证候、治则治法、传变方面探讨《伤寒论》与《黄帝内经》六经之异同.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非如序言中所列书目为参考,而是在《汤液经》的基础上论广发挥而成,2个六经来源非为一脉相承,其本质亦非完全等同;伤寒六经证候范围更广,是包括病位、病性及病势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概把一切疾病的证候类分为6种类型论述,而《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辨析《黄帝内经》中关于癫痫与癫狂的论述。方法:通过对《黄帝内经》的研读、分析、探讨,总结癫痫与癫狂之异同,并综合《黄帝内经》多篇文章就癫痫与癫狂之病名、病证、治疗从文献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灵枢.癫狂》所言"癫疾"实属"癫痫",与通常所言精神错乱之"癫狂"的含义不同,癫狂之"癫"与癫痫之"癫"并非一病,两者应当分辨,概念不能混淆。结论:癫痫与癫狂虽病名、病因、病机等不同,但都属于情志疾病范畴,每每表现出思维、知觉、情感、动作等方面的障碍,故除针药为治外,摄护措施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内经》中有关血及血病方面的论述奠定了中医血液病学基础,其对后世影响深远.因此,系统整理和研究《内经》血液系统方面的理论,对于更准确地把握《内经》理论精髓、更有效地指导中医血液病临床实践都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学习体会,从血之化生、血之功能、血之循行、血在人体各生命过程阶段之盛衰规律、血之分类、血之病名、血病病因、血之生理与病理、血病的治则治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作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六经是《内经》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问世,使之益臻完善,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它在祖国医学中的地位。后世医学的发展,无不受其影响。近年来,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六经的实质、在祖国医学中的地位及其临床应用等问题,颇多争鸣。但因其在《黄帝内经》中即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故本着溯本求源的精神,对《内经》中有关六经的记载,加以较全面的整理,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蓉燕齐  杨芳 《光明中医》2023,(22):4343-4346
《黄帝内经》从多方面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及医学对心的认识,心为人体生命之本、脏腑之首、精神之源、修身养生之道,笔者希望从不忘初心以养心、不忘初心以明心、不忘初心以修心、不忘初心以正心、不忘初心以用心5个方面,探讨《黄帝内经》中心道与不忘初心的关系,发扬心道,应用心道。鼓励世人回归本心、尊重本心、坚守本心、发扬本心,以“不忘初心”作为现代人生命生活、养生修身、为人处世的“心道”。  相似文献   

17.
失眠之辨证论治看《黄帝内经》与《伤寒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芷乔 《光明中医》2012,(9):1731-1732
《黄帝内经》与《伤寒论》同属于中医四大经典,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医学子研习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罗列与对比《黄帝内经》与《伤寒论》条文,找到了二者在失眠辨证论治中的延续性与区别点。故不辞浅薄,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18.
于薇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0):588-589
祖国医学被称为世界传统医学之一。传统医学许多民族都有 ,尤其是各个历史上的文明古国 ,各有自己的独特传统医学 ,如希腊、罗马、阿拉伯国家的传统医学 ,其历史的悠久可与我国古代的医学媲美。但他们的传统医学文献 ,现存也绝大多数仅具有历史资料的意义了 ,而我国的古典医学文献内容仍具有指导现代中医的理论意义。尤其《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涵盖了古代哲学思想精髓、并从古至今指导医学实践的一部巨著。古希腊文明是西方古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与其弟子著《希氏文集》 (下称《文集》) ,被中世纪医学界推崇为医…  相似文献   

19.
田国庆 《北京中医药》2017,36(2):99-101
<正>《黄帝内经》由《灵枢》《素问》组成,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全书托轩辕黄帝之名,以黄帝、岐伯、雷公的对话形式阐述病机病理,其基本素材来源于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从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帝内经》中的教育观。方法:阅读文献,就《内经》对受教育者的素质标准、医学态度、经典学习、授业方法、学习方式、道德规范等方面做了系统地总结。结果:《黄帝内经》中的教育理念为当代医学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结论:我国的医学教育思想始于《内经》,经历代医家的传承与发展,已形成了丰富完善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