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颅内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进行常规MRI扫描(包括T1WI、T2WI序列)及SWI扫描,将SWI图像与常规MR序列对比分析。结果 17例海绵状血管瘤,单发13例,多发4例,SWI检出35个病灶,常规扫描(T1WI、T2WI序列中任何一个序列可以检出病灶即判断为检出病灶)检出22个,SWI发现病灶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常规扫描(χ2=11.08,P〈0.05),且SWI所显示的瘤体比常规图像轮廓更清楚、范围更大。7例静脉畸形在常规MRI序列及SWI序列上均见显示,但SWI序列能清晰显示引流静脉及更多细小的髓静脉。6例动静脉畸形常规MRI序列与SWI显示情况基本一致。结论 SWI较常规MRI序列能够更好地显示颅内血管畸形,特别是对小的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伴脑出血引流区小静脉及出血灶显示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MR或DSA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并伴有脑出血患者22例,其中女13例,男9例,患者行MR常规扫描及SWI扫描,比较常规序列与SWI对引流区小静脉及出血灶显示情况.结果 SWI检查中均可见引流区小静脉数量增多,管径增粗,信号减低,比常规序列能发现更多的微小出血灶.结论 SWI对CVST伴脑实质出血灶的检出敏感性比MRI常规序列高,可发现常规序列检测不到的微出血灶,并能清晰显示引流区小静脉的扩张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0T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诊断脑白质剪切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脑白质剪切伤患者行3.0T磁共振检查,扫描常规T1WI、T2WI、T2FLAIR、DWI序列及SWI序列,分析比较SWI与常规序列在显示病变中的优势与不足。结果:18例患者中常规MRI共检出出血灶31个,SWI共检出病灶69个。结论:SWI在显示脑白质剪切伤中的出血灶、病变范围、边缘及边界都较常规序列清晰,能够提供比常规MRI更加详细的信息,有助于脑白质剪切伤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41例脑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提高MRI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的脑多发性硬化41例,均行MRI检查,其中36例行增强扫描;12例行SWI序列扫描;对其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内病灶呈卵圆形,圆形,不规则带状,斑片形,斑点状;部分病灶融合;增强扫描急性期病灶明显强化;静止期病灶无强化;SWI序列扫描MS病灶周围见静脉伴行、绕行及穿行。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MS病灶,是诊断多发性硬化的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表现和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海绵状血管瘤22例,10例行CT检查,16例行MRI检查。结果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无明显占位效应。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钙化占72.7%,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T2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结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结合CT和MRI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的52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MRI常规序列T1WI、T2WI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率。结果:MRI常规序列扫描:显示局限性脑肿胀11例,影像表现:境界欠清,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脑沟、脑池局部变浅、消失。其余41例有13例陈旧性脑梗死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所有患者均表现急性脑缺血细胞毒性水肿征,影像表现:境界清楚,结节状、片状高信号病灶,且病灶范围明显大于常规T2WI、FLAIR像,20例脑干病变,23例放射冠、基底核区病变,5例颞顶叶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病变,2例胼胝体区病变,13例合并有多发性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24h内病灶检出率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脑梗死效果优于MRI常规检查,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吴江  张辉 《中医药研究》2010,(2):186-18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CVST患者22例。使用PHILPSNT-5型0.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采用常规SE序列、TSE序列及PC法2D静脉血管成像。结果MRI可显示直接征象: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出现各期信号不同的血栓。间接征象: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等。MRV可更好的显示阻塞静脉窦。结论MRI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高度敏感,可早期显示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反映病理演变及评价治疗效果,两者结合是无创的、较理想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究女性盆腔囊性占位性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惠东县人民医院 2017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期间 44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腔囊性占位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磁共振(MR)不同序列对良恶性 病灶的检出率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4 例患者经 MR 脂肪抑制及增强扫描多序列相结合检出病灶 51 个(检出率 98 %),其中内膜异位症囊肿、畸胎瘤诊断正确率为 100 %。MRI 检查结果与病理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 0.05)。经 MRI 图像表现可见,42 例确诊患者中,黏液性囊腺瘤 6 例,浆液性囊腺瘤 3 例,囊腺癌 2 例,单纯 囊肿 5 例,囊性畸胎瘤 10 例,输卵管积脓 2 例,输卵管系膜囊肿 2 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8 例,盆腔结核 2 例,盆腔淋巴 囊肿2例。结论:MRI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多方位成像使之能很好地显示病变的组织学特性,对畸胎瘤、子宫内膜异位、 卵巢囊腺瘤等病变可作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2例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在不同时间行颅脑CT、常规MRI和DWI扫描后进行影像学(包括48h内CT和DWI)的图像特征分析及ASPECT评分。结果:发病后1小时至1周,病灶在DWI上显示均质高信号,而CT、常规MRI多未能显示;在发病后1~3周内呈混杂高信号,大约在3周后高信号消失。DWI诊断超早期脑梗死敏感性为36/39=0.92,特异性为15/23=0.62。结论:DWI对超早期脑梗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8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CT、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台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8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分析CT及MRI检查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28例患者中有23例表现为葫芦样横跨海绵窦,MRI检查T1WI表现为低信号,14例患者可见小条片状稍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9例可见小条状低信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呈偏低信号或等信号,实施增强扫描后可见明显填充式强化;14例患者行CT平扫表现出均匀高密度,CT血管造影术(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显示病灶轻度颈内动脉血管包绕,病灶内无明显血供血管;4例T1WI、T2WI均呈混杂信号,实施CT扫描发现明显钙化,增强扫描后非钙化区域呈现填充式强化。结论:CT与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颅内海绵窦血管瘤均有其具体的影像学特征,将疾病具体影像学特征与DWI及血管检查相结合,可对疾病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BCA)MRI成像基础及特点。方法:以1996~2007年收治BCA36例,其中手术10例,伽玛刀治疗26例。据手术病理观察分析BCA临床MRI成像序列的特征。结果:BCA的血管发育异常,血液动力学改变,反复出血,血栓机化,脑胶质增生,特别是含铁血黄素沉积病理改变,促成其MRI特殊成像序列,急性出血释出正铁血红蛋白成像呈高信号,病灶周围沉积含铁血黄素,T2加权更显成“黑环征”为其特点,钙质及机化沉积无信号为黑影,反应性胶质增生显长T1长T2信号,反复出血时间不同,MRI信号反应亦不同,给临床提供病程中变幻影像。结论:BCA的成像序列特征性表现是具有特异性的,被忽视则易被误诊,以此可与脑肿瘤、脑感染性肉芽肿及脑AVM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three-dimensional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state acquisition, 3D-FIESTA)序列在肩周炎患者喙肱韧带MRI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集的100例肩周炎患者的MRI资料,比较MRI常规序列与3D-FIESTA序列对喙肱韧带的显示效果。男48例,女52例。年龄20~80岁,中位数53岁。病程1~9个月,中位数6个月。先进行常规序列扫描,即斜冠状位快速自旋回波(fast spin echo, FSE)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 T1WI)序列扫描;再进行斜冠状位和斜矢状位3D-FIESTA序列扫描,并应用后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由2位影像专业高年资医师分别独立分析MRI图像,并采用自拟标准评价喙肱韧带显示效果。结果:斜冠状位3D-FIESTA序列与FSE T1WI序列对喙肱韧带显示效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496,P=0.000)。斜冠状位3D-FIESTA序列对喙肱韧带的显示率为77%(77/100),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6例貌似幕上病变的老年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首诊分型为颈内动脉系统腔隙性脑梗死的124例老年患者,于发病72 h内常规行脑MRI检查。结果发现表现为幕上病变的脑桥梗死16例,脑CT均未检出脑桥病灶,MRI则准确检出责任病灶,所有病灶直径均小于15 mm,呈纵向条状、片状。结论早期行脑MRI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貌似幕上病变的脑桥梗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肿瘤卒中及单纯性脑出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脑出血病例40例(包括脑肿瘤出血及单纯性脑出血各20例),行MR T1WI、T2WI、CE-MR、SWI检查,分析SWI对二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脑肿瘤出血病例中,3例出血完全覆盖肿瘤实质者未见明显强化,17例可见不同程度强化;SWI扫描17例病变周围或局部可见粗细不等、迂曲的低信号血管影,3例未见血管低信号。单纯性脑出血病例中7例未见明显强化,13例边缘可见轻度强化;SWI检查示20例均未见明显肿瘤血管样低信号。结论在常规MR平扫的基础上,应用SWI扫描与增强扫描联合,可以提高脑肿瘤出血与单纯性脑出血的鉴别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6例貌似幕上病变的老年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首诊分型为颈内动脉系统腔隙性脑梗死的124例老年患者,于发病72 h内常规行脑MRI检查。结果发现表现为幕上病变的脑桥梗死16例,脑CT均未检出脑桥病灶,MRI则准确检出责任病灶,所有病灶直径均小于15 mm,呈纵向条状、片状。结论早期行脑MRI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貌似幕上病变的脑桥梗死。  相似文献   

16.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是一种并不少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占脑血管畸形的5%~16%。由于CA易反复出血,导致病灶进行性增大,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十分重要,特别是手术效果较好。2005—2006年本院对16例脑内CA患者进行了MRI及CT检查,其中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陈加良  邓先琴  陈维翠 《新中医》2018,50(8):141-143
目的:评价磁敏感(SWI)序列对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铁沉积结节(SN)检出的价值,并比较不同证型患者的SN数目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120例肝硬化患者(6组证型,每组20例患者)及3 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和T2*与SWI。2名腹部影像诊断医师共同评价,肝实质内局灶性低信号定义为SN,3 m m以下SN定义为微小SN,并计数SN总数目及微小SN数目。结果:对照组均未见SN检出。120例肝硬化患者T1WI(n=1 04 3)、T2WI(n=2 6 4 8)、T2*(n=10 9 3 8)及SWI序列(n=15 6 23)均有SN检出,数量不一。SWI序列检出的SN平均数量最多,与T1WI、T2WI、T2*检出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间检出的SN平均数目不一,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检出数目较多的前三型为水湿内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3种证型分别与脾肾阳虚证、湿热蕴结、肝气郁结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证检出数量居第4位,其与湿热蕴结证、肝气郁结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I序列能敏感检测肝脏SN,并且提示不同证型的患者肝硬化的程度、病情的进展状况及肝癌发生的概率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诊断脑胶质瘤分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地区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脑胶质瘤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均行DCE–MRI、SWI扫描,对脑胶质瘤进行分级诊断,分析对比诊断结果与诊断效能。结果:经病理诊断确诊高级别脑胶质瘤39例,低级别脑胶质瘤25例,DCE–MRI联合SWI诊断对脑胶质瘤分级准确率92.19%(59/64)高于DCE–MRI 75.00%(48/64)、SWI 81.25%(52/64)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CE–MRI联合SWI对脑胶质瘤分级诊断应用价值高,可提高准确率,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 TN 分期诊断中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成像序列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检 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9 月至 2020 年 9 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为 直肠癌患者 85 例,所有患者均行 MRI 常规成像序列检查及 DWI 检查。分析 MRI 常规成像序列结合 DWI 检查在直 肠癌术前 TN 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85 例患者术前 TN 分期中 N0 期 51 例,N1 期 19 例,N2 期 15 例;T1 期 6 例,T2 期 8 例,T3 期 58 例,T4 期 13 例;MRI 常规成像序列结合 DWI 检查在 T 分期 中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均高于 N 分期。结论:MRI 常规成像序列与 DWI 两种检查相互补充,在直肠癌术前 TN 分期 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唐继梅  赵丹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3):104-10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已确定或疑似患者行团注、快速容积扫描,扫描获得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行多种技术图像重建,检出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方法,重点观察和评价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片、内膜破口以及重要分支血管的受累情况.结果:原始横轴位图像对病变信息的存储最为可靠;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方式所得图像有不同的显示特点;20例均很好的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主要分支血管,显示真、假腔20例(100%),显示内膜片20例(100%),显示破口12例(60%),附壁血栓形成9例(45%),并能准确测量术前所需数据.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全面的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及解剖细节,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快速、无创、准确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