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未艾  蔡松 《中医药研究》2011,(12):1434-1435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在老年合并多种血管性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133例老年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和肱动脉血压,并计算踝肱指数(ABI),根据ABI比值分为3组,A组0.9〈ABI≤1.3,B组ABI≤0.9,C组ABI〉1.3,比较并分析各项指标。结果 ABI〈0.9组与0.9〈ABI≤1.3组比较,其年龄、肌酐清除率、尿微量蛋白水平以及合并疾病的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踝肱指数测定在诊断老年患者PAD中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高龄、肾功能下降,合并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更应定期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以及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并行动态血糖监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107例,收集入院时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并检测踝肱指数(ABI)、尿白蛋白肌酐比(ACR),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采用CGMSSoftware3.0对CGMS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依据ABI值分为低ABI组和ABI正常组;依据AC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U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IAU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MAAU组);依据MAGE分为MAGE升高组和MAGE正常组。结果年龄大、病程长、血压高、MAGE高是导致患者ABI降低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低ABI组MAGE(4.95±0.23)mmol/L,显著高于ABI正常组(3.05±0.14)mmol/L(P〈0.01)。年龄大、病程长、血压高、HbAlC及MAGE升高是导致患者发生尿白蛋白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MAAU组MAGE(5.61±1.13)mmol/L,MIAU组MAGE(4.81±0.69)mmol/L,均显著高于NAU组(2.80±0.87)mmol/L(P〈0.01)。MAGE升高组的低ABI、MAAU及MIAU发生率均高于MAGE正常组(分别为61.9%VS29.3%,35.7%VS7.3%,33.3%VS14.6%,P〈0.01)。年龄大、病程长、HbAlC高是导致MAGE升高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其中ISI的影响因素最大。结论血糖波动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胰岛素抵抗是影响血糖波动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冠心病(痰浊证)患者中医证候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有无相关性,为冠心病痰浊证的客观量化标准积累经验.方法 冠心病(痰浊证)患者120例,按照中医证候积分高低,分为高分组、中分组及低分组,每组各40例,同时测量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随着痰浊证中医证候积分的增加,baPWV、ABI及IMT呈上升趋势,中分组大于低分组同时低于高分组(P< 0.05或P<0.01).中医证侯积分与baPWV及IMT存在正相关.结论 baPWV、IMT可以作为评估痰浊证程度轻重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刘振伟  冯秋菊  赵军 《中医药研究》2012,(10):1277-127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静脉输注前列腺素E1,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组踝肱指数(ABI)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及血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与血塞通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措施并加用血塞通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措施并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踝肱指数(ABI)、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表现有改善,踝肱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与对照纽相比,治疗纽不良反应较少且踝肱指数(ABI)改善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塞通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动脉硬化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126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1 400cm/s,且低密度脂蛋白(LDL-C)≥2.6mmol/L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予阿托伐他汀(A组)或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B组)治疗1年。观察两组血压、baPWV、血管病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血脂、肝肾功能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aPWV治疗前后组内、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脉压(PP)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LDL-C、三酰甘油(TG)、vWF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NO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B组HDL-C、NO治疗后明显高于A组治疗后(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与单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比较,对老年动脉硬化患者可进一步升高HDL-C,改善内皮功能,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踝肱比(ABI)与足坏疽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60例2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进行踝肱比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分为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以及重度异常4组并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者30例占50.00%,轻度异常者5例占8.33%,中度异常者4例占6.67%,重度异常者2l例占35.00%.结论 正常的ABI值并不代表2型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无坏疽或坏疽倾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水平与亚临床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依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106例体检者,分为健康对照组(20名)、IMT增厚组(45例)、斑块组(41例)。3组均记录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及血生化指标(血糖、肌酐、血脂等)。并利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VP-1000测定baPWV和踝臂指数(ABI),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MCP-1水平。结果斑块组及内膜增厚组血清MCP-1、baPWV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斑块组的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内膜增生组(P〈0.05)。斑块组及内膜增厚组TC、LDL-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MCP-1与baPWV呈成相关(r=0.451,P〈0.01),但与ABI无相关性。MCP-1与TC、LDL呈正相关(r=0.312,r=0.374,P〈0.01)。结论亚临床动脉硬化患者大动脉弹性已有降低,MCP-1参与了早期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联合无创的baPWV检测,将有益于早期从表面健康的人群中检出动脉硬化患者,从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检测及心血管危险生化指标因素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选择来我院体检的905例人员进行了ABI和baPWV的测定及生化指标检查,分健康组和疾病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受检总人群中baPWV结果偏低的占2.0%(18/905),结果正常的占72.9%(660/905),结果升高的占25.1%(227/905)。ABI改变不明显,只有3.9%(36/905)表现异常。健康组的baPWV的异常率(25.6%)低于疾病组(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P=0.000)。健康组ABI的异常率(4.9%)与疾病组(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P=0.49),生化指标的改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连豆清脉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脉搏波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的干预。方法:将64例至少有一项AS相关临床事件(冠心病、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连豆清脉方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标准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连豆清脉方,观察治疗前后PWV及AB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连豆清脉方治疗组PWV、ABI没有统计学差异[(19.04±0.85)vs(18.61±1.43),P=0.801;(1.03±0.02)vs(1.03±0.02),P=0.913)]。治疗后,两组PWV均下降,但治疗组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1.97±0.40)m/s vs(0.13±0.17)m/s,P=0.000)];而ABI两组均升高,但是,治疗后治疗组ABI明显高于对照组[(1.16±0.03)vs(1.08±0.02,P=0.000)],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连豆清脉方可以进一步降低PWV、提高ABI,改善A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痹通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胸痹通胶囊高、低剂量组共5组,每组12只。高脂饲料喂养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胸痹通胶囊高、低剂量组分别灌胃胸痹通胶囊药液(25、12.5 mg/kg,2 ml,1次/d),辛伐他汀组灌胃辛伐他汀混悬液(10 mg/kg),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2 ml,1次/d),共10周。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以及高、中、低切全血黏度。肝损伤通过HE.染色组织病理学评价,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结果胸痹通胶囊高剂量组血清TC、TG、LDL-C水平下降,HDL-C水平升高[分别为(1.47±0.10)、(0.38±0.11)、(1.48±0.18)、(1.21±0.14)mmol/L],与模型组[分别为(3.48±0.19)、(0.95±0.14)、(2.39±0.22)、(0.65±0.10)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胸痹通胶囊高剂量组ET-1水平下降,NO水平上升[分别为(145.81±18.65)pg/ml、(31.28±2.36)μmol/L],与模型组[(177.70±17.70)pg/ml、(19.61±1.28)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痹通高剂量组ICAM-1、MCP-1表达下调[分别为(0.133±0.019)、(0.153±0.014)],与模型组[分别为(0.187±0.011)、(0.264±0.0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组织病理学显示,胸痹通高剂量组肝损伤轻于模型组。结论胸痹通胶囊可调节脂质代谢、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下调MCP-1、ICAM-1表达,减轻肝损伤。  相似文献   

12.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脂水平。方法:选择中老年高血压48例为高血压组,另选择4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差异。结果:高血压组血胆固醇含量为(5.03±1.66)mmol/L,略高于对照组的(4.68±1.24)mmol/L,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高血压组甘油三酯含量为(1.97±0.32)m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54±0.19)mmol/L,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高血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的血脂水平有一定差异,可通过分析患者的血脂水平为临床防治高血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中总胆固醇(TC)、三酰三酰(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H/L)的调节作用。方法将75只兔随机分为5组,采用高脂饲养和免疫损伤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各组同时施加相应的干预措施治疗16周后,取颈动脉血采用酶法测定治疗后TC、TG含量,比色法测定HDL-C、LDL-C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TC、TG含量下降非常显著(P<0.01),隔药饼灸组HDL-C含量升高显著(P<0.05),LDL-C含量降低非常显著(P<0.01),H/L比值升高非常显著(P<0.01)。结论隔药饼灸能有效降低AS兔血中TC、TG、LDL,升高HDL含量,调节H/L比值。提示隔药饼灸对血脂及脂蛋白代谢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自拟升清降浊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3月至2011年7月高密市人民医院中医科12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按病例尾号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个体化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自拟升清降浊汤,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临床疗效以及血压、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WHR)血脂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 ①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患者头晕、口干、便秘、腹胀、急躁易怒等症状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45);②实验室指标检测: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127.30±8.00) mm Hg、舒张压(81.35±3.81) mm Hg、体重指数(23.3±1.48)、腰臀围比(0.85±0.07)、以及胆固醇(3.32±0.81) mmol/L、甘油三脂(1.76±1.0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20±0.7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9±0.1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8±0.82) mg/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升清降浊汤配合常规治疗代谢综合征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及中医的主要证型和病机。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18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和无脂肪肝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空腹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餐后2 h C肽等指标。根据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分型,统计合并脂肪肝患者所占类型比例。 结果 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年龄、身高、空腹血糖、HbA1c、T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体重〔(73.4±11.7)kg〕、BMI(26.0±3.67)、空腹C肽〔(4.09±2.40)μg/L〕和餐后2 h C肽〔(6.38±5.46)μg/L〕、TG〔(2.81±2.33)mmol/L〕、HDL-C〔(1.07±0.06)mmol/L〕与无脂肪肝组体重〔(61.4±10.1)kg〕、BMI(22.8±3.23)、空腹C肽〔(2.47±1.74)μg/L〕和餐后2 h C肽〔(4.35±2.92)μg/L〕、TG〔(1.93±1.92)mmol/L〕、HDL-C〔(1.19±0.32)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合并脂肪肝组患者更易出现痰湿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血脂的变化。方法:全面收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文献,比较中西医结合疗法与纯西医疗法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59篇合格文献中11篇观察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9篇观察了高密度脂蛋白,6篇观察了低密度脂蛋白。Meta-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纯西医治疗组比较,总胆固醇加权均数差为-0.28mmol/L,95%CI为(-0.48,-0.09)mmol/L,高密度脂蛋白加权均数差为0.18mmol/L,95%CI为(0.05,0.30)mmol/L,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低密度脂蛋白加权均数差为0.01mmol/L,95%CI为(-0.14,0.15)mmol/L,甘油三酯加权均数差为-0.15mmol/L,95%可CI为(-0.32,0.01)mmol/L,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经敏感性分析显示以上结果稳定可靠。结论:现有的有限证据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糖尿病性脑梗死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限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糖尿病性脑梗死血脂的调节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通心络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poE(-/-)]冠状动脉斑块和心肌病理组织学及其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素(ET)、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等指标的干预,探究其治疗冠状动脉脉粥样硬化(AS)的疗效机制。方法:将40只ApoE(-/-)小鼠作为实验组,建立冠状A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等4组,后者分别给予辛伐他汀及高、中、低剂量的通心络胶囊进行干预56d;另选8只同系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冠状动脉斑块和心肌病理组织学及其血脂、CEC、ET、MMP-1、MMP-9、TIMP1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冠状动脉病变主要位于心肌内的小分支、心肌细胞、心肌间质,均分为6.33±1.48,辛伐他汀组均分为2.62±2.25,通心络胶囊低、中、高各剂量组均分分别为4.5±1.71、3.12±1.81、2.38±2.34;与模型组比较,通心络胶囊低剂量组P〈0.05,中、高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均为P〈0.01;通心络胶囊中、高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比较P〉0.05。模型组血清TC、TG和LDL-C均明显增高,HDL-C下降,与正常组相比P〈0.05;通心络胶囊中、高剂量组TC、TG和LDL-C均明显低于、HDL-C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与辛伐他汀组相比P〉0.05。模型组第28天开始,血中CEC显著增多,与正常组相比P〈0.01,与通心络胶囊高剂量组在造模后第28、56、84天相比P〈0.05或P〈0.01,与中剂量组在造模后第28、84天相比P〈0.05。与模型组小鼠血清ET含量相比,高于正常组P〈0.05,与通心络胶囊三个剂量组相比P〈0.01。通心络胶囊高剂量组MMP-1和MMP-9水平均低于模型组而TIMP1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中剂量组MMP-9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具有降低血脂、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稳定斑块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脂、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EDF)和抑制血管重构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岗梅根总皂苷对高血脂模型大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岗梅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通过给予大鼠饲喂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辛伐他汀组灌胃辛伐他汀4 mg/kg,岗梅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440 mg/kg、220 mg/kg、110 mg/g岗梅根总皂苷混悬液。连续给药10周,每天1次。测量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瘦素(LEP)、脂联素(ADP)、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PR)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岗梅根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C、LEP、CRP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岗梅根总皂苷各剂量组H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P0.05),岗梅根总皂苷高剂量可显著升高ADP水平(P0.05)。结论:岗梅根总皂苷对高血脂大鼠有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羟基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调节血脂作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调节血脂的作用,并探讨其初步机理.方法 将50只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正常动物组(A组)、高脂血症模型组(B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低、中、高三种剂量组(C、D、E组).C、D、E组每天分别注射10、40、70 mg/kg羟基红花黄色素;A、B组每天分别注射生理盐水0.4 ml.连续注射3d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