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两个标准化cNDA差减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2个标准化cDNA差减文库,方法 以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抗药性品系为Tester、敏感性品系为Driver,进行正向抑制性差减杂交;以敏感吕系为Tester、抗性品系为Driver,进行反向抑制性差减杂交,分别将获取的2组抑制性差减杂交产物克隆入质粒表达载体(Pin-Point^TMXa-1TVector),并以PCR扩增鉴定插入片段。结果 获得2个标准化cDAN差减文库,其中抗性相关基因(抗性品系高表达或特异表达)文库含523个重组子,敏感相关基因(敏感品系高表达或特异表达)文库含286个重组子,插入片段大小平均约360bp。结论 所建的2个差减文库适合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湖北钉螺被日本血吸虫毛蚴侵袭前、后差异表达cDNA文库,筛选湖北钉螺免疫相关分子,为探讨病原与中间宿主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提取被日本血吸虫毛蚴侵袭前、后湖北钉螺的头足部组织总RNA,纯化mR-NA,反转录合成cDNA。分别以被日本血吸虫毛蚴侵袭前湖北钉螺(未处理组)和被日本血吸虫毛蚴侵袭后湖北钉螺(处理组)的头足部组织作为检测方(Tester)和驱动方(Driver),利用PCR方法选择cDNA杂交试剂盒分别进行正向和反向抑制性消减杂交。将获得的正向抑制性消减杂交产物克隆入pGEM-T载体,重组质粒转入E.coliDH5α,对菌液用PCR法扩增鉴定其中的插入片段。随机抽取354个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将所得表达序列标签(ESTs)序列在线进行BLAST分析。结果从正向文库随机挑取的354个阳性克隆中测得350个ESTs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34个湖北钉螺新基因,其中1个与已知基因部分同源。结论成功建立了被日本血吸虫侵袭前、后湖北钉螺差异表达片段cDNA消减文库,发现了湖北钉螺新基因,为筛选与湖北钉螺天然免疫相关的分子、进一步探讨中间宿主与病原的相互作用及筛选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疫苗候选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构建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织间差异表达的抑制消减cDNA文库.方法分别提取胰腺癌(tester)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driver)中的总RNA和mRNA,合成双链cDNA,经Rsa Ⅰ酶切后,将胰腺癌双链cDNA分为两组,分别加上不同的接头,再与正常胰腺组织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分离出胰腺癌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将该差异表达片段克隆至T/A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TOP 10F',经蓝白斑筛选后,再用PCR方法筛选阳性克隆,从而构建胰腺癌抑制消减cDNA文库.结果文库扩增后得到257个白色克隆,随机挑取50个阳性克隆进行PCR扩增分析,其中47个克隆有插入片段,克隆阳性率为94%,片段大小主要集中在300~600bp之间.结论成功构建了人胰腺癌抑制消减cDNA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克隆胰腺癌特异性表达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构建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织间差异表达的抑制消减cDNA文库。方法分别提取胰腺癌(tester)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driver)中的总RNA和mRNA.合成双链cDNA,经RsaI酶切后,将胰腺癌双链cDNA分为两组,分别加上不同的接头,再与正常胰腺组织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分离出胰腺癌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将该差异表达片段克隆至T/A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TOP10F’,经蓝白斑筛选后,再用PcR方法筛选阳性克隆,从而构建胰腺癌抑制消减cDNA文库。结果文库扩增后得到257个白色克隆,随机挑取50个阳性克隆进行PCR扩增分析,其中47个克隆有插入片段.克隆阳性率为94%,片段大小主要集中在300~600bp之间。结论成功构建了人胰腺癌抑制消减cDNA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克隆胰腺癌特异性表达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汉族人IgA肾病肾阳虚证cDNA消减文库。方法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IgA肾病肾阳虚证入手,应用RNA微量扩增、抑制性消减杂交、基因克隆等技术和方法,构建IgA肾病肾阳虚证消减文库。结果该研究成功地构建了IgA肾病肾阳虚证的cDNA消减文库,其中正向消减文库获得276个阳性克隆,反向消减文库获得261个阳性克隆。结论该研究初步构建了IgA肾病肾阳虚证的cDNA消减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和克隆肾阳虚证的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抗弓形虫单克隆抗体免疫筛选弓形虫速殖子cDNA文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自制的抗弓形虫单克隆抗体 (McAb)相应抗原的分子结构机制 ,为弓形虫疫苗的研制寻找有效抗原提供依据。方法 用自制的抗弓形虫速殖子的McAb免疫筛选弓形虫速殖子cDNA文库 ,对阳性克隆cDNA插入片段进行PCR鉴定并测序分析。结果  2个McAb第一轮分别获得 6个和 3个阳性克隆。分别进行第 2轮筛选 ,选取其中持续阳性最强的2个进行体外剪切 ,提取质粒DNA并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 ,经核苷酸同源性比较 ,可能为 2个新基因 ,其中 7C3-C3筛选的基因命名为WX2 (GenBank登录号为 :AY2 38892 ) ,2B9-G1筛选的基因命名为WX(GenBank登录号为 :AY2 0 8994 ) ,并用蛋白质分析软件对新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进行预测。结论 自制的具有一定保护性效果的McAb免疫筛选获得的阳性克隆插入基因片断的表达产物 ,可能具有抵抗弓形虫感染的作用 ,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弓形虫GRA1基因的体外扩增、克隆及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体外扩增弓形虫RH株致密颗粒蛋白GRA1基因 ,并构建真核表达质粒。方法 从接种了弓形虫RH株的小鼠腹水中收集、纯化速殖子 ,提取基因组DNA ;据已知的GRA1基因列 ,设计合成一对引物 ,并引入EcoRⅠ和BamHⅠ酶切位点。应用PCR技术 ,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GRA1基因片段。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经纯化、双酶切后 ,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EGFP -N3中 ,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 ,于卡那霉素阳性LB平板上筛选阳性克隆。重组子经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PCR鉴定。结果 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 785bp的GRA1基因片段 ,构建重组质粒pEGFPN3-GRA1,酶切和PCR鉴定产物大小均与预期值相符。 结论 成功地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获取了GRA1基因 ,并构建了pEGFPN3-GRA1重组质粒。为重组质粒的进一步表达和核酸疫苗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鼠对弓形虫感染的天然抗性分子 ,为弓形虫病疫苗的研制提供新的抗原分子。方法 用正常大鼠血清作为探针筛选弓形虫速殖子cDNA文库 ,对阳性克隆的插入片段分别进行PCR扩增及DNA序列测定。结果 从cDNA文库 2× 10 5个噬菌斑中筛选出 5个阳性克隆 ,其插入片段大小分别为 0 5 5~ 1 8kb。对P1、P4、P6和P8四个克隆进行测序 ,将所得序列查询基因序 ,结果显示 :P8与弓形虫棒状体蛋白 2 (ROP2 )基因相同。P4为弓形虫的新基因序列 (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AY34916 2 ) ,命名为T .gP4。T .g -P4编码 96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PROSCAN分析显示T .g -P4含有 4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 ,3个N -肉豆酸酰化位点 ,1个核糖体蛋白L2 9信号。P1和P6为新基因片段。阳性克隆的分子鉴定正在进行中。结论 阳性克隆的筛选和鉴定为抗弓形虫病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鼠感染血清免疫筛选弓形虫速殖子cDNA文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弓形虫病疫苗的研制提供新的抗原分子。方法用弓形虫RH株速殖子感染大鼠,分离其血清作为探针筛选弓形虫cDNA文库,对阳性克隆的插入片段分别进行PCR扩增及DNA序列测定。结果从cDNA文库4×105~5个噬菌斑中筛选出13个阳性克隆,其插入片段大小分别为0.45~2.4kb。对L1、L2、L4和L5四个克隆进行测序,将所得序列查询基因库,结果,克隆L2与弓形虫P24主要抗原基因序列相同,L4与蔗糖丙酮酸磷酸激酶具有同源性,L1无任何相匹配的序列,为未曾报告过的新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AY180109),命名为T.g-R1。T.g-R1编码134个氨基酸的非跨膜蛋白。PROSCAN分析显示T.g-R1含有2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2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1个肉豆酸酰化位点,1个微体细胞C端靶信号。L5为一小片段,无完整编码读框。结论阳性克隆的筛选和鉴定为抗弓形虫病疫苗的研制提供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E2蛋白反式调节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克隆HCVE2蛋白反式调节相关基因。方法以HCVE2表达质粒pcDNA3.1(-)_E2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从中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I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人HCVE2蛋白反式调节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78个阳性克隆,进行菌落PCR分析,均得到100~1000bp插入片段。挑取38个含有插入片段的阳性克隆测序分析,获得35个已知基因序列和3个未知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序列,其功能正在研究中。结论应用SSH技术成功构建了HCVE2反式调节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该文库的建立为进一步阐明HCVE2反式调节的靶基因及致慢性肝脏疾病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作者比较了强毒株(RH)弓形虫与弱毒株(Prugniaud)基因组中一种可能成为基因标志物的基因片断——sag5b的差异。PCR扩增出的sag5b片断依次亚克隆进入T-easy载体以及pET28a表达载体。融合基因经过IPTG诱导表达出目的蛋白,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正确。证明表达出来的重组蛋白与强毒株弓形虫细胞膜上的天然蛋白有相同的免疫反应性。将感染了Prugniaud的小鼠脑组织取出并匀浆,以该脑组织为模板,分别用sag1和sag5b的引物来引发,结果发现sag1可以扩增出来而sag5b的扩增结果是阴性的。该结果提示sag5b可以作为鉴别弓形虫虫株毒力的基因标志。将该毒力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物免疫小鼠并没有使小鼠获得明显的可以抵抗强毒株攻击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溴氰菊酯抗性白纹伊蚊抑制消减cDNA文库。 方法 分别提取白纹伊蚊溴氰菊酯抗性株(R-lab株)和敏感株(S-lab株)总RNA,纯化后获得mRNA,并反转录为双链cDNA。以R-lab株mRNA作为实验方(tester), S-lab株mRNA作为驱动方(driver),以及R-lab株mRNA为driver方,S-lab株mRNA为tester方,进行正、反双向抑制性消减。富集的差异表达cDNA克隆到pMD18-T载体, 构建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抗性和敏感双向消减文库。 结果 分别从正向文库和反向文库中获得580和477个阳性克隆,从所构建文库随机挑选150个克隆进行PCR鉴定,阳性克隆率为93%,cDNA片段主要分布于150~750 bp。 结论 构建了抗溴氰菊酯白纹伊蚊抑制消减cDNA文库。  相似文献   

13.
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相关的消减cDNA文库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构建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相关的消减cDNA文库。 方法 提取伯氏疟原虫K173株(NS)与青蒿素抗性株(AR)的总RNA ,superSMART法合成双链cDNA,分别以NS为消减方(driver),AR为试验方(tester)及AR为driver,AS为tester进行双向抑制性消减PCR(SSHPCR)。富集的差异表达cDNA克隆到pMD18T载体构建消减文库。 结果 NSAR和ARNS消减文库分别获得395个和506个阳性克隆,从NSAR和ARNS文库中随机挑取108个克隆PCR鉴定,分别有100个和104个含插入片段,大小在0.25~2kb之间。 结论 成功构建了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相关的消减cDNA文库。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了弓形虫RH株、Prugniaud株和8株源自羊水等标本的野生株速殖子,在以单核细胞THp-1作为受染细胞的培养系统中不同接种量其检出时间的差异。结果表明,RH株和Prugni-aud株各不同接种量最早可在1~4d内获阳性结果,而野生株仅1株可检测到每管(2ml)10速殖子的接种量(第14d),100速殖子接种量6/8株在第14d检获阳性。提示在以细胞培养进行弓形虫病原检测时适当延长培养检测时间可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弓形虫体外感染大鼠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弓形虫速殖子体外感染大鼠心肌细胞及在细胞内的增殖。方法 用弓形虫RH株速殖子感染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观察虫体在不同的孵育时间对心肌细胞的侵袭率及每个感染细胞内的平均虫数。结果 虫体最早感染心肌细胞的时间为10min ,对心肌细胞的侵袭率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弓形虫侵入心肌细胞后的迟滞期约为8h ,虫体在细胞内增殖一倍的时间约8h。结论 弓形虫感染大鼠心肌细胞及其在细胞内的增殖,为阐述弓形虫对心肌细胞的易感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编码弓形虫RH株表面抗原P30、P22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为进一步表达融合蛋白及研制核酸疫苗做准备。 方法 用弓形虫RH株腹腔接种小鼠,收集腹水,酚/氯仿法抽提弓形虫基因组 DNA;用 PCR技术从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表面抗原 P30、P22 的基因片段,分别重组入 pMD18 T载体中。将 pMD18 T载体中的P30、P22基因片段分别酶切,定向克隆入 pUC18克隆载体中, pUC18 P30 P22 中的 P30 P22 片段经酶切、纯化后,亚克隆入 pcDNA3.1( )真核表达载体,用酶切、PCR及测序的方法对重组子进行鉴定。 结果 从弓形虫 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特异的P30及P22片段;大小均与预测值相符;克隆 pUC18 P30 P22 重组质粒的酶切片段分别与 P30、P22基因大小一致;经亚克隆、筛选鉴定获得了 pcDNA3.1 P30 P22重组质粒,所测P30、P22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弓形虫 pUC18 P30 P22重组质粒和 pcDNA3.1 P30 P22 重组质粒,为研制弓形虫 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用Dot-ELISA观察人工感染2株不同剂量的弓形虫家兔血清循环抗原(CAg)动态。结果感染RH株弓形虫速殖子10~4/只和10~2/只的两组家兔,CAg出现和全部阳转时间均在感染后3d。但RH株的感染量影响宿主血清CAg动态。感染PP株10~6/只和10~4/只的两组家兔,血清CAg变化无明显差异。RH株CAg水平变化急骤,而PP株变化较平缓,表明宿主血清CAg动态与弓形虫虫株毒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Toxoplasma gondii, an apicomplexan parasite of mammals and birds, is well recognized as a cause of encephalitis in AIDS patients and as a cause of congenital infections.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toxoplasma cDNA clones were used to diagnose T. gondii infection in an acute murine model of toxoplasmosis. Diagnosis of tissue infection by Southern blot hybridization with cDNA clones of T. gondii was possible within 5 days of infection. This technique could detect as few as 10,000 organisms. Specific T. gondii gene amplification by PCR using the primers 5'CACACGGTTGTATGTCGGTTTCGCT3' and 5'TCAAGGAGCTCAATGTTACAGCCT3' followed by oligonucleotide hybridization using 5'GCGGTCATTCTCACACCGACGGAGAACCACTTCACTCTCA3' allowed detection of T. gondii in the tissue of mice by day 2 after infection and in the blood of mice by day 5 after infection with RH strain T. gondii. This technique could detect as few as 10 organisms. Thus, these techniques may be useful in the diagnosis of toxoplasmosi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H2O2胁迫下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与正常组织差异表达的消减cDNA文库。方法以H2O2胁迫细粒棘球蚴cDNA为试验方(tester),正常生长的细粒棘球蚴cDNA为驱动方(driver),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研究H2O2胁迫下细粒棘球蚴基因的表达。结果文库扩增后得到124个阳性克隆,菌落PCR分析,均得到200~1000bp插入片段。将整个文库克隆进行测序,测得序列结果利用BLAST在线软件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分析和BlastX分析。结果获得重要基因的cDNA序列,如氧化还原酶、蛋白激酶、生长因子等。另有部分克隆在GenBank中无法查到对应的同源基因,可能代表了新基因。结论成功构建了H2O2胁迫与正常组织差异表达的消减cDNA文库,为研究细粒棘球蚴在抗氧化过程中的相关靶基因筛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