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文献角度全面探讨清代名医王旭高治肝八法之疏肝法、柔肝法、镇肝法和平肝法在治疗肝病的治法与方药。本文共搜集实验研究、临床运用、名医案例、合共396例。应用疏肝法共有276例,柔肝法有93例,镇肝法有6例,平肝法21例。通过文献整理并与王旭高在《西溪书屋夜话录》记相参照探讨疏肝法、柔肝法、镇肝法和平肝法在临床中如何应用。  相似文献   

2.
柔肝法与肝气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名医李冠仙曾说“治病若能治肝气,则思过半矣。”临床上,肝气病治法有疏肝、柔肝、缓肝、泄肝、抑肝等多种。其中,疏肝法为医家常用,也多能收到药到病除之功,但有很多肝气病,会出现疏之不愈或愈疏愈甚的现象,此时要转用柔肝。正如治肝大家王旭高所述“肝气胀甚,疏之更甚者,当柔肝”。又如张山雷所言:“肝阴耗损之证,专事疏肝不独无效,反增其燥伤阴血,柔可驭之。”  相似文献   

3.
《金匮》妇科三篇,列述了经、带、胎、产诸疾的证治.其中不少从肝论治的经验。兹就将中治肝法的运用,浅谈如下:泻肝散结法:妇人伤寒中风.治法与男子无异.惟经水迢来道断.热入血室.治有特殊。盖妇人行经之际,正值血弱气尽.邪热乘虚袭人血室.热与血结洲成热入血室之证。治疗此证,《妇女杂病篇》谓:“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系因血室同肝,肝脉布胁络胸.热入血定.致肝络不疏测胸胁满痛状如结胸。血热上扰心神.神明不安则指语。朝门为肝经之幕穴,刺之能污实散结,滑世瘀热,放政。脉与胆相表里.若血室淤结禾甚.正气向有…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虽以六经分证,但其病机变化主要落实在有关脏腑,对五脏各有不同治法。其治肝法包括疏肝理脾、温肝散寒、养肝通络、柔肝缓急、凉肝解毒、制肝安胃等法,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 一、疏肝理脾法:以四逆散为代表方,主治肝郁气滞导致肝脾不和、腹痛泄利或四肢逆冷者。四逆散的创制使后人认识到肝病易影响脾胃之一斑。自丹溪倡“六郁”后,更视肝气郁滞为肝病现律之一,以疏肝为主的治郁法应用尤广。诸如《局方》逍遥散、《景岳全书》  相似文献   

5.
治肝八法在妇科临床应用浅谈刘文圭(山东省临沂地区中医院276007)主题词月经失调/中医药疗法,疏肝,泻肝,平肝,柔肝,温肝女子的生理病理与肝的关系非常密切,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笔者从临床实践中观察,治肝法在妇科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就几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张仲景治肝思想对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书中治疗肝病思想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王旭高治肝病方法经验的总结,分析其对于仲景治肝思想的传承。[结果】在深入理解仲景治肝思想的基础上,王旭高在书中根据自己治疗肝病的方法经验创立“治肝三十法”,并在治疗上确立“肝气、肝风、肝火”三纲论治体系。[结论】王旭高书中的医学思想中有诸多方面都深受张仲景学术思想的影响,尤其在对肝病的辨证论治上影响最甚。  相似文献   

7.
王泰林字旭高,清代著名医家,治肝颇有特色.其在所撰<肝病证治>一文中指出,肝病虽多,归纳起来不外乎肝气、肝风、肝火三大类型,治肝以此三者为纲.为肝气治法特制立了"疏肝理气"、"疏肝通络"、"柔肝"、"缓肝"、"培土"、"泄木"、"泄肝和胃"、"泄肝"、"抑肝"等八法.  相似文献   

8.
论“恶血必归于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医家李东垣在《医学发明》中提出“恶血归于肝”的观点,揭示了瘀血与肝相关,本文就肝脏生理、病理等方面与瘀血的联系进行探讨,认为:“肝病治瘀”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辛散法治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黄帝内经》“肝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 ,以辛补之”的理论 ,结合后世医家对这一理论的不断充实和认识 ,运用传统方法总结探讨了治肝之法——辛散法。对辛散法治肝的概念、机制、具体应用进行了系统阐释与论证 ,并借现代实验研究予以证实 :归经不同的辛味药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肝郁大鼠异常的客观指标 ,辛味药确实具有预防、治疗肝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柔肝法是中医临床常用肝病治法之一。恰当的运用柔肝法对于中医临床治疗诸多常见病证和疑难杂证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从文献和临床两个方面探讨柔肝法的历史渊源及其在当代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被后世宗为“方书之祖”,该书提出的肝病及其治疗大法运用很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后世的启发很大,本文试就其治肝大法浅述如下: 一、调肝安神法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久。”仲景对肝阴不足,心血亏虚则不能藏魂,魂不归肝则失眠,肝阴虚则生内热,虚热内扰心神,神难守舍,而且虚烦不眠、情志不宁、心烦易怒、坐立不安、精神恍惚、多梦等精神症状,主张  相似文献   

12.
“理肝法”是指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运用治肝的方药以治疗肝或涉及肝病的一种治法。在儿科临床上较为常用,对多种小儿科病证起着直接或间接的治疗作用。“理肝法”所以在儿科临床上常用,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有关。古代医家用“小儿  相似文献   

13.
内经云:“厥阴不治,求之阳明。”又《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古代医家皆谓治肝当先调补脾胃,并认为此乃治肝病之大法则。  相似文献   

14.
以脏腑、气血、阴阳的相关理论及历代医家对肝虚证的论述为基础,探讨肝虚证的病因病机、治法与方药,以期阐明补肝法的理论意义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韩凤 《大同医专学报》1995,15(1):39-40,51
《金匮要略》一书记载的是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本书对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在所载方证中都有具体表现,本文就《金匮要略》中对八法的具体运用给以举例说明,充分说明一法可治数病,一病可用数法的“症同治亦同,证并治亦异”的原则,明确了治法的重要性,它是辨证的体现,又能有效地指导处方,用药,始终贯穿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临床上多按上消、中消、下消论治。上消主肺燥,中消为胃火,下消多肾阴虚。故治疗上以滋阴降火为原则。但糖尿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症候常交叉并现,病证多虚实夹杂,变化无常。笔者纵观历代医家之治法,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就糖尿病中医药治法归纳为八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治肝方法丰富多彩 ,现将其归纳为十法予以介绍。1 行气活血 通阳散结“肝着 ,其人常欲蹈其胸上 ,先未苦时 ,但欲热饮 ,旋复花汤主之“(《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由于气郁寒凝 ,胸胁脉络郁滞 ,则著而不利而为肝着 ,可见胸胁痞闷或胀痛不休。主以旋复花汤 ,方中旋复花善通肝络而行气 ,更以清绛活血化瘀 ,助以葱白温通阳气而散结 ,气行血行 ,阳通瘀化则肝着可愈。2 行气开郁 降逆化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半夏厚朴汤主之”(《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情志郁结 ,气郁化火 ,炼液成痰 ,凝于咽喉 ,自觉咽中如一肉块…  相似文献   

18.
养血柔肝法在临床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体阴而用阳,喜柔而恶刚。临证治肝病,应据肝之特性,将滋养肝体与条达肝用有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五脏证治法为古代儿科医家确立的一种辨证纲要 ,以此来指导小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五脏证治法首见于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 ,此后张洁古、万密斋、王肯堂等各有所补充 ,作为辨证体系的核心 ,五脏证治法对儿科临床和理论的指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历代医家所遵从。旧的“五脏论治”法在儿科疾病全面论治法则上有一定的片面性 ,笔者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 ,结合长期的临床研究[1 ] ,参考历代医家对五脏证治论的见解与补充 ,总结一套新的五脏证治法则 ,就其核心内容介绍如下 :1 .肝系纲要1 .1肝系属性 肝属木 ,主风 ,主筋 ,开窍于目 ,与胆相…  相似文献   

20.
成都中医学院方剂教研组主编主编的《中医治法与方剂》,以五脏为中心,进行治法之探讨。以脏腑生理病理为根据,治法为纲,举方作例。每法每方都贯以理法方药四个环节,紧密地衔接《中医学基础》,发展了古代的“八法”,突出了脏腑学说这一重点内容,以肺、脾、肝、心、肾五脏为纲,相应的治法与方剂为目,文理清晰,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