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剂量阿司匹林促排卵过程中对子宫内膜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aspirin)在促进诱发排卵过程中对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方法 2000-09—2003-03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对不明原因的不孕妇女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的方法,在氯米芬(CC)促排卵治疗同时,自月经第1—20天连续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d。结果 阿司匹林组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明显低于CC组(P〈0.01),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厚于CC组(P〈0.01),子宫内膜腺体面积、周长、间质面积、彬间比值及雌、孕激素受体的数目均明显大于CC组(P〈0.01)。排卵前后,阿司匹林组和CC组的E2、P质量浓度均高于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和CC组的E2、P质量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改善促排卵时氯米芬所致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但不能改善促排卵治疗时CC所致的内源激素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2.
促排卵药物对子宫内膜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是影响囊胚着床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辅助生育的妊娠率较低,促排卵药物直接或间接影响子宫内膜发育使其容受性降低和与囊胚发不同步性可能是低妊娠率原因之一。本文就常用促排卵药物对子宫内膜形态学的影响及可能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促排卵药物对卵子,性激素及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率远低于排卵率,部分原因在于3促排卵药对生殖过程的某些不良影响。本文就促排卵药物对卵子发育、卵子细胞遗传学变化、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内膜受体含量、内膜厚变的影响,及增生末期血浆P升高和血浆LH基础分泌增加等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氯米芬合用阿司匹林对子宫内膜发育和子宫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是否能改变氯米芬诱导排卵后子宫内膜的厚度、改善子宫血流的灌注。方法:4 5例不明原因不育或男方因素不育的妇女平均分为自然周期组、氯米芬组(CC组)、氯米芬加阿司匹林组(CC加aspirin组) ,观察3组HCG日及HCG加9天的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 ,HCG日的子宫内膜类型。结果:CC组无论HCG日还是HCG加9天内膜厚度均明显小于自然周期组(P <0 .0 5 ) ,而CC加aspirin组内膜厚度均明显大于CC组(P <0 . 0 5 )。CC组无论HCG日还是HCG加9天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均明显著大于自然周期组(P <0 . 0 5 ) ,而CC加aspirin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均显著小于CC组(P <0 . 0 5 )。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改善氯米芬诱导排卵中的子宫血流灌注,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超促排卵与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行长方案IVF-ET患者70例,检测自然周期排卵后第3天和超促排卵周期取卵后第3天(即ET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流状态。按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显示情况分为3级:I级,内膜穿支血流≤2支;II级,内膜穿支血流为3—5支;Ⅲ级,内膜穿支血流≥6支。随访IVF-ET结局,分为妊娠组(24例)和非妊娠组(46例)。结果:妊娠组自然周期内膜穿支血流情况与未妊娠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2组间超促排卵周期内膜穿支血流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妊娠组自然周期和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情况均较为丰富,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未妊娠组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情况较自然周期丰富,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自然周期和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和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然周期内膜穿支血流丰富可能提示较高妊娠率,可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参考指标之一。超促排卵可能改变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但尚无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参数的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6.
控制性超促排卵对子宫内膜接受性的不利影响可能是导致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低妊娠率、高流产率的原因之一,其作用机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阐述控制性超促排卵对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几点可能改善控制性超促排卵后子宫内膜接受性,提高胚胎植入率、妊娠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超促排卵与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行长方案IVF-ET患者70例,检测自然周期排卵后第3天和超促排卵周期取卵后第3天(即ET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流状态。按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显示情况分为3级:Ⅰ级,内膜穿支血流≤2支;Ⅱ级,内膜穿支血流为3~5支;Ⅲ级,内膜穿支血流≥6支。随访IVF-ET结局,分为妊娠组(24例)和非妊娠组(46例)。结果:妊娠组自然周期内膜穿支血流情况与未妊娠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而2组间超促排卵周期内膜穿支血流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妊娠组自然周期和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情况均较为丰富,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而未妊娠组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情况较自然周期丰富,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1)。自然周期和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和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自然周期内膜穿支血流丰富可能提示较高妊娠率,可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参考指标之一。超促排卵可能改变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但尚无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参数的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补佳乐在诱导排卵中对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补佳乐是否能改善克罗米芬诱导排卵中的子宫内膜发育。方法45例不明原因或男方因素的不育妇女分为三组,自然周期组、克罗米芬组(CC组)、克罗米芬 补佳乐组(CC PGV组)各15例,观察三组hCG日及hCG 9d激素环境、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hCG日子宫内膜类型。结果CC组无论hCG日还是hCG 9d内膜厚度均明显小于自然周期组,而CC PGV组内膜厚度均明显大于CC组。CC组和CC PGV组子宫动脉PI无显著差别,但均显著大于自然周期组。结论小剂量补佳乐能改善克罗米芬诱导排卵中子宫内膜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控制性超促排卵影响子宫内膜接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控制性超促排卵对子宫内膜接受性的不利影响可能是导致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低妊娠率、高流产率的原因之一,其作用机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阐述控制性超促排卵对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几点可能改善控制性超促排卵后子宫内膜接受性,提高胚胎植入率、妊娠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孕女性自然周期与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周期子宫内膜蠕动波的特点。方法:64名排卵正常的不孕女性分别于自然周期LH峰日、排卵日、排卵后2 d和COH周期hCG注射后1 d、采卵日、采卵后2 d阴道超声监测子宫内膜蠕动波,且同时测定血清雌、孕激素水平。结果:自然周期子宫内膜蠕动波频率是COH周期的1.31倍;COH周期与自然周期各个观测日的子宫内膜蠕动波类型分布不同;子宫内膜蠕动波频率与生理水平血清雌二醇(E2)呈正相关,与孕酮(P)呈负相关,与超生理剂量的雌、孕激素无相关性。结论:COH治疗显著地改变了子宫内膜蠕动波的自然运动模式,在胚胎移植前仍表现为较强烈的子宫内膜运动。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容受性(ER)是胚胎能否成功种植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阿司匹林已广泛应用于辅助生殖技术中来改善E R和提高临床妊娠率。本文就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同促排卵方案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因EMT行IVF-ET共262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超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超长方案组、短方案组和长方案组,比较3组间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年限、降调前CA125值、基础FSH、LH、E2水平、基础窦卵泡数、Gn启动量、Gn天数、Gn总量、取卵日E2、P、L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获卵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以及超长方案组降调后血清CA125水平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①短方案组年龄大于超长方案组和长方案组(P<0.05),而3组患者不孕类型和不孕年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短方案组基础FSH水平、Gn启动量、取卵日LH值均较超长方案组及长方案组高(P<0.05);短方案组基础窦卵泡数、Gn天数、Gn用量、取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及获卵数均少于其他两组(P<0.05);超长方案组降调前CA125值大于短方案组及长方案组(P<0.05).③超长方案组降调后CA125值≤10 KU/L的妊娠率(40.91%)与10~20 KU/L和>20 KU/L水平的妊娠率(18.31%和17.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轻度EMT患者早期发现、早期选择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可以有效增加临床妊娠率,中重度患者采用超长方案同时检测血清CA125水平,对判断妊娠结局有辅助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VF-ET妇女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时着床窗期子宫内膜胶原纤维(collagen fibril,CF)对子宫内膜容受性(ER)的影响。方法:共对25个刺激周期(SC)和20个自然周期(NC)妇女分别在取卵后或排卵后的第7±1日行外周血雌、孕激素水平检测和子宫内膜活检术,常规HE染色确定组织学分期,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CF增生情况和改良Masson染色进行CF定量分析。结果:SC组外周血雌、孕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P<0.05)。SC组分泌期较NC组提前1~2 d,内膜腺体扩张和间质水肿明显。SC组分泌早、中和晚期内膜间质中的CF较NC组显著升高(P<0.01,P<0.05和P<0.05),且SC组分泌早期SC明显高于分泌中期(P<0.05)。结论:COH过程中过高的雌、孕激素水平可使子宫内膜分泌期提前并刺激内膜CF的过度增生,这可能是导致COH周期ER下降和着床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张敏  齐聪  张勤华 《生殖与避孕》2010,30(9):601-604,600
目的:探讨温肾活血汤联合克罗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促排卵治疗后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45例排卵障碍型不孕患者随机分成A组(CC)、B组(CC+阿司匹林)、C组(CC+温肾活血中药),每组15例。治疗1~3个疗程,观察排卵率、妊娠率及hCG注射日子宫内膜类型及厚度。结果:C组A+B型内膜率(91.18%)显著高于A组(76.92%,P<0.01)及B组(66.67%,P<0.05);C组内膜平均厚度(9.4±2.2mm)显著高于A组(7.8±1.4mm),P<0.05。周期排卵率C组(82.35%)>B组(76.92%)>A组(69.23%),但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发生率C组(5.88%)显著低于A组(23.08%)(P<0.05)。周期妊娠率C组(23.5%)>B组(15.4%)>A组(10.3%)(P<0.05)。结论:温肾活血汤能提高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后的妊娠率,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排卵、降低LUFS发生及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其改善内膜容受性的效果好于阿司匹林联合CC。  相似文献   

15.
克罗米酚对子宫血流及内膜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克罗米酚(CC)诱导排卵后可直接影响子宫内膜发育[1]。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服用CC后子宫血流阻抗指数(RI)变化,探讨CC是否引起子宫血液供应减少,继而影响内膜发育。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选自本院1995年5月至1995年10月收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对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nvitrofertilization -embryotransfer,IVF -ET)的影响。方法 对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1 0月 86例内异症合并不育患者超促排卵、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结局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共 94个周期 ) ;同期 2 0 0例输卵管因素不育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内异症组促性腺激素需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内异症组的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 ) ;裂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内异症组的胚胎着床率 (1 4 2 1 % )、临床妊娠率 (2 9 5 5 % ) ,低于对照组(1 9 5 2 % ,38 2 6 %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异症影响卵巢对促超排卵的反应 ,影响卵母细胞的受精。内异症患者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显示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内异症)与妇女不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约有25%~40%的不孕妇女患内异症,而内异症患者中,不育症约占30%~40%。为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是否对胚胎的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本实验将两细胞期鼠胚与内异症妇女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共培养,观察其对鼠胚早期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昆明系雌性小鼠在生育期服用相当于人剂量的中草药促排卵汤5d后,取出其卵巢和子宫,制成冰冻切片,均用油红0法显示脂类(L),用Lojda法显示3-β-羟基甾体脱氨酶(3-β-HSDH),用亮氨酰-β萘酰胺法显示氨基肽酶(LNAse),用偶氮偶联法显示碱性磷酸酶(AKP),对子宫还用PAS法显示糖原(GLy)。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动情前期或动情后期,服用中草药的小鼠卵巢其卵泡内膜层及颗粒层细胞和黄体细胞的胞浆内3-β-HSDH活性和脂类明显增高;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间质内的糖蛋白和脂类明显增高。对结果的讨论说明中草药促排卵汤确有促进卵巢卵泡和黄体的甾体激素分泌,并可增强子宫内膜营养的作用,这些都会有利于胚泡的着床及发育。  相似文献   

20.
王慧焱  孙海翔  王玢  陈华 《生殖与避孕》2009,29(11):759-763
目的:探讨促排卵过程中子宫内膜厚度变化趋势对IVF结局的影响,以及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子宫内膜厚度变化趋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 173个IVF-ET周期,控制性促排卵方案包括:长方案(568例)、口服避孕药(OC)+GnRHa方案(425例)、拮抗剂方案(107例)和超长方案(73例)。比较各种促排卵方案的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包括Gn启动当日、启动后第5日、hCG注射日及子宫内膜差值1(=启动后第5日内膜厚度-启动当日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差值2(=hCG注射日内膜厚度-启动后第5日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差值3(=hCG注射日内膜厚度-启动当日内膜厚度)。结果: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组均较未妊娠组显著增加(P<0.05);Gn启动当日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卵第5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厚度差值1、差值2、差值3妊娠组与未妊娠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促排卵过程中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趋势不能预测IVF结果,不同的促排卵方案不影响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