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应用自行设计的ARRIF对28例胸腰段单个椎体的爆裂型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其复位固定效果以及并发症等。方法 从复位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进行观察,了解ARRIF的临床效果。结果 AR-RIF的手术时间较AF、Dick钉短,术中出血量也较少,未见断钉、断杆及拔钉等并发症。结论 ARRIF能很好地对胸腰段单个椎体的爆裂型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是一种固定较为确实的经椎弓根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2.
钛制 ARRIF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自行设计的钛制ARRIF对1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其复位固定效果以及并发症等.方法从复位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进行观察,了解钛制ARRIF临床使用情况.结果 ARRIF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 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00 ml左右,Cobb角术后较术前平均矫正21°(P<0.01),脱位的椎体在矢状面水平位移平均矫正27.2%(P<0.01).没有出现断钉、断杆及拔钉等并发症.结论钛制ARRIF能方便地对不同类型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同时能在术后进行MRI与CT检查,是一种固定较为确实的经椎弓根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伤椎置钉辅以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置钉辅以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36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结果 随访12~18个月,术前Cobb角、伤椎相对高度分别是21.5°、46.5°,术后分别是2.4°、3.4°,术前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所有骨折复位满意,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经伤椎置钉辅以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不仅骨折复位满意,而且降低了内固定松动和断裂概率,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在新鲜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应用自行设计的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 (anti- rotatio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ors,ARRIF)对 76例不同节段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观察复位固定效果及并发症等。 方法  1999年 8月~ 2 0 0 3年3月应用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共治疗胸腰椎骨折 76例 ,男 4 8例 ,女 2 8例。年龄 2 2~ 5 9岁 ,平均 34.1岁。按骨折部位分类 :T1 1 8例 ,T1 2 2 9例 ,L1 31例 ,L2 8例。按骨折类型分类 :屈曲压缩骨折 2 7例 ,爆裂型骨折 4 2例 ,屈曲牵张型损伤 3例 ,屈曲旋转型骨折脱位 2例 ,剪力型脱位 2例。按 Frankel神经功能分类 :A级 16例 ,B级 15例 ,C级 2 7例 ,D级 10例 ,E级 8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结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对 ARRIF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1.2 h,术中出血量 2 0 0 ml。术后 76例获 6~ 2 1个月随访 ,平均 15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按 Frankel分级 ,有 1级以上改善者如下 :A级 8例 (5 0 % ) ,B级 11例 (73.3% ) ,C级 2 0例 (74 .1% ) ,D级 3例 (30 % ) ;E级 2例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全组术后均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 ,未出现断钉、断杆等并发症。Cobb角术后较术前平均矫正 2 2°,脱位的椎体在矢状面水平位移平均矫正 2 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短节段固定和长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03-2012-06行手术治疗的68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资料,对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影像学指标以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 65例获得随访,其中短节段固定组31例,长节段固定组34例,随访时间为12-37个月(平均18.4个月)。65例中出现断钉3例,均为短节段固定组,螺钉松动4例,其中1例为长节段固定组,3例为短节段固定组。短节段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平均出血量均要明显少于长节段组,2组间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占位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Cobb角以及椎管占位比均明显小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相比术前则明显增加。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节段固定与长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均能取得良好效果,短节段固定组创伤较小,但断钉或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脊椎胸腰段爆裂骨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经弓根植骨治疗脊椎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治疗组:经椎弓根植骨R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15例/对照组:用Lugue,Harrington,Dick,R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38例,根据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及Cobb'角的纠正程度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的纠正程度方面均段于对照组。结论:在RF内固定系统固定复位的前提下,经椎弓根植骨是治疗 胸腰段爆裂骨折和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胸腰段骨折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术后骨缺损的CT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胸腰段爆裂骨折经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术后椎体内骨缺损的发生率、骨缺损的大小、位置及其愈合情况。方法:对2000年1月至9月问32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B型)经AF复位固定而未行椎体内植骨者的椎体,其中腰1椎体26例、胸12椎体6例,进行术前及术后1周、1年的CT扫描。统计骨缺损的发生率、观察骨缺损的大小、位置及愈合情况。结果:32例骨缺损的发生率为100%,缺损主要位于椎体的前上部,术后一年缺损均有缩小但无完全消失。结论:骨缺损的发生由椎体松质骨的特性决定,不可避免;骨缺损可以愈合缩小但速度较慢,所以植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RF、MRF钉内固定系统间接复位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后侧入路,RF、MRF钉内固定撑开,间接复位减压,植骨。结果术后X片、CT复查,椎体高度恢复,椎管内面积基本正常,脊柱矢状面生理曲度恢复,按Frankel分级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平均随访25.5个月,无断钉及骨不愈合,无神经及脊髓继发损伤。结论RF、MRF撑开装置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时间短,出血少,不打开椎管,椎管扩大间接复位减压效果好,神经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且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恢复了脊柱的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数字化虚拟手术系统(digital virtual surgery system,DVSS)在治疗胸腰段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6月,对113例胸腰段单椎体爆裂型Denis B型骨折患者采用传统后路短节段经伤椎置钉行复位固定(A组)。2012年3月—2014年9月,对128例胸腰段单椎体爆裂型Denis B型骨折患者术前应用DVSS模拟骨折复位,制定最佳手术方案后行后路短节段经伤椎置钉(B组),手术方式与A组相同。比较2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椎弓根侧壁及椎体前方骨皮质穿破情况。结果 2组均无感染、血肿发生。B组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椎弓根钉穿破椎弓根侧壁与椎体前方骨皮质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例均未发生其他不良后果。结论应用DVSS辅助脊柱外科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精确度可信的临床效果,而且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增加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2例胸腰段椎体骨折,采用增加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钉棒内固定,观察患者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脊柱Cobb角、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前缘高度、脊柱Cobb角较术前明显恢复(P<0.01),无断钉、断棒。结论选择性增加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严重骨折,术中伤椎复位满意、术后固定牢固、脊柱稳定性好,有利于伤椎骨折愈合和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与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胸腰段骨折脱位治疗中,过伸复位手法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4例新鲜的胸腰段骨折脱位的患者早期施行后路手术,先给予过伸复位,然后常规安装钉棒系统。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胸腰段爆裂骨折脱位,复位率95%,截瘫平均有Frankl分级1级以上恢复。结论术中先行过伸复位,再结合选择性椎板减压和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具有缩短手术时间、操作简单、椎体高度恢复好及复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31例胸腰段椎体骨折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手术均顺利,术后切口Ⅰ期愈合,Cobb’s角由平均29.5°矫正至平均4.5°,椎体前缘高度由平均51%恢复至96%。随访12~20个月,骨折脱位复位满意,内固定物顺利取出,无钉棒折断、脊柱畸形等。8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者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符合脊柱稳定生物力学要求,复位良好,固定可靠,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3.
AF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AF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AF系统复位内固定和选择性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808例,其中椎体屈曲压缩型骨折434例,爆裂型骨折217例,骨折脱位型157例,合并脊髓神经损伤172例,完全性神经损伤61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111例。结果经1-6年随访,根据手术前后X线摄片测定椎体前、后缘高度,前缘术前平均高度48%,术后96%。后缘术前平均高度93%,术后98%。Coob角术前23^o,术后降为2^o,完全性神经损伤完全恢复8例,部分恢复30例,无恢复23例,不完全神经损伤完全恢复73例,大部分恢复38例。结论AF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复位满意、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内固定牢固、容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内固定的良好器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未脱位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3—2013-06采用切开复位与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未脱位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100例,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50例(切开组)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50例(微创组)。结果 2组均获得随访12~28个月,平均18.7个月。微创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以及术后6个月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后缘高度比、Cobb角度数方面均优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未脱位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微创、操作简便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采用体位复位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28例,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本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所有患者的骨折椎体均获得愈合,未发现骨折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体位复位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滑轮组合式悬吊牵引架辅助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2—2018-12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5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28例术前采用滑轮组合式悬吊牵引架复位骨折(观察组),27例采用垫枕联合腰背伸功能训练复位(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及疗效。结果 5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个月。观察组1例出现伤口感染,对照组1例出现伤口感染、1例出现褥疮,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改善。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较对照组小,疗效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术前采用滑轮组合式悬吊牵引架进行骨折椎体复位符合微创理念,可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改善后凸畸形,促进骨折愈合与脊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2002年我院采用后路脊柱内固定器材治疗了胸腰段爆裂型骨折71例,经过半年~15年的随诊,结果显示脊椎形态、椎管狭窄程度及脊椎神经受损功能的恢复状况等指标,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改善。由于脊椎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单、复位固定良好,是一种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0年8月~2014年11月期间50例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观察组(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与对照组(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内固定后引流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内固定前、内固定1周后矢状位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随访8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内固定后矢状位Cobb角增加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丢失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平均出血量及内固定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短)于对照组,P0.05;内固定1周后,两组与术前比较,矢状位Cobb角均明显低于内固定前,P0.05;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内固定前,P0.05,而两组间内固定1周后矢状位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8个月,观察组内固定后矢状位Cobb角增加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丢失分别为2.1°±1.7°、2.3%±1.4%,与对照组的2.0°±1.8°、2.4%±1.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传统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来说,应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9.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临床收治脊柱胸腰段骨折72例,均采用后路减压,Dick或RF系统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完全或基本恢复占95.8%,神经功能有Frankel一级以上改善,不完全截瘫占90%,完全截瘫占53.1%。随访3—38个月,无螺钉折断、后退及脊柱矫正度丢失。结论:开放复位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复位固定并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4-07—2017-07间收治的69例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固定后外侧植骨术,观察组(35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固定并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1 a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s角。结果 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 a,观察组的Cobb’s角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后路减压复位固定并经伤椎单侧椎弓根植骨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减压效果满意,可促进伤椎骨折愈合、改善Cobb’s角和伤椎前缘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