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BV/HCV)重叠感染患者的流行及临床特征,为提高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2005年4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慢性HB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HBV/HCV重叠感染患者流行特征,按照HBeAg状态以及HBV DNA、HCV RNA水平分组分析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HBV/HCV重叠感染率为1.9%(128/6604),主要见于伴静脉吸毒史的男性中年患者.HBeAg阳性与阴性重叠感染患者之间的生化指标和终末期肝病发生率均无差异.HBeAg阳性患者HBV DNA阳性率高于阴性患者(P <0.001),而HCV RNA水平阳性率低于阴性患者(P =0.007).HBV DNA阳性患者终末期肝病发生率较阴性组升高(58.1%比37.9%,P=0.027),而HCV RNA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发生率相似(43.6%比49.2%,P=0.540).结论 广州地区HBV/HCV重叠感染率较低,HBV DNA水平可能与患者的疾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IL-6及IFN-γ的水平与HBV和HCV重叠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及IFN-γ的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结果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的水平明显高于HBV或HCV单纯感染患者(P<0.01)。与正常对照相比较,HBV和HCV重叠感染急性期患者仅IFN-γ水平升高(P<0.01),慢性期患者仅IL-6水平升高(P<0.01);而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IL-6及IFN-γ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IFN-γ的水平与ALT、TBil的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HBV和HCV重叠感染的发病和转归与IL-6及IFN-γ分泌的异常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及丙肝病毒(HCV)感染模式与原发性肝癌(PHC)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PHC患者214例,抽取其早晨空腹静脉血5m L,分离获得血清,采用罗氏公司Elecsys201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的乙肝两对半指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水平。结果 214例PHC患者中,HBV的感染率高达87.85%,显著高于未感染者,其中HBs Ag阳性感染率为68.22%,显著高于HBs Ag阴性感染率19.63%,并且又以"小三阳"模式所占比例最高,达48.13%,显著高于"大三阳"模式的12.15%及其余10种感染模式所占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CV的感染率为16.82%,HBV与HCV双重感染率为10.75%;其中感染HCV并HBs Ag阳性感染者所占比例为0.93%,显著低于感染HCV并HBs Ag阴性感染者比例9.82%及仅感染HCV者的比例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 Ag阳性感染者感染HCV的几率为1.37%,显著低于HBs Ag阴性感染者感染HCV的几率47.62%及未感染HBV者感染HCV的几率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感染极有可能是致使PHC发生的主要因素,而HBs Ag阳性感染在其中居主导地位,且又以"小三阳"感染模式的PHC患者占多数。同时HCV感染也不容忽视,特别是HBV与HCV的双重感染更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不同HCV感染途径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5月至2010年5月间HCV和HBV重叠感染具有明确HCV感染途径的患者总133例;利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不同HCV感染途径HBV/HCV重叠感染患者的人口学、病毒学和生化学等指标。结果 133例患者中,78例患者因静脉吸毒感染HCV( 1DU),55例因输血感染HCV(PTCH)。IDU重叠感染患者与PTCH重叠感染患者相比,具有发病年龄较小、HBV和HCV感染病史较短和肝硬化比率低(P<0.05);但是IDU重叠感染患者体内ALT(t=4.760,P=0.000)、AST(t =3.798,P=0.000)和TBil(t =4.274,P=0.000)水平比PTCH重叠感染患者明显升高。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率不同(X^2= 18.706,P=0.000)。结论 输血后感染HCV患者和静脉吸毒感染HCV患者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输血后感染丙肝患者具有发病较晚、肝硬化较多和肝损伤较轻特点;而静脉吸毒感染丙肝患者具有发病年龄早和肝损伤较重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135例HIV/AIDS患者合并HBV或/和HCV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HIV、HBV、HCV传插途径类似,所以HIV感染者合并HBV和/或HCV感染并不少见.由于HBV,HCV引发的肝脏疾病是HIV感染者病死的原因之一.本文旨在调查135例HIV/AIDS患者HBV、HCV合并感染情况及分析慢性HCV感染对HIV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某艾滋病治疗示范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集某艾滋病治疗示范区97例经血感染HIV-1的感染者的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抗体(HBsAg与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与抗体(HBeAg与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及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采用吸附柱法抽提HBV DNA;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 S区;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CD4+T淋巴细胞.HBsAg阴性PCR阳性结果 者为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为实验组,未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为对照组.结果 97例HIV感染者中HBsAg阴性者92例(94.85%).92例HBsAg阴性者中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27例(29.35%),抗HCV阳性者73例(79.35%).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和未合并HB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单独抗HBc阳性率分别为(212.11±133.1)和(318.9±172.2)cells/mm3、62.96%和18.46%,以上两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年龄、性别、是否合并HCV感染及抗HBs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有偿献血途径感染HIV者中存在隐匿性HBV感染;HIV阳性合并隐匿性HBV感染者中易出现单纯抗HBc阳性;CD4+T淋巴细胞数低的HIV感染者更容易合并隐匿性HBV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elta virus,HDV)感染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中的分布状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清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清HBV感染五项指标、HDVAg和Anti-HDV,结合临床诊断和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HBV感染者样本462例,其中无症状携带者210例,慢性肝炎175例,急性乙肝35例,肝纤维化42例,检出HDV感染率为4.8%,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肝纤维化组的HDV感染率最高,为9.5%,其次为慢性肝炎的6.9%,45~60岁人群的HDV感染率为7.8%,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结论 慢性乙肝和肝纤维化病例的HDV感染显著增高,提示HDV感染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建议对肝病患者开展血清HDV感染标志物检查,鉴别是否存在HDV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患者与单HCV感染者血清抗HCV抗体分片段阳性率以及HCV RNA阳性率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以及检测意义。方法 对76例同时感染HBV和HCV患者进行抗HCV抗体分片段以及HCV RNA检测,同时从同期仅感染HCV患者中随机抽取163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以上检测。结果 HBV、HCV合并感染患者与单HCV感染者比较:抗HCV抗体分片段相同片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S/CO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同片段组合间除抗-C+抗-NS3组合阳性率HBV、HCV合并感染患者比仅HCV感染患者显著要低(P〈0.05)外,其余各组合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HCV合并感染患者HCV RNA阳性率比仅HCV感染患者低(P〈0.01或P〈0.05)。结论 HBV、HCV合并感染时HBV对HCV复制存在抑制作用,从而导致HCV RNA含量显著降低,合并感染与单独感染间抗HCV抗体分片段无显著性差异,但由于HCV复制受到抑制从而导致抗HCV抗体分片段含量降低,这对研究HBV、HCV合并感染时患者体内HBV对HCV间的抑制作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洪亮  陶静  张静  唐漪灵 《医学信息》2019,(6):145-147
目的 探讨男性同性恋HIV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合并感染情况。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区域内进行治疗的男性同性恋HIV感染者157例,以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感染途径等资料。对所有患者HBV抗体、HCV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不同感染途径人群合并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性性行为患者单纯HIV感染发生率最高,吸毒患者HIV+HBV感染率最高,输血患者HIV+HCV感染率最高,HIV+HBV+HCV感染率最高者为吸毒患者。不同学历合并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及以上的患者以HIV单纯感染为主,高中及中专患者以HIV和HIV+HBV为主,初中及以下的患者则以合并感染为主。不同职业合并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HIV感染患者以自由职业及职员为主,职员在HIV+HBV感染发病率高于自由职业者及农民,农民在HIV+HCV及HIV+HBV+HCV的发病率均高于其他职业患者。结论 男性同性恋HIV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发生率均较高,患者感染途径、文化程度及职业的不同,合并感染情况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IV/HCV重叠感染患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分化状态对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57、CD27和CD28在CD8+T细胞上的表达,根据其表达差异,判断CD8+T细胞的增殖能力和不同的分化状态,比较HIV/HCV重叠感染者和单独HCV感染者增殖能力和分化状态的差异.探讨CTL功能与病情进展的关系.结果 HIV/HCV重叠感染者中CD57在CD8+T细胞上高表达28.84%±4.49%,而在HCV单独感染者中较低表达8.24%±5.05%,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CD57+CD8+T细胞的百分数与HCV载量对数值间存在着正线性相关(P=0.023,R2=0.21).HIV/HCV重叠感染者的CTL细胞分化状态以晚期为主,而HCV单独感染者的CTL细胞分化状态以中期为主,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 HIV/HCV重叠感染患者较HCV单独感染者CTL细胞增殖能力较低、呈终末期分化状态,进而影响CTL的免疫应答,可能是重叠感染者肝病进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HCV感染者和正常人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测定血清甘胆酸(CG)含量,结果HCV感染者CG明显高于正常人,反映了HCV感染者的肝脏受损程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HCV感染组160例(男82,女78),均为本院住院患者,抗HCV阳性,年龄(18~85)岁,血清HBV标志物(HB sAg、HBeAg、HBcAb、HBeAb)阴性,无胃肠道疾病,排除影响CG测定的因素。1.2健康对照组150例(男74,女76),年龄(18~78)岁,均为本院健康体检者,HCV阴性,血清HBV标志物(HBsAg、HBeAg、HBcAb、HBeAb)阴性。肝、胆、脾B超检查无异常。1.3方法采集受试者清晨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地区无偿献血者中肝炎病毒(HBV、HCV)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2005年至2012年在我院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液标本165566份,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和抗-HCV在血清中的阳性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165566份样本中,有1936人次为肝炎病毒感染者,总感染率为1.17%,其中HBV感染率为0.71%,HCV感染率为0.46%,混合感染率为0.006%.感染者中,男女比例为7.9∶1,年龄中以36~45岁为最高(1.42%).结论 该地区的献血人群中肝炎病毒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输血传播的控制,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范围内持续感染乙型肝炎病者(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患者已超过5亿。这两种病毒在病原学上有许多共同特点,但在病毒学特点上以及在慢性肝炎的免疫逃逸机制上均有着显著的差别。在早期天然免疫应答方面,HBV感染最初几周并不引起肝脏基因表达的改变,而HCV则会引起许多肝内基因表达改变。在特异性免疫应答方面,HBV和HCV感染后机体清除病毒的途径主要有特异性CTL细胞的杀伤作用、CD4^+细胞的辅助作用、抗体的中和作用或杀伤作用。相对于HBV来说,HCV在成人更多引起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静脉药瘾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381例静脉药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观察HCV感染和常见的血源传播病毒的感染指标。结果静脉药瘾者中抗HCV阳性261人(68.5%),感染率与当地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HCV感染与吸毒史长短、共用注射器者和重叠HIV/HBV感染相关。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主要因素是HIV感染、吸毒史和共用注射器。结论静脉药瘾者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而吸毒史长、共用注射器和伴发HIV/HBV感染时,使机体易感性增高,静脉药瘾者是丙型肝炎的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在不同人群中的感染率不尽相同,国外报告证实静脉吸毒者是HBV和HCV的高危人群,国内个别地区也有报导,本文对94例海洛因静脉吸毒者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吸毒组:男性69例,女性25例,均为广州某戒毒所收客的吸毒者,年龄18~45岁,吸毒时间1个月至3年,均无肝炎病史,无乙肝疫苗免疫注射史,吸毒方式为静脉注射.对照组:男性62例,女性38例,均为广州医学院教职工,年龄在20~55岁.1.2 血清学检测方法 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抗HCV,试剂购自上海科华实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双份测定阳性的判为阳性,出现任何1项HBV感染指标即为HBV感染.  相似文献   

16.
HBV基因型与HBV感染慢性化、重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BV基因型与HBV感染后慢性化、重症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对中国2922例HBV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型检测,比较各临床类型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差异及各基因型HBV感染者肝功能和病毒学差异.结果 2922例HBV感染者中,基因型B、C、B/C、D分别占15.9%、83.5%、0.41%、0.21%.与慢性肝炎比较急性肝炎B基因型所占比例较高(P=0.003),肝硬化和肝细胞性肝癌C基因型所占比例较高(P值均为0.000),慢加急性肝衰竭与慢性肝炎比较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B、C基因型患者HBeAg 阳性率、HBV DNA病毒载量、肝功能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硬化、肝细胞性肝癌组C基因型较B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更高(P值分别为0.000、0.024、0.003),肝细胞性肝癌C基因型患者HBV DNA病毒载量高于B基因型患者(P=0.025),慢加急性肝衰竭和肝细胞性肝癌组C基因型较B基因型患者胆碱酯酶更低(P值为0.0004、0.02).结论 中国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以B、C基因型为主,少量的B/C、D基因型;C基因型较B基因型HBV感染者更易发生慢性化和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性肝癌,但未观察到基因型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的差异.急性和轻症HBV感染者B、C基因型未显示对病情的明显影响,但重症和终末期HBV感染者C基因型较B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HBV DNA病毒载量更高,肝功能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炎病毒的检测方法,评价酒精性肝病与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08-2009年收治的15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采用Tecan酶标仪和ABI7000 PCR扩增仪检测HBV和HCV感染情况,对其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结果 单纯酒精性肝病患者、酒精性肝病合并HCV感染者、酒精性肝病合并HBV感染者的饮酒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发生肝硬化为37例(占22.0%),各组肝硬化发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酒精对肝炎病毒复制和肝脏损害可能具有促进作用,建议将PCR技术与ELISA技术联合起来,用于肝炎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反映血小板活化和功能的两个重要指标(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在HCV/HIV合并感染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就诊者共502例入组,其中HCV感染者166例,HCV/HIV合并感染者73例,HIV感染者133例及健康体检者130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其外周血血常规,淋巴细胞分型和肝功能检查结果.结果 HIV、HCV及HCV/HIV合并感染者的血小板计数低于健康者(P=0.001),HCV/HIV合并感染者的血小板计数(PLT)高于HCV单感染者、低于HIV单感染者;合并感染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低于HCV单感染者、高于HIV单感染者(P值均=0.002),HIV感染者MPV低于健康者(P<0.001).PLT与MPV在总样本(r=-0.460,P<0.001)、HCV感染者(r=-0.325,P<0.001)、HCV/HIV合并感染者(r=-0.611,P<0.001)、HIV感染者(r=-0.333,P<0.001)及健康者(r=-0.326,P<0.001)中均呈负相关.结论 HCV合并感染可加重慢性HIV感染者PLT的下降、减轻其引起的MPV降低,PLT与MPV负相关,PLT在反映HIV/HCV合并感染者血小板状态方面优于MPV.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发病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以及合并HBV感染DLBC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采用多中心、以医院为基础的1∶4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初治DLBCL患者410例,选择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6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的乙肝五项,比较组间阳性率的差异,并分析HB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DLBC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异同.结果 DLBCL患者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2.68% vs4.57%,P<0.01),OR值为3.03(2.09-4.40);抗-HBc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1.22% vs38.48%,P<0.01),OR值为1.68(1.35-2.09).DLBCL患者中,HBV慢性和既往感染者<45岁年龄所占比例明显多于未感染组(P<0.01),HBV慢性感染者的肝功受损比例较高(P<0.01),而且HBV慢性和既往感染者在肿瘤细胞起源上与未感染者存在明显差异(P<0.01),常见累及部位为淋巴结和脾脏.结论 HBV可能是DLBCL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HBV感染的DLBCL患者肿瘤细胞起源以生发中心型多见;化疗时需要密切监测其HBV血清学和肝功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HIV/HCV共感染、单纯HCV感染、单纯HIV感染者和健康人自然杀伤细胞(NK)数量及其表面受体的变化,了解HIV/HCV共感染者NK细胞表面活化性与抑制性受体表达特点.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4例HIV/HCV共感染者,28例单纯HCV感染者,21例单纯HIV感染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与其表面活化与抑制性受体进行检测并与2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IV/HCV共感染组NK细胞绝对值较其他3组显著减少;共感染组、单纯HIV感染组、单纯HCV感染组NK细胞上NKP30和NKP46的表达频率都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但NKP30的频率在前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感染组和单纯HIV感染组的NKP46表达频率都显著低于HCV单纯感染组,而前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感染组和单纯HCV感染组的NKG2A表达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单纯HIV感染组,而前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单纯HIV感染组NKG2A表达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NK细胞NKG2D、CD158a和CD158b的表达频率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HCV共感染者NK细胞绝对值明显降低,其表面活化性受体表达减少,某些抑制受体表达增加,甚至高于单纯HIV感染者,HIV/HCV共感染者NK细胞受损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