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现代危重病医学面临的难题,已成为临床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1].肺是脓毒症最常累及的靶器官且常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炎症介质过度表达在ALI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2-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强大的致炎细胞因子,是脓毒症致机体死亡病理过程的中间介质[5-6],在急性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中观察脓毒症大鼠ALI肺组织HMGB1的动态表达,探讨HMGB1在脓毒症ALI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丙酮酸乙酯对大鼠脓毒症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肺损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探讨丙酮酸乙酯治疗脓毒症肺损伤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肺损伤组和丙酮酸乙酯(40mg/kg,每隔6h腹腔内注射一次)治疗组,每组10只。用ELISA法检测2h血清TNF—α、IL—1β表达。所有犬鼠24h后活杀,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HMGB1的表达,观察PaO2、PaCO2和pH等血气变化以及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脓毒症肺损伤组血清TNF—α、IL—1β和肺组织HMGB1表达显著增高,PaO2、pH降低,PaCO2升高,病理显示明显肺损伤(P均〈0.01)。丙酮酸乙酯治疗后血清TNF—α、IL—1β和肺组织HMGB1表达显著下调,PaO2、pH升高,PaCO2降低,病理显示肺损伤程度减轻(P均〈0.01)。结论丙酮酸乙酯能显著抑制TNF—α、IL—1β和HMGB1等早晚期炎症因子,改善低氧血症,对脓毒症肺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对急性肺损伤(AL1)大鼠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并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和阿司匹林(ASA)对AL1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制备AL1大鼠模型。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L1组、LMWH组和ASA组,每组15只。观察NF-κB、ICAM-1和P-选择素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ALI组肺组织NF-κB活性显著增强;ICAM-1、P一-选择素明显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膜(P均〈0.05);LMWH组和AsA组NF-κB、ICAM-1、P-选择素活性降低,炎症反应和病理损伤明显减轻,ASA组治疗效果优于LMWH组(P均〈0.05)。结论NF-κB活化在AL1发病机制中起作用,NF-κB参与活化中性粒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并且调控ICAM-1、P-选择素基因的表达进而造成肺组织损伤。LMWH通过改善微循环,间接抑制NF-κB活化,减少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的黏附进而减轻肺损伤。ASA通过抗氧化特性直接抑制NF-κB活化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成年Sprague 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各15只。假手术组大鼠打开腹腔后缝合,其他各组采用CLP法制备脓毒症模型。利多卡因组大鼠在给予10 mg/kg的负荷剂量后,以10 mg·kg-1·h-1的剂量通过尾静脉持续泵注利多卡因3h;乌司他丁组大鼠进行CLP的同时,以100 000 U·kg-1·h-1的剂量通过尾静脉持续泵注乌司他丁3 h;假手术组和CLP组用等量等渗NaCl溶液代替。于CLP后24 h处死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HMGB1 mRNA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另取40只大鼠(每组10只)用于观察4组大鼠72 h死亡情况。 结果4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HMGB1及HMGB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89.886、237.952、175.999、179.491,P均< 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CLP组、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血清TNF-α、IL-6、HMGB1及HMGB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 0.05);与CLP组比较,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血清TNF-α、IL-6、HMGB1及HMGB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 0.05);与利多卡因组比较,乌司他丁组IL-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肺泡大小均匀、结构完整,肺泡上皮细胞形态正常;CLP组大鼠肺泡间隔增厚、间质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塌陷;而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病理学改变较CLP组均明显减轻,肺组织轻度水肿,肺泡及肺间质出现少量炎症。四组大鼠死亡构成比(0 /10、9/1、4/6、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00,P < 0.001)。CLP组、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死亡构成比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均<0.008);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死亡构成比均较CLP组显著降低(P均<0.008);而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死亡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08)。 结论持续静脉泵注利多卡因可以有效降低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TNF-α、IL-6及HMGB1的表达,抑制肺组织中HMGB1 mRNA表达量,减轻脓毒症对肺组织的损伤,有效提高动物存活率,其减轻脓毒症炎症反应及肺保护作用疗效与乌司他丁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脓毒症ALI/ARDS患者65例,随机分为LMWH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①常规治疗组32例,均接受广谱抗生素、综合支持治疗及原发病治疗;②LMWH治疗组33例,除常规治疗外,同时使用LMWH 4,100 IU皮下注射,1次/d,连续7 d。比较2组患者28 d病死率及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及过程中1~7 d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肺氧合指数,治疗前、治疗后3 d、7d血小板计数、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①LMWH治疗组EVLWI、氧合指数及PVPI(6.56±2.24 mL/kg、254.72±51.88 mmHg、1.25±0.46)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组(8.79±3.02 mL/kg、206.40±64.16 mmHg、1.71±0.75),P均<0.05。②LMWH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8.55±3.31 d)短于常规治疗组(10.72±4.44 d),P<0.05。③LMWH治疗组28 d病死率为27.3%(9/33),常规治疗组28 d病死率为37.5%(12/32),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EVLWI与APACHE Ⅱ评分均是脓毒症ALI/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EVLWI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APACHE Ⅱ评分。结论临床应用LMWH治疗可显著降低脓毒症ALI/ARDS患者EVLWI及PVPI,改善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临床应用安全有效。EVLWI、APACHE Ⅱ评分是脓毒症ALI/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EVLWI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APACHEⅡ评分。  相似文献   

6.
研究抗凝治疗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A组)、内毒素组(B组)、内毒素 肝素组(C组)和内毒素 低分子肝素组(D组),每组12只。肺损伤动物模型采用静脉注射脂多糖来制作,用NovaStstProfileM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用Westernblots检测磷酸化p38MAPK水平。结果①给予内毒素各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性下降,1h后各时间点B、C、D组的PaO2显著低于A组(P<0.05);在4h和6h时,C组和D组PaO2明显高于B组(P<0.05),但C、D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给予内毒素各组的血浆TNF-α水平进行性升高,在1h后各时间点B、C、D组的血浆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在4h和6h时,C组和D组血浆TNF-α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C、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根据肺损伤的病理改变,A、B、C和D组的肺损伤评分分别为0.1分、(2.4±0.5)分、(1.6±0.5)分和(1.8±0.4)分,C、D组的肺损伤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④各实验组动物予以内毒素处理1h后p38MAPK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D组在4h后p38MAPK表达明显低于B组(P<0.05),但C、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内毒素诱导的ALI动物模型,肝素和LMWH干预可能对AL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表现在改善低氧血症和减轻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可能与其抑制p38MAPK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肝素防治脓毒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骁  赵良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1):1033-1036
目的 脓毒症的研究在过去四十年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自人类重组活化蛋白C的出现以来,我们已认识到凝血系统紊乱在脓毒症中的重要地位,而低分子肝素作为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凝药物,现已发现其在脓毒症的各个环节都有其阻断作用,本文就其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凉膈散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的影响,探讨凉膈散治疗ALI的抗炎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LI模型组、凉膈散大剂量组、凉膈散中剂量组、凉膈散小剂量组和泼尼松治疗组。给予正常对照组大鼠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均气管内滴注LPS,每天一次,连续2 d,气道内滴注1 h后分别以生理盐水、凉膈散不同剂量、泼尼松灌胃,每天2次。分别于第二次气管滴注后12 h、24 h每组处死6只。取肺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MGB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各组指标的均数比较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2 h肺组织HMGB1 mRNA灰度值模型组(1.365 5±0.449 2)高于正常对照组(0.389 8±0.169 6)(P<0.01),泼尼松组(0.600 8±0.212 8)、凉膈散大剂量组(0.670 7±0.217 5)、中剂量组(0.731 5±0.200 1)、小剂量组(0.799 3±0.552 6)均低于模型组(1.365 5±0.449 2)(P<0.01),HMGB1相对光密度值模型组(30.03±0.15)高于正常对照组(12.20±0.10)(P<0.01),泼尼松组(13.47±0.25)、凉膈散大剂量组(15.70±0.20)、中剂量组(18.60±0.20)、小剂量组(22.47±0.25)均低于模型组(30.03±0.15)(P<0.01);24 h肺组织HMGB1 mRNA灰度值模型组(1.710 9±0.802 8)高于正常对照组(0.691 8±0.245 3)(P<0.01),泼尼松组(0.727 0±0.097 7)、凉膈散大剂量组(0.782 5±0.178 0)、中剂量组(0.943 3±0.113 6)、小剂量组(1.125 5±0.213 7)均低于模型组(1.710 9±0.802 8)(P<0.01或P<0.05),HMGB1相对光密度值模型组(30.63±0.25)高于正常对照组(10.27±0.31)(P<0.01),泼尼松组(13.63±0.15)、凉膈散大剂量组(18.63±0.21)、中剂量组(22.57±0.21)、小剂量组(24.53±0.32)均低于模型组(30.03±0.15)(P<0.01或P<0.05)。结论凉膈散可抑制肺组织HMGB1蛋白及mRNA表达,从而减轻ALI肺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534-553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1w后,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明显降低,FIB、PLT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以显著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从而有可能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对急性肺损伤(ALI)的抗炎治疗作用。方法健康纯种白兔24只,随机分成3组(n=8):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雾化组和低分子肝素雾化治疗组。各组分别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IL-1)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生理盐水雾化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低分子肝素雾化治疗组血清中上述三种炎性因子浓度虽然仍比正常对照组高,但较生理盐水雾化组相比,血清TNF-α、IL-6和IL-1浓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治疗急性肺损伤可以发挥抗炎作用,减轻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量肝素对大鼠内毒素休克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大鼠内毒素(LPS)休克模型,观测其平均动脉压(MAP)、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含量、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的变化、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大鼠内毒素休克的作用。结果:LPS组大鼠MAP呈进行性下降,血浆TNF和TF含量显著升高,ATⅢ活性明显降低,TFPI/TF比值降低,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而LMWH+LPS组的以上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证明LMWH对LPS所致的大鼠休克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钙对脓毒症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将9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早期广谱抗生素,液体复苏等,B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持续给予小剂量肝素5~10U/(kg·h)静脉泵入,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钙0.6 ml皮下注射。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7 d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凝血指标、炎症因子指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28 d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C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APACHEⅡ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患者治疗5 d后APACHEⅡ分值显著低于B组(P0.05)。B、C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显著优于A组(P0.01),C组患者各指标显著优于B组(P0.05)。B、C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患者TNF-α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B、C两组患者DIC发生率、28 d病死率显著低于A组(P0.01,P0.05),C组患者DIC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对脓毒症的治疗更为有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炎症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减轻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5只,模型组25只,低分子肝素组25只。模型组与低分子肝素组禁食1 h后经口一次性给予百草枯75 mg/kg灌胃制成百草枯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低分子肝素组造模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00 u/d,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0.2 mL/d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正常对照组于第1天,模型组、低分子肝素组于造模后1,3,7,14,28 d分别取5只大鼠肺组织行病理HE染色,取血清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第3天明显升高;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于第7天逐渐上升,第28天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低分子肝素组第3天起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或P<0.01)。病理结果示低分子肝素组肺泡壁出血减轻,肺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减少。结论:低分子肝素可能通过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合成,减轻大鼠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金钠多对脂多糖所致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金钠多对脂多糖(LPS)所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机制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按5 mg/kg剂量注射,复制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将63只Wistar品系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损伤组、金钠多治疗组。各组再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尾静脉注射后2 h、6 h和10 h。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可溶性ICAM-1(sICAM-1)水平,肺组织标本分别用免疫组化(定性)和蛋白印迹(定量)方法检测其NFkB核因子。结果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可成功复制出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治疗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损伤组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实验证实,NF-kB核因子在各组中的阳性表达强度为:金钠多损伤组>脂多糖治疗组>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脂多糖可诱导急性肺损伤,金钠多对脂多糖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肺组织细胞NF-kB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4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 低分子肝素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住重症监护治 疗病房(ICU)时间和28 d病死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PLT)变化。结果 低分子肝素治疗组随治疗时间的延长,APACHEⅡ评分 和IL-6水平均下降,治疗后7 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而常规治疗组呈现先降后升 的趋势;治疗后7 d低分子肝素治疗组APACHE Ⅱ评分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 低分子肝素治疗组住ICU时间为(9.92±6.81)d,28 d病死率为40.9%,均低于常规治疗组(12.85±9.14)d 和50.0%,但差异无显著性。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治疗后SOD明显升高[(159.13±99.31)kU/L比(318.38± 254.29)kU/L],MDA明显下降[(17.72±14.89)μmol/L比(6.62±5.53)μmol/L];常规治疗组则均呈相反 的变化趋势[SOD(180.99±169.40)kU/L比(135.16±107.73)kU/L;MDA(17.25±15.74)μmol/L比 (20.77±16.87)μmol/L];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 土部分凝血酶原时间(KPTT)、纤维蛋白原(FIB)、PLT水平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 疗脓毒症可抑制炎性介质和氧自由基的释放,临床应用安全,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74例脓毒症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组49例及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5例.对照组早期用广谱抗生素,补充循环血容量,抑酸保护胃黏膜,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LMWH治疗组入院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钠0.4~0.6 ml(4000~6000 IU)皮下注射,每日2次,疗程一般为14 d(或用至患者出院或死亡,或有明显低凝状态或出血倾向);其他治疗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比较两组出血并发症等情况;比较两组28 d转归及最终转归,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MWH治疗组住院28 d生存率为87.75%(43/49),对照组住院28 d生存率为64.00%(16/25),两组间比较χ2=5.78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也显示LMWH治疗组其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LMWH治疗组APACHE Ⅱ评分为(17.65±4.38)分,而对照组为(19.58±3.95)分,P=0.1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可看出LMWH治疗组的评分有所改善,其绝对值低于对照组,而LMWH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7 d比较(配对t检验),其P值为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凝血指标(PT、PT活动度、APTT、FIB)及血小板水平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LMWH治疗组并未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可显著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生存率,且无严重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