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钟进  王峻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9):1332-1333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稳定型心绞痛(SA)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危险性较大,因此不稳定型心绞痛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通过观察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血脂水平,以探讨其与UA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病理过程,如冠状动脉的内皮损伤、血小板粘附、血小板颗粒成份的释放、血小板微血栓及血栓形成及冠状动脉痉挛等。引人注意的是,这些因素又都与肝素密切相关。 1 肝素与血管内皮组织 完整的血管肉皮组织是血小板和血管内皮下结构接触的屏障,故具有防止血栓形成能力。肝素与体  相似文献   

3.
4.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缺血突然加重的一种临床综合现象,其临床特征是有持久的心绞痛发作,发作时病人的心电图常常会出现暂时缺血改变,ST—T段的改变。疼痛可以在休息时发作,亦可由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发展而致。其严重程度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之间。如处理不及时,易发生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下面报告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监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注射用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病(UA)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观察葛根素组(21例),对照组(20例)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静息心电图的变化。结果,葛根素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异常心电图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UA效果肯定,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民  杨燕  王东 《临床荟萃》1999,14(5):236-237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ioris,UAP)这一概念是相对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而言,由于owler于1971年首先提出的,它是介于SAP与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由于其病情多变化,可逆转为SAP,但亦可迅速进展为AMI或猝死,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UAP分型 自1973年以来,UAP一词已为大多数学者认可,但由于其表现复杂多变,分型存在诸多争议。1979年ISFC/WUO将初发劳累型、恶化劳累型及自发性心绞痛归为UAP;Braunwald提出从三方面来分类:①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严重初发型或恶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上常见的发病急、危险性大,病情重的一种疾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率高,今年来有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UAP的报道嘲。本文对我院2003-2004年10月应用肝素治疗UAP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低水平肌钙蛋白升高的临床特征及与短期心血管事件发生频率的相关性。方法对102例UA和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及132例正常健康者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测定,采集UA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观察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分组比较相关因素。结果以cTnI0·06ng/ml判定为水平上限,8·3%SA患者(3/36)血清cTnI含量增高,平均为0·041±0·023ng/ml;而47·1%例UA患者(48/102)血清cTnI含量增高,平均为0·142±0·113ng/ml,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cTnI水平与心绞痛Braunwald分级显著相关,但与冠脉病变支数无关。cTnI增高组发生短期心血管事件者明显高于cTnI正常组。结论临床上低水平cTnI的升高不容忽视,特别是UA患者,与短期预后不良有关。cTnI是心肌细胞微小损伤的敏感和特异性指标,可用于心血管危险性分层。  相似文献   

10.
肌钙蛋白T阳性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的病理生理特征为冠状动脉 (冠脉 )内斑块的破裂以及继发的血栓形成。有报道 ,UA患者中35 %肌钙蛋白 T(Tn T)表现为阳性 〔1〕。Tn T作为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 ,近年来发现它与 U A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也密切相关。本研究中观察了 Tn T阳性U A患者的临床特点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UA患者 6 4例中男 39例 ,女 2 5例 ;年龄 5 4~ 80岁 ,平均 (6 3.4±17.1)岁。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及 ST段动态变化均符合文献〔2〕UA诊断标准 ,除外急性心肌梗死 (AMI)及其它心血管疾病。表 1  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阿司匹林抵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并随访半年的心血管事件(包括平均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性死亡、卒中发生率).方法:选取临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阿司匹林抵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其中男26例,平均年龄为(56±8)岁;女14例,平均年龄(58±7)岁.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使用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100mg,每晚1次+常规治疗;对照组为阿司匹林100mg,每晚1次+常规治疗.结果: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加用氯吡格雷后均可显著降低花生四烯酸、二磷酸酰酐诱导的血小板率(P<0.01);随访6个月心血管病事件情况显示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可以明显减少阿司匹林抵抗组患者平均心绞痛发作的次数(144±21vs96±17,P<0.01),急性心肌梗死(20%vs5%,P<0.01)和卒中的发生率(25%vs5%,P<0.05).结论: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以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防止血栓形成.进而减少伴有阿司匹林抵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护理.结果:273例心绞痛缓解后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78例用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余161例中13例发生Q波型心梗,6例发生非Q波型心梗,2例猝死,12例接,受外科搭桥术治疗.结论:对心绞痛疼痛性质、心电图变化及心肌酶谱改变的准确观察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绝对卧床休息及对治疗后出血倾向的观察是护理的重点,密切观察介入术后并发症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藻酸双酯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炳汀 《临床荟萃》1993,8(3):114-115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梗之间的中间综合征,其病理机制与冠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有关。为寻找安全有效的抗凝药,我们采用藻酸双酯钠与常规治疗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疗效的比较,初步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诊断标准 选取我院内科近两年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例40份,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并具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疼痛特点,其标准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认识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远慧 《新医学》1997,28(8):397-398
不稳定型心绞痛认识的进展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510515)张远慧1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是介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状态。自然病史观察表明未经适当治疗的UA有较高的病死率。由于病...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摔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①初发心绞痛,②恶化劳力性心绞痛,③静息心绞痛仆心电图缺血改变,④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由于它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AMI,甚至摔死,故加强对UAP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对UAP的治疗研究较多,综述如下。五药物治疗1.且抗血小板治疗1.1.亚阿斯匹林阿斯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使血栓素AZ(ThAZ)的合成减少,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在心肌梗死和死亡危险性研究门IS…  相似文献   

16.
云南白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院从1998年1月-2002年3月应用云南白药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疗效明显,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孙海江 《临床医学》2012,32(3):63-64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将济源市肿瘤医院诊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每组各40例,观察并比较其疗效。结果 40例对照组患者中,13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40例观察组中,22例显效,17例有效,1例无效。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倍他乐克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心七味片联合硝苯地平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4缶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0例,按随机单盲方法分为2组,其中38例采用冠心七味片加硝苯地平加常规治疗作为观察组,32例用低分子肝素钙加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2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4.7%、81.4%(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z1%、71.9%(P〈0.05)。结论:冠心七味片与硝苯地平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可靠,总有效率高,是一种理想的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血宁片联合硝苯地平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按随机单盲方法分为2组.其中40例采用心血宁片加硝苯地平加常规治疗作为观察组,40例用低分子肝素钙加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2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5.0(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7.5%(P〈0.05),结论:心血宁片与硝苯地平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可靠,总有效率高,足一种理想的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机制.方法经过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在肝素、肠溶阿斯匹林基础上,加尿激酶50万单位/日,连续3天.结果45例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1.1%,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纤维蛋白原降低(P<0.01).结论小剂量连续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且高凝、低纤溶状态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