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机器人辅助技术进行髋臼骨折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因髋臼骨折接受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8~73岁,平均(53.6±11.8)岁。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记录术中髋臼假体植入后机器人验证测量的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并与术前计划值进行比较。通过双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双下肢长度差。通过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并比较双侧髋关节旋转中心的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手术时间(137±49)min,失血量(599±227)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6.2±1.9)d。1例术中出现股骨骨距劈裂,用一根钢缆环扎。髋臼假体植入后,机器人验证其外展角为40.1°±2.4°,前倾角为17.7°±2.7°,与术前计划40.5°±2.2°、17.5°±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5、0.687)。与术前相比,术后双下肢长度差改善[(22.7±14.5)mm vs.(4.4±3.5)mm,P<0.001]。术后患侧髋关节旋转中心垂直距离为(22.6±5.0)mm,水平距离为(36.2±3.8)mm,与健侧(20.9±2.7)mm、(35.7±3.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7、0.736)。本研究患者随访6~31个月,平均(17.0±8.1)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53.1±13.3)分,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90.5±8.0)分,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改善(P<0.001)。所有患者未发现髋臼或股骨假体松动表现,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骨折、脱位、感染、深静脉血栓相关疾病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机器人辅助技术进行髋臼骨折后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且可以准确地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解剖重建理念在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84例(84髋)行机器人辅助THA的患者,男41例,女43例;年龄23~75岁,平均(56.3±12.7)岁。按解剖重建理念进行术前规划,术后对患者生物力学指标髋臼偏心距(AO)、股骨偏心距(FO)、联合偏心距(CO)、旋转中心高度、下肢长度差(LLD)及Harris髋关节评分(HHS)、遗忘关节评分(FJS)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随访。未发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测量髋臼杯前倾角平均20.7°±2.3°,外展角平均41.1°±2.9°,其中3髋(3.6%)位于“Lewinnek安全区”外,81髋(96.4%)位于“Lewinnek安全区”内。术侧AO、FO、CO及旋转中心高度均得到比较好的重建,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较好地恢复了LLD。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高偏股骨柄(127°颈干角)使用率为71.4%,高偏股骨柄与标准股骨柄(132°颈干角)均可以较好地重建FO,两组FO、FO相对于健侧的变化值(xFO)、xFO与健侧FO的比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rTHA)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mTHA)的早期临床疗效,评估在加速康复原则下rTHA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0年9月共计46例因继发性/原发性髋骨关节炎、股骨头缺血坏死或者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Ⅰ型和CroweⅡ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接受rTHA,22例接受mTHA。所有患者都按照本中心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进行管理。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和疼痛模拟评分(VAS)用于评估围手术期和短期随访(12周)中的预后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包括隐性失血量和显性失血量)、炎症因子、营养标志物、术前和术后影像学资料。结果:mTHA组1例患者在术后48 h内发生一次脱位,其余患者在术后12周内均未发生脱位。r THA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mTHA组(P<0.01),rTHA组术后第6周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mTHA组(P<0.01),r THA组的髋臼杯前倾角与mTH...  相似文献   

4.
5.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非常成熟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John Charn ley,他开创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新时代,他设计的低磨损全髋关节假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Charn ley也被誉为现代全髋关节置换术之父[1]。Charn ley(1911-1982)是莱庭顿医院(W righ tingtonHo  相似文献   

6.
髋臼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高能量损伤,易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即使初次手术复位,后期的创伤性关节退变仍高达75%以上,并发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也达2%~40%。因此,此类病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常不可避免。本文对38例髋臼骨折后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手术机器人技术在关节外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有研究表明手术机器人在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TJA)精准度上有一定优势,但同时存在手术时间延长、医疗费用成本增加等局限性。有必要了解机器人辅助TJA的应用现状,思考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对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系统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分析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优势及不足,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今后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深入研究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采用MAKO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5例,其中男61例,女64例,平均年龄(65.2±7.6)岁。收集并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史、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时间及诊断。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7例患者(21例次)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髋臼隐匿性假体周围骨折14例次、股骨柄隐匿性假体周围骨折1例次、重度贫血及输血4例次、脑梗死1例次和肺炎1例次。所有隐匿性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均正常康复。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间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体重指数、手术时间和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贫血组和无重度贫血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与术后重度贫血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存在一定的假体周围隐匿性骨折风险,但是该种隐匿性假体周围骨折不影响术后正常康复。同时,术后贫血...  相似文献   

9.
改良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2年6月~2005年1月,采用改良小切口技术进行人工THR,临床应用59例,切口长度为6.5~12.0 cm,平均(9.2±0.8)cm。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在术前设计的切口下顺利完成,术中无需对周围组织过分牵拉。术后所有患者术后获得6~25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内外翻出现;除1例术后出现切口轻度脂肪液化经治疗痊愈外,其他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2.5分提高至术后的平均91分。结论在术前准备充分、解剖入路熟悉的前提下,采用改良小切口技术进行人工THR确实可行,具有创伤小、愈合快、瘢痕小、外形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神经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神经与坐骨神经损伤发生的原因。方法 研究分析了我院 1983~ 1998年所施行的 5 87个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共有 9例神经损伤 ,8例为坐骨神经损伤 ,1例为股神经损伤 ,均为非完全性损伤。肢体延长与神经损伤之间无明显关系 ,两者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而手术的难易程度与神经损伤之间有非明显的关系 ,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我们认为大多数神经损伤是由于手术中直接或间接的机械损伤所致。  相似文献   

11.
机器人辅助手术是现代外科学发展的前沿热点,关节外科领域也已经有多款手术机器人投入临床应用。虽然机器人辅助手术提高了手术的精度,但同时也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额外检查和花费,患者是否能够长期受益尚存争议。本文从关节外科机器人的分类、代表性的关节外科机器人系统及其效果、影响机器人辅助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开展的因素等方面,对机器人辅助髋膝关节置换术的发展现状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髋置换术有多种术式 ,本文介绍的术式是经过多年来许多临床医师不断改进最后认定的最佳术式 ,也是迄今为止国际上最通用的经典术式。其它术式如Smith -Petersen前外切口进路术式组织损伤太大 ,Charnley的外侧切口进路术式将大转子截骨后进入髋关节 ,术后再将大转子截骨复位并用钢丝或螺钉固定 ,常造成截骨面分离或不愈合 ,这些术式都因种种缺陷现已基本被淘汰。本文介绍的术式 ,其最大优点是 :损伤小 ,操作方便 ,安装假体容易掌握正确的位置 ,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和降低了手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三维术前规划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5月—2020年6月采用三维术前规划辅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8例.术前行双髋关节三维CT薄层扫描,建立三维立体模型,三维图像上确定解剖标志点,分析原始解剖形态及病理改变,实施模拟手术操...  相似文献   

14.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可改善患者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而,仍有较多患者对手术效果不满意。与传统TKA相比,机器人辅助TKA可以提高骨切除的准确性,减少医源性骨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但是,机器人辅助TKA也存在设备成本高昂、软件需要更新、额外辐射暴露、手术时间增加等问题。该文对机器人辅助TKA的利弊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髋关节后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髋关节后侧入路是Gibsion和Moore为髋关节手术而设计的手术入路[1,2]。它适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4]。本院从2000年2月至008年2月共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8例。均采用髋关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高位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成人高位DDH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改良Harris评分和影像学检查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17例患者得到平均5年随访。患肢缩短畸形基本得到矫正,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8.00±6.47)分,术后平均(89.60±7.61)分,P<0.05。结论 THA治疗成人高位DDH,能够有效解除患者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HipReplacement ,THR )是通过植入人工全髋关节假体治疗髋关节疾患的外科技术 ,是成人髋关节成形术中最常用的方法 ,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骨科分支之一。目前全球每年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超过10 0万。人们从 19世纪中叶就开始了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探索 ,先后使用过玻璃、粘性胶体、丙烯酸等作为人工关节的材料 ,并采用过多种手术方法 ,但均因较多而严重的并发症而失败。上个世纪 60年代 ,英国的JobnCharnley根据髋关节低摩擦的生物力学原则 ,设计出直径 2 2 5mm的金属股骨头与高分子聚乙烯髋臼假体组合的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方法自1996年对23例强直性脊柱炎后髋关节强直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21例,女2例;年龄21~37岁,平均28.4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0分(15~64分).结果术后所有23例病人无脱位,髋关节疼痛消失.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平均随访31个月(1~77个月),患者Harris评分平均79分(62~89分).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只要术中采取正确的关节置换技术,均可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12例DDH患者根据Crowe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4例,Ⅳ型2例。全部采用B iom et全髋假体置换。髋臼假体均为生物型固定,股骨假体除2例骨水泥固定,其余为生物型固定。3例髋臼重建利用自体股骨头于髋臼前外方植骨造盖,9例于真臼水平将髋臼内移;3例股骨重建于转子下截骨短缩并纠正前倾;Ⅲ、Ⅳ型DDH行关节周围软组织松解。结果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坐骨神经麻痹、下肢深静脉栓塞、切口感染及早期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肢体延长最多4.8 cm,平均2.8 cm。随访6个月~2年,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40.7分提高到84.5分,未发生人工关节脱位或假体松动。结论对有症状的DDH或强烈要求改善步态的年轻患者,全髋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 25例 28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刀口均Ⅰ期愈合。经 13个月~6年, 平均 27个月随访, Harris评分 87分 (术前 46分 ), 优 5髋、良 19髋、中 4髋,优良率为 85. 7%。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