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徐亮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3):5421-5422
选取120袋全血,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丙组,各40袋,分别于全血采集后的8、8~10及10~12h将其制备为新鲜冷冻血浆,再制备为冷沉淀,测定并比较三组冷沉淀中的因子Ⅷ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结果甲组冷沉淀样本中的Ⅷ因子水平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两项指标与乙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丙组与乙组相比,Ⅷ因子与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下降,组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血采集后10h内进行冷沉淀制备,对凝血因子无显著影响,应将冷沉淀制备时间控制在全血采集后10h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去冷沉淀血浆中部分有效成分的实际含量,为临床选择不同血浆输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23袋(200ml/袋)ACD-B血液保存液保存的血液,4h内分离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各袋均留2份标本;1份同新鲜冰冻血浆一起置-35℃保存,于第3天速融后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1份置4℃保存21d后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新鲜冰冻血浆于第3天取出制备冷沉淀,留取去冷沉淀血浆标本1份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结果去冷沉淀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均低于普通血浆(P〈0.001)。结论去冷沉淀血浆的使用价值有局限性,不能与普通血浆等同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冷沉淀凝血因子Ⅷ(Ⅷ因子)检测的影响因素,为冷沉淀的质量保证和质控抽检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检2020年1-12月制备的冷沉淀30袋,从冷沉淀解冻时间长短、试管材质选择、试剂保存温度、标本保存温度和检测时间等多方面进行Ⅷ因子水平检测.结果 冷沉淀融解时间超过30 min后,Ⅷ因子水平明显减少(P<0.05);3种材质试管留取标本检测显示,塑料与普通试管Ⅷ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涂膜血凝管Ⅷ因子水平最低(P<0.05);24℃室温保存和冰冻后37℃复苏的试剂,Ⅷ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解后冷沉淀标本,-25℃保存24 h、4℃保存8 h、24℃保存4 h内Ⅷ因子水平与0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2、24 h及24℃8、12、24 hⅧ因子水平降低(P<0.05).结论 为防止Ⅷ因子活性降低,冷沉淀在37℃解冻时应控制在10 min内,融解后标本使用塑料或普通试管保存,检测试剂可放置于24℃室温保存,冷沉淀融解后标本需要尽快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采血后12—24 h制备的原料血浆经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的冷沉淀质量。方法随机选取95袋于2018年1月21—25日采集规格为400 mL/袋的全血(CPDA保存液)制备的血浆作为原料血浆,以采血到血浆制备的时间分组,12—18 h为新鲜冰冻血浆组(45袋),18—24 h为普通冰冻血浆组(50袋);原料血浆经速冻后在-20℃以下保存48 h,再经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成冷沉淀,检测原料血浆的FⅧ含量、冷沉淀的FⅧ和FIB含量。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来源于400 mL全血的冷沉淀FⅧ含量≥80 IU,FIB含量≥150 mg)和WS/T550-2017《全血和成分血质量监测指南》(冷沉淀标本FⅧ和FIB含量符合率≥75%),FⅧ含量≥0.7 IU/mL的新鲜冰冻血浆组(12—18 h)制备的冷沉淀(FⅧ:121.80 IU,P0.01;FIB:204.33 mg,P0.01)和普通冰冻血浆组(18—24 h)制备的冷沉淀(FⅧ:119.17 IU,P0.01;FIB:222.74 mg,P0.01)符合质量控制标准且符合率均高于75%;FⅧ含量0.7 IU/mL的新鲜冰冻血浆组(12—18 h)制备的冷沉淀FⅧ和FIB含量均值达标(FⅧ:84.81 IU,P0.05;FIB:187.22 mg,P0.05)但FⅧ(53%)符合率低于75%;FⅧ含量0.7 IU/mL的普通冰冻血浆组(18—24 h)制备的冷沉淀FⅧ(72.37 IU,P0.05)含量均值低于标准且符合率(37%)低于75%,FIB(200.82 mg,P0.05)含量均值达标但符合率(68%)低于75%。结论采血后12—24 h制备的原料血浆(FⅧ含量≥0.7 IU/mL)经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的冷沉淀质量符合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和WS/T550-2017《全血和成分血质量监测指南》质量控制要求和检查标准,经该制备仪制备冷沉淀的原料血浆不需仅限制于新鲜冰冻血浆。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冷沉淀(使用采集10h以内400 ml全血制备的原料血浆制成)中的Ⅶ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以期找到制备冷沉淀原料血浆的最长制备允许间隔时间.方法 选取150袋全血,分为3组,每组50袋,分别于全血采集后6h内、6~8 h、8h~10h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然后用3组新鲜冰冻血浆分别制备成冷沉淀,检测其中的Ⅶ因子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全血采集后6h内、6~8 h、8h~10h的血浆最终制备成的冷沉淀的Ⅶ含量(IU/袋)分别为(120±31.5)、(104.9±23.6)、(112.3±30.7);3组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为(344.9±86.9)mg、(349.9±120.9) mg、(355.2±105.9) mg;3个不同时间段制备的冷沉淀其Ⅶ因子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制备冷沉淀原料血浆的最长制备允许间隔时间可以控制在全血采集后10 h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血站经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后,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冷上清中总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Ⅷ的含量是否符合《全血及成份血质量要求》(GB18649-2012)的质量要求。方法随机采集100袋新鲜冰冻血浆,经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过滤后留取1份标本(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实验组),解冻后制备冷沉淀前各留取1份标本(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实验组),采用改良快速融化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后各留取1份标本(冷沉淀实验组),留取冷上清标本各1份(冷上清实验组),三个实验组分别检测总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Ⅷ含量。结果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总蛋白和凝血因子Ⅷ含量分别为57.7g/L、0.66IU/ml,冷沉淀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Ⅷ含量分别为154.4mg/袋、87.8IU/袋,冷上清的总蛋白含量为46.3g/L。结论本站制备的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符合《全血及成份血质量要求》(GB18649-2012)的质量要求,冷上清的血浆蛋白含量不足,不能标注为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7.
冷沉淀中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沉淀由全血分离的新鲜冰冻血浆 (freshfrozenplasma,FFP)制备 ,通常 1单位容量为 2 0~ 30ml(2 0 0ml血浆中提取 ) ,主要含有凝血因子Ⅷ (FⅧ )、纤维蛋白原 (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onWillebrand因子 ,vWF)、XⅢ因子以及纤维结合蛋白等成分。目前仍是国内治疗甲型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疾病的最佳制品之一 ,因此检测冷沉淀中的FⅧ和Fbg的含量是保证冷沉淀质量的必要手段。笔者随机抽检 8批共 32袋冷沉淀 ,对FⅧ、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标本来源 徐州市街头流动采血车无偿献血者 ,冷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血制备冷沉淀过程中,保存温度、制备时间和融化终点对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80例全血平均分4组,A组(4±2)℃温度保存6~8 h,B组室温保存6~8 h,C组(4±2)℃温度保存8~10 h,D组室温保存8~10 h,用希森美康CA-50自动血凝测试仪检测每组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另外随机选择40例全血制备冷沉淀,(4±2)℃温度保存6~8 h,分为E组(n=20)选择终点为冰块融化至直径4~5 cm、厚度约1 cm,F组(n=20)选择终点为冰块融化至基本无渣,同法检测每组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结果 A组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平均为76.45±15.65 IU,B组为52.55±12.54 IU,C组为58.52±17.84 IU,D组为42.26±10.32 IU,ABCD组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Student-Newman-Keuls方差分析比较,结果表明:A组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的含量(P值均<0.05),D组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组的含量(P值均<0.05);E组为75.23±12.65 IU,F组为50.64±12.31 IU,EF组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比较,结果表明E组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显著高于F组(t=2.76,P值<0.05).结论 原料血在(4±2)℃温度保存6~8 h制备冷沉淀,其Ⅷ因子含量最高;终点为冰块融化至直径4~5 cm、厚度约1 cm时制备冷沉淀,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通过对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检测,观察制备过程中滤除亚甲蓝对凝血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袋全血(保养液为ACD-B)分为A、B两组,A组制备的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不滤除亚甲蓝,B组制备的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滤除亚甲蓝。使用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A、B两组的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参考国外相应标准,将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因子含量的合格标准定为≥70IU/袋,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合格标准定为≥140mg/袋,两项质控指标抽检合格率必须≥75%。结果 A组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因子含量为(102.89±19.2)IU/袋,抽检合格率为90%;纤维蛋白原含量为(186.5±49.2)mg/袋,抽检合格率为80%。B组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因子含量为(89.9±16.4)IU/袋,抽检合格率为85%;纤维蛋白原含量为(152.8±58.4)mg/袋,抽检合格率为40%。结论为确保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不能对其进行亚甲蓝的滤除。  相似文献   

10.
问与答     
<正> 问:什么是冷沉淀和凝血因子Ⅷ浓缩制剂?甲型血友病患者治疗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制品和计算剂量? 答: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控制的温度下融化后收集的冷不溶成分,又分为冰冻冷沉淀和冻干冷沉淀.冰冻冷沉淀通常以单人份血浆制得,平均每袋(瓶)含80~100单位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容积为10~20ml;冻干冷沉淀是将冷沉淀溶解后,经冰冻干燥制得,既可以是单人份的,也可以是4~10人份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白细胞过滤和亚甲蓝光化学法(methylene blue photochemistry,MB-P)病毒灭活后新鲜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有效成分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变化,为临床应用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进行治疗提供使用依据。方法对93袋全血(400ml)经白细胞过滤后分离制备的新鲜血浆进行MB-P病毒灭活制成病毒灭活冷沉淀,测定因子Ⅷ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同时与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93袋经MB-P病毒灭活后新鲜冰冻血浆(FFP)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中凝血因子(Ⅷ)平均值为71.28IU/袋,标准差18.60,90%区间分布范围为47.48~95.09IU/袋;纤维蛋白原(Fib)平均值为121.38IU/袋,标准差22.74,90%区间分布范围为92.28~150.49/袋,FⅧ和Fib含量未达到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标准,但对FⅧ和Fib的影响符合相关报道。结论加强MB-P及制备过程控制,减少FⅧ和Fib损失,提高留存率,经MB-P病毒灭活后新鲜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方法还是可行的,因MB-P病毒灭活新鲜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没有标准,暂不能提供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冷沉淀在不同保存温度和不同保存时间凝血因子Ⅷ含量及合格率变化情况,探讨影响变化的原因。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0日我站制备1 U冷沉淀80袋,分成两组各40袋,分别于–80℃SANYO冰箱和–30℃海尔冰箱贮存90、180、270、360 d后测量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含量并计算合格率。结果在不考虑冻存温度差异的情况下,不同冻存时间因素主效应存在差异:F=3.50 P0.05,保存时间为90、180、270、360 d的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平均含量分别96.67、91.75、89.88、84.69 IU/袋,即随保存时间的延长,相应的凝血因子Ⅷ平均含量下降,但不同保存时间其凝血因子Ⅷ含量合格率不存在差异,F=9.28 P0.05。在不考虑冻存时间差异的情况下,不同冻存温度因素主效应是存在着差异:F=4.43 P0.05,在–80℃和–30℃保存冷沉淀的凝血因子Ⅷ平均含量分别为93.77 IU/袋和88.03 IU/袋,相差5.74 IU/袋,且在–80℃和–30℃冻存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含量合格率分别为87.5%和82.5%,存在差异,F=15.00 P0.05。不同冻存温度和不同冻存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F=0.50 P0.05,即在不同温度和不同保存时间两因素作用下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平均含量下降的速率不存在差异。结论随冻存时间的延长,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平均含量会下降。保存温度的变化对冷沉淀凝血因子Ⅷ的影响更为主要更为直接,因此如果是保存时间超过180 d冷沉淀,最好能超低温保存,才能更好地保证冷沉淀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保存时间、保存温度、速冻效果对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FIB)、Ⅷ因子(FⅧ)的影响,选择最佳条件用于制备冷沉淀的原料血浆。方法 (1)以采血时间为时间起点,选取46例4℃保存6~≤8h、8~≤10h、10~≤12h、12~≤14h、14~≤16h、16~≤18h新鲜冰冻血浆检测FIB、FⅧ并分析合格率。(2)以采血时间为时间起点,选取46例4℃保存6~8h、22℃ 6~8h、22℃8~≤10h新鲜冰冻血浆检测FIB、FⅧ的含量并分析合格率。(3)选取29例新鲜冰冻血浆检测速冻前后FIB、FⅧ的含量并分析合格率。结果 (1)随保存时间的延长,4℃条件下FIB、FⅧ的含量、合格率呈下降趋势,FⅧ下降在12~≤14h开始显著变化(P0.05),FIB、FⅧ合格率在14~≤16h开始显著变化(P0.05),FIB合格率16~≤18h开始显著变化(P0.05)。(3)与4℃ 6~≤8h组比较,22℃8~≤10h组新鲜冰冻血浆FIB、FⅧ的合格率与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速冻对FIB、FⅧ含量、合格率无影响(P0.05)。结论 4℃12h内或22℃ 8h内的新鲜冰冻血浆速冻后有更高的FIB、FⅧ合格率和含量,更适合用于制备冷沉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对冷沉淀凝血因子中纤维蛋白原(Fg)和凝血因子Ⅷ(FⅧ)含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0份本中心2014年3~6月自愿献血者400 ml全血,按照不同制备流程分成3组,第1组全血滤除白细胞过滤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经病毒灭活后制备冷沉淀因子;第2组全血分离FFP,经病毒灭活后制备冷沉淀因子;第3组全血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分离FFP,经病毒灭活后制备冷沉淀因子。采用水浴融化法,随机抽取冷沉淀90份,取小辫5~10 cm,经37℃水浴融化后留取标本2~3 ml,测定Fg,FⅧ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组中Fg(mg/袋,200 ml FFP制备)含量分别为:161.3±29.6,168.5±33.9,156.6±36.5;FⅧ(IU/袋,200 ml FFP制备)为122.4±34.9,131.5±30.2,101.9±21.7;抽检3组冷沉淀凝血因子中Fg、FⅧ含量合格率分别为91.2%、94.3%、80.9%,均达到要求。抽检结果显示第2组Fg、FⅧ含量最高,抽检合格率达94.3%;3组质量抽检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第2组1组3组;3种制备方法组间Fg、FⅧ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不同方法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室温新鲜全血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血浆再制备冷沉淀的质量。方法实验组为24例,新鲜全血(400 mL)置室温于<8 h用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后所得的血浆,冰冻保存。对照组1为12例,常规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冰冻保存。对照组2为12例,新鲜冰冻单采血浆,血浆单采完毕分装为200 mL/袋并立即冰冻保存。3组血浆按常规制备冷沉淀,评价其质量:外观、凝血因子FⅧ及Fib的含量;血细胞残留量。结果 3组冷沉淀外观均正常;WBC含量在3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1比较:实验组凝血因子FⅧ(81.76±34.07)IU较低,Fib(202.63±48.58)mg及Plt(7.81±5.81)×109均较高。与对照组2比较:实验组凝血因子FⅧ含量相当,Fib(202.63±48.58)mg较高、Plt(7.81±5.81)×109较低。结论全血来源的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冰冻血浆还可以用于冷沉淀的制备,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6.
微波辐射技术用于快速融化供输注的新鲜冰冻血浆早有报告,但对该技术用于制备冷沉淀,尚有争议。本文作者重新考查了微波辐射技术在冷沉淀物生产方面的用途,特别侧重于这种方法对因子Ⅷ、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结合蛋白产量的影响。 10袋CPDA-1抗凝的全血,采血后6小时内分离血浆,-60℃冰冻2小时,然后于-20℃冰箱保存。本文作者使用的是一种输出功率650w、辐射频率2450MHz的家用微波炉。将上述冰冻血浆袋悬挂在炉中央可转动的丙烯腈架子上,辐射开始后,每隔1分钟记录1次血浆袋的底、中、顶各部的温度,并翻动血浆袋使整个袋子的温度尽量保持一致,由此决定微波辐  相似文献   

17.
背景 目前需要在全血采集后8小时内制备新鲜冰冻血浆,这是为了保持凝集因子活性。然而,这使大型血液中心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受到限制。有关CPD全血保存24小时影响凝血因子活性的资料不多。研究设计与方法 10名自愿供者每人采集全血500ml。在采集后1小时,离心分离血浆,并将每单位血浆等分为2份,1份在4℃(范围,1~6℃)保存,另1份22℃(范围:20~24℃)保存8小时。16小时后全在4℃保存。在采血后8小时、24小时,从每份血浆中取标本。所有血浆标本均置-18℃冰冻保存。检测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Ⅷ及因子Ⅹ、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蛋白质C和蛋白S。结果 在保存的24小时,因子V、因子Ⅶ及因子Ⅹ、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4 h内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去白膜血浆制备冷沉淀的可行性。方法将本站2016年5月~2017年2月采用五联袋(CPDA-1)采集贮存于22℃的400mL全血180袋,分成A1、A2、B1、B2、C1、C2六组,每组30袋。A1组于采血后8 h内,A2、B1、B2、C1、C2组于采血后20~24 h内采用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分离出白膜上层的血浆速冻作为制备冷沉淀的原料血浆。用血凝分析仪检测冷沉淀凝血因子中Ⅷ因子(FⅧ)、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比较采血后不同制备时间(A1组、A2组)、不同速冻方法(B1组、B2组)、不同冷沉淀制备方法(C1组、C2组)对冷沉淀FⅧ、FIB含量和合格率的影响。结果两种保存时间对冷沉淀FⅧ、FIB质量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速冻机的速冻效果和冷沉淀制备方法对去白膜血浆制备的冷沉淀FⅧ质量的影响较大,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1、A2、B1、B2、C1、C2六组FIB均合格,但C1、C2组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血后22℃、24h内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去白膜血浆可作为冷沉淀原料血浆,确保冷沉淀FⅧ、FIB质量的关键是血浆中心温度和冷沉淀制备方法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料血浆及冷沉淀冻结时间的长短对制品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浆速冻机速冻原料血浆和传统低温冰箱直接冻存原料血浆,分别制备冷沉淀,且沿用上述两种方法冻存冷沉淀制品。冷沉淀解冻复融后,检测其中的凝血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对50袋冷沉淀制品的FⅧ、Fbg含量和纤维蛋白絮状物析出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速冻机速冻原料血浆和冷沉淀制品与应用传统低温冰箱直接冻存原料血浆和冷沉淀制品比较,两者的FⅧ含量、纤维蛋白絮状物的析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验证明应用速冻机速冻原料血浆和冷沉淀制品,其FⅧ的含量明显高于应用传统低温冰箱直接冻存原料血浆和冷沉淀制品,冷沉淀复融发生纤维蛋白絮状物析出明显减少。速冻的温度和时间是影响FⅧ凝血因子活性及冷沉淀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2种设备(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和方法的比较,选择合适的制备冷沉淀的设备。方法用贝克曼ACL-7000的原厂配套试剂分别对冷沉淀进行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的测定。结果血浆融化箱制备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含量为80.8-317.9IU,平均值为152.08 IU;纤维蛋白原含量为190.5-759.6 mg,平均值为373.02 mg,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的含量为80.2-326.7 IU,平均值为181.3 IU;纤维蛋白原含量为209.1-880.2 mg,平均值为424.8 mg,凝血因子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纤维蛋白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达到了国家标准。结论 2种方法都能制备出符合根据《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规定的冷沉淀,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的含量不少于80 IU/袋,纤维蛋白原含量不少于150 mg/袋,但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及方法优于血浆融化箱法,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