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临床难治的炎症性肠病,其发病急,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本文从"消托补"理论源流出发,探讨了溃疡性结肠炎不同时期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从消以导引消散、从托以托脓外出、从补以培本固元3个方面分层阐述了"消托补"理论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运用。笔者认为"消托补"理论指导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截断其传变。本文以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有益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2.
慢性腹泻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多见长期腹泻、腹痛、甚至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其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且有癌变倾向,属于公认的消化道难治性疾病。从历代典籍中关于"肠澼"、"泄泻"、"痢疾"、"便血"、"肠风"、"脏毒"等病证的论述中可以找到相关的辨治经验。笔者根据中医古代文献及现代医学理论,认为脾虚失健为其发病基础,和胃健脾、补中益气为其基本治法,具体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芪、党参、白术均是临床上常用的补脾药,本实验基于NEI网络,通过观察它们对"耗气破气"脾虚大鼠模型脑-肠轴β-EP含量的影响,探讨脾虚证的发生机理,揭示补脾药对脾虚证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治疗脾胃病的经典方为半夏泻心汤,本方攻补兼施,升降并用,具有辛开、苦降、甘补的组方配伍特点,后世对其发展及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以"异病同治"思想为指导,总结半夏泻心汤在胃心综合症、肠易激综合症等心、脾、胃、肠等不同脏腑疾病的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5.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腹泻均属中医学"泄泻"范畴,但泄泻在临床上有必要细分成不同的亚型进行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泄泻中"气泻"相对应,其关键病机为肝郁脾虚,治疗上以疏肝补脾为主;功能性腹泻则属于"濡泄"范畴,脾虚湿盛是其基本病机,以脾虚为本,湿盛为标,治疗初期以燥湿、利小便为主,病程较长者应酌以升提脾气、温肾固...  相似文献   

6.
<正>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其以大肠膜与膜下炎症为病变的主要特征。临床上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为主要症状。本病归属于中医"痢疾"、"泄泻"范畴。笔者认为此病由于脾虚湿热内蕴肠中、气血瘀阻、气机不畅、传导失司而致。故用四君子汤合白头翁汤温中补虚、清热燥湿、凉血止痢、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疗效可佳。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常见,且较难治疗。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微血栓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发病原因[1]。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祖国传统医学"肠辟""痢疾""久泻"范畴,多为脾虚肝郁所致,本文观察了自拟疏肝补脾汤加减配合锡类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5例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王德明教授深受江苏特色孟河医派及清·陈士铎理论熏陶。大多数学者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以肝郁和脾虚为主,王教授认为"肝郁脾虚"只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外在表象,其内在本质实为"心肾不交"。临床治疗主张交通心肾、调和肝脾。王教授以"心肾不交"为理论基础,总结出了经验方"肠康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标本兼顾,交通心肾,补脾泻肝,解郁散结而收功。  相似文献   

9.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书中主治"发汗后,腹胀满"。脾虚气滞为本方治疗的基本病机,且以气滞为主,以气虚为辅。腹胀满为本方治疗的主症,腹部按之不硬、无压痛是其主要腹症。张仲景在继承《黄帝内经》用苦甘之味治脾的思想基础上,以辛苦除其满、甘味补其虚。本方虽以行气除满为主,以补虚健脾为辅,但临床上可根据患者虚实的情况,合理调整补虚健脾及行气除满药物比例,以应对复杂的临床疾病。本方可广泛应用于肠易激综合征、急慢性胃炎、糖尿病胃轻瘫等多种内科疾病,用之得法,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肠,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为紧密。病程久长,病情繁杂,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治疗从补消同施、寒温并用、升降相宜、通涩互伍四方面着手,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中医科就诊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补中益气汤加减;对照组予西沙必利、聚卡波非钙,随症治以谷维素、阿托品等。2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P0.05)。随访期间治疗组复发率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结论:基于"塞因塞用"理论,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对王自立经验方运脾汤、归芍运脾汤、运肠润通汤进行分析,分析其方证知识规律,为继承和发扬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王老运脾汤、归芍运脾汤、运肠润通汤典型病例,录入数据库,进行方证分析。结果:运脾汤综合性味偏平,综合药味偏甘,主要归经为脾经;主要功效为补脾益胃;临床适宜于脾胃虚弱、脾失健运证。归芍运脾汤综合性味偏平,偏温,综合药味偏苦,主要归经为脾、肺、肝经;主要功效为补脾利水、疏肝和胃;最适宜于脾胃虚弱、肝郁证。运肠润通汤综合性味偏温,综合药味偏甘,主要归经为脾、大肠经;主要功效为滑肠,适宜于大肠燥证。结论:本研究结果体现了王老"健脾先运脾,运脾必调气""治肝必柔肝,柔肝先养肝""补而通之"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UC)属难治性疾病,以"厚肠"为指导的中医治法对本病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因此对"厚肠"进行释义,并结合其延伸治法,指导临床治疗UC,并将其与现代医学肠黏膜屏障保护相结合,深入挖掘其内涵。发现以中医"厚肠"为指导的治法已不拘泥于单纯的"益肠",深入挖掘"厚肠"治法更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且肠道黏膜屏障保护与"厚肠"的相关性及内在联系值得去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克罗恩病(克罗恩病)是一种累及全消化道、非连续性黏膜全层糜烂、溃疡,黏膜鹅卵石样变,并可出现肠瘘、肛瘘、营养不良等一系列并发症的炎症性肠病。目前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免疫、基因、遗传相关。内科基础治疗效果差强人意,多数患者最终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但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韩捷教授根据克罗恩病各阶段的临床特点,提出本病早期可诊断为"腹痛""肛痈""肠痈",病机为湿热邪毒壅滞肠中,治宜"通因通用",以"通"字立法。而中后期病机以脾肾亏虚为主,以"补"为要,方药选类四神丸以健脾补肾、扶正固本,故本病治疗应分清阶段,通补兼施,辨证施治,方能获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莫尼地平、谷维素、补脾益肠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将96例腹泻型IBS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尼莫地平40 mg,谷维素40 mg、补脾益肠丸9 g,每日3次,疗程为4周;对照组口服易蒙停4 mg,每日3次,症状缓解后改用2 mg口服,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联合应用尼莫地平、谷维素、补脾益肠丸治疗腹泻型IBS,从多方面发挥作用,调整肠道功能,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收敛止泻治疗。  相似文献   

16.
结合《内经》原文,认为从"肠澼"的概念去认识现代医学的溃疡性结肠炎更有利于指导临床辨证论治。"肠澼"一证既言明其临床表现,又言明其与肝脾密切相关,故治疗多从调和肝、脾入手,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介绍蒋士生教授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经验.蒋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湿热蕴肠为UC的主要病机,治疗上主张活动期"标本同治",缓解期"扶正固体",以健脾益气为主,辅以理气、解毒、止血之品.其拟定的芪连结肠宁攻补兼施,可益气健脾、清热祛湿,在治疗UC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气虚宜掣引之"的理论阐述了"掣引"之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掣引"之法是指在本虚标实的情况下,采取挽回、导引阳气上升,补其气而升其阳的治法,以调畅气机令补而不滞。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肠腑,病因病机复杂,以脾肺肾三脏亏虚为本,肠腑湿瘀互结为标,认为脾失健运、水湿停聚为本病发生的始动因素,肺失治节、气血壅滞、久病及肾、关门不固是该病发展的关键。若单用补益之剂恐闭塞气机、有恋邪之弊,故治宜"掣引"之法。根据张景岳对"掣引"的释义,具体治疗通过温补脾气、益气升阳、提掣肺气、调和气血、摄纳肾气、平衡阴阳的方法掣引脾肺肾之气,以达到扶正祛邪、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络病理论从肠络病范畴探讨放射性肠炎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从病因来看,放射线损伤为本病的外因,放射线属外来之毒中的火热毒邪,火热毒邪侵袭肠络,或新感而发,或伏于肠络后发,毒致络损,引起肠腑功能失司;而内因多由于肿瘤患者本身正气不足,具有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放射线损伤进一步加剧了其虚实夹杂的病理状态。从病机上来看,火热毒邪外袭,毒损肠络是放射性肠炎发生的始动及加重因素;痰、瘀、毒胶结留滞,于肠络息而成积,痹阻肠络为病机关键;气血亏虚,肠络失养为其本,肠络空虚贯穿本病的始终,为放射性肠炎的发病基础。毒损肠络、肠络空虚、肠络痹阻,三者的病理演变体现了络病由气及血、易滞易瘀的特点。治疗上,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以"络以通为要"为总治则,根据络脉瘀滞或络脉虚滞的不同,采用祛邪通络、补虚通络的治疗方法,并注重分期论治、内外同治。  相似文献   

20.
王海萍  白震宁 《光明中医》2022,(13):2420-2424
白兆芝教授认为顽固性久泻的形成与脾肠气化功能失调、升降失司相关。脾肠虚弱,气化失常为其基本病机,总的治法以健脾厚肠、升清降浊、恢复气化为主。白兆芝教授临床运用健脾化湿厚肠、健脾升阳厚肠、补脾育阴厚肠、健脾温肠散寒、温补脾肾厚肠等治法,均是恢复脾肠气化功能以取得疗效的重要方法。现整理白教授治验经验并附验案几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