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联合组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单病组)40例,健康对照组50例.结果:与单病组、健康对照组比,联合组IL-6、IL-1p、磷脂酶A2 (Lp-PLA2) Lp-PLA2等参数(P<0.05),单病组的IL-6、IL-1β、Lp-PLA2等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能否成为脑梗死高危患者的筛查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标。方法选取63例脑梗死患者及67例对照者,检测血脂水平及血浆LP-PLA2水平,并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病变。通过统计分析明确血浆LP-PLA2水平与血脂水平、颈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血浆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血浆LP-PLA2水平与血脂水平呈正相关;血浆LP-PLA2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的不稳定性呈正相关。结论 LP-PLA2可作为脑梗死高危患者的筛查标志物及潜在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3.
左岩霞  李美  赵令时  王营 《山东医药》2008,48(42):67-68
选择103例心内科住院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四组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IMT),估测血管狭窄程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的Crouse积分,并根据有无斑块将患者分为斑块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浓度,用线形回归模型来估计动脉斑块与Lp-PL如及其他危险因子的线形关系。结果斑块组与对照组的IMT、Lp-PLA2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Lp-PLA2浓度与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认为Lp-PLA2与颈动脉IMT一样,可作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w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Lp-PLA2)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新型生物学标志物.它在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高于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产物溶血磷脂胆碱与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有关.另外,Lp-PLA2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差异中起着较为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和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65例,根据IVUS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86例和易损斑块组79例,比较2组患者生化指标、IVUS指标和Lp-PLA2水平,分析Lp-PLA2水平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斑块稳定的危险因素。结果易损斑块组相比稳定斑块组斑块负荷[(58.20±13.59)%vs(54.72±9.98)%]、血管重塑指数[(1.61±0.32)vs(1.13±0.26)]、斑块偏心指数[(1.58±0.15)vs(1.48±0.36)]和坏死组织[(25.1±9.9)%vs(12.3±7.5)%]以及钙化组织[(6.5±3.5)%vs(0.8±0.4)%]所占比例增高,纤维帽厚度[(0.60±0.27)vs(0.75±0.31)mm]、纤维化脂质组织[(17.0±5.6)%vs(20.2±6.1)%]和纤维组织[(59.9±7.5)%vs(62.2±7.1)%]比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p-PLA2水平与斑块成分中坏死组织(r=0.514)、斑块负荷(r=0.395)、血管重塑指数(r=0.832)、斑块偏心指数(r=0.904)成正相关,与纤维帽厚度(r=-0.710)成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OR=6.82,95%CI2.16~21.46,P=0.01)、糖尿病(OR=2.65,95%CI 1.02~6.74,P=0.04)、吸烟史(OR=1.25,95%CI 1.06~1.62,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36,95%CI 1.10~1.76,P0.01)、Lp-PLA2(OR=10.69,95%CI 1.72~66.91,P=0.001)。结论 Lp-PLA2水平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斑块是否稳定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1年5月江苏省荣军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不稳定斑块组(n=49)和稳定斑块组(n=33)。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结果 不稳定斑块组的高脂血症占比、脑梗死家族史占比、C反应蛋白(CRP)水平、斑块积分、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清Lp-PLA2水平均高于稳定性斑块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积分(OR=2.735,P=0.015)及血清Lp-PLA2 (OR=3.380,P=0.001)是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Lp-PLA2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稳定性斑块进行预测的最佳截断点为251.42ng/m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7%(41/49)和66.67%(22/33),曲线下面积为0.842(95%CI:0.745~0.913)。结论 血清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D40配体(CD40L)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8月郑州人民医院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0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无斑块组60例,稳定斑块组52例和不稳定斑块组68例,检测血清CD40L、Lp-PLA2水平,至少随访1年,记录复发率。结果 3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比例、TC、TG、LDL-C、CD40L、Lp-PLA2水平、术后1年复发率及累计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血清CD40L、Lp-PLA2诊断颈动脉斑块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9(95%CI:0.701~0.876)、0.824(95%CI:0.729~0.896);而血清CD40L、Lp-PLA2诊断不稳定斑块的AUC分别为0.695(95%CI:0.563~0.808)、0.676(95%CI:0.543~0.792)。高血压、高TC、高TG、高LDL-C、高CD40L及高Lp-PLA2是影响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高TC、高LDL-C、高CD40L及高Lp-PLA2是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1.053~8.177,P=0.040;95%CI:1.192~9.668,P=0.022;95%CI:1.407~9.608,P=0.008;95%CI:2.563~25.159,P=0.000)。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不稳定斑块组的无复发生存期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1)。随访期间3组复发脑卒中患者血清CD40L、Lp-PLA2水平明显高于无复发患者(P0.05)。结论血清CD40L和Lp-PLA2对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患者介入治疗的短期预后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北郊医院精神病区住院的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70例,同时选取不合并糖尿病的精神病患者71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空腹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并记录同期体质量和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同时行彩色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以是否存存斑块作为因变量,以总胆固醇、BMI、年龄、性别等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在糖尿病组中,性别、年龄、BMI、TC是对颈动脉斑块有预测意义的危险因素。在对照组中,有预测意义的因素为性别、年龄和BMI。结论对长期住院的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体质量和血脂水平控制可能有利于防止动脉硬化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有无颈动脉斑块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46例,根据超声结果分为斑块组398例,无斑块组148例。分析2组患者与血管危险因素、脑卒中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发生率较高,占72.89%。与无斑块组比较,斑块组患者发病年龄、吸烟、脑卒中、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糖尿病、脂蛋白(a)、全部前循环及部分后循环脑梗死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脑卒中、高敏C反应蛋白≥1.74 mg/L、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年龄、高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因素的干预对预防脑血管病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CD147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43例T2DM患者为T2DM组,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将T2DM患者分为CAS组(42例)和无CAS组(101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王少纲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586-3588
目的 探讨血液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病程在1 w内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88例作为脑梗死组,其中19例为进展组,69例为非进展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水解底物显色法测定被研究者血清Lp-PLA2含量,应用彩色多普勒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观察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分析Lp-PLA2水平与脑梗死病情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液Lp-PLA2含量(37.25±9.76)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8.37±6.32) mg/L(t=10.172,P <0.001).进展型脑梗死患者Lp-PLA2含量[(60.23±7.18) mg/L]明显高于非进展型患者[(25.16±6.04) mg/L](t=14.778,P <0.001).不稳定斑块组血清Lp-PLA2活性较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增高(F=20.441,P<0.05).结论 Lp-PLA2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年龄、性别构成比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7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浆Lp-PLA2、TG、LDL-C、尿酸和空腹血糖。病例组在入院当天,对照组于清晨空腹时测量血压,并对2组结果比较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179.30±72.27)μg/L vs(159.66±50.90)μg/L,P0.01]。对照组血浆Lp-PLA2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r=0.173,P=0.020),与尿酸呈显著正相关(r=0.226,P=0.002)。病例组血浆Lp-PLA2水平与LDL-C呈显著正相关(r=0.241,P=0.001),而与尿酸无相关性(r=0.002,P=0.984)。结论血浆Lp-PLA2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且Lp-PLA2可能与血脂和尿酸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其与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138例病例(男70例,女6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双侧颈动脉,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三组:颈动脉正常组30例;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组38例;斑块组70例.留取患者空腹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浓度,并同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及血脂系列.结果 斑块组的总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浓度都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在三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等级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浓度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279、0.187、0.176,P=0.001、0.028、0.039),与血清甘油三酯无显著正相关(r=0.100,P=0.244).结论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作为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因素,能够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尤其是斑块的有无,并且其发生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脂类和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8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及40名健康对照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进行检测,并测定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尿酸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组度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CRP、LDL水平及高血压病史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可能通过影响血脂、血压而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导致脑梗死.血清CRP、LDL水平及高血压病史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12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无硬化斑块组、颈动脉硬化斑块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血尿酸、血肌酐,并记录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吸烟史、高血压史、微血管并发症、颈动脉内膜厚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颈动脉硬化斑块组中年龄(P<0.01)、C反应蛋白(P<0.05)、颈动脉内膜厚度(P<0.01)以及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P<0.05)均比颈动脉无硬化斑块组显著增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内膜厚度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独立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年龄、C反应蛋白等多因素有关,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是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同时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5).(3)血清hs-ClIP水平在易损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Lp-PLA2辅助识别易损斑块特异性高于hs-CRP.结论 与hs-CRP比较血清Lp-PIA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IVUS指标相关性更好.血清Lp-PLA2与hs-ClIP联合检测更能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可作为临床预测易损斑块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正人脂蛋白磷脂酶A2 (lipoprotein phospholipase A2,Lp-PLA2)主要由巨噬细胞合成,并受炎性介质的调节,具有促进炎性反应作用,和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关系密切,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预测危险因子[1-2]。近年来认为Lp-PLA2的检测能够动态地反映血管内膜的炎症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血浆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为急性脑梗死预后提供有效预测指标。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长兴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检测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外周血Lp-PLA2水平。根据患者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良组(3~6分),分析Lp-PLA2水平与预后相关性。结果共48例患者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高血脂比例、脑卒中史比例、C-反应蛋白、血糖、甘油三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Lp-PLA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t=3.910、6.345、6.356、4.994、2.267、6.598、2.341,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P <0.05,OR=2.254,95%CI:1.520~8.274)、合并高血脂(P <0.05,OR=1.829,95%CI:1.354~6.774)、血糖(P <0.05,OR=1.474,95%CI:1.113~4.987)、Lp-PLA2水平(P <0.05,OR=1.741,95%CI:1.158~6.324)、C-反应蛋白(P <0.05,OR=1.314,95%CI:1.064~4.153)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当Lp-PLA2水平为178 mg/L时,Lp-PLA2诊断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60.2%,特异度为80.3%,ROC曲线下面积为0.76。结论治疗前Lp-PLA2水平升高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L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其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关系。方法 将入组的LA患者根据头颅MRI表现分为脑室周围型组、皮质下型组和混合型组。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斑块,计算斑块积分。采用酸水解底物显色法测定血清Lp-PLA2水平。结果 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和血尿酸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下型组和混合型组斑块阳性率、不稳定性斑块积分较脑室周围型组显著增高(P<0.01);三组血清Lp-PLA2水平两两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皮质下型组血清Lp-PLA2水平最高,脑室周围型组血清Lp-PLA2水平最低,皮质下型组血清Lp-PLA2水平与不稳定性斑块积分呈正相关(r=0.270,P<0.05)。结论 血清Lp-PLA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通过炎症机制导致斑块破裂,在皮质下型LA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脑梗死与颈动脉斑块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139例,分别按照是否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按照是否患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按照颈动脉斑块的厚度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分析糖尿病、脑梗死、颈动脉斑块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和糖尿病阳性率均高于非脑梗死组,且斑块组的脑梗死和糖尿病阳性率也高于无斑块组,糖尿病组的脑梗死和颈动脉斑块阳性率也均高于无糖尿病组。三者相关性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易导致血栓的形成,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而糖尿病可导致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增加脑梗死的风险,在脑梗死的临床诊治中应加强合理的血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