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夹脊穴配合颈深屈肌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干预措施为针刺夹脊穴配合颈深屈肌训练;对照组为单纯针刺夹脊穴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进行评定,并将2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VAS与N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组内与组间VAS与NDI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颈深屈肌训练可减轻患者颈痛强度及改善颈椎功能,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用加味圣愈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中枢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给予加味圣愈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汤药组给予加味圣愈汤治疗,手法组给予正骨手法治疗,西医组给予西医对照治疗。观察起效时间(OST)、症状消失时间(SDT)及缓解时间(RT),检测治疗前后的脑血管多普勒(TCD)的椎动脉(VA)、大脑后动脉(PCA)及基底动脉(BA)。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100%,汤药组90%,手法组90%,西医组80%,治疗组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SDT、RT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A、PCA、BA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圣愈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中枢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医推拿联合功法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共90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颈椎间歇牵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推拿联合功法训练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评分(NDI)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联合功法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源性枕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分为3组,龙氏正骨手法组40例给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小针刀组40例给予小针刀治疗,龙氏正骨手法联合小针刀组40例给予龙氏正骨手法联合小针刀治疗。结果:总有效率龙氏正骨手法联合小针刀组95.00%,龙氏正骨手法组82.50%、小针刀组80.00%,龙氏正骨手法联合小针刀组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源性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治疗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的核心技术"四步十法",矫正、整复错位颈椎小关节,配合牵引理疗治疗颈椎病颈型10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牵引理疗治疗颈椎病颈型95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6.92%,对照组为41.05% 治疗组总有效率99.07%,对照组为73.96%.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颈型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颅颈外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50例颅颈外伤综合征患者均采用龙氏正骨手法和微波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痊愈23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0%。结论:龙氏正骨手法可纠正关节错位,解除外伤对邻近组织的压迫,在治疗颅颈外伤综合征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摇颈拨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随机分为摇颈拨筋法组(30例)和传统推拿组(30例),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对两组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均有所下降,摇颈拨筋法组均优于常规手法组(P<0.05)。结论:摇颈拨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在改善疼痛及颈部日常活动等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训练治疗慢性颈痛(chronic neck pain,CN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CN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训练,对照组采用中频电疗法结合运动训练。治疗前后运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颈部肌群肌耐力、表面肌电中位频率值(median frequency, MF)以及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Questionnaire, NPQ)对患者颈部功能进行评估、比较,并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观察(评估过程采用盲法)。结果最终59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组31例,对照组28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减轻、颈部肌肉耐力提升、疲劳度下降,NPQ颈痛量表评分下降(均 P<0.05);治疗组在疼痛和疲劳度改善情况上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1%(27/3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4.3%(18/28), P<0.05]。结论理筋正骨手结合运动训练可有效减轻CNP患者的疼痛,增加颈部肌肉耐力,减轻肌肉疲劳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中频电疗法结合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法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老年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行手法治疗,观察组加用核心稳定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闭目原地踏步时间均较治疗前延长(P<0.01),观察组延长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可以瞬间纠正腰椎“骨错缝、筋出槽”,恢复力学平衡。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使筋强骨健,维持腰椎稳定,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性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针刺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1次/d;对照组(40例)给予艾司唑仑片及中医定向治疗,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观察VAS、AIS和PSQI评分比较;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AIS和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VAS、AIS和PSQI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性失眠疗效确切,尤其是长远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龙氏正骨手法结合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性.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手法配合针刀与单纯针刀治疗.结果 治疗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手法配合针刀能从病因病理上纠正颈源性眩晕的生物力学失衡,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使用龙氏正骨手法,研究组3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神经松动术,对比治疗后两组功能、疼痛程度及直腿抬高角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疗效(JOA评分)为(24.24±2.59)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3.03±0.59)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且研究组直腿抬高角度评分(1.87±0.12)分高于对照组(1.35±0.32)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部功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简版:目的:观察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总积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治疗后的疗效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纳入2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纽,每组各130例,治疗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术,对照组采用普通推拿手法,治疗10天后,应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判定患者疼痛缓解症状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1)。PRI、PPI、VAS评分,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治疗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龙氏正骨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林连兵 《新中医》2020,52(4):145-147
目的:观察推拿理筋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效果。方法:纳入12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肝肾亏虚证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推拿理筋手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评定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症状及体征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评估量表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直腿抬高试验、疼痛和麻木,膝、跟腱反射,行走、压痛、生活及工作能力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JOA腰痛评估量表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评分与总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和总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推拿理筋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可有效增强脊柱功能,恢复脊椎的稳定性,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效减轻腰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浮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浮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和对照组(单纯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前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V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个月回访,两组患者VAS评分仍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好且持久,标本兼治,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结合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联合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B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C组应用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3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三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太极拳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是否愿意进行太极拳训练将符合要求的41例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25例)和针刺治疗组(16例)。联合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太极拳训练治疗,针刺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针刺治疗和太极拳训练均每天1次,5次为1个疗程,间隔3 d后进入下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由1名不知道具体分组情况的研究人员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问卷表评定患者的腰部疼痛情况和临床综合疗效,同时观察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腰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5±1.04)分,(5.73±0.71)分,Z=-0.669,P=0.517]。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腰部疼痛VAS评分均降低(Z=-4.374,P=0.000;Z=-3.517,P=0.000),联合治疗组的评分低于针刺治疗组[(1.95±0.77)分,(2.46±0.70)分,Z=2.078,P=0.037]。治疗前2组患者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28±5.37)分,(29.12±5.99)分,Z=0.362,P=0.721]。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ODI评分均降低(Z=-4.378,P=0.000;Z=-3.522,P=0.000),联合治疗组的评分低于针刺治疗组[(10.84±3.88)分,(13.31±2.15)分,Z=2.442,P=0.014]。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联合治疗组1例失访、3例复发,针刺治疗组6例复发。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7,P=0.142)。结论:针刺联合太极拳训练能有效改善慢性NLBP患者的腰部疼痛,短期疗效优于针刺治疗;而复发率与针刺治疗相当,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患者自行居家经筋刮疗术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进行1次针刺和推拿治疗,观察组同时自行居家经筋刮疗术治疗,2次/d,3~5 min/1次,两侧交替进行,以疼痛侧为重点。对照组同时行服用止痛药物治疗。随访观察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随访结束颈椎功能性障碍指数(NDI)评分变化情况,随访期间观察组使用止痛药物治疗情况及2组疗效满意度。结果:2组经1次针刺、按摩治疗后疼痛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I评分2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痛药物使用少,且疗效满意度高(P0.05)。结论:在新媒体技术支撑下的医师持续督促与指导,患者自觉加入治疗的经筋刮疗术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具有持续稳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