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和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44例PTC石蜡标本,用En Vision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α与EZH2的表达。结果 (1)ERα在PTC中的阳性率为41%,在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5%,差异显著(P0.05),ERα在PTC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累犯和肿瘤多灶性生长有关(P0.05),与年龄、肿块大小无关(P0.05);(2)EZH2在PTC中阳性率为30%,在癌旁甲状腺组织中阳性率为3%,差异显著(P0.05),EZH2在PTC中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累犯和肿瘤多灶性生长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块大小无关(P0.05);(3)ERα和EZH2蛋白在PTC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91,P0.05)。结论 ERα和EZH2可能共同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和转移,检测ERα和EZH2,有助于预测PTC的侵袭和转移风险。抗雌激素治疗和针对EZH2的治疗可能成为PTC新的治疗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雌激素调节蛋白(pS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dometriosis,EM)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67例、在位内膜53例及正常内膜32例ERα、ERβ、pS2蛋白的表达。结果:(1)ERα、ERβ表达:异位子宫内膜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和在位子宫内膜组(P〈0.01);(2)pS2表达:在位子宫内膜组阳性表达率高于异位子宫内膜组及正常子宫内膜组(P〈0.01);(3)ERα、ERβ、pS2在卵巢巧克力囊肿的表达较紫蓝色结节中增强(P〈0.05)。结论:ERα、ERβ、pS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的表达密切相关其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健康。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美国近年来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每年新发病例数约3万例左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生育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孕激素受体(PR)及Bcl-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PV 6000法,检测110例子宫内膜息肉组织ERα、ERβ、PR及Bcl-2的表达,并采用Image 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以45例正常子宫内膜作对照。结果 在增殖期,内膜息肉组织中ERα及ERβ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R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内膜(t=2.589,P〈0.05),Bcl-2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内膜(t=2.716,P〈0.01)。在分泌期,内膜息肉组织中ER-α及Bcl-2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R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均有显著性(t=2.574、2.581、2.579,P〈0.05),ERβ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内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α、Bcl-2的高表达和PR相应的低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病因,ERα可能是在子宫内膜息肉形成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雌激素受体亚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成纤维细胞3T3随机突变试验中证实中肿瘤易感基因TSG101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抑制基因,探讨肿瘤易感基因TSG101在甲状腺乳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相应癌旁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中的TSG101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SG101在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0例相应癌旁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TSG1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率为80%,TSG1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TSG1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在相应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中的表达。结论TSG101的过表达可能直接导致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表明TSG101稳定水平的上调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致瘤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9.
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galectin-3(Gal-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差异,明确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214例甲状腺手术标本中Gal-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Gal-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92.6%,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28.1%)、腺瘤(41.8%)及甲状腺炎(12.9%)。结论:Gal-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特异指标。 相似文献
10.
沈祥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1,21(2):310-311,336
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与13(ERv、ERβ)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40例乳腺癌组织及20例乳腺纤腺瘤组织中ER仅与ERpmRNA的表达。结果ERpmRNA总表达率在乳腺癌组织中为52.5%,高于其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20%(P〈0.05);EROtmRNA单独表达率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为65%,高于其在乳腺癌组织的25%(P〈0.05);ER0α与ERl3mRNA共表达表型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2.5%,高于其在乳腺纤维腺瘤组中的15%(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ERα与ERβ共表达表型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P〈0.05),并趋向于更高的肿瘤病理学分级。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ERα与ERβ共同表达可能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GF—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正常的甲状腺组织中PDGF—A的表达差异。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组(HSCORE中位数=1.92,SEM=0.46)与正常甲状腺组(HSCORE中位数0.38,SEM=0.05)PDGF—A链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PDGF-A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组中较正常甲状腺组明显过度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组阳性率68.6%,而正常甲状腺组阳性率仅为17.1%。结论PDGF-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和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PDGF很有希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潜在辅助诊断因子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乳头状癌c-erbB-2、nm23及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c-erbB-2,nm23及p53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4例PTC中c-erbB-2,nm23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84例TPC中,c-erbB-2,nm23及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60%和17%,阳性程度与细胞异型性显著相关,与肿瘤大小无关。c-erbB-2和nm23蛋白的表达依甲状腺外浸润和转移情况的不同差异显著,而c-erbB-2和p53蛋白的表达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中差异显著,c-erbB-2与nm23,p53蛋白的表达显著相关,结论:PTC中c-erbB-2蛋白过表达,nm23蛋白低表达是其易于浸润和转移的原因之一,c-erbB-2和p53过表达提示肿瘤分化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K19与PTE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的表达。方法 Eli VisionTMSuper法检测4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48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中CK19与PTEN的表达,分析其敏感度(Sen)、特异度(Spe)、准确度(Acc)、阳性预测值(+PV)、阴性预测值(-PV)。结果 CK19与PTEN的以上指标分别依次为100%、69.45%、85.02%、76.27%、100%;93.77%、100%、96.87%、100%、94.11%,序列试验Spe为100%、Sen为93.77%。结论 CK19与PTEN可作为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的主要分子标记物,联合检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COX-2、VEGF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OX-2、VEGF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不同分区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及其对PTC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的意义,为临床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OX-2和VEGF在26例有淋巴结转移的多灶性PTC及不同分区淋巴结(Ⅵ区、Ⅱ~Ⅴ区)中的表达,对照临床病理因素,分析COX-2和VEGF与多灶PT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多灶性PTC47例,26例淋巴结转移,其中Ⅵ区转移23例,Ⅱ~Ⅴ区15例,Ⅵ区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性(r=0.43,χ2=8.51,P<0.01)。COX-2和VEGF在Ⅵ区和Ⅱ~Ⅴ区转移淋巴结中表达也呈正相关(r=0.54,χ2=12.01,P<0.01)。伴有原发灶包膜外侵犯者COX-2和VEGF高表达,易发生Ⅵ区淋巴结转移。COX-2和VEGF在转移淋巴结与原发癌灶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5年至9年9个月,患者均健在。结论多灶性PTC侵袭转移与COX-2和VEGF高表达密切相关,Ⅵ区为PTC较早发生淋巴转移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研究有助于确定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范围,多灶性PTC手术方式宜选择甲状腺全切术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常规术中淋巴结冰冻病理检查,选择性颈外侧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甲状腺癌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多于男性,颈部有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患者自己或体检中发现,或在B超等检查时发现。甲状腺癌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影像学检查也难以判断肿块的良恶性,最终需病理诊断。本文通过检测Galectin-3、CK19和HBME-1,探讨这些指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研究RAD5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37例正常甲状腺RAD5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征特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RAD51蛋白表达比正常甲状腺组升高(P<0.0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RAD51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肿瘤大小相关(P<0.05)。结论 RAD5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PTC发生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56例P T C、22例甲状腺腺瘤、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 P法)检测BDNF的表达。【结果】BDNF在PTC、甲状腺腺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 P <0.05);BDNF的表达水平与PTC肿块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05);BDNF表达水平与 PTC发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 P >0.05);BDNF的表达水平与PTC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r =-0.482,P<0.05)。【结论】BDNF过表达可能与甲状腺腺瘤、PTC发生有关;BDNF表达水平为临床上判断PTC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可能性提供有效参考,对指导PTC手术方式及辅助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ROP2、p-Akt及viment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甲状腺瘤组织、36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TROP2、p-Akt及vimentin的表达,并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8%、68.4%、69.7%,与甲状腺瘤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在Ⅲ+Ⅳ期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表明,TROP2与p-Akt、vimentin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313,P=0.038;r=0.402,P=0.031);p-Akt与vimentin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464,P=0.026)。结论:TROP2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恶性侵袭及转移有关,可作为靶向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潜在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p53、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PTC病理标本和31例良性甲状腺病变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者中p53和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53、p73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结果:PTC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为72.0%,p73的阳性表达率为67.0%,较良性甲状腺病变组织(均为12.9%)中的阳性表达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53在TNM分期Ⅰ和Ⅱ期患者中的表达率较Ⅲ和Ⅳ期患者低(P<0.05)。结论:PTC组织中p53、p73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PTC发生、发展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P1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收集132例行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切除标本和同期住院的40例甲状腺瘤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测定P16基因表达并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参数与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 P1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低于甲状腺瘤组织(P<0.05),P16的表达与转移、复发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P16可能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和发展,并进而影响其生物学特点及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