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情况。方法 189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后比较分型与影像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比较OCSP各型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随访跟踪90 d观察预后情况。结果完全前循环梗死型(PACI)在4种类型中构成比为46.03%,且与腔隙性梗死型(LACI)、完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及后循环梗死型(POCI)亚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OCSP分型与影像学诊断分型结果的一致率为84.66%(160/189),各亚型的一致率为TACI 84.00%、PACI 90.91%、POCI 76.47%、LACI 80.00%;各亚型NIHSS评分显示,TACI最高,其次是PACI、POCI,LACI最低(P<0.05);发病90 d时,死亡率TACI>POCI>PACI>LACI,TACI与其他各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TACI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照《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4)》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次/d,静脉输液)治疗,治疗前后两组进行比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BI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BI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对照组[(4.61±0.96)分]显著高于治疗组[(1.77±1.34)分,t=14.316,P0.001],治疗组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其可能是通过改善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自由基等发挥药理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S100β蛋白与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及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脑梗死组),正常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按OCSP分型将脑梗死组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后循环梗死(POCI)和腔隙性梗死(LACI)4组,分别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确定有无认知功能障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S100β蛋白.结果 脑梗死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54.4%(98/180),脑梗死组有认知功能障碍者、无认知功能障碍者、正常对照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梗死组TACI型21例,PACI型60例,POCI型22例,LACI型77例;脑梗死组各型与正常对照组、TACI型与脑梗死其他3型、PACI型与LACI型的血清S100β蛋白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清S100β蛋白可作为脑梗死早期脑损害的生化指标之一,尤其是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脑梗死OCSP分型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2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明显优于对照组85.4%(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7.31±1.44)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BI评分(66.05±6.53)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丁苯酞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针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7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NIHSS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23.4±3.9)分,(34.6±10.1)分,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23.3±4.1)分,(35.0±9.8)分,观察组治疗后为(8.4±4.0)分,(85.3±10.0)分,对照组治疗后为(13.2±3.7)分,(71.2±7.8)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的更加明显(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19%、75.6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 OCSP)分型与急性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和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按照OCSP分型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ot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 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rt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 PACI)、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 POCI)和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 LACI).记录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价卒中严重程度,≤8分为轻度卒中,>8分为中重度卒中.以发病后90 d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价临床转归,转归良好定义为mRS评分0~2分,转归不良定义为mRS评分3~5分、死亡或发生心血管事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OCSP分型与卒中严重程度和转归的独立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76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TACI型46例(6.0%),PACI型281例(36.7%),POCI型229例(29.9%),LACI型209例(27.3%);轻度卒中580例(75.8%),中重度卒中185例(24.2%);失访17例,513例(68.6%)转归良好,235例(31.4%)转归不良.各OCSP分型基线NIHSS评分和转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TACI型基线NIHSS评分最高,转归最差,转归不良的患者比例高达89.1%;LACI型组基线NIHSS评分最低,转归相对较好,转归不良的患者比例为8.9%;PACI型基线NIHSS评分与POCI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转归不良的患者比例则不然.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CI是中重度卒中(优势比84.881,95%可信区间20.307~354.792;P<0.001)和转归不良(优势比21.472,95%可信区间8.362~55.136;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OCSP分型与急性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和转归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CA)区域脑梗死MCA病变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神经内科2002年5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结合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进行相关性研究,154例入组患者被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和腔隙性梗死(LACI)。结果TACI组出现MCA主干闭塞的比例高于LACI组(P<0·01),LACI组MCA正常的发生率高于TACI组(P<0·01)。结论在MCA区域脑梗死的患者中,TACI组可预测MCA主干闭塞,LACI可预测MCA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CA)区域脑梗死MCA病变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神经内科2002年5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结合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进行相关性研究,154例入组患者被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和腔隙性梗死(LACI)。结果TACI组出现MCA主干闭塞的比例高于LACI组(P〈0.01),LACI组MCA正常的发生率高于TACI组(P〈0.01)。结论在MCA区域脑梗死的患者中,TACI组可预测MCA主干闭塞,LACI可预测MCA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各亚型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特点,探讨脑梗死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和狭窄部位与OCSP分型各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并依据OCSP分型标准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型(37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型(109例)、后循环梗死(POCI)型(66例)和腔隙性梗死(LACI)型(88例),比较各型患者头颈部责任血管病变的特点。结果 OCSP分型TACI、PACI、POCI和LACI各亚型脑梗死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责任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分别为86.8%、75.3%、88.5%和86.3%,各亚型之间头颈部责任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OCSP分型各亚型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责任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中,TACI亚型以重度狭窄或闭塞为主,PACI和LACI亚型以轻、中度狭窄为主,POCI亚型以轻度狭窄为主,TACI亚型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责任动脉的重度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个亚型组(P<0.05)。OCSP分型各亚型脑梗死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责任动脉中,以颅内外动脉串联狭窄或闭塞为主,其中,PACI和POCI亚型的发生率最高,高于TACI亚型及LACI亚型(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责任病灶侧头颈部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和狭窄部位与OCSP分型各亚型有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256层螺旋CT头颈部CTA检查,可明确脑血管狭窄、狭窄程度及责任血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银杏叶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运用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丁苯酞注射液基础上口服银杏叶片治疗。两组治疗疗程2 w。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BI)量表和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专用量表(SS-QOL)评分,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反应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而BI评分和SS-QO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BI评分和S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和平均血流速度(Vm)显著高于治疗前,而波动指数(PI)...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低血糖后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急性低血糖后脑梗死患者,按NIHSS评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 d、7 d、14 d测两组的NIHSS评分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g/L)。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VEGF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低血糖诱发的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而改善脑梗死。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与MRI、TCD检测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OCSP分型与MRI、TCD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共105例为研究对象,进行OCSP分型、TCD、MRI检测。结果(1)OCSP分型与MRI结果有高度一致性(P<0.05)。(2)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较多见于TACI(50%),PACI以中度狭窄为主(29%),POCI中基本正常(47%),LACI中大脑中动脉为轻度狭窄(39%)。结论脑梗死OCSP分型与MRI结果显著一致,把OCSP分型与TCD检测结合,可更好地指导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将来源于南京脑卒中注册项目的478例患者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组(TACI组,79例)、部分前循环梗死组(PACI组,125例)、后循环梗死组(POCI组,111例)和腔隙性脑梗死组(LACI组,163例),分析各危险因素在OCSP亚型中的分布。结果在4组患者中,高血压、高TC血症、吸烟、饮酒、颈动脉狭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ACI组发生心房颤动的比例高于LACI组和POCI组(P<0.01),并高于PACI组(P<0.05);LACI组的糖尿病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在OCSP亚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与前循环梗死密切相关,糖尿病更多见于LACI。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16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并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46/58),低于治疗组的93.1%(54/58)(χ2=4.64000,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可快速恢复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发生进展性神经功能恶化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发生进展性神经功能恶化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bid,2周为一疗程;两组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疗效评价,治疗过程中监测每日血压,治疗前后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及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3.97±2.20)分及(7.20±2.8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7天内的血压监测,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不同程度升高,而对照组则呈下降趋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后TCD结果,两组的脑血流速度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发生进展性神经功能恶化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损伤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损伤、血清Hcy和CysC水平变化及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BI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BI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颅内动脉峰流速(Vp)和平均流速(Vm)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脉动指数(P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颅内动脉Vp和Vm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和GSH-P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cy和Cys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cy和Cys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及降低血清Hcy和CysC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两组病人均常规给予脑梗死方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1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VEGF、SOD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MD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损伤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血管新生,减轻自由基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英国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病人,OCSP分型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后循环梗死(POCI)、腔隙性梗死(LACI);再根据病情有无进展分为非进展性和进展性脑梗死。比较各临床亚型脑梗死在非进展性和进展性脑梗死组间的分布差异,并分析梗死临床亚型与是否进展的相关性分析,然后进一步回归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50例病人入选,其中非进展性脑梗死99例,进展性脑梗死51例;其临床亚型分型中,发生在TACI为7例,PACI 45例,LACI64例,POCI 34例。不同临床亚型梗死在非进展性和进展性脑梗死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P=0.004),其中进展性脑梗死发生TACI、PACI的几率显著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梗死临床亚型与是否进展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进展性脑梗死更易发生于TACI和PACI(r=0.18,P=0.03;r=0.21,P=0.01);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的临床亚型与其有关(P=0.007),表现为TACI、PACI发生梗死进展的可能性较其他亚型显著增加,但经年龄、血糖等相关因素校正后,此种趋势消失(P=0.09)。结论梗死临床亚型与其是否进展密切相关,发生在TACI、PACI的病人更容易出现病情进展,但年龄、血糖等相关因素更决定了脑梗死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NIHS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病人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所有病人入院后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两组均治疗21 d。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等变化差异,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1)等微观指标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316,P0.01),观察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9.62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5.623,P=0.012);观察组不良反应率5.71%,低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