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赵腾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8(5):831-831
作者应用卫生质量指数对开封市主要公共场所近 3a监测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为今后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1999年至 2 0 0 1年选择开封市有代表性的38家公共场所进行连续测定 ,其中歌舞厅 10家 ,影剧院 6家 ,旅店 2 2家。1.2 调查指标及方法 调查指标为温度、湿度、风速、噪声、CO、CO2 、空气细菌总数。测定方法参考公共场所卫生监测规范与检验方法[1] 。1.3 公共场所评价及质量判定标准[2 ] 用公共场所卫生综合评价方法 ,质量指数用如下公式计算。Ii=Ijmin+Ci-Sij(1)Sij(2 ) -Sij(1)… 相似文献
2.
确立卫生科技战略强化科研组织管理刘文第马湘玲近年来,我国科研战略和科研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地指明了科技工作和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实施科... 相似文献
3.
4.
5.
6.
黄静霞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1998,11(4):89-90
汕头大学(下称我校)是由香港著名爱国人士李嘉诚先生捐巨资兴建的综合性大学,自lop年起,使用李嘉诚先生捐赠的科研补贴经费,设立学校科研基金,分期分批扶持一些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的实行,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推动了学校的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使我校从一个新办的省属普通高校,发展成为硕士、博士授权单位,进人国家"Zll工程"建设行列。l&科研基金的任务及作用l.l设立校科研基金为组织、培养科研队伍创造条件汕头大学创办初期,科研工作面临的情况是:人员新,科研力量… 相似文献
7.
卫生科技项目评价指标的构建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科技评估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经典的评估方法,根据评估客体可分为直接评估法和间接评估法两类,指标体系评估法是直接评估法之一。指标体系即一组能显示成果水平的系列指标,指标体系评估法以同行评议为基础,但为同行专家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标准,使专家按统一的标准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法一般采用量化手段减少评估的主观性,增加评估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8.
医学科技论文是科技人员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的总结,也是一所医院综合实力和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反映,同时也客观地记载和反映了此地区的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和进步。为此,对我院1989-1998年十年来公开发表的1011篇学术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总结经验,扬长避短,这无疑对我院的科技发展与交流,强化医学科技管理,推动本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更快进步,紧跟国际国内医学科技的飞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资料统计与分析1.1发表论文的级别及时间由表1可见,我院发表论文呈逐年增加趋势,以近3年为速,占十年中发表论文总数的一半,并以… 相似文献
9.
马军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3,22(2):53-54
目的:探讨我市食品卫生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99~2002年各类食品监测合格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近4a总食品监测合格率逐年上升,但个别种类合格率偏低,与卫生设施不完善、从业人员卫生法律意识淡漠及自身卫生管理松懈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和执法力度,改善基本卫生设施,提高从业人员卫生素质,完善自检、代检体系是提高食品卫生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评价幼儿手部卫生干预措施依从性以及减少手足口病发病的效果,为探讨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深圳市罗湖区5家幼儿园大班,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开展手部卫生知识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儿童进行干预,并于干预前后分别观察幼儿的手部卫生依从性,采用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作为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干预组幼儿园幼儿在重要时刻(厕后、手明显脏时、室外活动后)依从性分别由69. 79%、31. 79%、34. 15%提高到80. 16%、73. 78%、78. 74%,有效提高了儿童手部卫生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 8 588,P <0. 05)。其他幼儿园大班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93. 45/万)高于干预幼儿园大班儿童发病率(24. 51/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1 397,P <0. 05)。结论干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幼儿园儿童的手部卫生依从性,可以考虑在更多幼儿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6~10周岁正视儿童黄斑及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年龄、眼轴的相关性,探讨正视儿童眼底结构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10周岁正视儿童90例(180眼),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进行包括黄斑区视网膜9个分区及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检测,并对SFCT与受检儿童年龄、眼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受检儿童右眼SFCT为(338.28±32.50)滋m,中心凹1mm区域厚度(CSF)为(255.96±18.06)滋m,中心凹中点厚度(CPT)为(214.05±14.71)滋m;左眼SFCT为(338.22±32.22)滋m,CSF为(256.82±17.86)滋m,CPT为(213.70±15.03)滋m;左、右眼SFCT、CSF、CPT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男性与女性受检儿童右眼黄斑及脉络膜厚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各年龄段受检儿童右眼CSF、CPT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SFCT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受检儿童右眼CSF与年龄、CPT均呈正相关(r=0.229、0.765,均P<0.05),而SFCT与年龄、眼轴均呈负相关(r=-0.568、-0.297,均P<0.05)。结论性别对6~10周岁正视儿童黄斑及脉络膜厚度无明显影响;而随着儿童年龄与眼轴的不断增长,SFCT呈变薄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评估乙肝疫苗在海南省推广应用10年的效果,为制定乙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随机原则根据海南省不同经济状况分层抽取5个市县,各市县根据不同经济水平抽取3个点,每个点按年龄组对1-10岁儿童各调查30-50名;按调查表内容调查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史和表面抗原携带率(HBsAg),并与1992年全国肝炎流调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调查了1-10岁儿童1552名,乙肝接种率为54.2%,HBsAg平均携带率为6.44%。在1992年全国肝炎流调的同一地区10岁以下儿童中,乙肝疫苗接种率由0提高到92.3%,HBsAg携带率由乙肝疫苗推广应用前的16,2%降到了2,11%;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乙肝疫苗接种率和HBsAg携带率不同。结论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是降低人群乙肝感染率的极其有效的措施,经济条件是影响海南乙肝疫苗接种率和HBsAg携带率的主要因素。建议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及时率,确保安全注射是实现乙肝控制目标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镇安县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镇安县开展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并在全省推广。方法将项目县开始基线调查数据与2005、2006、2007、2008、2009年专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价项目县开展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效果。结果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从基线调查的41.09%提高到2005年的71.45%、2006年的88.35%、2007年的89.11%、2008年的92.10%、2009年的93.56%;对艾滋病持正确态度人的比例上升,从基线调查的34.32%提高到2009年的91.71%。结论在学校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效果显著,同时应不断探索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形成性评价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0级预防医学专业1班55名学生为对照组,2班56名学生为实验组,分别进行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通过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分析结果。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字2检验、秩和检验、一元线性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实验组学生实验成绩、期末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成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0);实验组学生总评成绩更接近负偏态分布,平均成绩为8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成绩79分(P〈0.01),且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呈正相关(r=0.865,P〈0.001)。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认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结论形成性评价提高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8):157-160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疾病管理及科普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1~5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0例,采用基于移动互联网联合科普教育的疾病管理模式,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FPG经治疗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 hPG和HbA1c均恢复较好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使用剂量、住院时间、发病次数和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采用移动互联网的疾病管理及科普教育的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有效减少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此方法简便快捷且易操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社区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有效方式。方法:采用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和中国性病防治协会制作的95块图并茂的艾滋病展板,结合播放预防艾滋病知识光盘、散发宣传单和专家咨询,在全省19个市县开展巡回活动,每次活动前后2个月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巡回展活动后人群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掌握普遍比活动前好,正答率均高出活动前3.66-19.51个百分点不等,平均高出9.29个百分点,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性(P<0.001);而巡回展活动前后人群对艾滋病人及其病毒携带的基本态度比变化则部分显示差异具有显性。结论:采用以图片巡回展为主体的形式在社区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其具有覆盖面广、受益群众多、效果好、经济、简单易行等优点,为普及艾滋病知识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教育干预对小学生手卫生知识及洗手依从性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小学五年级12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施行教育干预措施,对干预前、干预后情况进行调查、评价。结果干预后学生手卫生知识明显改善,正确六步洗手法合格率和手卫生监测合格率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开展手卫生行为教育早期干预,学生手细菌菌落监测明显降低(低于10 cfu/cm2),学生手污染明显改善;正确六步洗手法合格率91.1%,手卫生行为逐步规范。因此,我们认为教育干预对规范小学生手卫生行为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自2006年10月—2014年6月,深圳市实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的效果,以期为调整全市的耐多药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及2006年10月—2014年6月深圳市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工作月报、季报和年度报表收集相关信息,分析全市耐多药结核病政策保障情况、体系建设情况、项目覆盖情况、病人发现情况、治疗情况等。结果在项目实施期间,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建立了工作机制、医疗保障和法律保障。建立MDR-TB三级防控网络、市区两级诊断平台、市区两级实验室网络。项目覆盖全市所有10个区和全市所有人群,包括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将MDR-TB的筛查对象扩大到所有涂阳肺结核患者,包括新涂阳和复治涂阳患者。项目实施期间,全市共发现MDR-TB患者607例,纳入项目治疗168例,成功治疗率高达70.2%。结论通过项目的实施,发现"传播"已成为全市耐多药结核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加上对流动人口耐多药结核病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耐多药结核病疫情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迫切需要有效措施,以防止耐药结核病疫情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