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守疗法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7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腓总神经在腓骨颈的骨—筋膜和内受压而产生的征候群。自 1988年~ 1994年 ,我们采用保守疗法对在门诊所遇的 7名患者进行了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16~ 37岁。其中长时间屈膝下蹲所致者 4例 ,踝关节急剧内翻损伤所致者 3例。从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为 36小时~ 3天。二、症状及诊断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 :小腿及足外侧疼痛或感觉障碍 ,疼痛于行走加快时及足内翻时加剧 ,踝背伸和伸趾无力或受限 ,足外翻力差或消失。腓骨颈处 Tinel征阳性。本组病例均…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农民,汉族。因双膝关节连续屈曲蹲位劳动12h,出现双小腿麻木、足及足趾背伸障碍,逐渐加重,8天入院。体检:患者行走呈跨越步态,双小腿及足背外侧触觉、痛觉减退,双侧腓骨颈部Tinel征阳性,双侧拇长伸肌、趾长伸肌、胫前肌、腓骨长短肌的肌力均为Ⅲ级,双侧屈趾肌及小腿三头肌的肌力正常。临床诊断:双腓总神经急性卡压征。手术探查发现,右腓总神经在腓管内有4cm长明显充血、水肿、灰暗无光泽、柔软性不良,左腓总神经在腓管内有3cm长轻度充血、水肿,伴行血管淤滞、扩张。为证明此病理改变的病因,模拟下蹲的姿…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21岁,体育专业学员,7个月前在一次三级跳远运动后,自觉右小腿外侧及足背麻木,右踝背伸、外翻不能,于当地诊断为“右腓总神经损伤”,行腓骨颈部腓总神经探查松解术,术后半年无明显恢复。于2002年11月入院,检查:右小腿腓骨颈部见陈旧刀口瘢痕,右小腿远端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缺如,右足下垂,不能主动背伸、外翻,小腿前群及外侧群肌力为0级。肌电图:右腓总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21岁。火药枪弹丸从左大腿下段正中击入,腘窝外侧穿出,伤后足下垂28天入院。检查:左小腿外侧皮肤感觉迟缓,皮温降低,足背感觉消失,足下垂。诊断左腓总神经伤,行左腓总神经探查术。术中见腓总神经缺损2.5cm,分离松解两断  相似文献   

5.
我们自 1 997年 1月~ 1 999年 6月 ,采用改良的胫后肌前置与 口止母长伸肌后置术 (Jones手术 )联合治疗晚期腓总神经损伤 8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8例 ,男 6例 ,女 2例。年龄 6~ 59岁。均为腓总神经开放性损伤。神经损伤未处理 4例 ,不规范吻合 1例 ,自体神经电缆式移植 3例。检查 :均有明显跛行及足下垂 ,足背及小腿外侧感觉障碍。踝关节背伸均小于健侧 1 /2以上 ,跖屈小于健侧 1 5°以上。手术时间 :伤后 2~ 3年 5例 ,3~ 4年 3例。入院后均行神经探查术 ,发现腓总神经陈旧损伤变性 ,不具备再吻合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伤性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踝关节外伤性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进行综合治疗,其中11例保守治疗,5例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腓总神经有不同程度的水肿、黏连,色泽苍白或暗淡,外膜增厚。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6年,平均4年。观察双下肢胫骨前肌、腓骨长短肌、伸足母长肌及伸趾长肌等肌力及小腿外侧、足背皮肤感觉恢复情况。16例患者腓总神经损伤的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优10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对于踝关节损伤引起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予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于诊断完全性神经损伤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及早行神经松解术,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病例资料患者,男,38岁。1994年9月5日于汽车上卸物时跌下,左膝下方被直径3mm铁丝勒伤,在当地治疗。无骨折,但左小腿外侧及足背麻木日趋严重,造成足不能抬,跛行,上下阶梯困难,影响劳动及生活,3个月不见好转而入院。体检:患肢足下垂,轻度外翻,足趾...  相似文献   

8.
我们自 1999年 10月以来治疗后踝骨折 12例。其中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16~ 72岁 ,平均 44岁 ,受伤就诊时间 1h~ 8d,手术时间为跟骨牵引后 3~ 6d。交通事故伤 8例 ,高处坠落伤 4例。 6例合并内外踝骨折 ,3例合并内踝骨折 ,1例合并外踝骨折 ,2例单纯后踝骨折。  对骨折有移位者 ,均行跟骨牵引以利于术中复位 ,腰麻后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 ,如伴内外踝骨折 ,先常规切开复位固定内外踝。固定后踝时 ,于踝关节上作胫前正中切口约2 0~ 2 5cm ,切开皮肤及浅层与深层筋膜 ,部分切开小腿横韧带 ,将拇长伸肌肌腱、腓深神经胫前动脉向内侧…  相似文献   

9.
外固定支架穿针致腓总神经损伤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0年至1995年间曾用Bastiani单侧外固定支架法治疗胫腓骨骨折63例,出现程度不等的腓总神经损伤5例。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在小腿内侧胫骨骨折两端,分别平行钻入两枚螺纹针,然后安固定器,使固定器与4枚针连接,继之在X线指示下调整复位以达到解剖复位;拧紧各个装置的固定螺丝。术后第2天查房时发现三例患者出现小腿近足外侧皮肤麻木,拇伸肌力减退,患足下垂等症状。考虑为腓总神经损伤所致。在透视下查看骨折断端位置及4枚固定针的位置及走向。发现近端固定针从内侧进针后通过上胫  相似文献   

10.
我院 1995~ 1998年采用可折断式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3 2例 ,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1例 ,女 11例 ,年龄为 18~ 62岁。受伤原因 :车祸 9例 ,摔伤 2 0例 ,砸伤 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 3h~ 7d ,平均 12h。术后随访时间为 2 5~ 5 6个月 ,平均为 3 7个月。按Garden骨折分类 :Ⅱ型 3例、Ⅲ型 2 5例、Ⅳ型 4例。2 治疗方法硬膜外麻醉后 ,置患者于骨科手术床上 ,于“C”形臂下观察骨折移位情况。助手使患肢屈髋屈膝各 90°并牵引 ,术者用双手于腹股沟区向后挤压 ,助手于牵引状态下逐渐伸髋、伸膝并外展内旋患肢 ,…  相似文献   

11.
1 病历介绍 例1,女性,50岁。车祸致伤左下肢2h入院。入院诊断:左股骨髁上及左胫腓骨上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失血性休克。即刻抗休克治疗,同时行手术内固定。术中处理胫骨上端骨折时,取髂骨及同侧上段腓骨植骨。术后次日查房,查见左足背伸肌力0级,左腓骨长、短肌肌力Ⅰ级。左足背及左小腿外侧面感觉迟钝。考虑为左腓总神经损伤,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半个月后,切口甲级愈合。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神经探查术,术中见左腓总神经被首次手术取腓骨植骨时未取出之腓骨小头骨断端卡压,神经梭形肿胀,将腓骨头取出,神经予以松解。术后辅以神…  相似文献   

12.
小腿骨折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腿骨折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成因、鉴别特征、早期误诊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小腿骨折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获6~12个月的随访,3例发生小腿前外侧间室肌肉坏死者出现足下垂,其余均因缺血性肌挛缩致足趾和(或)踝关节背伸无力.结论 通过严格把握手术时机、术中彻底止血、术后及时识别患肢功能障碍、充分引流等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小腿骨折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少伤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上胫腓关节液流注性囊肿致腓总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我科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因上胫腓关节液流注致腓总神经卡压的9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6例神经外囊肿患者经神经松解、囊肿切除术后踝关节及各趾背伸肌力达M4~M5,平均恢复时间约3.5个月;3例神经内囊肿患者经同一术式治疗,背伸肌力达M3~M4,平均恢复时间7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上胫腓关节液流注可形成腓总神经内或外囊肿,神经内囊肿较神经外囊肿恢复时间长、效果差.此类疾病早诊治,早治疗,患肢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4.
腘窝的解剖结构复杂,神经、血管集中,临床上此处手术损伤血管神经的报道并不少见,近期我科收治1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59岁。2005年5月10日,因“右腘窝囊肿”在外院行“腘窝囊肿切除术”。术后出现右小腿及右足麻木,右足背伸不能,经保守治疗1个月后右小腿浅感觉有所改善,但右足仍背伸不能,转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下肢跛行,右腘窝处一长约6cm横行切口瘢痕显足总肌神下位围被离深行痕,右小腿前侧及外侧浅感觉较左侧明显减退,右足及右足趾背伸肌力0级,右足背侧浅感觉减退。肌电图检查:右腓总神经、腓骨小头、踝部、伸…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3岁,4个月前因车祸致左股骨下段骨折,伤后2周在当地医院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1个月后发现左足下垂、背伸无力,小腿外侧及足外侧感觉麻木,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2个半月后症状无好转,且足背伸无力加重入我院。检查:左股部下  相似文献   

16.
后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 ,其损伤后将直接导致膝关节的后直向不稳[1] 。自 1995年 7月~ 2 0 0 1年12月应用关节镜诊断和处理后交叉韧带损伤及其合并的关节内其它损伤 2 2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 ,男 14例 ,女 8例。年龄 18~5 6岁 ,平均 31岁。左膝 10例 ,右膝 12例。车祸伤 12例 ,高处坠落伤 2例 ,踢足球伤 2例 ,船绳绞伤 1例 ,重物压伤2例 ,扭伤 3例。后抽屉试验阳性 2 1例 ,9例小腿明显后沉 ,1例合并外侧副韧带断裂及腓总神经损伤 ,膝内翻应力试验阳性 ,患侧足趾、踝不能背伸 ,小腿外侧、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胫后肌腱转位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源性足下垂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2016年9月,采用胫后肌腱转位治疗21例单侧腓总神经损伤源性足下垂畸形。男12例,女9例;年龄23~47岁,平均32.1岁。致伤原因: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7例,胫腓骨近端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5例,刺伤或割伤行神经探查术3例,直接打击暴力4例,腓骨头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8年,平均5.6年。合并家族遗传性踇外翻畸形1例、柔韧性足趾屈曲挛缩5例。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足功能(FAAM)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测量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以及背伸肌力。摄X线片并测量Meary角、跟骨倾斜角以及后足力线角。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2个月,平均30.2个月。患者踝关节背伸肌力由术前0级恢复至3~4级。随访期间未出现平足畸形、爪形趾。末次随访时,Meary角、跟骨倾斜角以及后足力线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AOFAS评分、FAAM评分、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跖屈活动度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239,P=0.158)。健、患侧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及AOFAS评分、FAAM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跖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19,P=0.538)。结论胫后肌腱转位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源性足下垂畸形有效,患者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术后早期未出现继发性平足畸形。  相似文献   

18.
我们自1979年2月至1988年5月,用手法复位肘伸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88例,其中男61例,女27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6岁;左侧33例,右侧55例;伤后就诊时间7小时至2周;外翻移位的69例,前翻移位的19例;横形骨折的77例,短斜形的11例。 治疗方法患儿取坐卧位均可,上肢外展肘伸170°,两助手分别握上臂及前臂拔伸牵引,术者立于患肢外侧,①桡骨小头外翻移位,令下部助手将前臂内收  相似文献   

19.
男 ,30岁。因左膝外侧刀砍伤后下肢感觉、运动障碍 1个月 ,于 1996年 5月 16日入院。自觉左小腿外侧及足背麻木 ,左侧踝关节及趾背伸障碍。检查 :左膝外侧长 8cm瘢痕 ,左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消失 ,左胫骨前肌、口止母长伸肌、趾长、短伸肌及腓骨长、短肌肌力 0级 ,神经干叩击试验阳性。手术自左侧股后、腓骨小头上约 8cm处 ,沿股二头肌内缘向下外经腓骨小头后方 ,转向腓骨颈前下 ,长约 15 cm呈S形切口 ,解剖腓总神经。在距腓骨小头下 3cm处 ,见腓深、浅神经完全断裂 ,松解远近神经断端 ,屈膝 90°位用 9/ 0针线吻合腓深浅神经外膜。术后长腿…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男,69岁,因右侧小腿疼痛8周、右踝关节背伸无力6周,于2017年7月3日入院。患者8周前出现右侧腘窝外侧及右侧小腿前外侧、足背、足底皮疹和水疱,皮疹区阵发性电击样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接受抗病毒及对症治疗,2周后皮疹逐渐消退。但仍有腓总神经分布区皮肤持续烧灼样疼痛,并出现右侧踝关节背伸无力,行走不利。神经电图提示:腓总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