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沙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77-78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86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24例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行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中后囊膜破裂发生率为27.9%,全部行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术。其中2例囊袋内固定,8例睫状沟固定植入,14例行人工晶体双攀缝线固定法植入。随访时间1~24个月,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或缝线固定是小切口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人工晶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 05 6例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术中51例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中后囊膜破裂发生率为4.8%,全部行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5例囊袋内固定植入,42例睫状沟固定植入和4例DGR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法植入.术后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3者46例(90.2%);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05,低于0.3者4例(7.8%);矫正视力低于0.05者1例(2.0%).结论前段玻璃体切割术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破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颖  闫筠 《天津医药》1998,26(3):182-183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手术要领之一是保留完整的后囊,才能进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属于该手术中严重的操作性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则难以进行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植入,并严重影响远期疗效。现将我院1989年5月至1996年7月,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杜斌  李天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313-231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以减少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方法:对185例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9例(占4.86%),全部患者均同期植入人工晶体。结论:后囊破裂可以出现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中的各个步骤,术中及早的发现后囊破裂并给予正确的处理,准确判断后囊破裂孔的大小及位置,正确处理脱出的玻璃体,利用残留的前后囊膜,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仍然可望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6~2009年的60例(60眼)糖尿病性白内障与同时期60例(60眼)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临床分析与比较。结果后囊膜破裂5眼,其中糖尿病组3眼,对照组2眼,经处理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2眼,植入睫状沟1眼,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2眼。结论只要术前准备充分,术中的丰富经验,术中娴熟的手术技巧,术后便可极大地改善患者视力,而术后并发症经过及时正确处理均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认为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18例18眼,观察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8个月),矫正视力<0.02者2眼,0.02~0.1者4眼,0.2~0.3者8眼,>0.3者4眼.术后主要并发症为眼前节葡萄膜反应、角膜反应、高眼压、玻璃体再出血、视网膜脱离.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影响视力恢复的主要原因为跟后节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人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住院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且资料完整的38例(53眼)闭角型青光眼资料,其中39只眼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4只眼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有明显的晶状体混浊。随访6个月至24个月,平均13.3个月。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前眼压(49.1±14.8)mmHg(1mmHg=0.133kPa),术后眼压(13.2±4.5)mmHg。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前眼压(42.6±14.1)mmHg,术后眼压(14.5±4.1)mmHg。术后45只眼(85.00%)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8.
笔者讨论了在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中 如遇先天障或继发障后囊膜明显混浊者 术中一次行后囊膜环形撕囊术 共施行8例 结果8例患眼均一次手术成功 5例无玻璃体脱出 3例有少许玻璃体脱者行晶体上攀固定.术后视力均较以前不撕囊者提高(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3例(32眼)儿童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采用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植入人工晶体后行一期后囊膜环形撕囊加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后观察视力、屈光状态、人工晶体位置及后囊情况,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2年。结果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色素膜炎反应,5眼视轴区人工晶体后有少量膜性渗出,1眼发生一过性高眼压,1眼出现人工晶体瞳孔挟持,所有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结论儿童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提高视力,防止弱视的最佳选择,一期后囊膜环形撕囊加前部玻璃体切除,可有效防止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安贺拉滴眼液在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安贺拉滴眼液(0.5%酮咯酸氨丁三醇)在控制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虹膜炎的效果,方法:80例(80眼)老年性白内障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1组为安贺拉滴眼液治疗组,1组为典心残滴眼滴治疗组,所有患者术前3天氯霉素滴眼滴眼一天3次,术前1小时复方托呲卡胺滴眼液散瞳,术后每日霉眼膏换药,术后1,3,5,10天定量观察房混浊及人工晶体表面沉着物,结果:安贺拉滴眼液治疗组与典必残滴眼液治疗组在控制术后炎症反应方面无是有显差异,结论:安贺拉滴眼液可有效降低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炎症反应,其疗效与典必殊滴眼液液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期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对儿童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影响。方法 56例106眼儿童白内障患儿行白内障吸出及后囊膜环形撕除,按是否一期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分为两组,Ⅰ组为非联合组47眼,Ⅱ组为联合组59眼,2岁以上儿童一期行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3~36个月。观察2组患儿术后视力,后发性白内障及其他并发症。结果两组后发障的发生率分别为:Ⅰ组14眼(29.8%),Ⅱ组5眼(8.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中一期行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19眼中后发障的发生率为5.55%(1眼),明显低于同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40眼中患儿后发障的发生率17.5%(7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能够减少或延迟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同期行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普通型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中重度脱位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11眼)白内障并伴有135°~225°晶状体脱位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其中6例(6眼)玻璃体脱出前房者先行前部玻璃体切除后环形撕囊;将囊袋张力环两端孔穿过聚丙烯缝线固定于脱位侧巩膜上,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6~1.0者4眼(36.4%),0.3~0.5者6眼(54.5%),<0.3者1眼(9.09%)。UBM提示所有的人工晶状体均正位无偏斜。结论对于晶状体大范围脱位者应用缝线固定普通型囊袋张力环有利于囊袋完整及人工晶状体植入,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获得良好的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86例(87眼),分别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方式,87眼手术中,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同时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45眼,Ⅱ期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16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4眼,单纯Ⅱ期人工晶体植入术19眼.3眼因外伤严重或眼内反应严重未植入晶体.手术前后视力对比,本组87眼术前视力光感~0.1,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05者5眼(5.75%),0.05~0.3者11眼(12.64%),0.3~0.6者48眼(55.17%),>0.6者23眼(26.43%).手术脱盲率为94.25%,脱残率81.6%.并发症及处理:术后早期角膜水肿18例、混浊3例、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症反应12例、虹膜后粘连2例,积极对症治疗后,均症状消鬼中晚期后发性白内障6例,行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视力恢复,1例因眼内炎摘除眼球.结论 外伤性白内障虽病情复杂,并发症多,但正确的选择手术时机,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及积极预防和治疗术中、术后并发症,能够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Purpose: To report 2 cases of reiterative membranous proliferation with giant-cell deposits on hydrophobic acrylic intraocular lenses (IOLs) after a triple procedure of vitrectomy,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OL implantation in uveitic eyes with cataracts and vitreous opacity.

Methods: A 72-year-old Japanese woman and a 67-year-old Japanese man underwent AcrySof IOL (SA60AT) implantation in their eyes (both eyes in the first case and the left eye in the second case) for the treatment of cataract and vitreous opacity with uveitis. Although intraocular inflammation seemed to be successfully controlled, the number of giant-cell deposits on the posterior surface of the posterior capsule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 in 5 and 9 months, respectively, and neodymium-doped yttrium-aluminum-garnet (Nd:YAG) laser capsulotomy was required.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Nd:YAG laser membranotomy (4 and 5 times) was required because of repeated membranous proliferation with giant-cell deposits occurring on the posterior surface of the IOL monthly, although postoperative intraocular inflammation seemed to be controlled.

Conclusions: The possibility of development of this undesirable complication, which is believed to be limited in cases with hydrophobic acrylic IOL implantation, should be kept in mind. Also, Nd:YAG laser membranotomy for the proliferative membrane is an available option for recovery of vis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眼底损害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32眼)眼底损害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眼底及视野等.结果 术后1周所有患者的眼压、视力、眼房深度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有23眼(71.88%)眼压升高需加用药物控制眼压,其中6眼(26.09%)行小梁切除术.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眼底改变的闭角型青光眼强调密切随访或改用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68例(81眼)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本组81眼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月进行手术前、手术后视力、前房深度、眼压测定比较P〈0.01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既可以达到治疗青光眼,降低眼内压。又能够解除白内障晶状体浑浊所引起的视力下降,无青光眼手术后由于滤过手术器械操作等并发症。减少了因多次眼内手术可能增加术后囊样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80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以及如何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该院自2009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29例(231只眼)高龄白内障患者(≥80岁)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以及全身疾病的影响.结果 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0.05者7.8%,0.05~0.3者16.0%,≥0.3者76.2%.手术脱残率为76.2%,脱盲率为92.2%.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是后囊破裂、角膜水肿、高眼压和前房积血.结论 高龄患者白内障手术前要进行综合因素评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4例73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分析术中相关情况.术后患者视力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15~35min,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出院时仅2眼出现术后黄斑变性,视力在0.2以上者70眼(95.9%),视力超过0.5者51眼(69.9%),术后3眼(4.1%)出现后囊膜破裂,1眼(1.4%)出现玻璃体脱出,术后角膜水肿者11眼(15.1%)。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高度近视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佳,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后不同时期植入人工晶体的眼底病发生率的差别.方法 外伤性白内障患者110例(112只眼)全部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其中Ⅰ期植入81例(82眼),Ⅱ期植入29例(30眼).结果 Ⅰ期植入人工晶体术后视力在0.3以上71眼(86.59%),0.5以上27眼(32.93%).Ⅱ期植入人工晶体术后视力在0.3以上26眼(86.67%),0.5以上6只眼(20.00%).Ⅱ期植入人工晶体在术中并发眼内出血及术后人工晶体移位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Ⅰ期植入术.结论 Ⅰ期和Ⅱ期植入人工晶体均能提高术后视力, Ⅰ期植入人工晶体,术中出血发生率低,术后人工晶体偏离中心发生率小.Ⅱ期植入术后炎症反应轻,术中容易并发性出血,术后易发生人工晶体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