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造血系统作为人体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功能不断衰退。 目的:观察小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造血系统自然衰老的延缓作用。 方法:取孕13.5 d Balb/c小鼠胎盘,制备胎盘间充质干细胞。6月龄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均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尾静脉输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每月1次,共6次;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第3个月进行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成纤维细胞集落培养、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和外源性脾集落形成单位计数检测;第6个月时增加骨髓切片观察、骨髓细胞重建造血能力测定。 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小鼠一般情况优于对照组;干预第3个月,细胞移植组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巨噬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多于对照组,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别;干预第6个月,除外周血象仍无差别外,其他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期内两组的上述指标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细胞移植组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组织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组骨髓造血组织较对照组丰富,而对照组骨髓脂肪化显著增加;实验还发现细胞移植组骨髓细胞的造血重建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小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延缓小鼠造血系统的衰退。  相似文献   

2.
人脐血清促进照射小鼠造血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Gyγ射线照射后,实验组小鼠给予0.1ml/只.d^-1人脐血清腹腔注射,对照组小鼠代之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动态观察了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粒单系祖细胞产率、内源和外源性脾结节数目,结果表明人脐血清能在体内显著促进照射小鼠骨髓造血,提示人脐血清含有丰富的促造血性物质。  相似文献   

3.
骨髓是淋巴系和造血系祖细胞的源泉,因此研究骨髓细胞产生IL—2的潜能显得十分重要。鉴于有关人骨髓细胞产生IL—2方法学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主要研究人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产生IL—2的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低氧条件培养液对小鼠造血系统自然衰老的延缓作用,进一步了解hUC-MSC对机体造血的支持作用机制。 方法:将6月龄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腹腔注射MSC原代培养液,每四天1次,持续6个月;后者注射培养基。干预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并于干预开始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分别比较两组的外周血象(WBC与Hb)、单侧股骨骨髓有核细胞计数(BMNC)、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CFU-GM、CFU-E、CFU-MK)、成纤维细胞集落培养(CEU-F)和外源性脾集落形成单位计数(CFU-S)。于第6个月时观察骨髓病理变化、测定比较骨髓细胞重建造血能力及p16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实验组小鼠的一般存活情况优于对照组;干预后第3个月,实验组的BMNC、CFU-GM和CFU-MK多于对照组,而外周血象、CFU-F和CFU-E无明显差别;干预后第6个月,外周血象仍无差别,其余的上述指标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各组的这些指标在干预前、第3个月、第6个月成不断下降的趋势,但实验组的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实验组造血组织较对照组丰富,p16蛋白的表达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照组骨髓脂肪化显著增加;实验还发现实验组骨髓细胞的造血重建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人脐带MSC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够延缓小鼠造血系统的衰退,有望应用于延缓衰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蝎毒、蛇毒对小鼠骨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健康昆明种小鼠70只,随机分为5组:①空白对照组;②蝎毒低剂量组;③蝎毒高剂量组;④蛇毒低剂量组;⑤蛇毒高剂量组.小鼠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给药5d.每组分别在24h、8d、15d取4只小鼠股骨骨髓进行骨髓象检查分析及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结果高剂量蛇毒后,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蝎毒高剂量组比蛇毒高剂量组增多更显著(p<0.01);两低剂量组有核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注射蝎毒和蛇毒后均可使小鼠骨髓有核细胞中单个核细胞比例先增高后下降,而分叶核细胞比例随之升高,但蝎毒的作用更明显.结论蝎毒、蛇毒均具有促进骨髓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的作用,蝎毒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蝎毒和蛇毒对小鼠骨髓细胞增殖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观察蝎毒、蛇毒对小鼠骨髓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健康昆明种小鼠 70只 ,随机分为 5组 :①空白对照组 ;②蝎毒低剂量组 ;③蝎毒高剂量组 ;④蛇毒低剂量组 ;⑤蛇毒高剂量组 .小鼠腹腔注射 ,每天 1次 ,连续给药 5d .每组分别在 2 4h、8d、15d取 4只小鼠股骨骨髓进行骨髓象检查分析及骨髓有核细胞计数 .结果 高剂量蛇毒后 ,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增多 (p <0 .0 1) ,蝎毒高剂量组比蛇毒高剂量组增多更显著 (p <0 .0 1) ;两低剂量组有核细胞数明显增多 (p <0 .0 5 ) .注射蝎毒和蛇毒后均可使小鼠骨髓有核细胞中单个核细胞比例先增高后下降 ,而分叶核细胞比例随之升高 ,但蝎毒的作用更明显 .结论 蝎毒、蛇毒均具有促进骨髓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的作用 ,蝎毒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小鼠同种异基因骨髓腔内骨髓移植促进早期造血功能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基因骨髓腔内骨髓移植(IBM-BMT)对小鼠早期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s)分别用胫骨骨髓腔内注射(IBMI)和尾静脉注射(IV)两种方法移植入经致死量60Coγ射线辐照后的60只C57BL/6小鼠。受鼠随机分为3组:骨髓腔内注射高和低剂量组(IBM1和IBM2组)、尾静脉注射组(IV组),每组20只。在骨髓移植后1、3、6和9d分别计数各组受鼠胫骨骨髓腔内有核细胞总数,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供体植入水平(供体来源有核细胞总数、供体来源髓系细胞数)。结果于移植后6d,IBM1组和IBM2组注射侧胫骨骨髓腔内有核细胞总数、供体来源有核细胞总数、供体来源髓系细胞总数均明显高于IV组(P<0.05或P<0.01?。结论IBM-BMT较IV-BMT更能促进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的早期造血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红景天多糖对骨髓抑制贫血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造血调控作用机制。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红景天多糖对骨髓抑制贫血小鼠外周血、骨髓有核细胞、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中剂量和高剂量红景天多糖能明显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及骨髓有核细胞(BMCs)数,但对血小板的作用不明显。高剂量组可促进骨髓G0/G1期细胞向S期细胞以及S期细胞向G2/M期细胞的转化,增殖指数(PI)也明显升高。结论红景天多糖可能通过促使骨髓抑制贫血小鼠骨髓细胞通过G1期的限制点,进入细胞增殖周期,加速骨髓G0/G1期细胞向S期细胞、S期细胞向G2/M期细胞的转化,促进骨髓造血细胞增殖,提高外周血象,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小鼠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含量与特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小鼠脐血(umbilicalcordblood, UCB)造血干/祖细胞含量与特性。方法: 采用体外集落培养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57BL/6(H-2b)小鼠脐血与骨髓(bonemarrow, BM)造血干/祖细胞。结果: 小鼠脐血培养7d粒单系祖细胞(CFU-GM)及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集落产率与骨髓相近, 但14dCFU-GM、多向祖细胞(CFU-GEMM)明显高于后者(P<0.05), 且见含细胞多体积巨大的致密型集落。脐血CD34+Sca-1+细胞亚群也明显高于骨髓(P<0.05)。结论: 小鼠F脐血富含造血干/祖细胞, 具有高增殖潜能。  相似文献   

10.
[俄]/-1995,(6).-62~69该文研究的目的是阐明在沙门氏菌感染条件下鼠的免疫发生器官的破坏作用。实验采用混种小鼠(CBXC57BL6)FI,雌雄各半,体重16~189,通过腹腔注射伤寒沙门氏菌178株24小时培养的洗脱物,感染小鼠的剂量为每只小鼠注射2百万个细菌。该剂量的细菌可以导致小鼠感染并在14天内有50%小鼠死亡.感染后的3,5,8.14,21,28天分别进行了形态学、形态测量学和免疫学的研究。实验结果证实,有核细胞的比例发生了变化。在感染后,前3周血中白细胞数及脾细胞数明显增加。相反在胸腺和骨髓中,胸腺细胞和骨髓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稳态、衰老、饥饿及急性髓系白血病条件下Pqlc2(PQ loop repeat containing 2)基因缺失对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方法:(1)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稳态下Pqlc2基因缺失小鼠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比例;利用造血干细胞体内移植模型检测Pqlc2基因缺失对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能力的影响;(2)分析衰老下Pqlc2基因缺失小鼠外周血中各类血细胞的数目,脾脏中B细胞、T细胞及髓系细胞比例,胸腺中四类T细胞比例,以及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的比例;(3)建立能量限制压力模型,检测在连续3 d的饥饿处理下,Pqlc2基因缺失对小鼠造血干/祖细胞的影响;(4)构建野生型和Pqlc2基因缺失的急性髓系白血病(MLL-AF9 AML)小鼠模型,检测Pqlc2基因缺失对白血病小鼠生存率及造血系统的影响。结果:(1)与野生型小鼠相比,Pqlc2基因缺失导致稳态下小鼠造血干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造血祖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能力显著下降(P<0.05);(2)Pqlc2基因缺失对衰老小鼠的造血系统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对年轻小鼠骨髓及脾脏中造血干/祖细胞衰老表型的影响。方法:(1)构建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诱导的急性炎症小鼠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LPS刺激后年轻小鼠骨髓和脾脏中造血干/祖细胞的百分率,以及外周血和脾脏中各类成熟细胞百分率;通过增殖标记物Ki67检测小鼠骨髓和脾脏中造血干/祖细胞增殖的变化;检测炎症刺激后脾脏中造血干/祖细胞CD45蛋白的表达变化;(2)分析野生型年轻小鼠(2月龄)和年老小鼠(24月龄)骨髓和脾脏中造血干/祖细胞,外周血和脾脏中各类成熟细胞的百分率;(3)生物信息分析LPS刺激诱导造血干细胞转录组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小鼠相比,体内LPS刺激导致小鼠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5),外周血和脾脏中髓系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小鼠相比,体内LPS刺激导致小鼠脾脏重量和细胞数目增多(P<0.05),脾脏中造血干/祖细胞百分率增多(P<0.05);(3)LPS刺激促进小鼠骨髓和脾脏中的造血干/祖细胞增殖(P<0.05);(4)LP...  相似文献   

13.
当归多糖对小鼠粒单系血细胞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等技术研究当归多糖(AP)对小鼠粒单系血细胞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AP对正常或骨髓抑制,贫血鼠的粒单系祖细胞(CFU-GM)增殖有明显刺激作用;AP体内、外刺激制备的脾细胞条件培养液,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对CFU-GM增殖具有较高刺激活性;AP体内注射制备的肌条件培养液亦对CFU-GM增殖有较高调控活性;注射AP对骨髓粒单系造血有显著促进作用;并能增高外周血白细胞.提示AP可能通过直接和/或间接途径激活造血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也可刺激肌组织,促进其产生造血调控因子,进而促进多能造血干细胞和CFU-GM增殖分化,这或许是当归"补血"的细胞生物学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背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的高增殖低凋亡特性使其造血干细胞植入NOD/SCID小鼠后成功分化出粒红系细胞,但其能否植入并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功能,目前国内外尚未有报道。 目的:探讨JAK2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后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 方法:应用注射用重组人γ-干扰素联合白消安的方法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给药结束后第5天实验组经尾静脉输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对照组同法输注等容积生理盐水。输注后第14天检测小鼠外周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骨髓组织病理变化以及小鼠外周血和骨髓内CD45+细胞的百分含量。 结果与结论:输注后第14天,实验组小鼠血细胞计数三系减少,骨髓涂片可见散在淋巴细胞和早期造血细胞,骨髓组织活检可见骨髓增生减低,少量粒系细胞及幼红细胞,未见巨核细胞,与对照组比较,造血功能无明显改善。对照组小鼠外周血及骨髓均未检测到CD45+细胞,实验组小鼠外周血及骨髓均可检测到人源化的CD45+细胞,且骨髓中CD45+细胞比外周血高,提示JAK2V617F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能成功植入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体内,但血常规、骨髓涂片及活检结果显示未能明显改善骨髓造血功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黄芪多糖对小鼠骨髓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及动员作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探讨APS-P对正常或化疗后小鼠的骨髓、脾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促增殖及外周动员作用。给正常或经环磷酰胺化疗后的C57BL/6小鼠注射APS-P,然后取骨髓细胞、外周血细胞及脾细胞,并用荧光抗体PerCP-Sca-1,APE-c-kit及PE-Lineage(CD3,CD4,CD8,Trll9,B220 CDllb,Gr-1)进行染色标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造血干细胞(Lin c-kit^ Sca-1^ )数量变化。注射APS-P能使正常及化疗小鼠骨髓、脾及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一作用可能是由于APS-P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而在外周血及脾中的增加则可能是由于APS-P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外周动员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小鼠盲肠结扎穿刺模型探讨脓毒症晚期髓系造血情况.方法 将C57 BL/6小鼠分成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LP)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LP术后12 d脓毒症小鼠骨髓和脾脏造血前体细胞比例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CLP术后12d小鼠骨髓中的GMPs(粒-单核细胞祖细胞)、MPPs(多潜能祖细胞)、LSKs(造血干细胞Lin-Sca-1+c-Kit+)的比例显著增加;脾脏中GMPs、LSKs的比例也明显增加.结论 脓毒症晚期小鼠髓系造血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人参多糖对粒单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造血生长因子生物活性检测、免疫细胞化学等实验血液学技术检测人参多糖(GPS)体外作用对人粒单系造血祖细胞(CFU—GM)增殖分化的影响及GPS刺激制备的胸腺细胞培养上清液(HTCM)、脾细胞培养上清液(HSCM)、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HBMSCM)中GM-CSF的生物活性。结果发现:①在有外源性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存在的情况下,GPS能显著促进CFU—GM的增殖与分化。②经GPS体外诱导制备的胸腺细胞、脾细胞、骨髓基质细胞的条件培养液能明显提高人CFU—GM的产率。③经GPS体外刺激后,胸腺细胞、脾细胞、骨髓基质细胞GM-CSF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果表明GPS可能通过直接和/或间接途径促进胸腺细胞、脾细胞和造血诱导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合成和分泌GM—CSF或GM-CSF样活性,进而促进CFU-GM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生血丸对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增强作用。方法:将小鼠分成4组:对照组、环磷酰胺模型组、生血丸低剂量组、生血丸高剂量组。模型组、生血丸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模, 同时生血丸组给不同剂量生血丸灌胃, 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结果:高、低剂量生血丸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外周血像、骨髓有核细胞数的降低均有升高作用(P<0.01)。对骨髓微核细胞增加有明显的拮抗作用(P<0.05)。生血丸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显著低于模型组, 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抑制率分别为51.2%、61.5%。结论:生血丸可拮抗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造血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前期的研究已经证实致敏小鼠造血干/祖细胞移植植入失败率高。本研究拟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进行干预,观察能否提高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的植入率。方法: 应用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正常小鼠骨髓MSCs,并分为6个实验组,包括实验组1:d11 MSCs干预的致敏组;实验组2: d0 MSCs干预的致敏组;实验组3:d11和d0 2次MSCs干预的致敏组;实验组4: 无MSCs干预的致敏小鼠对照组;实验组5:无MSCs干预的正常小鼠(非致敏小鼠)移植对照组;实验组6:无MSCs干预的正常小鼠不移植对照组。观察指标包括生存分析、移植效果分析(血象改变、骨髓细胞恢复及嵌合分析等)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检测,最终评估MSCs干预对各实验组异基因造血干/祖细胞移植植入率的影响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实验组4、5、6)比较,MSCs干预(实验组1、2、3)在2次异基因脾细胞注射法致敏的动物模型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祖细胞移植时,未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的植入,也未能延长致敏动物移植后的生存时间。结论: 体内应用1×106 MSCs干预,未能促进2次异基因1×106 C57BL/6小鼠脾细胞输注法建立的重度致敏模型异基因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的植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人参总皂苷(TSPG)对免疫介导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的疗效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BALB/c小鼠经亚致死剂量照射后输入DBA/2小鼠淋巴细胞,制成再障小鼠模型。实验分6组,正常小鼠组,模型组,TSPG低、中和高剂量治疗组,环孢菌素A(Cs A)阳性对照组,灌胃给药15 d。观察外周血象,检测血清Th1/Th2/Th17因子含量、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生成率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TSPG治疗再障小鼠的疗效显著,中、高剂量组的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红、粒和巨核系造血祖细胞集落生成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同时,显著上调骨髓细胞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降低血清Th1和Th17因子含量,并升高Th2因子含量。结论:人参总皂苷有效地治疗再障小鼠,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造血和调节免疫的功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调节Th1/Th2/Th17因子的表达及ERK1/2的磷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