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病毒载量的测定常被用来诊断和监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文献报道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反应测定HBsAg水平可作为替代标记。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血清HBsAg水平和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47例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男性35人,女性12人,平均年龄(35±8)岁]。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单一治疗患者(18例)、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患者(14例)、拉米夫定单一治疗患者(15例)治疗48周并留取0、4、8、24、48、72周的血清。用TaqMan PCR测定HBV DNA水平,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反应测定HBsAg水平。结果:18例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单一治疗的患者和14例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的患者可观察到HBsAg滴度随HBV DNA复制水平的一致变化,呈显著相关(r=0.83,P<0.01)。而在15例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的患者则未观察到HBsAg滴度随HBV DNA复制水平一致的变化趋势,但无相关性。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单一治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的患者HBsAg水平中位数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在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期间,血清HBsAg水平与HBV DNA 水平显著相关,动态HBsAg定量监测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作为监测HBV疗效的替代标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a-2a)治疗拉米夫定(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1例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治疗组40例及阿德福韦酯(ADV)对照组41例.两组病例开始均联合LAM治疗12周,观察治疗第12周、24周、48周的ALT复常、HBV DNA阴转、HBeAg阴转及HBeAg转换的变化.结果 治疗12周、24周派罗欣治疗组ALT复常率为62.5%、80.0%,高于ADV 对照组,治疗48周派罗欣治疗组HBeAg阴转率及HBeAg转换率为60%、57.5%,高于ADV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动态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给予52例CHB患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PEG-IFNa-2a)抗病毒治疗48周.在治疗前、治疗12和48周,分别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和数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方法 总7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纳入本研究,其中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45例(A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30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在治疗0、24、48和72周时ALT、HBsAg水平、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0周)时两组患者的年龄、ALT、HBsAg和HBV DN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B组)HBe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和48周时,两组患者的ALT、HBsAg水平、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随访至72周时,A、B两组ALT、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sAg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HBV DNA阴转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提高48周治疗结束后72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但是与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sAg水平降低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PEG INF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随机对照原则选择80例HBV DNA、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随机分配进入PEG INFa-2a组和IFNα-2a组。结果 治疗6个月时,PEG INFα-2a组HBeAg血清转换率(45.7%)高于IFNα-2a组(35.1%),但P〉0.05。停药6个月后,持续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8.6%和37.8%,P〉0.05。停药6个月后,持续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2.9%和45.9%,P〉0.05。治疗后,两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差异无显著性,为62.9%和45.9%,停药后6个月,两组的联合应答率分别为57.1%和40.5%。PEG INFα-2a组有3例患者HBsAg阴转,而IFNα-2a组仅有1例患者HBsAg阴转。两组有相似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重要的不良事件。结论PEG INFα-2a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IFN-2a,耐受性和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龙辉  赖春颜  梁敏锋  孙婧  罗红涛 《广东寄生虫学会年报》2011,(11):1261-1263,1288,F0004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探讨肝脏病理改变和肝细胞内病毒抗原的表达类型与PegIFNα-2a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68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45例,通过肝组织病理检测,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和肝细胞内病毒抗原的表达类型与PegIFNα-2a治疗后血清HBV DNA的阴转率、HBeAg转换率和完全应答率之间的关系,并随访48周,观察持续应答情况。结果 HBsAg的阴转在不同的炎症活动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BeAg阳性患者中,G1组的HBeAg转换率和完全应答率与G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炎症活动度高的病例经治疗后48周的持续应答率高于炎症活动度低的病例(χ2=4.311,P〈0.05);肝细胞内HBcAg浆型表达者HBeAg阴转、HBeAg转换率、HBV DNA的阴转率均高于HBcAg核型表达者(P均〈0.05)。结论肝组织病理改变和病毒抗原在肝细胞的表达类型可能成为PegIFNα-2a抗病毒疗效的潜在预测因素。炎症活动度高、肝细胞内HBcAg浆型表达者可能对PegIFNα-2a的治疗应答更好。  相似文献   

7.
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作为抗病毒的主要药物之一,具有清除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减轻肝脏炎症、阻止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预防肝细胞癌的发生,我科于2004年8月至2006年2月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CHB25例,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25例CHB患者均为我科2004年8月至2006年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男性22例、女性3例,年龄22~53岁,平均38岁。诊断符合2000年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轻度的标准[1]。所有患者血清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测定HBV DNA均为阳性,25例均为HBsAg、HBeAg、HBcAb阳性。且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HBV抗原定量(HBsAg水平)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序贯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48周疗效的预测。方法62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时,根据疗效进行分组,若HBVDNA≤100IU/ml,定为A组。继续单药治疗至48周;若HBVDNA〉100IU/ml,定为B组,加用ADV治疗至48周。B组患者联合治疗至48周时,若HBVDNA≤100IU/ml,定为Bl组,若HBVDNA〉100IU/ml,定为B2组。疗效评价指标:HBVDNA显著抑制(HBVDNA≤100IU/m1)。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ALT、TBIL、HBVDNA及HBsAg、HBeAg水平,采用SPSSl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基线水平三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分布、AL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1、B2组患者基线HBVDNA、HBsAg、HBeA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B2组比较,12周、24周HBsAg下降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eAg下降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HBVDNA仍高于lOOIU/ml的慢性乙肝患者,12周、24周HBsAg下降水平可以预测加用ADV治疗至48周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HBeAg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三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20例(A组),恩替卡韦组20例(B组),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组20例(C组)(联合治疗12周后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4、12及24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和HBeAg血清转换情况,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分别在治疗第4、12、24周时比较三组,A组、B组的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低于C组(分别为:Z=-4.6,P<0.0001;Z=-2.53,P=0.0114);A组ALT复常率明显低于C组(Z=-2.63,P=0.0086),B组与C组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HBsAg、HBeAg下降幅度大于A组和B组.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个月疗程中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均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单药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交替使用不同干扰素Q(IFN—α)亚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62例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4.6岁。将纳入试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交替组和对照组.交替组交替使用不同IFN-α亚型,对照组给予单一IFN-α亚型,500万单位/次,疗程9个月.停药后观察3个月。观察其临床抗病毒疗效。结果交替组中18例(56.3%)HBeAg阴转,20例(62.5%)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阴转。对照组中9例(30%)HBeAg阴转,11例(36.7%)患者HBV—DNA阴转。两组比较,交替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替使用不同IFN—α亚型对HBV抗病毒效果优于单一使用IFN—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对策.方法 对2007-2011年95例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期间,10例( 10/95,10.53%)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预后均良好.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对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积极治疗可以保证干扰素治疗的继续进行,而随着干扰素治疗的结束,甲状腺功能可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关键。拉米夫定(2’-3’-二脱氧-3’-硫化胞嘧啶)是一种新一代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因其疗效高、价格低廉、副作用小而广泛应用于CHB的治疗。其降酶和使HBV-DNA转阴的疗效已经得到临床的肯定[1]。本文观察52例CHB经拉米夫定联合α-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HA、PⅢP和ALT水平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α干扰素中和抗体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α干扰素(αIFN)中和抗体(NA)的产生及其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抗病毒中和生物测定法检测了30名健康人及116例经三种亚型αIFN治疗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NA。结果 健康人及IFN治疗前的患者中未检出NA,治疗后共20例(172%)NA阳性。NA在IFN治疗后2个月即可出现,6个月达高峰(20例全部阳性),至9个月后则有所下降。其中αIFN2a、αIFN2b和αIFN1b治疗组的NA阳性率分别为346%、132%和115%。NA阳性组、高滴度组的病毒阴转率明显低于NA阴性和低滴度组(P<0.01;P<0.05)。而NA阳性组病毒复发率则显著高于NA阴性组(P<0.05)。结论 αIFN治疗后可产生NA,且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不同亚型的αIFN其NA的产生率不同。NA可中和IFN的活性而影响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监测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犁肝炎(CHB)的过程中HBsAg及HBV DNA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HBsAg滴度与HBV DNA复制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57例拉米夫定(LAM)、20例阿德福韦(ADV)抗病毒治疗2年以及23例未使用核苷类似物治疗的CHB患者,所有患者均未进行其它抗病毒药物治疗.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清标本,动态监测HBsAg及HBV DNA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57例LAM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中,20例有效应答后出现病毒反弹的患者,在HBV DNA发生剧烈变化的4个时间点.未观察到HBsAg滴度随HBV DNA复制水平的一致变化,无相关性(P>0.05);37例应答良好的患者,可观察到HBsAg水平随HBV DNA复制水平的一致变化,呈正相关(r=0.71,P<0.05).(2)20例ADV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中,7例有效应答后出现病毒反弹的患者,未观察到HBsAg随HBV DNA水平的一致变化,无相关性(P>0.05);13例应答良好的患者,可观察到HBsAg随HBV DNA复制水平的一致变化,呈正相关(r=0.73,P<0.05).结论 核苷类似物治疗CHB的过程中,对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有良好应答的患者,HBsAg滴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HBV DNA复制水平,HBsAg滴度与HBV DNA复制水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李某某,男性30岁,体重60 kg,既往有不洁注射史.于2012年5月当地医院体检时发现“抗HCV阳性,ALT70 U/L,6月17日起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治疗第3周来我院查ALT93U/L,  相似文献   

16.
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CTL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特异性CTL的影响.方法 对HBV DNA阳性(HBV DNA≥1×104拷贝/ml)、ALT>2×正常值上限(ULN)、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CHB患者用阿德福韦酯(正大天睛药业公司生产)10 mg,口服,每日1次,3个月.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流式细胞术检测HBV特异性CTL.结果 阿德福韦酯治疗3个月后,HBV特异性CTL(0.52±0.11)%高于治疗前(0.34±0.14)%,t=6.78 P<0.01,HBV DNA阴转(<1×103拷贝/ml)28例(62.22%).17例未阴转的患者,HBV DNA水平治疗后3个月[(4.18±0.4)log10拷贝/ml]低于治疗前[(6.23±0.73)log10拷贝/ml]t=9.99,P<0.01.结论 阿德福韦酯能提高CHB患者的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NS5A区基因变异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15例应用PEG—IFNα-2a/RBV抗病毒治疗的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7例为快速应答(RVR),8例为无应答(NR),应用RT—PCR法扩增NS5A全长片段,用克隆测序方法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测定。结果没有发现与治疗应答相关的单个氨基酸或基序变异,RVR组和NR组在NS5A、ISDR、PKRBD和IRRDR区的氨基酸突变数目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RVR组在V3区(aa2356~2379)的氨基酸突变数目高于NR组(分别为5.3±0.5和3.4±0.6,P=0.03)。结论V3区的氨基酸突变数目与PEG—IFNα-2a联合RBV抗病毒疗效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2009年2月-2009年5月开始初始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中,选择ETV单药治疗患者、LAM和ADV联合治疗患者各25例进行前瞻性观察;比较治疗96周时两组患者在病毒学应答率、生化学应答率及免疫学应答率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经过96周抗病毒治疗,取得完全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在ETV组为19/22例(86.4%),而联合治疗组仅有9/21例(42.9%),二者差异显著(x2=8.953,P=0.003);在肝脏生化学应答方面两组均取得明显改善;两组的HBeAg阴转、HBe血清学转换、HBsAg阴转等免疫控制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在为期96周的治疗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病毒学突破或HBV DNA反跳.两组患者在为期96周的治疗随访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肾功能在基线及96周时均处于正常范围,且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HBeAg阳性CHB初始抗病毒治疗患者中,应用ETV单药治疗组的96周病毒学应答率显著高于LAM和ADV联合治疗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4周未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病例,加用阿德福韦酯(ADV)是否能增加HBV慢性感染者HBeAg血清转换和HBV DNA抑制率(≤1×10^3拷贝/ml).方法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57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在第24周时进行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若HBV DNA〉1×10^3拷贝/ml,则加用ADV(A组,21例)或不加用ADV(B组,14例)治疗;若≤1×10^3拷贝/ml,则继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C组,22例),对比分析在治疗48周时的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HBV DNA抑制率的差别.结果 治疗至第48周时,A、B、C三组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3.8%、28.6%和63.6%(A vs C,P=0.014),ALT复常率和HBV DNA抑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24~48周期间,A、B两组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HBV DNA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HBV DNA下降幅度高于B组(2.60±1.37 vs 0.86±2.09,P=0.005).结论 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第24周未能实现HBV DNA显著抑制时,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能明显增加对HBV DNA复制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HBV基因型和肝脏组织学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 54例经肝活检证实的、基因型明确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根据体质量分别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35 μg或180 μg,或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50 μg、80 μg或者100 μg,每周一次,疗程为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治疗结束后统计HBeAg的血清学转换情况,分析HBV基因型及肝脏组织学对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结果 54例患者随访结束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9.63% (16/54).基因B型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5.29%,高于C型患者的27.0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2,P=0.537).肝脏炎症活动度较高者(>G2)、纤维化程度较重者(>S1)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高(50.00% vs.25.00%,40.90% vs.21.88%),但均无统计学意义(x2=1.391、1.444,P=0.238、0.229).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基因型、肝脏炎症活动度、肝脏纤维化程度等诸因素中,仅肝脏炎症活动度为HBeAg血清学转换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肝脏炎症活动度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而HBV基因型和肝脏纤维化程度可能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