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民族的健康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人群血清中戊型肝炎病毒(戊肝,HEV)IgG抗体。汉族人群血清分别来自于四川、北京、黑龙江和山东,回族和藏族人群血清来自于甘肃、宁夏和青海,总共10448份血清采集于2006—2008年。结果七省市人群HEV抗体总阳性率为17.97%(1878/10448)。汉、回和藏不同民族人群HE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4.32%(1794/7376)、3.59%(81/2258)和0.37%(3/814)。不同地区人群HEV抗体阳性率分布,四川、北京、黑龙江和山东汉族人群阳性率分别为27.45%、20.30%、22.89%和22.68%,甘肃汉和回族分别为24.63%(184/747)和6.12%(77/1258),宁夏回族和青海藏族分别0.40%和0.37%。汉回藏不同民族各年龄组人群HEV感染分布,汉族各年龄组人群HEV抗体阳性率,在≤10岁年龄组为5.19%,11~20岁组为11.64%,21~30岁组为20.08%,31~40岁组为34.17%,41—50岁为41.75%,51~60岁组为48.58%,≥61岁组为57.43%。回族人群各年龄组人群HEV抗体阳性率依次为3.11%,3.96%,2.11%,3.98%,2.52%,4.57%和6.67%。藏族人群3份阳性者分布在21—30岁组、31—40岁组和51~60岁组各1份,阳性率为0.63%、0.58%和1.01%。结论汉族人群戊肝病毒感染明显高于回族和藏族,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回藏族人群HEV抗体阳性率低下,应加强对HEV感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清远市无SAILS病例地区人群SAIL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水平。方法采集本地区各县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血液,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SARS-CoV抗体IgG。结果共检测血清样本1484份,SAILS—CoV抗体IgG总阳性率为0.61%(9/1484),其中0—6岁和13—18岁年龄组SAILS.CoY抗体IgG均为阴性,7—12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为1.82%(8/439),19岁以上年龄组的阳性率为0.10%(1/1009)。在9份SAILS—CoV抗体IgG阳性的血清样本中,1份为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阳性率为0.39%(1/257);其余8份为学生,阳性率为1.70%(8/471)。结论本地区人群SAILS-CoV抗体水平比较低,低龄组0—12岁人群SAILS-CoV抗体IgG阳性率高于高龄组13岁以上组人群的阳性率。提示SAILS-CoV可能存在隐性感染、隐性传播和隐性感染聚集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番禺区全年龄组人群抗b型流行性感冒(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Hib.PRP)自然抗体水平和儿童免疫后抗体水平。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9份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和80份健康儿童血清的抗Hib多糖抗体。结果人群血清抗Hib。PRP抗体总阳性率为69.4%,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水平逐渐上升,31岁以上的人群血清抗Hib—PRP抗体阳性率达到80%以上;儿童完成全程免疫后,抗体水平增长,12~36月儿童的抗体阳性率达到78.9%,但未完成全程免疫的儿童,抗体阳性率较低。结论番禺区人群抗Hib多糖自然抗体水平较高,未完成全程免疫的儿童抗体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民族的健康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人群血清中戊型肝炎病毒(戊肝,HEV)IgG抗体.汉族人群血清分别来自于四川、北京、黑龙江和山东,回族和藏族人群血清来自于甘肃、宁夏和青海,总共10 448份血清采集于2006 -2008年.结果 七省市人群HEV抗体总阳性率为17.97%(1878/10 448).汉、回和藏不同民族人群HE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4.32% (1794/7376)、3.59%(81/2258)和0.37%(3/814).不同地区人群HEV抗体阳性率分布,四川、北京、黑龙江和山东汉族人群阳性率分别为27.45%、20.30%、22.89%和22.68%,甘肃汉和回族分别为24.63%( 184/747)和6.12%( 77/1258),宁夏回族和青海藏族分别0.40%和0.37%.汉回藏不同民族各年龄组人群HEV感染分布,汉族各年龄组人群HEV抗体阳性率,在≤10岁年龄组为5.19%,11~20岁组为11.64%,21 ~ 30岁组为20.08%,31 ~ 40岁组为34.17%,41 ~50岁为41.75%,51 ~60岁组为48.58%,≥61岁组为57.43%.回族人群各年龄组人群HEV抗体阳性率依次为3.11%,3.96%,2.11%,3.98%,2.52%,4.57%和6.67%.藏族人群3份阳性者分布在21~30岁组、31 ~40岁组和51 ~60岁组各1份,阳性率为0.63%、0.58%和1.01%.结论 汉族人群戊肝病毒感染明显高于回族和藏族,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回藏族人群HEV抗体阳性率低下,应加强对HEV感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肠道病毒71型血清流行病学初步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深圳市不同人群肠道病毒71型血清流行病学规律。方法收集1999—2003年深圳地区正常人血清584份,按年龄0-岁、1-岁、2-岁、5-岁、15-岁和〉30岁分成6个组,用ELISA方法对其肠道病毒71型抗体进行检测。结果1999—2003年深圳地区正常人血清中肠道病毒71型抗体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岁组,阳性率超过50%;15-岁和〉30岁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47.7%和39.8%;2.岁血清阳性率约为30%,其中0-岁和1-岁两个低年龄组的血清阳性率最低。不超过20%。结论5岁以下低年龄儿童是肠道病毒71型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009年发生于广东地区的3例家庭聚集性登革热患者血清进行登革病毒的鉴定和病毒株的培养分离。方法用胶体金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登革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C6/36细胞培养患者血清中登革病毒;RT—PCR扩增C.PrM基因序列的片段以检测患者血清中登革病毒RNA,PCR产物经序列测定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3例患者血清学检测均为登革病毒特异性IgM阳性、IgG阴性;特异性RT—PCR产物长约290bp,经琼脂糖电泳和测序分析,证实3例患者血清中均存在登革3型病毒;从1例患者血清中培养分离到了登革病毒株,经RT—PCR和测序证实为登革3型病毒。结论2009年发生于广东地区的3例登革热患者经病毒培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证实均为登革3型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7.
2008年广州市20岁以上正常人群甲型肝炎抗体流行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2008年广州市20岁以上正常人群甲型肝炎抗体(抗-HAV IgG)流行率。方法 2008年在广州市南方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中,采集20岁以上5个年龄组正常人群血清500份,应用雅培(Abbott)公司抗-HAV IgG诊断试剂盒(化学发光法),定性检测血清中的抗-HAV IgG,分析人群中抗-HAV IgG流行率。结果 2008年广州市20岁以上正常人群抗-HAV IgG总流行率为72.2%(361/500),男性人群阳性率为73.2%(230/314),女性人群阳性率70.4%(131/186)。20~岁组、30~岁组、40~岁组、50~岁组和60岁以上组抗-HAV IgG阳性率分别为52.8%(56/106)、52.5%(63/120)、82.5%(94/114)、89.8%(88/98)和96.8%(60/62),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结论目前广州市20~39岁组人群抗-HAV IgG阳性率较低,建议对该人群的易感者进行甲型肝炎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健康人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灭活疫苗免疫后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 评价疫苗免疫效果。方法从西藏自治区6个地级市选择无2019-nCoV感染史并已完成全程2剂次免疫或加强免疫的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采集血清样本并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019-nCoV特异性IgG抗体, 分析不同免疫史以及各年龄组接种者的抗体阳性率。结果共计纳入调查对象22 255名, 2019-nCoV特异性IgG抗体总体阳性率为96.38%。加强免疫人群的抗体阳性率为97.12%, 远高于全程免疫人群的88.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1.11,P<0.001)。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8,P<0.001), 低年龄≤10岁和11~20岁组的抗体阳性率均低于其他年龄组, 分别为93.44%和89.03%。除那曲市和≤10岁年龄组外, 同地区不同年龄组之间和不同地区相同年龄组之间的不同免疫史人群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本院新冠抗体阳性结果的分布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检验科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的7565例新冠抗体标本,统计分析阳性标本时间、性别、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等分布特征.结果 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新冠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3%、2.04%、11.46%、6.28%,男性阳性率为45.8%,女性阳性率为54.2%,IgG单阳性率为32.5%,IgM单阳性率为18.4%,IgG和IgM双阳性率比例为49.1%.<18、19~30、31~40、41~50、51~60、>60岁年龄组,IgG阳性率分别为0.72%、13.77%、33.33%、25.37%、23.92%、2.89%;IgM阳性率分别为2.56%、14.10%、35.90%、23.08%、19.23%、5.13%;双阳性率分别为0.48%、20.19%、31.25%、25.48%、19.71%、2.89%.结论 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人群新冠抗体阳性率呈升高趋势,与新冠疫苗的接种人数逐渐增多相一致,不同性别间阳性率没有区别,IgG阳性率高于IgM阳性率,单抗体阳性人群高于双抗体阳性人群,IgG单阳性率、IgM单阳性率、双阳性率的最高值均在31~40岁年龄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国健康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方法 采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的HCV EIA诊断试剂检测人群血清丙型肝炎病毒(丙肝,HCV)IgG抗体.结果 六省市(区)人群血清共9 538份,HCV抗体阳性数37份,总阳性率为0.39%,其中北京人群阳性率0.23%,黑龙江人群为0.74%,山东人群为0.26%,宁夏人群为0.10%,甘肃和四川人群阳性率均为0.44%.对37例HCV阳性者性别及年龄分析,男性19例占51.35%,女性18例占48.65%,<10岁年龄组1例,占2.70%,10~19岁组5例,占13.51%,20~29岁4例占10.81%,30~39岁组6例,占16.22%,40~49岁组9例,占24.32%,≥50岁有12例占32.43%.对HCV阳性者重叠其他型别肝炎病毒感染分析,单独HCV阳性2例,占5.41%,伴有HAV-IgG抗体阳性35例,占94.59%,伴有HEV-IgG抗体阳性10例,占27.03%,伴有HBsAg、HBcAb和HbeAb阳性者2例,占5.41%,该2例HAV和HEV抗体也阳性.结论 六省市(区)人群HCV感染率均在1%以下,感染者年龄以50岁以上最高,决大多数HCV阳性者重叠有其他型别的肝炎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白云区2010年一起登革热爆发的流行病学新特点,为制定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各医院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血清以ELISA法进行登革热IgM/IgG抗体检测,使用布雷图指数(BI)进行蚊媒密度调查,在疫点周围开展病例搜索。结果本次疫情流行历时69d,从8月22日至10月29日。共发病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发病年龄最小16岁,最大82岁,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占42.11%。职业分布以家务待业、离退休人员、干部职工发病较高。19例病例主要分布在方圆500m范围内,实验室确诊12例,检测结果显示,单份IgM阳性的6例,单份IgG抗体阳性的1例,IgM/IgG抗体双阳的有12例。9-10月以来BI持续超5,最高达到41,BI平均数为13.8。结论本次登革热爆发疫情呈现流行时间长、范围大、连续散发的新特点,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登革热家庭聚集性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传播效率,为今后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暴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广州市一起登革热家庭聚集性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采用ELISA、RT-PCR和病毒分离的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结果2006年8月广州市荔湾区发生一起登革热家庭聚集性暴发事件,该家族15名家庭成员先后共有6人发病,罹患率40.0%,其中6例患者登革热抗体IgM或IgG阳性3例,病毒分离阳性3例,荧光PCR检测阳性者1例,基因序列测序和病毒分离结果最终确定为登革I型病毒。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流行病学调查.虽然该家族部分患者登革热抗体为阴性,但病例发病均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因此可以确定该家族发生了登革热聚集性暴发,荔湾区龙津中路龙兴里最有可能是共同感染地.感染来源不明,感染时间为家庭聚会日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登革热家庭聚集性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采取的防控措施,为今后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暴发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广州市首起登革热家庭聚集性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采用ELISA和RT-PCR的方法对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和病毒分型。结果 2009年8月广州市越秀区发生的一起登革热家庭聚集性暴发事件中,该家庭4名成员中有3人同时发病,这3例患者登革热抗体IgM均阳性,其中RT-PCR检测阳性者2例,病毒分型均为登革Ⅲ型。并且,在实验室回顾性检测中发现,家庭聚集性疫情出现前有1例输入性登革病例,病毒分型也为登革Ⅲ型,且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提示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关联。结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以确定该家庭发生了本地感染的登革热聚集性暴发。感染地是三元里大道景苑街居住地;感染来源可能是输入性疫情引起的,输入性疫情与本地疫情之间的这种流行病学关联在广州市还是首次获得。因此,广州市登革热疫情是由输入性疫情引发的本地疫情的趋势未改变,做好输入性疫情防控是防止疫情扩散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某社区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预防控制效果。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登革热抗体检测,用布雷图指数进行蚊媒密度调查。结果首例发病8月21日,末例9月3日,流行时间14d,共发病74例,罹患率为3、47%,全部病例均在同一潜伏期内发病,未出现第二代病例。实验室检测74例患者中登革热抗体IgM或IgG阳性73例,布雷图指数在采取大规模的综合控制措施前最高达93.4,在采取控制措施后,蚊媒密度达到要求。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以确定该起疫情是登革热暴发流行。采取以整治环境卫生、迅速杀灭成蚊、清除积水和隔离治疗病人等综合措施后,该社区的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特征,探索有效的防控策略,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病例定义进行病例搜索,对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登革热病毒IgM和IgG抗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登革热病毒核酸和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结果 2010年9月12日至10月21日,阳江市某建筑工地发生基孔肯雅热病27例,总罹患率为11.07%(27/244);其中男性17例,占62.96%,女性10例,占37.04%;检测15份恢复期病例血样登革热病毒IgM和IgG抗体,其中2份病例血样IgM抗体阳性,其余13份为阴性,15份病例血样IgG抗体均为阴性;检测5份现症病例血样,登革热病毒核酸均为阴性,2份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阳性。结论这是一起基孔肯雅热暴发疫情,加强出入境检疫、开展医疗机构症状监测和控制传播疾病的媒介密度是预防控制孔肯雅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广州增城市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州增城市2006年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在暴发疫情中进行索源调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回顾性病例搜索,对该起登革热疫情调查分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病例血清进行登革热抗体检测;用布雷图指数(BI)进行蚊媒密度调查。结果病例刘某为实验室确诊病例,无外出史;索源调查发现的病例黄某及其侄子血清登革热IgM、IgG均阳性,有疫区活动史,发病时间与刘某发病在一个潜伏期内。结论该病例为增城市2006年首例报告登革热确诊的本地感染病例,感染来源为区外输入性;早期被误诊,传染源未被及时发现是导致本次疫情的重要原因;迅速灭蚊和消除伊蚊孳生地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多部门参与、组织专业队及时扑救疫情是迅速控制登革热流行的幸兽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白云区2006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白云区登革热流行病学特点,应用ELISA法对疑似登革热病例血清进行IgM/IgG抗体检测。结果2006年白云区登革热由I型登革热病毒引起。流行历时83d,共发生病例70例,发病全部集中在8—11月。病例主要集中在人口流动大的城乡结合部。全部病例中男性发病25例,女性发病45例;发病年龄最小6岁,最大81岁。职业分布以家务、农民、学生发病率较高。结论2006年白云区登革热流行形势严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登革热预防控制技术和管理模式能有效地预防控制其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the public health impact of dengue is increasing rapidly, the mechanism of thrombocytopenia in this disease remains unknown. To elucidate this mechanis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telet-associated IgG (PAIgG) and platelet count in 53 patients in the acute phase of secondary dengue virus infec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a prospective-hospital-based study. A significant in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parameters was found in these patients, while no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in healthy volunteers. The low baseline platelet counts during the acute phase in 12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dengue virus infec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uring the convalescent phase, while the increased PAIgG levels during the acute phase in these patient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during the convalescent phase. Anti-platelet IgG autoantibody was detected rarely in the plasma of 53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dengue infection. The involvement of anti-dengue virus IgG was also shown in platelets from all of 8 patients in the acute phase of secondary dengue virus infect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AIgG formation involving anti-dengue virus IgG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induction of transient thrombocytopenia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secondary dengue virus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的情况,为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方法从广州11个行政区及其登革热旧疫点捕获白纹伊蚊成蚊和幼虫(经实验室培育羽化成成蚊),提取登革病毒RNA,One step SYBR Green I实时RT-PCR进行检测。结果2005—2007年从广州地区采集的493批白纹伊蚊(6255只)中,共检测出两份阳性结果,分别来自登革热疫点和旧疫点,经测序证实为登革I型.其余为阴性。最低感染率为0.32。结论本文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比率较低,可能与登革病毒在蚊体内传代的递减效应、采样时间滞后以及广州登革热非连续性爆发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2006年6~12月间广州地区出现的439例登革热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6年我院收治入院的439例登革热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6年的登革热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头痛(75.9%)、全身肌痛(56.7%)、骨痛(42.1%)、恶心呕吐(27.1%)、皮疹(92.9%);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分别占72.7%和64.7%,血液生化示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占57.9%、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占85.2%、低钾血症占44.2%,淋巴结肿大占15.3%,肝肿大占1.4%,未见脾肿大。CD细胞亚群计数CD3下降的占44.5%、CD4下降的占46.2%,CD8下降的占38.7%。所有病例登革热抗体IgM阳性。结论此次广州地区流行的登革热病例,临床表现典型合并有多脏器损害,尤其肝损害较多见,近半数病人出现CD细胞计数明显下降,未出现登革出血热及登革休克综合征。经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