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广东省流动人口疟疾流行与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疟疾管理是当前我省控制疟疾的主要问题之一,1992年~1996年在粤桂琼流动人口疟疾联防区广东省高州、信宜、雷州和徐同四个县(市)进行疟疾流行病学监测研究。通过联防,近五年这四个县(市)疟疾年发病率逐年下降,至1996年为0.51/万。5年来共血检140914人,发现疟原虫阳性4299例,阳性率3.05%,其中外束流动人口占总数的29.1%;对58717位回人员进行血检,疟原虫阳性1084例。阳性率为1.85%,其中海南回归的疟疾病例占总病例的36.5%,广西回归的占15.0%,广东省内回归的占41.2%,其它省份占7.3%。疟疾发病与职业的关系,调查2625例患者,以从事种植业和农、林业者疟疾发病最高,分别占32.3%和31.7%,其次为建筑工,占15.2%。因此.对流动人口疟疾防治和管理,应针对高危、重点人群,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措施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预测广东省疟疾控制后期流行趋势,为广东省实施全省消除疟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对本地、外地居民进行病原和抗体水平监测,结合媒介按蚊叮人率监测结果,计算疟疾阳性率和平均接种率,然后根据中小学生抗体水平、原虫阳性率和平均接种率对广东省的疟疾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00-2009年共血检1894774人,检出疟疾阳性2832人,平均阳性率为0.15%。通过病例地域分析,67.97%的病例分布在珠三角8个地级市,各年疟疾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2009年共捕获各种按蚊3679只,平均叮人率为0.65只/人工小时,其中中华按蚊平均叮人率为0.43只/人工小时,平均接种率为0.0006;微小按蚊平均叮人率为0.10只/人工小时,平均接种率为0.0002;嗜人按蚊平均叮人率为0.001只/人工小时,平均接种率为0.00001;日月潭按蚊平均叮人率为0.001只/人工小时,平均接种率为0.000001。2000-2009年共检测不同市县中小学生10652人,疟疾抗体全为阴性。结论广东省疟疾疫情和媒介按蚊叮人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种传疟按蚊的平均接种率极低,不足以引起广东省疟疾暴发流行。中小学生疟疾抗体10年检测阳性率均为0,说明疟疾在广东省的流行已阻断和得到控制,主要继续加强疟疾监测,在广东实现全省基本消除疟疾的目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1995—1996年在湖北省的江陵、仙桃两县市进行低疟区简化病例侦查方法的研究。结果显示:每个发热病人的血检费用为1.78元,以二热病人为血检对象的简化病例侦查方案,原虫检出率为9.45%,一次血检检出的阳性人数占总阳性人数的95.38%,检出每个阳性病例的费用为18.86元,而以四热病人为血检对象则费用要增加180倍,且两种病例侦查方案在降低疟疾发病方面无显著性的差异,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从流行病学和卫生经济学综合评价,在以中华按蚊为唯一媒价的低疟区,以二热病人为血检对象的病例侦查方案,大幅度减少了血检数量,提高了措施的针对性,可以巩固疟疾防治成果,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深圳市疟疾流行病学特点,并评估防制效果。方法收集2007-2009年全市"三热"病人血检监测及疟疾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三间"分布特点,通过比较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前后疟疾发病率的变化,评估疟疾防制效果。结果 2007-2009年疟疾发病总数为85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025/万;输入性疟疾病例为54例,占总病例数的63.5%(54/85),其中恶性疟15例;2007-2009年本地疟疾发病数稳定在每年10例左右,而输入性病例数变化明显,分别为15,29和10例;按地区分,报告病例数前三位依次是罗湖、宝安和龙岗区,分别为31、21和20例,南山和福田区各5例,盐田区2例;发病时间动态分布显示每年的6-8月为发病的高峰期;从事野外作业的低收入群体和往来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区的商务人员为高危人群。实施以输入性疟疾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后,2009年疟疾发病数和输入性病例同比下降了46.1%和65.5%。结论深圳市本地疟疾疫情稳定,输入性疟疾是导致疟疾疫情波动的主要因素。今后,深圳市疟疾防制应以输入性疟疾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2003—2007年中山市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山市2003—2007年疟疾流行特点与趋势,为今后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山市疟疾的监测数据和疟疾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5年来确诊疟疾80例,其中间日疟76例,恶性疟4例,年平均发病率0.0615/万。输入病例占总病例数78.75%,发病为散在分布,病例波及90%镇区。结论近年来,疟疾呈平稳下降态势,病例以外来输入为主。提示应加强发热病人血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疟疾病例,同时应加强对来自重点疟区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该县疟疾基本控制在1/万以后8年血检阳性的疟疾病人的来源、疟原虫种类和发病情况。方法对2000—2007年全县疟疾血检阳性病人资料进行收集统计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该县8年所检查出的疟疾病人中,本地感染病人仅占12.50%(11/88),无恶性疟病例;流动人口疟疾病人占87.50%(77/88),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疟疾病人多数在海南省感染后带回本地,占流动人口疟疾病人比例的90.91%(70/77),并有恶性疟和混合感染的病人占9.09%(7/77)。结论该县当地居民疟疾病人的发病率从原来的1/万控制到现在的1/10万以下,但是目前该县疟区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90年代前以本地感染性疟疾病人为主到本世纪转变为以输人性疟疾病人为主。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668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和掌握上海市疟疾的流行特征。方法对2003-2008年上海市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08年期间共有668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占全部疟疾病例的85.97%,其中间日疟482例、恶性疟42病例、疟疾(未分型)144例。病例分布于全市19个区县;发病季节呈全年分布;男女性别比为2.16∶1;年龄在1~81岁间;职业主要为民工和学生。感染来源地主要为安徽等周边省市疟疾流行地区和非洲等国外疟疾高发区。结论输入性疟疾病例是本市疟疾的主要疫情特点,病例感染来源地主要为安徽等周边省市疟疾流行地区和非洲等国外疟疾高发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云南省保山市疟疾发病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保山市2003—2008年的疟疾疫情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保山市2003—2008年共有确诊的疟疾病例15762例。发病率为108.63/10万,占总报告传染病的36.95%,位居报告传染病之首;死亡31例,死亡率为0.21/10万,病死率为1.97%。其中间日疟11128例,占总发病数的70.60%;恶性疟3675例,占23.32%;混合感染93例,占0.59%:未分型866例,占5.49%。发病以外源性为主,占总发病数的94.87%。发病最高的是腾冲县,共发9021例,占全市发病数的57.23%,发病最低的是昌宁县,共发37例,占0.23%。2005年发病最高,共发3940例,占各年份发病总数的44.58%。通过认真完成“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疟疾项目”和常规疟疾防治的各项工作内容.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发病从2003年的2585例下降到2008年的1116例,下降率为56.83%。结论保山市2003—2008年的疟疾疫情自2005年回升以后每年都有所下降,说明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可以继续按照目前这种主要围绕血检、现症病人治疗、休止期根治、流动人口管理、主动病例侦察、内源性疫点处理、重点人群发放预防药和进行卫生宣教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开展防治,以进一步降低疟疾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北京市黄热病、登革热、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主要输入性蚊媒传染病联合防控的方法,以期为上述3种输入性蚊媒传染病防控措施调整提供依据.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北京市累计报告输入性黄热病例5例,且黄热病病例均在2016年输入,登革热123例,疟疾491例.病例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商业服务人员、干部职员、外出务工人员和境外旅游人员为3种输入性蚊媒传染病的高危人群.2016年3月11日北京市报告我国首例在安哥拉感染的黄热病病例,3月12日至4月12日新增4名输入性黄热病病例;北京市登革热病例主要从东南亚和非洲输入;疟疾病例数居北京市输入性蚊媒传染病首位,来自非洲多国感染.上述3种传染病感染症状相似,部分疫源地存在多种蚊媒传染病共同流行,临床上极易误诊.北京市输入性蚊媒传染病病例现住址和就诊医院集中在城区,感染地点主要为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一个输入国可能存在多种蚊媒传染病流行.北京市存在多点输入的风险,临床医生应密切关注全球疫情形势,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0.
分析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下2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筛查与确诊,探求疟疾的快速诊断路径.新冠疫情期间,病例1于2020年2月返京,因新型冠状病毒Ig G、Ig M阳性,致疟疾确诊延迟;病例2于10月返京,因认识不足,未充分考虑疟疾致确诊延迟.两病例均由非洲返回,样本送本实验室进行显微镜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检测,送检当日明确诊断为疟疾,确诊时限均为9d.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暴发时,需采取科学防控措施,仔细甄别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防止出现严重后果.有效提高对疟疾的认识,加强宣传教育,保有检测能力,才能更好的应对复杂的传染病疫情.  相似文献   

11.
1994年~1996年广东省报告疟疾病例,分别为7987、4742和2530例,均为间日疟,年发病率分别为万分之1.21、0.70和0.370近三年来,以月报告病例最多的是1994年8月,有1377例,最少是:1996年2月仅86例。近三年共镜检发热病人1181556人次,发现疟原虫用性者33186例,阳性率为2.81%。在疟疾病例中,本省居民占49.4%,外来人口占47.0%,输入病例占6.6%;疟疾与职业的关系抽样调查显示,以建筑民工最多,占21.3%,当地居民次之占18.9%,种养殖者占16.1%。以嗜人按蚊为传疟媒介的地区发病率最高选4.14/万,微小按蚊区次之0.65/万,中华按蚊区最低仅0.14/万。总之,近三年我省疟疾发病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疫情,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个区的30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收集其流动人口信息,每个调查点对100名来自105个血吸虫病未控制县、38个疫情回升县的6~65岁流动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对IHA阳性者进行病原学追踪。结果共调查2 992人,3.82%的流动人口来自未控制县和疫情回升县,IHA检测阳性者64人,阳性率为2.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现职业、来源地类型、治疗史和省份是流动人口IHA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本市流动人口中血清学阳性者约有4 233人,较2004年估算数下降71.88%。病原学追踪54人,均未查到血吸虫虫卵。结论输入性传染源是上海市血吸虫病潜在流行的主要隐患,建议将在市郊从事农牧业的未传播阻断县流动人员作为选择性主动监测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3.
合肥市2012年境外输入性疟疾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合肥市2012年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探讨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方法收集整理合肥市2012年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相关资料.对疟疾流行病学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合肥市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41例,年发病率为0.55/10万。发病数占首位的是肥东县,占全市的65.9%;发病人群以青、中、壮年为主,均为男性境外劳务派遣人员,首位的劳务派遣国是非洲国家安哥拉。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就诊及时性与有无既往史有关。不同级别医院确诊疟疾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176,P=0.000)。结论随着境外输入性疟疾发生,合肥市疟疾防控形势仍然严峻.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分析北京市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减少病例死亡提供依据.2010-2020年北京市报告15例疟疾死亡病例,均为非洲感染的恶性疟病例.病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4.80±15.19岁,职业主要是工人和干部职员.死亡病例发病到初次就诊的时间中位数为1d,初次就诊到确诊的时间中位数为3d,病例初次就诊时诊断为疟疾的有7例.选择14名死亡病例,按照1∶4配对选择56名对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3个变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并发症、初次诊断疾病、初次就诊—确诊时间间隔;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为疟疾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表明,北京市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主要是由于延迟诊断导致,应继续开展健康教育增强病例就诊意识,强化培训提高医生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5.
何茂林 《医学信息》2018,(4):120-122
目的 分析我县疟疾病的流行特征及综合防控策略,总结消除疟疾的经验。方法 收集1952年~2016年我县疟疾疫情发展的有关数据和防控的具体措施,对取得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及评价。结果 我县的疟疾的年发病率由1964年的1352.2/万下降至1984年的3.2/万,1988~2004年均未发现疟疾疾情报告,全县基本实现了消除疟疾的总体目标。2005~2011年均发现有散落的病例报道。2012~2016年共收到3例国外输入性的疟疾病情报道。结论 我县运用的综合性的疟疾防治措施,取得理想的防治疟疾效果,达到了消除疟疾的目的。输入性疟疾及其二代疟疾病例我县今后预治疟疾病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清新县流动人口监测结果的分析,探讨优化输入性血吸虫病人的防控措施。方法对清新县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清新县对流动人口67045人进行调查.显示有66%的流动人口居住在该县的城乡结合部或农村地区,来自疫区的人群约占流动人口的12%。2001—2008年.采用常规主动监测1052人、选择性主动监测1456人,血吸虫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7%(27/1052)和4.81%(70/14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5,P〈0.01);发现输入性临床诊断慢性病人分别为0例和13例(0.89%),病原确诊病人分别为0例和2例(0.14%)。显示选择性主动监测对查获输入性病例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主动监测。结论来自疫区的流动人口中存在一定数量的血吸虫病患者,为做好输入性传染源的防控工作,现阶段要重点开展选择性主动监测,同时加强被动监测,并通过选择灵敏度较高的检查方法以提高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湖北省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抗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09年全省网报疟疾疫情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09年共报告疟疾3 570例,发病率为0.12~0.31/万,年平均下降幅度为36.67%,其中输入性疟疾106例(间日疟54例、恶性疟50例、卵形疟2例),占疟疾发病的2.97%,嗜人按蚊分布区发病占全省病例的82.58%,中华按蚊分布区占17.42%。6-9月,疟疾发病数占全年病例的57.96%。35~55岁年龄组疟疾发病占发病数的48.11%。2009年,仅枣阳市、广水市疟疾发病率在万分之一以上,发病数占全省病例的38.90%。近年来全省疟疾防治以控制传染源为重点,局部高发点同时采取药物浸帐灭蚊措施,有效降低了疟疾发病率。结论 全省疟疾发病呈下降态势,但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上升趋势,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抗疟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广东省消除恶性疟流行及防治策略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根据广东省既往的疫情报告、专项调查和科学研究结果对恶性疟的分布和流行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取对其传染源控制和传播媒介防制的方法和策略。结果广东省1980-2009年疟疾监测中,共血检14 576 492人,检出疟原虫阳性人数159 503人,阳性率为1.09%。全省治疗有疟史病人1 262 761人次,流行季节预防服药3 140 955人次,现症病人治疗159 967人次,室内滞留喷洒受保护人口4 826余万人次,药物浸帐保护人口1 024余万人次。结论所采取的对恶性疟传染源控制和传播媒介防制的方法和策略可以阻断恶性疟的传播,达到消除恶性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掌握疟疾疫情和按蚊密度动态以及影响疟疾流行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库区疟疾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三峡库区与疟疾流行的相关资料、建国后疟疾流行概况、媒介种群及分布等资料。1999年建立三峡库区疟疾监测点,监测疟疾疫情和按蚊种群、密度变化动态。结果收集、整理了三峡库区的基线资料。三峡库区历史上曾有间日疟和恶性疟流行,20世纪60年代后无恶性疟发生.建国初期疟疾大流行,70年末控制流行。传疟媒介主要为中华按蚊。监测结果显示,疟疾疫情稳定,年发病控制在1/万以下;发热病人血检和儿童IFAT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传疟媒介5~10月叮人率在1-9.6只/人·夜之间,牛房密度在6-360只/人工小时之间。结论目前,疟疾年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但是,传染源存在,媒介广泛分布,水库建成蓄水后,流速减缓、水面增宽、消落带积水均为按蚊孳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开展监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增城市2000—2009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可行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增城市2000—2009年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疫情监测和哨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增城市2000—2009年累计报告HIV/AIDS59例,其中HIV43例,AIDS16例,死亡8例。增城市艾滋病疫情呈逐渐上升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新塘镇占49.15%,以流动人口为主占71.19%,20~49岁男性青壮年占89.80%,初中及以下占76.27%;感染途径由以静脉吸毒感染为主转变为以性接触感染为主。结论增城市艾滋病流行形势较为严峻,但疫情相对集中,病例特征较为明显,应重点加强对流动人口和暗娼等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