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评价ALT血液筛查项目在临床用血血液安全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ALT单项阳性并再次献血的献血者血液筛查结果进行追踪调查和分析。结果 3910例再次献血者中,HBsAg、抗-HCV、抗-HIV、抗-TP以及ALT血液筛查结果均合格3053例,占再次献血的78.1%,ALT单项仍为阳性845例,占不合格的98.6%(845/857),ALT阴性而ELISA筛查项目阳性9例,核酸筛查阳性3例,其中ALT合并NAT阳性1例。结论 ALT血液筛查在肝炎病毒感染"窗口期"或隐匿性感染中有提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漏检的发生,在保障血液安全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确定梅毒感染低危人群,为安全输血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广州地区2005—2009年无偿献血者梅毒筛查数据进行分析。梅毒血清学筛查试验采用ELISA试验,梅毒血清学筛查阳性标本采用TPPA试验确认。结果1226507例无偿献血者中梅毒阳性率为0.45%。其中单位员工、大专院校学生、流动人员和其他献血人员(包括无偿机采成分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44%、0.14%、0.69%、0.29%;年龄在20~39岁梅毒抗体阳性献血者5126例,占梅毒抗体阳性者的93.4%;梅毒阳性率不同年龄和职业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份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2005—2009年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保持相对稳定水平,无明显上升趋势。大专院校学生和单位员工为梅毒感染低危人群,可作为主要献血人群,发展献血者队伍。采供血部门应加强对流动人员的无偿献血筛查工作,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献血前血液筛查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探讨降低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淘汰率的有效措施,为献血者招募及献血预约模式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募集单采血小板捐献者11 039人次, 2016年10月起采用预约为主,临时招募为辅的献血模式。所有捐献者献血前一般征询及体格检查合格后,抽取静脉血3 mL,分别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干式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血小板(PLT)数、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病原体快速检测试剂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抗梅毒螺旋体(TP)抗体,采用离心法观察血脂情况。对检测结果作分类统计,并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1 039人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中男性约占88%,且男性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淘汰率明显高于女性。ALT高、血脂高、 PLT计数低、 HCT低是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血液筛查不合格的主要因素; WBC低、 Hb低, HBsAg阳性、抗HCV抗体阳性、抗HIV抗体阳性、抗TP抗体是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血液筛查不合格的次要因素。不同年份总体筛查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结论针对献血者血液筛查不合格原因制定相应的招募保留策略,建立预约献血模式,并加强献血前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健康征询,有助于降低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淘汰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流行病学和血清学情况。方法对广州地区199631例无偿献血者标本同时用ELISA法检测HBsAg、紫外-乳酸脱氢酶法检测ALT、核酸扩增技术(NAT)联合检测HBV/HCV/HIV及HBV单项鉴别试验,对HBsAg阴性HBV DNA阳性者进行随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载量,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 199631例标本中共检出104例HBsAg阴性HBV DNA阳性者,经随访有54例为OBI,OBI检出率为0.027%,年龄以46~55岁组检出率最高(P〈0.01),外地身份证的献血者检出率高于广州市身份证者(P〈0.01),OBI检出率与性别和献血次数无关(P〉0.05)。104例HBsAg阴性HBV DNA阳性的标本ALT均正常,病毒载量均〈1000IU/ml,平均值为162IU/ml。随访标本中,除6例ALT异常外其余均正常,54例OBI标本病毒载量均〈1000IU/ml,平均值为122IU/ml,乙肝两对半中抗-HBc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项目(P〈0.01)。结论 HBsAg阴性献血者中存在OBI,有必要在献血者中开展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无偿献血者实验室检查不合格情况,探讨ALT不合格发生率与献血员性别和年龄,献血季节,采集者,采集地点,经血传播传染病等有无相关性。方法按季度统计2013年1月~12月南京市血站无偿献血者资料,对ALT检测不合格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LT不合格在所有检测不合格项中所占比例最大;不合格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0.65%和0.12%;ALT不合格主要集中在26~35岁人群;ALT单项不合格为335例,占98.82%,存在着个别特例合并梅毒抗体、抗-HCV、HBsAg双项不合格。结论重视ALT初筛工作,有效地降低检测不合格率以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大样本、多方法调查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血清学阴性者的核酸阳性率,探讨在我国血液筛查中引进核酸扩增技术的必要性,了解和分析献血者血清学阴性核酸阳性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大样本数调查,应用ROCHE PCR-ELISA、PCR-微流芯片、实时荧光PCR方法和CHIRON TMA(转录依赖的扩增技术)多种方法对血清学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1RNA检测,对乙肝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ALT和乙肝两对半标志物,对丙肝核酸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ALT及抗-HCV及HBV DNA和HCV RNA病毒载量。结果共对141288人份血样进行了检测,检出HBsAg(-)、HBV DNA阳性28例,总阳性率为0.020%,其中21例为anti-HBc阳性,占0.015%。HIV-1RNA未检出阳性,17例HBsAg(-)、HBV DNA阳性样本追踪发现,9例发生了血清转换现象,4例呈窗口期特征,所有追踪的HBV DNA阳性献血者ALT检测结果正常。1例anti-HCV(-)、HCV RNA阳性献血者追踪发现为典型窗口期献血,ALT显著升高。结论应采用高灵敏度的核酸扩增技术筛查血液中的乙肝和丙肝病毒,可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互助献血与无偿献血的血液免疫四项(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情况,为进一步评价不同献血目的人群的血液传播疾病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至11月所采集的29935例献血者的免疫四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献血者种类将献血者分为无偿献血组与互助献血组,对两组献血者的免疫四项结果的阴阳性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互助献血组14940例,免疫四项结果不合格628例,在同组人数中占比4.20%.其中,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不合格率分别为2.23%、0.72%、1.14%、0.10%.无偿献血组14995例,免疫四项结果不合格154例,在同组人数中占比1.03%.其中,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不合格率分别为0.23%、0.42%、0.35%、0.02%.互助献血组与无偿献血组的总不合格率、HBsAg不合格率以及Anti-TP不合格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互助献血来源的血液安全性远低于无偿献血来源的血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东莞市无偿献血HIV感染流行趋势及人群特征,为安全输血和献血招募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8—2012年东莞市无偿献血者121例HIV抗体阳性情况,利用SPSSl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东莞市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率分别为15/10万、21/10万、32/10万、45/10万和51/10万,平均感染率为34/10万,各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9,P〈0.05)。男性感染率为44/10万,女性感染率为9/10万,男性高于女性(X2=27.31,P〈0.05)。36-岁组感染率为49/10万,为各年龄组最高(X2=12.94,P〈0.05)。初中以下学历感染率为43/10万,与高中/中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7,P〈0.05)。再次献血者感染率低于首次献血者(X2=17.47,P〈0.05)。集体组织献血与个人献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4,P〉0.05)。结论东莞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HIV感染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采供血机构在严格进行抗-HIV筛查时,还应加强献血者特别是低学历青壮年男性的献血前健康征询。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自贡市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构成情况,降低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方法 分析本市2012~2016年无偿献血者的构成、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对不合格献血者的不合格项目、性别、文化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2012~2016年本市血液检测总体不合格率6.51%,不合格率呈逐年降低趋势;②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不合格率为1.71%,中等职业不合格率为1.5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不合格率为3.24%;③男性不合格率3.89%,女性不合格率2.62%;④ALT不合格占总不合格样本的36.01%,HBsAg不合格占总不合格样本的29.81%,两者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抗-TP,占19.63%。结论 ①血液检测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ALT和HBsAg不合格,其次是抗-TP;②文化程度越低的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率越高;③男性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率大于女性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前进行ALT初筛对血液不合格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实施献血前ALT初筛前后9个月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并对ALT淘汰率进行分析。结果实施前ALT不合格率为%,实施后降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ALT不合格数占总不合格数的%,实施后降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献血前ALT初筛能很好的降低血液不合格率,减少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近几年我院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性指标的流行趋势,不断提高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确保输血安全,更好地为无偿献血招募宣传提供方向.方法 收集2012年至2016年我院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性指标HBsAg、抗-HCV、抗-HIV、抗-TP、及ALT检测结果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我院近几年206962位无偿献血者中,血液感染性指标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总体不合格率分别为5.8%、0.64%、0.45%、0.31%、0.61%.其中ALT的不合格率位居第一,其次为HBsAg和抗-TP;血液检测不合格各项目男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人群中抗-HIV阳性检出率较高,抗-HIV总体检出率为5.31/万.结论 我院无偿献血者血液中,ALT的不合格率位居第一,其次为HBsAg和抗-TP;人群中抗-HIV的阳性检出率较高,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献血前宣传、征询和初筛工作,建立固定自愿的献血队伍,加强质量管理和规范操作,最大程度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合格血片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提高工作质量。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9月不合格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血片不合格率为0.43%,血片不合格主要原因为血斑被污染(36.6%)。乡镇卫生院不合格率最高。结论应采取措施对标本采集人员加强培训,提高血片合格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山市游泳池水质的卫生状况,严防感染性疾病的暴发。方法2008年对管辖范围的住宅小区内泳池、学校等公共场所泳池、宾馆/度假村泳池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pH值、浑浊度、尿素、游离余氯六个项目检测。结果中山市游泳池水质检测总合格率为65.14%,其中浑浊度合格率最高(99.51%),尿素合格率最低(82.42%),各项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62.52,P〈0.05)。住宅小区内泳池、学校等公共场所泳池、宾馆/度假村泳池水合格率依次为63.67%、65.41%、70.09%,不同类型游泳池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Х^2=3.25,P〉0.05)。结论2008年中山市游泳池水质检测合格率偏低,应加强游泳场所的监测监督管理,提高卫生质量,避免疾病的感染或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暗娼、吸毒人群和货柜司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梅毒感染的情况,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2007年和2008年某妇教所收容的暗娼、戒毒所吸毒人员和货柜司机分别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进行HIV1+2抗体检测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初筛,梅毒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确证试验(TP2PA)进一步确证,HIV-1确证实验用蛋白印迹法。结果 2007年和2008年暗娼人群均未发现HIV感染者,梅毒感染率分别为7.63%和5.14%;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分别为1.63%、2.67%,梅毒感染率分别为9.32%、2.94%;货柜司机的HIV感染率分别为0、0.31%,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05%、0.92%。结论暗娼和吸毒人员的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货柜司机,是感染性病和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加强对暗娼和吸毒人群的行为干预和监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清远市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质量情况,为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信息。方法参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2001版)》和《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每年通过自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清远市法定传染病漏报及及时报告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2006—2007年共查出医疗机构报告法定传染病种5622例,漏报1 114例,平均漏报率为19.82%。其中,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之间漏报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乙、丙类传染病的漏报率分别为15.51%、31.93%,丙类传染病漏报率明显高于乙类(P〈0.001);医疗机构级别越高漏报率越低;2007年报告和审核及时率均高于2006年。结论清远市传染病漏报率仍然较高,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意识,加大监督力度,是提高清远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