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调查屏南县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感染情况,为当地预防肺吸虫病提供依据.方法 以肺吸虫病例为线索,于2021-04前往患者捕食生溪蟹地福建省屏南县代溪镇天峰村溪坑内采集溪蟹标本,采用GPS对采集地进行定位,考察其孳生环境,并根据溪蟹的形态学特征鉴定蟹种.采用直接捣碎沉淀法检查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感染情况,并对囊蚴进行形态学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十堰地区斯氏狸殖吸虫病的分布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流行区采获溪蟹镜检囊蚴,检查动物体内斯氏狸殖吸虫的感染情况,收集既往资料与现场肺吸虫抗原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调查的数据作统计,分析人群肺吸虫感染情况。观察人类行为、局部环境的改变对中间宿主孳生的影响。结果环境因素、特别是人类的行为对肺吸虫中间宿主的孳生有较大的影响,局部流行的区域已不具备中间宿主孳生所需的环境,水位的提升可形成更多的溪沟和山涧,有利于螺和溪蟹的孳生。调查显示人群感染率为23.37%,经防治人群肺吸虫和中间宿主囊蚴感染率都有较大幅度降低。结论鄂西北地区作为斯氏肺吸虫病的流行区,原有的部分斯氏狸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孳生环境己发生了改变,动物宿主肺吸虫囊蚴的感染率及人群感染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同时随着退耕还林的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适合中间宿主的繁殖和野生动物的活动.肺吸虫病的疫源地也将会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粤北乐昌市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现状。方法采集大洞村调查点山溪中螺蛳1 700余只、溪蟹88只,检查并殖吸虫尾蚴、囊蚴。应用检出的并殖吸虫囊蚴人工感染家猫1只,收集猫粪便,检查并殖吸虫虫卵,解剖粪检虫卵阳性猫,查找并殖吸虫成虫。结果大洞村螺蛳中短尾尾蚴感染率为0.58‰(1/1 700),螺蛳鉴定为放逸短沟蜷。蟹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38.09%(32/84),溪蟹鉴定为平和华溪蟹。解剖人工感染虫卵的阳性猫,检获P.w成虫4条。结论乐昌市乐城镇大洞村为一新发现的卫氏并殖吸虫高度(II级)自然疫源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医疗卫部门及政府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虫卵基因序列鉴定并殖吸虫病。方法从云南省的并殖吸虫病流行区采集溪蟹,常规分离囊蚴,经形态学鉴定后感染实验终宿主家猫,从猫粪便中分离虫卵,对虫卵进行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和鉴定。用匀浆器研磨虫卵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出虫卵中完整的核糖体基因第二间隔区(ITS2)和部分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I基因(COI),测序获得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将核苷酸序列输入GenBank中进行Blast比较,通过ITS2和COI的同源性来判断所感染的并殖吸虫种类。结果取自猫粪便中的虫卵形态符合并殖吸虫卵的形态特征。该虫卵的ITS2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斯氏并殖吸虫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COI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也高达98%。结果鉴定为斯氏并殖吸虫虫卵,证明家猫感染的是斯氏并殖吸虫病。结论通过并殖吸虫卵的基因序列分析,不仅可以快速诊断并殖吸虫病,而且还能准确地鉴定感染者所感染的并殖吸虫虫种。  相似文献   

5.
浙江宁海卫氏并殖吸虫ITS2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了解浙江宁海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的遗传变异情况,对卫氏并殖吸虫不同种群进行ITS2序列分析研究。分别自浙江宁海小汀、宁海西溪(冷风洞)和宁海余山采集浙江华溪蟹,分离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并进行ITS2序列PCR扩增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宁海三地卫氏并殖吸虫ITS2序列有363个碱基对,肺型肺吸虫和非肺型肺吸虫的ITS2序列完全相同;与泰国种群(AF159604,NakornNayok省)核酸同源性为97.5%,两地卫氏并殖吸虫遗传变异较大。浙江宁海卫氏并殖吸虫与日本、韩国等地的卫氏并殖吸虫的核酸同源性均较高,属亚洲东北组群。  相似文献   

6.
我们用华溪蟹体内之斯氏肺吸虫蚴,对大白鼠、猫、犬共32只作感染实验。主要对肺吸虫的移行途径,不同时期的病变特点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斯氏狸殖吸虫中间宿主及其孳生环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湖北十堰地区生态环境对斯氏狸殖吸虫中间宿主孳生的影响 ,分析本地肺吸虫病流行趋势。方法 :观察不同温度、雨量、植被、人类行为对中间宿主孳生环境的影响 ,剖解不同动物 ,检查自然感染情况。结果 :自然因素、特别是人类的行为对肺吸虫中间宿主的孳生有较大的影响。野生动物作为保虫宿主可能为频繁活动的中小型动物 ,对肺吸虫病的流行具有实际意义。结论 :十堰地区作为斯氏肺吸虫病的流行区 ,区域生态环境类型基本相同。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 ,实施退耕还林 ,防止水土流失 ,区域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肺吸虫病的疫源地也将会长期存在 ,加强宣传教育是预防和控制本地肺吸虫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泡囊狸殖与斯氏狸殖的比较及前者独立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确定泡囊狸殖的独立性。观察福建建瓯市蟹体中发现的泡囊狸殖囊蚴和以之感染家猫获得的成虫。比较斯氏狸殖、泡囊狸殖囊蚴与成虫等形态、结构特征。建瓯市蟹体内泡囊狸殖感染率为 2 0 .51 % ( 2 4 / 1 1 7) ,以 1 2个囊蚴感染 1只家猫 ,68天后解剖 ,在肺脏检及 6只成虫 ,经比较 ,成虫同斯氏狸殖无明显差别 ,而囊蚴同斯氏狸殖囊蚴有显著差别。由于泡囊狸殖斯氏狸殖囊蚴差异明显 ,所以泡囊并殖具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福建北部政和县病例所在地肺吸虫流行情况。方法对病例所在乡村进行人群感染情况以及传播宿主调查。结果政和县西表村人群皮试阳性率7.53%(28/372),其中5~岁与21~岁年龄组皮试阳性率分别为9.76%(12/123)和6.43%(16/249);男、女性皮试阳性率分别为9.50%(17/179)和5.70%(11/193),年龄组及男女性别皮试阳性率无显著差别。皮试阳性者的ELSAS阳性检出率为35.71%(10/28),其中5~岁与21.岁组ELESA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6.67%(8/12)和12.50%(2/16),两年龄组ELESA血清抗体阳性率具显著性差异。小桥拟钉螺与建欧拟小豆螺的斯氏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分别为1.02%和0.08%。福建华溪蟹和福建博特溪蟹的斯氏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分别为80.6%和33.3%。结论政和县存在高度感染的斯氏并殖吸虫病流行区.青少年为本病的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门市新会区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现状,确定华支睾吸虫病的高危人群,提供当地华支睾吸虫病感染因素的线索。方法采用免疫酶联吸附法检测血清中华支睾吸虫特异性抗体;采用改良加藤氏法检测粪便虫卵;采用消化法检测淡水鱼中华支睾吸虫囊蚴;进行问卷调查华支睾吸虫感染相关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同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分析影响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相关流行因素。结果共调查1720人,华支睾吸虫平均感染率为18.14%,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P〈0.001)。各年龄组均有感染,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调查常见淡水鱼6种共273尾,6种淡水鱼体内均查到华支睾吸虫囊蚴。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吃半熟鱼习惯及外出饮食等行为是最重要的危险因子。结论新会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积极开展综合性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蒜对离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的杀灭作用,为预防卫氏并殖吸虫病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人工消化法从平和华溪蟹中获取卫氏并殖吸虫囊蚴,设30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做3组平行实验,共90组,每组10个囊蚴,将囊蚴置于定量大蒜原汁中,在22~23℃下,分别作用不同时间,显微镜下观察囊蚴的活动情况。结果大蒜原汁对卫氏并殖吸虫囊蚴作用1-8min,囊蚴内后尾蚴活动增强;作用9~20min,后尾蚴活动力降低。作用25min,囊蚴开始死亡,死亡率为6.67%;作用30~100min,120~140min,囊蚴死亡率分别为41.33%和91.67%:作用180-210min,囊蚴全部死亡,死亡率达100%。对照组囊蚴形态正常,至120min后囊蚴活动力有所降低,但无死亡。结论大蒜原汁对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具有刺激和轻度杀灭作用,但短时间内(20rain内)没有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门市某区淡水鱼养殖场的淡水鱼肝吸虫感染和环境卫生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在江门市某区选取5个镇的6个行政村开展调查,制定统一的调查表,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养殖场基本情况、人和动物粪便污染情况等;采取部分养殖场的淡水鱼进行肝吸虫囊蚴检验。使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用Epiinfo3.5.1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了67间淡水鱼养殖场,16间塘基建有厕所,占被调查养殖场总数的23.88%(16/67);48间塘基建有家禽或家畜栏,占被调查总数的71.64%(48/67)。抽样检测了10间养殖场的淡水鱼,共有6间养殖场淡水鱼中检出肝吸虫囊蚴,占受检总数的60%(6/10),各村均有受肝吸虫感染的养殖场。共采集了156条淡水鱼,囊蚴总阳性率为15.38%(24/156)。鲩鱼的感染率最高(5/10),其次为鳙鱼(11/47)。结论江门市某区人和动物粪便污染淡水鱼养殖场水质的情况较为普遍,淡水鱼感染肝吸虫囊蚴的情况仍然严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卫生,降低淡水鱼肝吸虫感染率,以制止肝吸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青芥辣对离体肝吸虫囊蚴杀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芥辣对离体肝吸虫囊蚴的杀灭作用。方法采用人工消化法从淡水鱼中获取囊蚴.分组(囊蚴20个/组),将其置于定量青芥辣软膏中,分别作用不同时间,显微镜下观察囊蚴的活动情况。结果青芥辣对肝吸虫囊蚴作用1~6min后,囊蚴内后尾蚴活动加强;作用7.180min后囊蚴活动力降低甚至开始死亡,死亡率范围为11.76%~100%;作用210min以后囊蚴全部死亡,死亡率达到100%。对照组囊蚴形态和后尾蚴活动无改变。结论青芥辣对肝吸虫囊蚴具有刺激和轻度杀灭作用,但在短时间内没有杀灭作用,所以期望用青芥辣杀灭肝吸虫囊蚴来达到预防肝吸虫感染的做法不可取。  相似文献   

14.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和囊蚴抗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应用等电点聚焦电泳(IEF)、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Dise-PAGE)和免疫电泳(IE)对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和囊蚴抗原进行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分析的结果。成虫和囊蚴在理化性质方面存在许多相似组分和少数特征组分;成虫和囊蚴存在共同抗原和期特异抗原;期特异抗原大多数含糖脂蛋白,部分期特异抗原为主要血清学抗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3例因生食青蛙致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病例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感染途径和流行特点。方法 从2006-2010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门诊检测出的42例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阳性病例资料中整理出3例因接触蛙类而感染本病的病例,对其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浓度、病变部位CT及MRI和血清免疫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接触青蛙的3例广州管圆线虫病例均为广东本地感染,因生食青蛙或用蟾蜍肉贴敷疮疡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头痛。3例循环抗原CAg均为阳性,其中1例10 d前生食青蛙者IgM抗体阳性。而肝吸虫、肺吸虫、包虫、囊虫、弓形虫和裂头蚴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接触蛙类是广州管圆线虫病感染的重要途径,感染后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血清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某地2011年正常人群手足口病隐性感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地2011年成人及健康儿童手足口病隐性感染情况。探讨健康人群隐性感染与儿童患手足ISl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该区域幼儿同学生和老师共150人,分为0~、2~、5-岁组各30人,15~、24~、〉50岁组各20人。每人采集粪便标本5~8g,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核酸检测。结果共采集150份样本,EV通用型阳性13份(8.67%),其中5岁以下的有11例(84.6%)。CA16阳性2份,EV71阳性1份,均属于0-岁组。结论肠道病毒在人群中隐性感染较为普遍,5岁以内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健康人群中引起手足口病常见的EV71和CA16阳性肠道病毒隐性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国家肝吸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要求,对辖区内餐馆的淡水鱼品进行卫生监测,了解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为国家制定餐馆经营淡水鱼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辖区内大、中、小餐馆随机各抽取3~6间,采用压片法和全消化法检测淡水鱼品中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检查炊具(刀、砧板)华支睾吸虫囊蚴污染情况。结果 2008-2009年共检查餐馆24间,7种淡水鱼共411条,发现有5种淡水鱼共61条有华支睾吸虫囊蚴,其中专供食鱼生的鲩鱼90条中有2条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占2.22%,未发现炊具污染。结论鲩鱼中的华支睾吸虫囊蚴是主要的感染来源,其感染状况可作为制定餐馆经营淡水鱼品卫生标准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东省阳春市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方法在阳春当地采集野生的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在实验室用人工胃液消化法检查其中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并记数。用检获的幼虫感染实验小鼠。结果共检查褐云玛瑙螺350只,福寿螺465只,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的阳性率分别为7,71%和0.86%;感染度分别为1~312和1~4。从上述感染的实验小鼠中检获到广州管圆线虫第4期幼虫,且其血清特异性IgM均为阳性。结论阳春是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该虫中间宿主以褐云玛瑙螺感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建瓯市并殖吸虫及媒介宿主的种类与感染情况。方法在调查点捕捉各种螺类与蟹类,检查其所携带的并殖吸虫并计算感染率。结果发现可充当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的螺类有放逸短沟蜷、福建拟钉螺、建瓯洱海螺、小桥拟钉螺,其感染率分别为0、0.15%、0.42%与0.15%。充当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的溪蟹有福建华溪蟹、福建马来溪蟹、角肢南海溪蟹,其感染率分别为46.60%、14.29%与12.50%。并殖吸虫虫种有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泡囊狸殖吸虫3种。其中,泡囊狸殖吸虫为新发现虫种。结论建瓯市并殖吸虫及媒介宿主物种资源丰富,为全省开展并殖吸虫病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提供了病原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