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用动物实验的方法,观察中药血余炭作为末梢血管栓塞剂的效果、栓塞机理、安全性及相关生物特性。方法 将中药血余炭磨制成200~500μm大小的颗粒,血余炭颗粒(CCP)均以生理盐水加60%泛影葡胺混合。使用Seldinger方法穿刺右股动脉,经导管把血余炭注入到3只犬的左肾动脉,超选栓塞肾脏部分末稍血管;并以PVA注入右肾动脉作对照。在栓塞术后第7、14和56d分别处死1、2和3号犬,取出双肾固定,制作病理标本。结果 (1)3只犬均能耐受麻醉与血管造影和栓塞术,行为状态在栓塞后7d内逐渐恢复正常。(2)组织学标本:在栓塞术后第7、14d,肉眼见肾脏缩小,切面末梢血管内有栓塞剂;镜下见血余炭栓塞剂附着于血管壁,其周围血栓形成;血管壁炎性坏死:血栓逐渐机化。栓塞术后第14d,炎性反应明显,并有少量出血。在栓塞术后第56d见肾脏明显缩小,有大面积的缺血性梗死;镜下见血栓完全机化,栓塞组织呈缺血性梗死,有少量血管再通。CCP维持栓塞的时间在8周以上,属中期栓塞剂。经栓塞术后第7、14和56d病理观察,血余炭栓塞的病理过程为:血余炭附着血管壁,诱发血栓形成,血栓机化,血管壁炎性坏死管腔闭塞,栓塞组织缺血性梗死。结论 血余炭颗粒能有效地栓塞末稍血管,栓塞机理和效果与PVA相仿。炎性反应较PVA重,在栓塞后两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1.44μm脉冲Nd:YAG激光对犬血管作用的量效关系,评价该机在血管手术应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脉宽640μs,频率5Hz、最大单脉冲能量1J的1.44μm脉冲Nd:YAC激光治疗机,按单脉冲能量0J(对照)、0.2J、0.5J、0.8J,每次照射脉冲数1、5、10、20、40、80进行分组,每组8只比格犬。对犬的股动脉进行活体照射。标本经组织切片制作,显微镜观察,计算机成像与测量,获取汽化带宽度、汽化带深度、凝固带宽度与凝固带深度等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绘制量效关系曲线,分析作用机制。结果最大汽化带宽度为(2027.1±134.6)μm,最大凝固带宽度为(1723.9±121.5)μm,出现在单脉冲能量0.8J、80个脉冲/次剂量组;最大汽化带深度为(683.4±33.2)μm,出现在单脉冲能量0.5J、80个脉冲/次剂量组;最大凝固带深度为(603.7±103.2)μm,出现在单脉冲能量0.8J、10个脉冲/次剂量组。试验从单脉冲能量0.8J、20个脉冲/次剂量组开始发生血管穿孔,无法测量深度数据。结论1.44μm脉冲Nd:YAG激光对犬股动脉作用的组织效应程度与单脉冲能量和每次照射脉冲数呈正相关趋势,有较强汽化作用,凝固层足以产生止血作用。因血管壁较薄,临床应用1.44μm激光垂直照射血管,要注意选择剂量,以防穿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医用1.44μm脉冲Nd:YAG激光对犬结肠作用的量效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脉宽640μs、频率5Hz、最大单脉冲能量1J的1.44μm脉冲Nd:YAG激光,按单脉冲能量0J(对照)、0.2J、0.5J、0.8J,每次照射脉冲数1、5、10、20、40、80进行分组,每组5只比格犬,对犬的结肠黏膜进行活体照射。标本经组织切片制作、显微镜观察、计算机成像与测量,获取汽化带宽度、汽化带深度、凝固带宽度与凝固带深度等数据,绘制量效关系曲线,分析作用机制。结果试验可观测到各剂量组组织效应表现,最大汽化带宽度为(1894.2±100.1)μm,最大凝固带宽度为(1790.4±130.6)μm,最大汽化带深度为(1694.8±106.6)μm,出现在单脉冲能量0.8J、80个脉冲/次剂量组;最大凝固带深度为(1044.4±81.7)μm,出现在单脉冲能量0.8J、5个脉冲/次剂量组。结论1.44μm脉冲激光对犬结肠黏膜作用的组织效应程度与脉冲能量和每次照射脉冲数呈正相关趋势,该机对结肠组织有较强汽化作用,凝固层足以保证试验中创面清洁、黏膜无活动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造影剂在大鼠乳腺癌模型中的靶向性。方法①利用单克隆抗体LM609与钆双胺(Gd-DTPA)制备抗体造影剂(Gd-DTPA-抗体);⑦制备15只大鼠乳腺癌模型.分为实验组(A、B组)和对照组(C组);(3)MRI扫描,分别于注射造影剂前、注射造影剂即刻,10min,6、12、24、36、48h不同时刻测量注射不同浓度Gd-DTPA-抗体(A组质量浓度为0.4690μg/mL,B组质量浓度为0.0469μg/mL)瘤体的信号强度,对照组注射普通造影剂Gd-DTPA(质量浓度0.0469μg/mL)。结果实验A、B2组大鼠注射Gd-DTPA-抗体造影剂6h后.瘤体强化信号值逐渐提高,在约24h后肿瘤的强化值达到了最高。C组内.瘤体则表现为造影剂快进快出的方式。结论单克隆抗体造影剂在大鼠乳腺癌模型中具有靶向性。  相似文献   

5.
用雄性SD大鼠27只,体重180~260g,随机分成对照组(A)、低氧高二氧化碳四周绍(B)、培哚普利治疗组(C)。全部动物处于同一室内,除A组放在舱外饲养,B、C组均放入低氧高二氧化碳舱内10h,舱内氧浓度9%~12%,二氧化碳5%~6.5%。C组每日灌胃给培哚普利1mg/kg(法国施维雅药厂),而A、B组灌等量的生理盐水,共四周。采用右心导管法记录肺动脉平均压(mPAP)。抽取颈总动脉血1.5mL,即注入含EDTA与抑肽酶的塑料高心动管中离心(4℃、10000r/min、10min后,取上清液-30℃保存。所有操作均在冰水浴中进行,采用放免法(F-…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入院即刻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T)治疗后住院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因急性心肌梗死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456例,其中男性319例,女性137例,年龄29~85岁,平均年龄61.30岁。按入院即刻血糖(SG)水平分为3组:SG〈7.8mmol/L为A组248例,7.8mmol/L≤SG≤11.1mmol/L为B组156例,SG〉11.1mmol/L为C组52例,分别对3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脏性死亡,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年龄、性别、冠心病家族史、吸烟、既往高血压、心房纤颤、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多支病变、梗死后心绞痛、胸痛发作至PCI时间等方面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多于一个部位心肌梗死、入院Killip’s分级≥2级的比例明显多于A、B两组(P〈0.05);C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A、B组(P〈0.05);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峰值(CK/CK—MB)及住院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方面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C组心肌梗死再发生率亦高于A组,而B、C组未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A、B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ACE发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分别为C组46.2%和13.7%,B组34.0%和4.5%,A组19.0%和1.6%,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入院即刻血糖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PCI治疗后院内死亡率及总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作者从1994年3月—1996年3月之间所进行的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其中夫精人工授精(AIN/IUI)20例,供精人工授精(AID/IUI)20例)与宫颈评分(CS)之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病例分A、B两组,A组为AIH组,B组为AID组。所有病例都经临床证实或经临床治疗后达到输卵管畅通、有排卵,生殖道未见异常、生殖内分泌激素正常。在行IUI前进行宫颈评分。A组CS“好”、“中”、“差”者,其妊娠率分别为40.0%、25.0%、16.6%;B组CS“好”、“中”、‘“差”者,其妊娠率分别为92.8%、66.6%、33.3%。结果提示,不论A组成B组,凡CS高者,其妊娠率明显高于CS低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ZT胶行兔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为ZT胶:碘油(1:1)混合物组,B组为ZT胶:碘油(1:2)混合物组,对照组C组为碘油组。对各组门静脉左支进行SPVE,术后检测门静脉压力、肝转氨酶(ALT、AST)的变化,术后30d右肝重/全肝重、全肝重/体重。结果SPVE后门静脉压力、肝转氨酶呈一过性升高;栓塞后肝左叶萎缩、纤维化,肝右叶代偿性增生肥大.右肝重/全肝重B组为69.41%,而C组为39.00%。统计学分析显示,B组栓塞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结论ZT胶:碘油(1:2)混合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门静脉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后无(低)应答者加大剂量再免疫的效果,以提高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保护率。方法对近3年已完成标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程序至少一年、复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的健康人群,随机地接受3种再免疫方案,按常规程序(0、1、6个月)予肌肉注射。A组40例:进口重组乙肝疫苗(安在时),每次剂量40μg;B组40例:安在时,每次剂量20μg;C组40例:国产重组乙肝疫苗,每次剂量20μg。在首针乙肝疫苗接种前及接种后第1、2、7个月(T1、T2、T7)采血检测抗-HBs。结果T1时,进口40μg组、进口20μg组和国产20μg组复种后应答率分别为45.0%(18/40)、37.5%(15/40)和30.0%(12/40),3组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0,P=0.383);T2和T7时,3组复种后应答率分别为67.5%(27/40)、47.5%(19/40)、40.0%(16/40)和77.5%(31/40)、55.0%(22/40)、50.0%(20/40),进口40μg组应答率高于其余两组(χ^2为4.014~6.545之间,P均〈0.05)。T2和T7时,进口40μg组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3,P=0.317)。各组患者复种后均未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对乙肝疫苗无(低)应答者增加疫苗剂量加强免疫是有效的措施,抗-HBs应答率随疫苗剂量增加而提高。进口40μg组加强2针即可,加强3针未能较加强2针明显提高抗-HBs应答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狂犬病的疫情形势,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病例数据调查犬只密度变化及犬伤人等因素,分析疫情变化特征和流行因素。结果2004—2007年.全市共报告狂犬病病例227例,病例数由2例增加至191例,发病率和死亡率由0.0065/10万上升至0.6161/10万,逐年显著上升2。5.8倍,病死率为100.0%;1—85岁之间均有病例发生,以25~64岁居多(48.9%),其次是学龄儿童(17.2%)和65岁以上人群(15.9%);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57.7%),其次是学生(21.1%);发病区县由1个增加至30个,疫情由东向西蔓延,由农村进入城区。调查了6个县8470户2004—2006年的犬密度,由1.0只/户显著上升至2.3只/户,免疫犬仅占20.0%;犬伤人率由0.97%显著上升至4.44%。结论重庆市狂犬病病例不断增多,疫情地区不断扩大,疫情形势严峻。周边省份疫情、犬密度增大、犬伤人率增加等是狂犬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应加强犬的“灭、管、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动脉导管髂内动脉栓塞与暂时性腹主动脉阻断治疗骨盆骨折动脉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10月至2012年1月由笔者所在三单位联合提供的应用经动脉导管髂内动脉栓塞方法治疗的48例骨盆骨折动脉出血患者(A 组)与应用暂时性腹主动脉阻断方法治疗的10例骨盆骨折动脉出血患者(B 组),分析比较两类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输血量、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时间、生存例数。结果 A 组患者输血量(18.56±8.21)U,住 ICU 时间(8.04±4.25)d,16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创伤性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0例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生存率67%;B 组患者输血量(20.00±7.29)U,住 ICU 时间(12.00±6.08)d,2例患者死于创伤性休克,生存率80%。两组患者输血量、住 ICU 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376、-1.906,P 均〉0.05),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 P 〉0.05)。结论经动脉导管髂内动脉栓塞方法和暂时性腹主动脉阻断方法治疗骨盆骨折动脉出血疗效相近,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明胶海绵已成为骶骨肿瘤术前栓塞的首选材料,但针对小颗粒明胶海绵对栓塞效果及栓塞后并发症的影响未见明确报道。 目的:观察小颗粒明胶海绵栓塞犬双侧髂内动脉后手术出血量变化和并发症情况。 方法:用直径为50-150 μm明胶海绵粉末对15只犬行双侧髂内及骶正中动脉栓塞,分别于栓塞后1,2,3 d模拟骶骨肿瘤手术测量出血量变化;病理观察栓塞区膀胱、直肠、臀部肌及坐骨神经变化。 结果与结论:栓塞后第3天出血量高于第1,2天(P < 0.05),栓塞后第1天与第2天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运用直径为50-150 μm明胶海绵粉末栓塞犬双侧髂内及骶正中动脉时,最小动脉是50 μm的微动脉,但主要集中在100-200 μm小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显示栓塞双侧髂内及骶正中动脉近端血管级别为其一级分支,此时犬盆腔脏器组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意义。方法将76例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B、C、D组),20例无糖尿病的正常人为A组。其中,B组为正常蛋白尿患者31例(UAER〈20μg/min),C组为微量蛋白尿患者28例(UAER 20~200μg/min),D组为大量蛋白尿患者17例(UAER〉200μg/min)。同时测定各组血肌酐(Scr)及Cys C,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2型糖尿病各组血清Cys 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而且其水平随蛋白排泄率的升高而升高(P〈0.05),而Scr在B组、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 C与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呈正相关,Cys C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监测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2(NOS2)抑制剂S-甲基硫脲(SMT)对心肌梗死(MI)后左心室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探讨NOS2在MI后心功能障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于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前30 min给予SMT灌胃,6周后测定左心室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NOS2表达量、血浆NO2-/NO3-水平、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 MI后6周,心脏非梗死区NOS2表达量、血浆NO2-/NO3-水平、中心静脉压和左室舒张末压高于对照组。使用SMT可降低血浆NO2-/NO3-水平[(26.6±6.1) μmol/L vs (50.1±10.4) μmol/L, P<0.01],减少心肌梗死范围(36.0%±7.2% vs 42.6%±8.6%, P<0.05),减轻心室扩张[LVD,(6.6±0.3) mm vs (7.2±0.3) mm, P<0.01],减小心肌细胞直径[(15.1±1.6) μm vs (16.9±2.3) μm, P<0.05],减轻心肌纤维化[CVF,4.1%±1.1% vs 5.7%±1.2%, P<0.01],降低中心静脉压[(0.9±0.3) mmHg vs (1.5±0.5) mmHg, P<0.01]和左室舒张末压[(8.1±2.4) mmHg vs(13.4±3.1) mmHg, P<0.01],提高存活率(72.4% vs 39.3%, P<0.05)。结论: 大鼠MI后,NOS2可能起促进心功能障碍形成的作用。抑制NOS2可以减轻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试验组接受多西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替吉奥80mg/m2,分2次,餐后口服。第1,14天,21d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对照组化疗方案为顺铂25mg/m2,静脉滴注,第1~3天,醛氢叶酸钙200mg/m2,静脉滴注,第l~5天,5一氟尿嘧啶500mg/m2,第l~5天(在cF之后),28d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评价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57.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9.3个月,中位生存期14.3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7.1%和21.4%;对照组有效率为42.9%,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1个月,中位生存期10.2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38.1%和9.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大部分患者可耐受。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或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8例中,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组(A组)36例,采用伊立替康100mg/m2,第1、8天;奥沙利铂130mg/m2,第2天,静脉滴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组(B组)32例,采用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奥沙利铂130mg/m2,第2天,静脉滴注。21天为1周期,连用2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A组和B组有效率分别为41.67%和31.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迟发性腹泻和胆碱性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但A组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伊立替康或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安全性好,可以考虑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子顶体酶活性与体外受精的关系。方法将236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根据顶体酶活性分成三组:A组≥48.2μIU/106精子,共95周期;B组:30~48.1μIU/106精子,共92周期;C组〈30μIU/106精子,共49周期;比较三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结果 A、B、C组的受精率分别为77.02%、74.11%和48.69%,卵裂率分别为97.80%、96.65%和90.29%,优质胚胎率分别为41.32%、40.79%和33.42%。三组间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受精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且完全不受精的发生率高于A、B组(P〈0.05)。B组与C组相比受精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顶体酶活性低于30μIU/10^6精子时受精率显著下降,可考虑行部分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0例ASAⅠ~Ⅱ级,年龄18~54岁,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Ⅰ组(芬太尼组)和Ⅱ组(舒芬太尼组),每组100例。Ⅰ组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mg/kgiv,Ⅱ组舒芬太尼0.1μg/kg+丙泊酚1mg/kgiv,观察NBP、HR、SPO2、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体动以及心动过缓等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Ⅱ组的丙泊酚用量较Ⅰ组显著减少(P〈0.05),Ⅱ组的苏醒时间较Ⅰ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的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μg/kg舒芬太尼复合1mg/kg丙泊酚适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