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掌握桐柏山及大别山区疟疾流行态势,分析流行因素,提出有效控制措施。方法收集桐柏山及大别山区1990-2007年各县(市)疟疾疫情、气象资料及调查资料,分析流行态势及因素。结果桐柏山区系中度不稳定疟疾流行区,疟疾回升间隔为8~9年,流行年发病率最高为28.35/10万,非流行年发病率最低为6.55/10万,传染源的积累是造成当地疟疾流行的主要因素,流行年疟疾发病与温度、降雨量密切相关,其高峰在降雨后1个月;大别山区系低度稳定疟疾流行区,年发病率在1/10万以下,连续10年以上无回升。结论桐柏山及大别山区疟疾现已降至1/万以下,大部分地区仅属残存病例,控制传染源是遏制疟疾回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长寿区疟疾流行概况,评价防治效果,总结推广防治经验。方法将长寿区1951—2008年疟疾发病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媒介调查、防治、监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结果长寿区20世纪50年代疟疾暴发流行.1954年年发病率高达622.90/万。主要分布于晏家、龙溪、双龙、石堰等9个乡镇。经过约10年的普查、现症病人治疗、休止期对有疟史者根治、健康人群预防服药和灭蚊综合防治措施后,疟疾年发病率持续下降,1983年以来,年发病率稳定在1/万以下,1985年经省级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疟疾部颁标准。结论经过监测,证实长寿区已控制疟疾流行,且抗疟成绩巩固。今后应加强监测,加强疟疾流动人口管理.向消除疟疾标准迈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深圳市疟疾流行病学特点,并评估防制效果。方法收集2007-2009年全市"三热"病人血检监测及疟疾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三间"分布特点,通过比较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前后疟疾发病率的变化,评估疟疾防制效果。结果 2007-2009年疟疾发病总数为85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025/万;输入性疟疾病例为54例,占总病例数的63.5%(54/85),其中恶性疟15例;2007-2009年本地疟疾发病数稳定在每年10例左右,而输入性病例数变化明显,分别为15,29和10例;按地区分,报告病例数前三位依次是罗湖、宝安和龙岗区,分别为31、21和20例,南山和福田区各5例,盐田区2例;发病时间动态分布显示每年的6-8月为发病的高峰期;从事野外作业的低收入群体和往来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区的商务人员为高危人群。实施以输入性疟疾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后,2009年疟疾发病数和输入性病例同比下降了46.1%和65.5%。结论深圳市本地疟疾疫情稳定,输入性疟疾是导致疟疾疫情波动的主要因素。今后,深圳市疟疾防制应以输入性疟疾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2003—2007年中山市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山市2003—2007年疟疾流行特点与趋势,为今后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山市疟疾的监测数据和疟疾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5年来确诊疟疾80例,其中间日疟76例,恶性疟4例,年平均发病率0.0615/万。输入病例占总病例数78.75%,发病为散在分布,病例波及90%镇区。结论近年来,疟疾呈平稳下降态势,病例以外来输入为主。提示应加强发热病人血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疟疾病例,同时应加强对来自重点疟区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湖北省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抗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09年全省网报疟疾疫情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09年共报告疟疾3 570例,发病率为0.12~0.31/万,年平均下降幅度为36.67%,其中输入性疟疾106例(间日疟54例、恶性疟50例、卵形疟2例),占疟疾发病的2.97%,嗜人按蚊分布区发病占全省病例的82.58%,中华按蚊分布区占17.42%。6-9月,疟疾发病数占全年病例的57.96%。35~55岁年龄组疟疾发病占发病数的48.11%。2009年,仅枣阳市、广水市疟疾发病率在万分之一以上,发病数占全省病例的38.90%。近年来全省疟疾防治以控制传染源为重点,局部高发点同时采取药物浸帐灭蚊措施,有效降低了疟疾发病率。结论 全省疟疾发病呈下降态势,但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上升趋势,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抗疟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流动人口疟疾流行与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疟疾管理是当前我省控制疟疾的主要问题之一,1992年~1996年在粤桂琼流动人口疟疾联防区广东省高州、信宜、雷州和徐同四个县(市)进行疟疾流行病学监测研究。通过联防,近五年这四个县(市)疟疾年发病率逐年下降,至1996年为0.51/万。5年来共血检140914人,发现疟原虫阳性4299例,阳性率3.05%,其中外束流动人口占总数的29.1%;对58717位回人员进行血检,疟原虫阳性1084例。阳性率为1.85%,其中海南回归的疟疾病例占总病例的36.5%,广西回归的占15.0%,广东省内回归的占41.2%,其它省份占7.3%。疟疾发病与职业的关系,调查2625例患者,以从事种植业和农、林业者疟疾发病最高,分别占32.3%和31.7%,其次为建筑工,占15.2%。因此.对流动人口疟疾防治和管理,应针对高危、重点人群,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措施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预测广东省疟疾控制后期流行趋势,为广东省实施全省消除疟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对本地、外地居民进行病原和抗体水平监测,结合媒介按蚊叮人率监测结果,计算疟疾阳性率和平均接种率,然后根据中小学生抗体水平、原虫阳性率和平均接种率对广东省的疟疾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00-2009年共血检1894774人,检出疟疾阳性2832人,平均阳性率为0.15%。通过病例地域分析,67.97%的病例分布在珠三角8个地级市,各年疟疾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2009年共捕获各种按蚊3679只,平均叮人率为0.65只/人工小时,其中中华按蚊平均叮人率为0.43只/人工小时,平均接种率为0.0006;微小按蚊平均叮人率为0.10只/人工小时,平均接种率为0.0002;嗜人按蚊平均叮人率为0.001只/人工小时,平均接种率为0.00001;日月潭按蚊平均叮人率为0.001只/人工小时,平均接种率为0.000001。2000-2009年共检测不同市县中小学生10652人,疟疾抗体全为阴性。结论广东省疟疾疫情和媒介按蚊叮人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种传疟按蚊的平均接种率极低,不足以引起广东省疟疾暴发流行。中小学生疟疾抗体10年检测阳性率均为0,说明疟疾在广东省的流行已阻断和得到控制,主要继续加强疟疾监测,在广东实现全省基本消除疟疾的目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深圳市石岩镇利用我省现行的综合防疟措施控制疟疾暴发流行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经过两年时间,发病率由14.51‰下降到2.0‰,现症病人4d3疗程根治完成率超过90%,从而给我省现行的疟疾防治措施在以流动人口为主的地区进行疟疾防治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668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和掌握上海市疟疾的流行特征。方法对2003-2008年上海市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08年期间共有668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占全部疟疾病例的85.97%,其中间日疟482例、恶性疟42病例、疟疾(未分型)144例。病例分布于全市19个区县;发病季节呈全年分布;男女性别比为2.16∶1;年龄在1~81岁间;职业主要为民工和学生。感染来源地主要为安徽等周边省市疟疾流行地区和非洲等国外疟疾高发区。结论输入性疟疾病例是本市疟疾的主要疫情特点,病例感染来源地主要为安徽等周边省市疟疾流行地区和非洲等国外疟疾高发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庆市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提供预警信息,防止钉螺的扩散与血吸虫病疫情的传播。方法在三峡库区中段万州和支流上游开县设立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调查当地居民、流动人口及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在固定危险地带和流动可疑环境开展输入性钉螺调查。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人群血清血吸虫抗体情况。结果 2个监测点共调查当地居民2006人,血清阳性率为1.50%(30/2006),开县血清阳性率高于万州(2.29%vs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P〈0.01)。调查流动人员1970人,血清阳性率为2.39%,返乡人员血清阳性率高于疫区来渝人员(2.92%vs0.26%)(χ2=9.54,P〈0.01),万州区的流动人员阳性率高于开县(3.61%vs1.32%)(χ2=11.03,P〈0.01)。监测点未发现从血吸虫病流行区引进的家畜,检测当地的牛和羊血清均为阴性。固定监测和流动监测分别调查133875、545530m2,未发现钉螺。结论重庆市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存在血吸虫病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潜在流行区的传染源监测和管理,防止钉螺输入潜在流行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深圳控制疟疾爆发流行的预防、控制措施及蚊的种群分布。方法分析深圳控制疟疾综合防治的措施,对疟疾高度流行区的人群使用氟氯氰菊酯缓释剂型防蚊蚊帐预防疟疾感染,利用金标层析试纸条快速筛查来自疟疾流行区人群,筛选传播疟疾蚊媒遗传标志并建立传疟蚊媒分子诊断技术;利用多基因遗传分析系统监测蚊媒耐药基因的表达。结果深圳市疟疾的年发病率从1981年的1097.89/10万下降到2005年的1/10万以内,在1985-1990年疟疾高度流行期间制作防蚊蚊帐148万顶,保护了60多万暴露在疟疾感染下的人群,金标层析试纸条检测与镜检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筛选了ITS2基因用于快速鉴别不同蚊媒的种类。结论疟疾控制必须采取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媒介监测和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沿海开发城市钦州市钦南区在历经多次行政区域划分后近28年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该地区近28年疟疾防治的各种资料。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属多种疟原虫混合流行的高疟区,80年代初开始与周边的县市进行疟疾联防,1988年发病率已控制在1/10万以下,至今仍未发现内源性疟疾病例。结论在行政区域划分反复变更的地区实施疟疾联防,同样能有效控制疟疾的流行,使其达到卫生部基本消除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德清县55年来的疟疾防治成果,为制定疟疾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和分德清县疟疾流行趋势、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及其效果。结果德清县疟疾发病率从五、六十年代的1000/10以上逐步下降到1979年的10/10万以下,并持续保持低水平。目前,年均发病率为0.68/10万,患者以外地输入为主。结论德清县在不同时期采取的疟疾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必须继续重视和加强疟疾防治工作以防止疟疾的死灰复燃和输入性疟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Approved influenza vaccines based on the induction of antibodies to hemagglutinin are strain specific and cumbersome to manufacture. Several alternative vaccine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induction of humoral responses against the external domain of the M2 protein, as well as cellular responses against nucleoprotein, have the potential to target multiple strains of influenza. A universal vaccine would be a major advancement in the prevention of influenza infection as it would alleviate the need for tailored vaccines to control seasonal influenza epidemics while simultaneously providing a level of protection against potential pandemic strains.  相似文献   

15.
16.
The development of an effective malaria vaccine has taken many decades, but there is now a good chance that the first malaria vaccine will be licensed within the next few years. However, this vaccine (RTS,S) will not be fully effective, and more efficacious, second-generation vaccines will be needed. Good progress is being ma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tential vaccines directed at each of the three main stages of the parasite's life cycle, with a variety of different approaches, but many challenges remain, e.g. overcoming the problem of polymorphism in many key parasite antigens. It is likely vaccines that are effective enough to block transmission, and thus contribute to increasing drives towards malaria elimination, will need to contain antigens from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parasite's life cycle.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分析清新县2006-2010年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血吸虫病巩固监测方案》,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对清新县2006-2010年的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查螺13hm2,未查获活钉螺。复查历史病人12人,未发现慢性或晚期病例。低年龄组(中、小学生)监测1122人,血清抗体阳性者10人,未查到血吸虫病人。检查流动人口2456人,抗体阳性者80人,查获血吸虫病慢性病人13例,其中虫卵阳性者2例。检查耕牛1900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牛只。结论目前清新县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今后要重点加强输入性传染源和钉螺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