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LT、AST、GGT、CHE在肝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脏疾病时肝脏酶的变化关系,方法 采用速率法,测定113例肝病患者空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胆碱酯酶(CHE),并与32例正常体检者作对照组比较。结果 各型肝病患者的血清ALT、急性黄疸肝炎组的血清GGT及慢性肝炎重度组血清AS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患者CHE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血清ALT、AST、GGT、CHE是肝病较为敏感指标,作为肝功能检测组合。有助于肝病的鉴别诊断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病毒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变化.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其中重型肝炎患者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例.同时检测患者肝功能、PTA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重型肝炎患者组血清皮质醇浓度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低(P〈0.05),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在重型肝炎患者中,血清皮质醇浓度与PTA呈显著正相关(r=0.445,P〈0.05),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与患者血清ALT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AST/ALT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367,P〈0.05),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组的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对重型肝炎患者进行MELD评分,MELD分值越高组,皮质醇浓度越低.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皮质醇浓度降低,其与肝脏功能损害、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皮质醇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入院时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在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4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存活组23例,死亡组17例,分析2组患者入院时肝功能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入院时在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清总胆固醇(CHOL)、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之间的差异显著。而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比值(AST/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DBIL/TBIL)、总胆醇(TBA)、球蛋白(GL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TP<48 g/L、ALB<22 g/L、CHOL<2.0 mmol/L或PTA<30%,均提示预后不良。结论:入院时的TP、ALB、CHOL、PT、PTA等指标与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预后密切相关,预测预后的指标主要是与肝脏合成功能和凝血功能有关。早期识别、及时转运、集中救治,是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成功救治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胸腺素α1对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4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一般治疗加胸腺素α1)22例、对照组(一般治疗)22例,观察12周,测定治疗前后总胆红质(TB)、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病毒学标志:HBsAg、抗HBs、HBoAg、抗HBe、抗HBc、抗HBeIgM.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HBV—DNA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素α1能提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10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h内血清胆碱酯酶(CHE)的活性,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脑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CHE活性的测定。分别应用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mR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及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组的血清CHE活性为(2568±427)U/L,对照A组(非大面积脑梗死组)为(6320±689)U/L,对照B组(正常对照组)为(6252±314)U/L,大面积脑梗死组与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血清CHE活性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s=0.19,P〈0.01),与mRS评分呈负相关(rs=-0.2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病后24h内血清CHE的活性。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CHE活性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清中胆碱酯酶活性(cholinesterase activity,CHE)、白蛋白(albumin,ALB)和胆固醇(cholesterol,CHO)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就诊的肝炎肝硬化患者118例为肝硬化组,乙型肝炎患者61例为肝炎组,同期选择115例行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肝硬化组和肝炎组按照Child-Pugh标准分为A、B、C级三组,比较各组和A、B、C级三组间肝功能CHE、ALB、CHO水平,对各指标临床诊断的效能进行分析。结果肝炎组和肝硬化患者血清CHE、CHO、ALB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CHE、CHO和ALB水平随ABC三级呈下降趋势,各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级三组间CHE、CHO、ALB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组内CHE、CHO、ALB阳性率相比,CHE阳性率高于CHO和ALB,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和CHO、CHE和ALB、CHO和ALB相关系数分别为0.846、0.768和0.884(均P<0.05),临床效能显示CHE/CHO/ALB的灵敏度最高100%,CHE的特异性最高95.2%,CHE/CHO/ALB的AUC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947。结论CHE、CHO、ALB水平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显著降低,与Child-Pugh分级间具有一定相关性,CHE、CHO、ALB单项诊断时,CHE灵敏度最强,但联合检测肝炎肝硬化患者时,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CH)临床与病理的相关性及CH的临床诊断。方法:对973例CH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症状与体征等多种因素与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判别分析,采用肝功能指数(AAPEA指数)分析血清生化指标在CH诊断中的应用。结果:CH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毒(TBIL)、白蛋白(ALB)、白/球蛋白比值(A/G)、蛋白电泳γ球蛋白(γG)、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胆碱酯酶(CHE)等生化指标及B超脾脏厚度等,与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密切相关;AST反映肝脏炎症活动程度优于ALT。多因素判别分析总体误判率为28.1%,但对中、重度误判率较率。肝功能指数(AAPEA)指数与CH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纤维化程度及病理分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9、0.545及0.529(P<0.0001)。结论:PA、ALT、TBIL、ALB、A/G、γG、CHE、AST等生化指标以及B超脾脏厚度在判定CH程度方面有重要意义。AST反映肝脏炎症活动程度优于ALT。多因素判别分析对CH中、重度误判率较高。AAPEA指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比单项指标判定为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方法 测定4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PCT水平并检测ALT、AST、TBIL、ALB、CHE、CHOL、PTA等指标,并进行Child-pugh分级.结果 以PCT>0.5μg/L为阳性阈值,阳性组患者ALT、TBIL明显高于阴性组,CHOL、PTA明显低于阴性组.随着PCT水平的增加,ALT、AST、TBIL水平均逐渐升高,PTA逐渐下降.PCT阳性组以Child-pugh B、C级者为主,而PCT阴性组以Child-pugh B级者为主.患者PCT阳性者淋巴计数较PCT阴性者低.结论 肝功能损伤使得肝硬化患者感染的风险增高,且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进展为重度感染危险逐渐增加.重视肝功能的保护,结合PCT水平的监测,有助于肝炎肝硬化患者感染的早期发现及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P73的检测在肝脏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95例各类肝脏疾病患者(213例病毒性肝炎、26例酒精性肝炎、2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和3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及33例健康对照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分析分别对血清GP73进行定量检测,并对治疗前后进行分析比较;应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LP、AST、GGT、CHE、ALB、TBIL、AFP的含量,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拷贝,分析不同肝病患者血清GP73含量与其他指标的关系。结果:治疗前病毒性肝炎组、酒精性肝炎组、自身免疫性肝炎组其GP73含量的中位数均〉健康对照组(U分别为240.4、24.0和27.0),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U=157.5,P〉0.05);病毒性肝炎组与酒精性肝炎组、自身免疫性肝炎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760.5和1299.0,P〈0.05);病毒性肝炎组、自身免疫性肝炎组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67.2、99.4,P〈0.01),酒精性肝炎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U为1322,P〉0.05)。血清GP73与CHE、ALB呈负相关(r分别为-0.454,-0.469),与GGT、TBIL呈正相关(r分别为0.34和0.39)。结论:血清GP73在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中表达上调,可作为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治疗疗效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活化Th细胞(CD4^+HLA-DR^+)及HBeAg与慢性乙型肝炎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的关系。方法检测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8例既往感染患者(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者)CD4^+抗原和HLA-DR抗原双阳性淋巴细胞,血小板(PLT)数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度,计算AST/PLT比值。结果既往感染患者、HBeAg阴性及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活化CD4^+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者(P〈0.05),且呈显著递减(P〈0.05),HBeAg阴性及阳性者AST,ALT以及AST/PLT值明显高于对照者(p〈0.02)和既往感染者(P〈0.02),且HBeAg阳性患者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此二组活化CD4^+细胞与ALT,AST和AST/PLT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活化Th细胞降低可以作为慢性乙肝患者预测肝脏损伤进展的有用指标,HBeAg可以辅助评价肝损伤和纤维化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55例妊娠合并肝炎病例按照孕周分为早中期妊娠组及晚期妊娠组,比较重症肝炎的发生率、肝功能及转归。结果妊娠期肝炎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占绝大多数,晚期妊娠组较早中期妊娠组重型肝炎发生率高(P=0.011),且病死率高(P=0.001),晚期妊娠组ALT、AST、ALP均高于早中期妊娠(P〈0.05)。结论晚期妊娠合并肝炎病情重、预后差,临床上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减少孕产妇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有氧及无氧训练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长跑有氧、无氧训练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上海市及上海体院田径队中长跑运动员,根据个人运动专长,安排相应专项训练;12名进行有氧训练,14名进行无氧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及运动后即刻抽静脉血。检测LD、TB、DB、TP、ALB、G、A/G、ALT、AKP、AST、TBA及GGT等12项生化指标。结果 ①对胆红东代谢的影响:无氧及有氧训练后血浆TB及DB均极显著升高(升幅均大于13%,P〈0.01),尤其无氧组训练后TB升幅达22.6%.②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无氧及有氧训练后血浆TP、ALB及G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运动后蛋白水平升幅无氧组均大于有氧组(分别为:14.6%.8.1%;12,4%,7.2%;18.3%,9.5%);运动后A/G呈下降趋势(无氧组P〈0.05).③对肝功能相关酶类的影响:无氧及有氧训练后血浆ALT、AKP及AST活性均显著增高(除ALT在有氧组P〈0.05,其余均为P〈0.01);运动后酶活性升幅无氧组均大于有氧组(分别为:18.2%,8.3%;14.4%,7.7%;21.4%,17.6%);运动后GGT活性亦呈增高趋势(无氧组P〈0.05).④有氧及无氧训练对于总胆汁酸的影响,有升、有降,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有氧或无氧训练均可影响机体免疫力,并使肝脏代谢增强、多种肝功能相关酶活性增高;无氧训练对肝脏功能的影响强度大于有氧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脑外伤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浓度,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118例和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静脉血体检时获得,脑外伤患者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ELISA测定血浆HMGBl浓度,统计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检验显示,脑外伤患者血浆HMGBl浓度(9.4±2.3)ng/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正常者(1.6±0.3)ng/ml(t=9.583,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HMGBI浓度是脑外伤1周内死亡(OR=1.309,95%CI=1.197-1.743,P〈0.01)、1年内死亡(OR=1.476,95%CI=1.208-1.796,P〈0.01)和1年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OR=1.419,95%CI=1.218-1.697,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HMGBl浓度可预测脑外伤1周内死亡(曲线下面积=0.865,95%CI=0.824-0.901,P〈0.01)、1年内死亡(曲线下面积=0.891,95%CI=0.835-0.934,P〈0.01)和1年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0.876,95%CI=0.832-0.925,P〈0.01)。结论:脑外伤后血浆HMGBl浓度显著升高,临床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脑外伤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红细胞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100例健康者的红细胞参数(Hb、MCV、RDW-CV)及其肝功能(ALT、TBIL、PT、γ-GT等),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肝功损害程度的加重,血红蛋白(Hb)逐渐降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逐渐升高,除轻度组的Hb、RDW-CV与对照组之间和重度组的RDW-CV与肝硬化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的Hb、MCV、RDW-CV与对照组和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h与胛、γ-GT呈负相关,MCV、RDW-CV与胛、γ-GT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检测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参数有助于了解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对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欢  李秀惠 《医学信息》2019,(12):67-69
目的 分析急、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及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作为急性乙型肝炎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4例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肝硬化患者35例作为乙肝肝硬化组,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比较急、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结果 急性乙型肝炎组与慢性乙型肝炎组在ALT、AST、TBIL、D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与乙肝肝硬化组在ALT、AST、ALB、TBIL、DBIL、PT、PTA、I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与乙肝肝硬化组在ALT、AST、ALB、PT、PTA、I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TG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与乙肝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CHO水平高于急性乙型肝炎组与乙肝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肝硬化组在HDL-C、LDL-C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逐渐降低,以TG下降为主,与肝功能损伤有关,是评估乙型肝炎病程进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内科综合治疗对中晚期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生存率的影响,探索中晚期重型肝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观察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患者的肝功能、并发症及疾病的转归,与同期仅予内科综合治疗的患者相比较,对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了解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血浆置换组36例,18例好转、18例死亡,内科治疗组32例,13例好转、19例死亡,二组之间患者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功能指标(ALT、AST、SB、ALB、TC、ChE)和凝血酶原时间(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内科综合治疗相比较,在其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并不能提高中晚期重型病毒性肝炎生存率;中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决定于其肝功能衰竭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阿拓莫兰治疗酒精性肝病6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拓莫兰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和B组(对照组),分别用阿拓莫兰和甘利欣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ALT、AST、γ-GT,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拓莫兰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加味四逆散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味四逆散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致肝纤维化的方法对健康雄性SD大鼠进行造模,以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组。经加味四逆散治疗4周后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蛋白(TP)、白蛋白(ALB)、透明质酸(HA)及Ⅳ型胶原(C—Ⅳ)水平,并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同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加味四逆散治疗后,可显著降低血清ALT(P〈0.01)、ALP(P〈0.01)、GGT(P〈0.05)、HA(P〈0.01)、C-Ⅳ(P〈0.05)及肝组织HyP(P〈0.01),升高TP(P〈0.05)及ALB(P〈0.01)。肝组织病理切片表明,用药后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加味四逆散对实验性大鼠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G0~3)、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比值变化,探讨AST/ALT比值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健康对照组、慢性肝炎患者(G0~3)及肝硬化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并计算其比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肝炎患者(G0~3)AST/AL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患者(G0~3)各期AST/AL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而递增,各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与Child-Pugh积分呈正相关(r=0.656,P〈0.01)。与慢性肝炎患者(G0~3)比较,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肝硬化存活患者比较,肝硬化死亡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较,肝硬化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T/ALT比值可以作为了解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一个较易观测的指标,对治疗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肝性脑病患者血清中IL-6和IL-18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肌酐(Cr)及血浆氨的相关性.方法 40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住院患者,定为A组,其中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18例患者定为A1组,Ⅰ~Ⅱ期的22例患者定为A2组;20例肝硬化患者定为B组;2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定为C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IL-6和IL-18的浓度,并分析其与AST、ALT、TBil、ALB、Cr及血氨的相关性.结果 A1组和A2组IL-6和IL-18浓度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和IL-18水平均与血氨浓度呈正相关(P<0.05),与AST、ALT、TBil、ALB及Cr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肝性脑病患者血清中IL-6和IL-18均明显增高而且与血氨存在相关性,IL-6和IL-18可能与血氨存在协同作用,共同参与了肝性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