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复方清脂颗粒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方法大鼠连续灌胃给予复方清脂颗粒生药52,26和13g/kg连续8周,同时设对照组。禁食12h后用水合氯醛麻醉动物,取肝脏称重并计算肝系数,光镜下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并测定血清中AST,ALT,ALP和肝组织中SOD和MDA。结果复方清脂颗粒52g/kg组大鼠的肝重、肝系数、肝组织中MDA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但SOD活力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26g/kg组肝系数和肝组织中MDA高于对照组,13g/kg组所有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病理组织学检查各组均未见肝组织有明显病变。结论长期给予复方清脂颗粒52,26g/kg,对肝脏有一定毒性但没有造成肝脏的器质性损伤,13g/kg是无毒性作用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比较补骨脂的三个主要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补骨脂酚的肝毒性。方法在体外培养的Hep G2细胞观察三个成分的细胞毒性;小鼠分别灌胃给予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补骨脂酚4周,剂量均为80 mg/kg,在给药结束后检测血清生化学指标,剖取肝脏称重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大鼠灌胃给予补骨脂生药3 g/kg,检测单次灌胃后24 h及连续灌胃12周末次给药后24 h的大鼠血和肝脏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补骨脂酚的含量。结果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大于400μmol/L,补骨脂酚的IC50为41.3μmol/L。小鼠连续腹腔注射80 mg/kg三个受试药,补骨脂素组小鼠ALP显著降低;异补骨脂素组小鼠血清AST和ALT显著升高,而ALP显著降低。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补骨脂素组小鼠肝脏内可见散在局灶性坏死;异补骨脂素组部分小鼠肝脏有肝细胞变性;补骨脂酚组小鼠肝脏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大鼠灌胃给予补骨脂生药,单次灌胃24 h后,血清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平均药物浓度远高于补骨脂酚,肝脏中三个成分含量尽管有差异,但补骨脂酚含量并不低;连续灌胃12周,大鼠血清中三个成分浓度差异有所减小,肝脏中补骨脂酚浓度较低。结论根据靶器官药物浓度加权后的体外筛选结果及体内研究结果得出,补骨脂酚毒性相对较低,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在补骨脂药材所致的肝损害中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柴胡挥发油多次灌胃致大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方法:连续30天给Wistar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的柴胡挥发油,分别于药后71、52、1、30天检测大鼠血清ALT、AST活性、肝体比值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连续30天灌胃(0.19~0.42)ml/kg的柴胡挥发油可造成大鼠肝毒性损伤,药后7天即可产生明显肝毒性,各剂量组血清ALT、AST活性明显升高,肝体比值增大(,0.26~0.42)ml/kg组肝脏出现轻微病理损伤。药后15~21天肝毒性表现最明显,血清ALT、AST活性显著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各剂量组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且随剂量增加升高更明显;肝体比值显著增大;肝脏病理损伤严重。药后30天,大鼠出现死亡,ALT、AST活性及肝体比值较21天增加不明显。结论:柴胡挥发油致大鼠肝毒性损伤的剂量范围是(0.19~0.42)ml/kg,相当于生药量(92.6~204.7)g/kg,按柴胡口服液计约相当于70kg人日用量的(1.5~3.4)倍。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整体动物实验及血清药理学的方法观察淡豆豉对栀子肝脏毒性的减毒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栀子组(11.7g/kg)、栀子淡豆豉配伍组(23.4g/kg,配伍比例1:1)、栀子苷组(0.15g/kg),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7天,实验结束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总胆红素(TBIL)含量;计算肝脏系数,HE染色观察肝组织结构变化。制备各组含药血清,血清浓度10%,检测人肝癌Hep G2细胞存活率及氧化应激水平:胞内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活性氧(ROS)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栀子组(11.7g/kg)及栀子苷组(0.15g/kg)大鼠体重增长明显缓慢,两组各有两只动物死亡;血清ALT、AST、ALP、TBIL水平显著升高;肝脏系数明显上升,HE染色可见明显的肝细胞肿胀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细胞存活率、Mn-SOD活性显著下降;ROS水平、MDA含量显著上升。与栀子组比较,栀子淡豆豉配伍组(23.4g/kg)大鼠体重增长明显较快;ALT、AST、ALP、TBIL水平及肝脏系数均显著下降,肝组织病理也未见明显异常;细胞存活率、Mn-SOD活性显著增高,ROS、MDA含量明显下降。结论:淡豆豉与栀子配伍可降低栀子肝脏毒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茵陈蒿汤中其他药物与栀子合用对其肝毒性及作用环节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栀子及茵陈蒿汤水煎液,栀子的剂量为12g/kg,茵陈蒿汤的剂量为茵陈蒿18g/kg、栀子12g/kg、大黄6g/kg,方中所含各药量均扩大为临床用药等效量的10倍。每天给药1次,3天后检测血清中ALT、AST、ALP、TBA,取肝脏计算肝脏指数。测定肝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GSH-PX活性、TNF-α的含量,TUNEL法测肝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测肝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结果:栀子组(生药12g/kg)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脏指数显著升高;ALT、AST、ALP、TBA均极显著升高;大鼠肝组织中SOD、SOD/MDA及GSH-PX极显著降低,MDA显著升高;TNF-α的含量极显著升高;累积光密度与凋亡指数显著升高;Bax、Bax/Bcl-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Bcl-2显著降低;茵陈蒿汤组与栀子组相比,ALT、ALP、TBA均显著降低;SOD、SOD/MDA极显著升高,GSH-PX无明显差异;大鼠肝组织中TNF-α的含量无明显差异;凋亡指数显著降低;Bax、Bax、Bax/Bcl-2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栀子肝毒性的机制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诱导肝细胞的坏死及凋亡有关;茵陈蒿汤中的其他中药组方使用可减轻栀子的肝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生化及病理学方法研究叶黄素对二甲基甲酰胺(DMF)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DMF模型组、20mg/kg及40mg/kg叶黄素处理组。小鼠连续灌胃叶黄素5天,对照组和DMF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玉米油。灌胃叶黄素3天后,除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三组均一次性腹腔注射1.5g/kg DMF。DMF染毒48h后,所有动物内眦取血,处死后剖取肝脏,检测其AST、ALT等指标。结果:DMF模型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升高,肝脏组织匀浆中MDA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升高。叶黄素可降低血清AST及ALT活性及肝组织SOD活性、MDA水平,改善肝脏损伤小鼠病理组织学变化。结论:叶黄素通过抗氧化作用对DMF所致肝脏毒性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叶黄素(LU)对顺铂(CP)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顺铂组、不同剂量叶黄素(10mg/kg、20mg/kg和40mg/kg)+顺铂组。大鼠连续灌胃叶黄素10天,第7天灌胃后l h腹腔注射顺铂(5mg/kg)。顺铂处理后,在第5天采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采血后处死动物,测定肝脏系数、肝匀浆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同时观察肝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肝损伤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肝组织匀浆中MDA及NO含量显著增加,而GSH含量及SOD活性显著下降。叶黄素可降低肝损伤大鼠血清ALT及AST水平,降低肝组织匀浆MDA及NO水平,提高组织GSH含量及SOD活性,并可改善顺铂损伤大鼠肝病理组织学变化,随着叶黄素剂量增加,其保护作用增强。结论:叶黄素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顺铂诱导的大鼠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验证养肝解郁颗粒对绝经后大鼠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脂代谢及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去氧乙烯基环乙烯腹腔注射法来建立绝经期动物模型,通过饲喂高脂高糖饲料制备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模型,诱导建立绝经期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大鼠动物模型。预防性给药12周后,检测血清AST、ALT、TC、TG水平,计算肝系数,检测肝组织中TC、TG、MDA、SOD、FFA含量,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养肝解郁颗粒6.0、3.0、1.5 g/kg给药组血清及肝组织匀浆中TC、TG含量、血清AST活性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为P <0.01或P <0.05);6.0、3.0 g/kg给药组大鼠血清ALT、肝组织匀浆中MDA、FFA含量、肝脏系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为P <0.01或P <0.05);1.5 g/kg给药组大鼠肝组织匀浆中MDA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为P <0.05);6.0 g/kg给药组大鼠肝组织匀浆中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为P <0.05)。养肝解郁颗粒3个剂量均可不同程度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结论 养肝解郁颗粒可以调节绝经后大鼠非酒精性...  相似文献   

9.
川楝子对大鼠肝毒性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川楝子对大鼠肝脏毒性的时效、量效关系。方法:将SD大鼠按不同时间或不同剂量随机分组,1次灌胃给予川楝子,检测给药后血清ALT、AST活性,计算肝脏指数,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川楝子以90g生药/kg灌胃1~2h后多数大鼠出现活动减少,ALT、AST水平显著升高,在2h时达到高峰。光镜下,给药组部分大鼠有肝细胞水肿或轻度脂肪变性。川楝子以62.6g生药/kg、127.5g生药/kg灌胃2h后,ALT水平显著升高,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水肿、轻度脂肪变性、肝细胞坏死,随着剂量增大,病理损伤更严重。结论:大鼠1次灌胃给予大剂量川楝子后,对肝脏产生急性毒性并显示毒性时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消黄方对异硫氰酸-α-萘酯(α-naphthyl isethiocyanate,ANIT)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6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消黄方低、中、高剂量组和熊去氧胆酸(UDCA)阳性对照组.造模前分别以消黄方低、中、高剂量5 g/kg、10 g/kg、20 g/kg和熊去氧胆酸15 mg/kg体质量灌胃7天,正常组及模型对照组以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第8天以2%ANIT色拉油溶液6 mL/kg体质量一次性灌胃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48小时后模型大鼠随机处死6只观察成模情况,其余各组大鼠继续以相应药物及生理盐水灌胃7天,处死所有大鼠,观察模型大鼠血清肝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及消黄方对其影响.结果:造模48小时时模型大鼠肝组织广泛点片状坏死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ALT、AST、TBil、TBA、LDH显著升高(P<0.01),造模7天后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ALT、AST、TBil、TBA、LDH虽然明显恢复,但仍然显著高于正常大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消黄方中、高剂量组肝组织病理明显改善,血清ALT、AST、TBil、TBA、LDH显著降低(P<0.01或P<0.05),作用类似于UDCA.结论:消黄方对ANIT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良好的干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消黄方对异硫氰酸-α-萘酯(α-naphthyl isothiocyanate,ANIT)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6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消黄方低、中、高剂量组和熊去氧胆酸(UDCA)阳性对照组。造模前分别以消黄方低、中、高剂量5g/kg、10g/kg、20g/kg和熊去氧胆酸15mg/kg体质量灌胃7天,正常组及模型对照组以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第8天以2%ANIT色拉油溶液6mL/kg体质量一次性灌胃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48小时后模型大鼠随机处死6只观察成模情况,其余各组大鼠继续以相应药物及生理盐水灌胃7天,处死所有大鼠,观察模型大鼠血清肝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及消黄方对其影响。结果:造模48小时时模型大鼠肝组织广泛点片状坏死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ALT、AST、TBil、TBA、LDH显著升高(P<0.01),造模7天后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ALT、AST、TBil、TBA、LDH虽然明显恢复,但仍然显著高于正常大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消黄方中、高剂量组肝组织病理明显改善,血清ALT、AST、TBil、TBA、LDH显著降低(P<0.01或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丹桃养肝丸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80只SD大鼠,随机选择14只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连续9周轮替四肢内侧皮下注射CCl4方法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成5组,秋水仙碱组给予秋水仙碱0.75 mg/kg灌胃,丹桃养肝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6 g/kg、3 g/kg、1.5 g/kg丹桃养肝丸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去离子水灌胃,均1次/d,连续灌胃21 d。大鼠处死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TT)水平,计算AST/ALT值;分离肝、脾和胸腺,计算脏器指数;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并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LT、AST、GGT、ALP水平有上升趋势,AST/ALT有下降趋势,肝组织中Hyp含量、肝纤维化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丹桃养肝低剂量组血清AST水平,丹桃养肝中、低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叶黄素(LU)预处理对酒精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酒精组、20mg/kg及40mg/kg叶黄素预处理组。小鼠连续灌胃LU 8d,第4d给予LU l h后灌胃56度红星二锅头12ml/kg。连续灌胃酒精5d。在末次给药后24h采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采血后处死动物,剖取肝脏,测定肝脏系数、肝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同时观察肝组织病理结构。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肝组织匀浆中MDA含量显著增加,而GSH含量及SOD活性显著下降。给予叶黄素20mg/kg及40mg/kg均可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而40mg/kg叶黄素还可降低肝组织匀浆MDA水平,提高GSH含量及SOD活性,并可改善酒精损伤大鼠肝病理组织结构。结论:叶黄素可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酒精诱导的小鼠肝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藏药打箭菊对D-半乳糖胺(D-galactosamine,D-Gal)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给药组、阳性对照组等6个组。给药组按18 g/kg、9 g/kg、4.5 g/kg剂量以打箭菊水提物灌胃;阳性对照组按50 mg/kg联苯双酯灌胃,每天1次,共7天。灌胃给药第6天下午,模型组和给药组按500 mg/kg体重腹腔注射D-Gal一次。第8天,末次给药24 h(腹腔注射36 h)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并测体重和肝脏重、脾重、胸腺重,求脏器系数,同时切取肝脏检测肝糖原,取肝组织作病理观察。结果:打箭菊18 g/kg、9 g/kg、4.5 g/kg剂量给药组均可显著降低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ALP水平和TBA、T-Bil含量,促进血清中TP、ALB和肝组织中肝糖原的增加,且中低剂量给药组对肝重量增大和胸腺萎缩有抑制作用。病理检查结果也显示有明显的保肝作用。结论:打箭菊对D-Gal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多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葛根素(Puerarin)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的妊娠5天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4组:妊娠期糖尿病模型对照组、葛根素(40、80和160 mg/kg)治疗组和盐酸二甲双胍(200 mg/kg)阳性药对照组,每组16只大鼠,另取16只同期妊娠5天的大鼠作为正常妊娠对照组以及16只同龄非妊娠大鼠作为正常非妊娠对照组。每天经灌胃给药1次,妊娠期糖尿病大鼠、正常妊娠对照组和正常非妊娠对照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疗程为2周。分别于给药前、给药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测定空腹血糖水平;给药治疗2周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测定肝脏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通过苏木精-尹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状况。结果:与正常非妊娠糖尿病大鼠相比,正常妊娠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血清中ALT、AST、ALP活性,MDA含量以及TAOC水平均无显著性变化;肝组织匀浆中SOD、CAT活性和MDA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肝组织均未出现病理形态学改变。与正常妊娠糖尿病大鼠相比,妊娠期糖尿病模型对照组大鼠血糖显著升高,血清中ALT、AST、ALP活性和MDA含量显著升高,T-AOC水平显著降低;肝组织匀浆中SOD、CAT活性显著降低且MDA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与妊娠期糖尿病模型对照组相比,葛根素(80、160 mg/kg)治疗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降低,肝脏组织匀浆中SOD且MDA含量显著降低;葛根素160 mg/kg治疗组大鼠血糖水平显著降低,血清中ALP活性显著降低、T-AOC水平显著升高,肝脏组织中CAT活性显著升高;葛根素160 mg/kg治疗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结论:葛根素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损伤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2):157-161
目的:观察黄根片对四氯化碳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和四氯化碳复合因素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小鼠采用四氯化氮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灌胃给予黄根片,连续10天,观察黄根片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系数,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抗氧化水平及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的影响;采用四氯化碳复合因素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灌胃给予黄根片,连续11周,观察黄根片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ALT、AS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水平、肝脏指数、肝组织羟脯胺酸(Hyp)含量的影响,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影响。结果:黄根片可显著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系数和ALT、AST水平,肝脏系数由模型组的(52±6)mg/g降低到黄根片36.0 g、18.0 g药材/kg剂量组的(42±6)mg/g、(45±8)mg/g,AST由模型组的(107±63)U/L降低到黄根片36.0 g、18.0 g药材/kg剂量组的(53±22)U/L、(54±31)U/L,ALT由模型组(85±41)U/L降低到黄根片36.0 g、18.0 g药材/kg剂量组的(43±16)U/L、(46±21)U/L,并可提高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肝脏的SOD的活性,显著改善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病理状态。和模型组比较,灌胃给药11周,黄根片24.0g药材/kg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大鼠肝脏指数、肝组织Hyp含量和肝纤维化百分率,分别由模型组的(8.8±1.3)g/(100g体重)、(363±96)μg/g(3.03±0.67)%下降到黄根片24.0g药材/kg剂量组的(7.1±1.4)g/(100g体重)、(244±28)μg/g肝湿重、(2.28±0.43)%肝湿重;能显著增高大鼠血清ALB水平,由模型组的(17.7±2.1)g/L肝湿重增高到黄根片24.0g原药材/kg剂量组的(19.8±1.7)g/L。结论:黄根片对四氯化碳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四氯化碳复合因素所致肝纤维化大鼠均具有良好的防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1):105-109
目的:研究复方龙葵颗粒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龙葵颗粒大剂量组(10g生药/kg)、中剂量组(5g生药/kg)、小剂量组(2.5g生药/kg)。除正常对照组外,均开始给予25%的CCl4花生油溶液3 ml/kg,2次/周,1次皮下注射和1次灌胃交替造模,连续10周。造模三周后各治疗组给予不同剂量复方龙葵颗粒干预,阳性对照组给予联苯双酯干预,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的ALT、AST、ALP、T-bil、TP、ALB含量,计算A/G比值;检测大鼠血清中SOD、GSH-Px的活性和MDA含量;解剖取大鼠肝脏、脾、胸腺称重,计算脏器指数,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龙葵颗粒中(5g生药/kg)、大剂量组(10g生药/kg)可显著降低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血清中ALT、AST、ALP、T-bil水平,升高血清中TP,ALB含量;升高血清中SOD、GSH-Px的活性(P<0.050.01),并降低MDA的水平;肝组织内Hyp明显降低;病理观察结果可明显减轻慢性肝损伤的肝脏损伤程度。结论:复方龙葵颗粒对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肝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清除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的作用,并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仙茅乙醇提取物重复给药对大鼠所产生的毒性作用和靶器官,毒性损害的可逆性,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并探讨可能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设仙茅醇提物120g生药/kg、60g生药/kg3、0g生药/kg和空白对照组(等容量蒸馏水),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30天、90天以及停药恢复性观察15天。观察一般症状和体征、血液细胞学、血液生化学及肉眼、光镜和电镜病理学观察。结果:仙茅乙醇提取物灌胃给药30天后,未见明显异常;90天后1,20g/kg组血清BUN高于对照组(p<0.05)1,20、60、30g/kg组CREA高于对照组(p<0.01),1206、0g/kg组ALT高于对照组(p<0.05~0.01)。高、中、低剂量组雌、雄大鼠肝脏和肾脏器系数高于对照组(p<0.01),高、中剂量组雄性大鼠睾丸脏器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子宫脏器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仙茅醇提物大剂量组大鼠的主要脏器无明显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给药高剂量组大鼠肝、肾无明显改变,而雄性大鼠的睾丸及雌性大鼠的卵巢均呈现线粒体肿胀,空泡等病理改变。停药15天后观察,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仙茅乙醇提取物120g/kg长期反复给药,可能引起血清BUN、CREA及ALT升高,肝脏、肾脏、睾丸和卵巢系数增加,透射电镜可见睾丸和卵巢主要表现为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等超微结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萃取液ig对小鼠和大鼠的毒性.方法:小鼠ig复方丹参萃取液7d,计算最大耐受量;长期毒性试验用大鼠连续ig 180天,观察其体重、食量及粪便等一般临床体征,检测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并对主要器官或组织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小鼠灌胃最大耐受时为10g/kg,相当临床用量的971倍;大鼠长期毒性试验中,中、高剂量组ALT、ALP升高,光学显微镜病理切片发现,中、高剂量组的大鼠肝脏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损害.其它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未发现其它受检脏器与受试药物有关的明显毒性病理改变.停药30d后血液生化指标均恢复正常,组织学趋向正常,表明对肝脏的毒性是可逆的.结论:长时间给予复方丹参萃取液(0.195g/kg)无毒副反应,提示该药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SIRT1/AMPK信号通路探讨茵陈蒿汤对大鼠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的治疗效应及分子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美他多辛50 mg/kg组、茵陈蒿汤1.75、3.50 g/kg组,采用梯度灌服不同浓度白酒制备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相应药物或蒸馏水,连续10 d。观察大鼠整体状态,记录各组大鼠酒后行为学表现并评分;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并评分;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SIRT1、p-AMPK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中央静脉附近肝细胞出现明显病理损伤,血清ALT、AST、MDA、TC、TG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SOD活力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SIRT1、p-AMPK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茵陈蒿汤1.75、3.50 g/kg组大鼠肝细胞病理损伤均明显减轻,血清ALT、AST、MDA、TC、TG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SOD活力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SIRT1、p-AMPK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茵陈蒿汤能有效减轻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IRT1/AMPK信号通路,减轻肝细胞氧化应激和脂质蓄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