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城市社区居民对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知晓情况,评估城市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及影响因素,为更好地贯彻《公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个干预社区,运用多种健康教育手段,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公约》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前后对照研究。同时选另1个基本情况相对相近的社区作为对照。结果城市社区居民《公约》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干预社区《公约》相关知识知晓率终末比基线有明显提高(P〈0.05);干预社区终末相关知识知晓率比对照社区终末有明显提高(P〈0.05);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基线,对照社区基线和终末相关知识知晓率无显著差异(P〉0.05);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网络、广播等途径仍是居民获得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城市社区居民《公约》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干预对提高知晓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城乡社区健康教育试点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试点项目实施,了解城、乡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为传播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提供依据。方法干预前、后抽取城乡试点社区居民各3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城市居民在平衡膳食、控制体重、多吃多睡、母婴传播、握手等日常接触知识上的正确持有率有明显提高(P〈0.05)。农村社区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艾滋病传播途径中的大部分知识的正确持有率明显提高(P均〈0.05),血液传播的知识知晓率从项目开始前的40.1%,上升到项目结束时的62.2%;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由22.0%上升到49.4%,性传播知识知晓率由38.8%上升到57.4%。结论无论城乡,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的传播是非常必要的和有效的。农村在艾滋病知识的宣传上需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自贡市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管理机制"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建立社区健康教育长效工作机制提供依据。方法设立试点社区及对照社区,新旧工作机制分别实施于试点社区与对照社区。干预前后对居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进行同题问卷调查,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和方差作统计分析。结果试点社区干预前后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都有明显提高(P0.05);试点社区与对照社区干预后比较,试点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对照社区(P0.05)。结论新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管理机制的运行对群众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优于现行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赵桂娟 《职业与健康》2014,(10):1403-1405
目的了解2010—2012年百色市居民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为制定下一步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百色市右江区5个社区的各80名居民进行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知识的宣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进行调查,以自填式问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0年居民对4个健康知识点知晓率较低,2011年所有健康知识点知晓率均明显提高,2012年则进一步提高(P〈0.05);总知晓率逐年提高(P〈0.05)。2010年4个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2011年均明显提高,2012年则进一步提高(P〈0.05),总形成率逐年提高(P〈0.05)。结论百色市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逐渐提高,表明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及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健康教育综合性干预前后糖调节受损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评价综合性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确定驻某一城市的糖调节受损官兵及家属作为干预组,给予综合性干预;另一城市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宣教。1年后通过知识知晓率、态度认可率、行为养成率的变化,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的知识知晓率、态度认可率、行为养成率在28个指标中有23个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前后自身比较在各指标上均有大幅度提高(P〈0.05)。结论健康教育综合性干预是使糖调节受损人群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糖调节受损进展为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现状,探索适合城市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策略。方法随机抽取试点社区居民75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组织社区居民进行个别访谈和小组讨论。结果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危险因素普遍存在;社区慢性病管理和预防不到位,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通过开展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中心的综合干预活动,短期效果显著,社区居民防治慢性病知、信、行均呈现上升趋势,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6.22%提高到干预后的71.4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O.01);正确信念持有率由干预前的51.70%提高到68.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行为形成率由干预前的43.26%提高到干预后62.4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效的组织体系是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顺利、持续开展的有力保障,实施慢性病防治工作应以社区为中心,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平台,以控制危险因素为目标,以社区卫生需求为导向,开展以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为核心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辽宁省丹东市城市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在丹东市区选择2个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构成相似的社区,抽取2个社区中35岁以上居民分别组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基线调查、干预中期和干预终期分别对调查对象高血压相关知识、行为和高血压治疗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共调查社区居民843人,其中干预组416人,对照组427人。终期评估时,干预组高血压相关知识总知晓率由41.3%提高至80.6%(P〈0.01);对照组由42.1%提高至49.4%(P〈0.01),但提高幅度不大;干预组各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终期评估时,干预组吸烟率由35.4%下降至22.7%,饮酒率由35.6%下降至24.5%,低脂饮食比例由40.5%提高至5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项行为均无明显改变(P〉0.05);干预组的吸烟率、饮酒率低于对照组,低脂饮食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终期评估时,干预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70.2%和55.3%,较基线调查时明显提高(P〈0.0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性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应用参与式方法在农村居民中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为农村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随机抽取江苏省3个县的6个乡镇,年龄在65岁以下的农民1887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参与式方法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后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对结核病的态度和相关行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参与式干预方法对农村社区居民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人群糖尿病防治知识及行为的影响,为有效开展社区糖尿病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社区干预试验研究方法,选择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对干预社区居民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的干预活动;通过比较2个社区基线及1年半后糖尿病防治知识和行为变化情况,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1年半后,干预社区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明显提高,糖尿病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也有所提高;而在对照社区,社区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与干预项目对社区居民糖尿病知识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应加强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在广州市社区人群中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越秀区抽取2个居委会,对社区居民实施1年的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随机抽取700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居民的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正确率,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分别收回有效问卷627份和618份。干预后,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P〈0.01),知识总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总正确率,分别由干预前的49.8%和74.7%,上升到干预后的69.7%和82.3%(P〈0.01)。结论开展社区居民结核病健康教育对提高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促进其形成健康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温州市某县城乡居民应对台风灾害的知识与技能干预效果,探索台风灾害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方法。 [方法] 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温州市苍南县项目点2 个城镇及2 个农村社区的居民进行为期1 年的台风灾害健康教育干预,问卷调查并评价干预前、后的效果。 [结果] 在开展干预活动后,居民防御台风灾害总体意识从干预前的74.96%提高到干预后的85.09%,应对台风灾害知识与技能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73.94%提高到干预后的83.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45、317.63,P 〈 0.01);其中,城镇居民的知晓率增加了4.58%,农村居民知晓率提升了15.15%,农村居民知晓率提高幅度高于城镇居民,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84、379.23,P 〈 0.01)。[结论] 本次干预总体有效,农村社区的干预效果高于城镇社区,应继续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台风灾害健康教育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农村居民高血压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射阳县5个不同方位镇的18岁以上常住居民,于2005年采取规范的健康教育措施,如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等。在实施干预前和3年后,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分别获取被干预对象对于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资料。结果高血压影响器官功能、多吃动物内脏有害及新鲜蔬菜营养等9个方面的知识知晓率,干预后(89.6%)明显高于干预前(12.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血压行为、喝牛奶豆浆和常吃五谷杂粮等7个方面行为形成率,干预后(85.8%)明显高于干预前(18.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中卫生书报刊拥有和阅读、希望提供上门测血压和宣传慢性病知识等6个方面的健康需求率,干预后(80.3%)明显高于干预前(31.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活动在提高射阳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和降低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流行水平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宝鸡市城乡居民艾滋病知晓情况和态度,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全市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13年调查全市城乡居民2 719人,其中学生1 142人,城镇居民647人,农村居民450人,农民工480人.结果 学生、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农民工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2.36%、82.30%、81.16%和77.04%,各类人群知晓率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居民对待艾滋病感染者6个问题的正向态度持有率各类人群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城乡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十二五”行动计划确定的既定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对感染者的歧视态度仍然存在,我市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嘉定区城乡居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健康行为形成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嘉定区12个镇(街道)3593人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嘉定区居民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为82.0%和64.4%。城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7.8%,农村居民为76.2%;城区居民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4.7%,农村居民为64.2%。城乡居民间有16项单项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有3项健康知识知晓率农村居民高于城区居民,其余13项均为城区居民高于农村居民。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月收入和城乡居民间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居民间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城乡居民之间健康知识水平存在差距,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武汉市社区人群对灭鼠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居民灭鼠意愿及知识来源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干预活动,探索社区灭鼠宣传教育的有效模式和方法,评价干预效果,为制定适宜的社区灭鼠宣传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在武汉市江岸区和江汉区所辖的4个街道,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方法,从每个样本街道中各抽取1~2个社区,共抽取7个社区,分为试验社区和对照社区,分别抽取18岁以上人群进行知信行(KAP)问卷调查。结果 试验社区90.0%的受访居民对2011年的灭鼠表示满意,高于对照社区的29.2%(χ2=109.601,P〈0.01)。15.0%的试验社区及59.4%的对照社区受访居民住宅中发现鼠类。试验社区居民对灭鼠常识及相关情况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社区(P〈0.05),其中大部分问卷条目的知晓率差异明显,其他问卷条目的知晓率差异不明显。在对照社区和试验社区中,一般小区78.8%的居民购买灭鼠药械消灭其住宅中鼠类花费〈5元,47.5%的居民拒绝即便是免费的防鼠服务。结论 在社区灭鼠工作中,需要进行长期多途径、针对性强的灭鼠宣传。该调查对未来武汉全市灭鼠教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卫生村创建前后农村居民对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健康行为形成情况,为今后开展创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卫生村创建标准中的相关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人群一般情况、了解健康知识的途径、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情况等。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于创建前后入户询问调查。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农村居民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健康知识的人数由创建前的24.22%上升至创建后的36.46%(P0.05),农村居民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由创建前的73.59%上升至创建后的92.07%(P0.05),农村居民健康行为的总形成率由创建前的72.84%上升至创建后的85.65%(P0.05)。结论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创建卫生村对提高农村居民卫生健康意识、促进农村居民健康行为形成效果显著,是推动农村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及提高全民健康知识水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苏北地区社区居民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状况,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合理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苏北地区7个县市各随机抽取1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部分居民作为干预组,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其余未接受健康教育的居民为居民对照组;在徐州医学院随机抽取部分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对照组。结果共发放问卷1700份,收回有效问卷1595份,有效率93.82%。其中干预组372人,居民对照组1147人,大学生对照组76人。艾滋病知识得分干预组为54.30±21.28分,居民对照组为52.88±20.16分,大学生对照组为81.95±3.68分。艾滋病态度得分干预组为68.33±24.67分,居民对照组为65.31±27.61分,大学生对照组为87.76±9.88分。与居民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对“艾滋病全称”、“病毒英文缩写”、“艾滋病感染者以20~29岁居多”、“患性病者易传播艾滋病”、“咳嗽喷嚏不可以传播”和“蚊虫叮咬不可以传播”的知晓率较高(P〈0.05);除“患有性病更容易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干预组与大学生对照组相当外,其余题目知晓率干预组均低于大学生组(P〈0.05)。干预组在“健康教育是最好的预防”和“想接受更多艾滋知识”的正确持有率均高于居民对照组(P〈0.05);除“对艾滋病人恐惧”的正确持有率与大学生组相当外,其余题目的正确持有率均低于大学生对照组(P〈0.05)。结论大部分的艾滋病知识题目得分与态度题目得分干预组高于居民对照组,但健康教育效果并不明显,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应该有行政参与有领导重视,利用各种组织机构和大众媒体深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四川省公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18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居民20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性对食物中毒应对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男性知晓放射性事故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1),其他知晓率无性别差异。高年龄组(≥60岁和50~59岁)对各项知识知晓率都较低,30~39岁年龄组知晓率最高。文化程度越高,知识知晓率越高。农村居民麻疹预防知识答对率显著高于城市居民,其他知识知晓率城市居民显著高于农村居民。结论影响四川省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最主要的因素是文化程度和城乡差别。今后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并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在低文化程度人群中普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查吉林省腰甸村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获取途径,为进一步完善当地农村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长期居住于当地的村民3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农村居民对健康知识知晓率不同,居民随年龄的增长,健康知识知晓率逐渐降低;除妇幼保健知识,其他健康知识知晓率男性村民均高于女性村民(P〈0.001);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增高(P〈0.001);村民获取健康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87%)。[结论]吉林省腰甸村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水平不高,应针对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人群特点,建立符合当地农村居民要求的个性化健康教育策略,提高当地农村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