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室间隔缺损(V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以往多采用手术治疗。Lock等最早于1998年应用Rasnkind双面伞封堵器进行了成功的封堵。其后几年,又有多种封堵装置应用于临床,但因存在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高,操作复杂,较易移位、脱落,价格昂贵等问题,使其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2002年Amplatzer封堵器的应用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安全性,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心室间隔缺损(V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以往多采用手术治疗。Lock等[1]最早于1998年应用Rasnkind双面伞封堵器进行了成功的封堵。其后几年,又有多种封堵装置应用于临床,但因存在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高,操作复杂,较易移位、脱落,价格昂贵等问题,使其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200  相似文献   

3.
Amplatzer封堵器成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8岁,因上腹痛23天,气短、乏力5天入院。患者缘于23天前晚餐后突然出现上腹部胀痛,伴大汗,乏力,无恶心、呕吐,休息后无缓解,查心电图V1-V6导联ST段抬高,肌酸激酶(CK)3 000 U/L,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症状缓解。5天前患者出现血压下降为80/60 mm H  相似文献   

4.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成人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成人心脏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护理效果。对58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监护。结果术中配合良好,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做好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全程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报道58例成人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成功55例,成功率95%。本组患者并发心律失常13例(其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迷走神经反射2例,伤口出血1例,发热6例。护理要点包括监护心律、心率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防治迷走神经反射;做好伤口出血的防护及发热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本组5例传导障碍性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心电监护、血压监测,及时发现处理问题,4例病情很快恢复,1例经安装临时起搏器后情况良好。其他并发症经及时处置都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6.
1例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以往开胸术是其惟一的治疗方法.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经导管介入性治疗VSD已在临床广泛开展。我科于2004年2月17日成功利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1例20月的VSD婴儿,在年龄上来说为我省首例。由于该患儿年龄小、操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旨在评价超声心动图在行偏心性 Amplatzer室间隔封堵器经导管修补室间隔膜部缺损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行经导管偏心性 Amplatzer室间隔封堵术的患者 47例 ,年龄 3~ 3 7岁。超声心动图用于封堵治疗前患者的筛选 ,封堵术中封堵器放置的引导和监测以及术后的随访。结果  47例 VSD患者均在超声心动图引导和监测下成功地完成缺损封堵。术前超声检查测量室间隔膜部缺损直径 3~ 10mm,平均 (5.2 3± 0 .67) mm,左心室造影测量室间隔膜部缺损直径 3~ 11mm,平均 (5.45± 1.0 2 ) mm,超声测值与造影测值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VSD距主动脉瓣环的残缘长度 ,超声测值小于造影测值约 3 mm。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检查手段 ,在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的术前病人筛选、术中的引导、监测以及术后随访中有着其他影像检查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中的侧重点及其临床价值,以提高先心封堵成功率。方法:6例PDA、8例ASD及2例VSD待外科手术患者。经胸或/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符合条件而行经导管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结果:Amplatzer封堵器除1例患者因双孔ASD,最大伸展径较大而放弃封堵外,6例PDA、7例ASD及2例VSD在超声指导下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成功,均无残余分流,总的成功率为93.75%(15/16)。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PDA、ASD及VSD术前病例选择,术中指导监测,封堵器型号的选择与术后疗效评价等均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籍振国  刘刚  刘坤申 《临床荟萃》2006,21(15):1093-1094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在存活的婴儿中发生率约占0.8%,其中室间隔缺损(VSD)最常见,占32%[1],而膜周部VSD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先天性VSD的90%[2].VSD,尤其是占比例较大的膜周部VSD由于紧邻三尖瓣、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房室结区位于室间隔膜周部后上方并在膜周部的后下缘分出左、右分支,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相对较多,操作时间长、过程复杂.以往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自1988年以来,相继应用Rashkind双面伞封堵器、Lock蛤壳式封堵器、Sederis纽扣补片式封堵器、可控弹簧圈等技术成功封堵了VSD,但高并发症、低成功率、操作复杂及较高的成本限制了其应用.直到2000年国外研制Amplatzer新型VSD封堵器动物试验成功,2002年临床应用成功[3],2003年达到了技术成功率97%以上,并使VSD的介入治疗成为新的选择.VSD国外产品的不断成熟再加上国内同类产品的上市,使这一技术在国内逐步开展.我中心于2004年初采用此类国产封堵器开展了此项工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燕娥 《护理研究》2004,18(5):819-820
以往手术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惟一的方法.但随着医疗器械的推陈出新及介入医学的发展,国内外已有多家医院成功地应用经皮导管技术治疗VSD。我科于2002年3月-2003年8月应用Amplatzer封闭器治疗VSD14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emphasizes that VSD should not be immediately diagnosed as a congenital disorder; instead, regional wall motion abnormalities in the left ventricle should also be taken into account since it may result from mechanical complications of neglec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报道 60例婴儿期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修补结果和体会。方法 :对 60例 2~ 11月龄、体重 3 2~ 9 5kg的室间隔缺损婴儿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修补。其中 2 8例因难治性肺炎或心衰在儿科控制下急诊手术。结果 :本组手术死亡 1例 ,手术死亡率 1 67%。手术死亡的原因为术前心导管检查致急性心包填塞 ,急诊手术后出现严重低心排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结论 :婴儿期室间隔缺损采用外科手术修补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国产对称型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即刻及近期效果。方法:纳入2003-08/2005-04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住院患者45例,经胸心脏超声和左心室造影明确确诊为膜部室间隔缺损。采取经左心系统-室间隔缺损-右心系统建立导丝轨道,再经股静脉沿导丝经输送鞘送入封堵器的介入方法实施封堵。术后即刻、72h及1个月行经胸心脏超声复查。观察疗效。术后1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多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①42例成功封堵,全组技术成功率93%,术中未发生任何严重的并发症。②已行封堵的全部患者术后均无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100%。术后72h及1个月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无残余分流。③1例术后5d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阿-斯发作,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出现阵发性房颤,10例出现发热,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④1个月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三尖瓣返流量术后均小于术前[术后1个月:(3.23±0.32),(4.54±0.63),(3.04±0.37)mm,(20.53±5.6)mL;术前:(3.61±0.59),(5.12±0.54),(3.34±0.45)mm,(28.27±7.12)mL,P<0.05]。结论:应用国产对称型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损伤小、成功率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国产对称型封堵器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的近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国产对称型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即刻及近期效果。 方法:纳入2003—08/2005—04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住院患者45例,经胸心脏超声和左心室造影明确确诊为膜部室间隔缺损。采取经左心系统-室间隔缺损-右心系统建立导丝轨道.再经股静脉沿导丝经输送鞘送入封堵器的介入方法实施封堵。术后即刻、72h及1个月行经胸心脏超声复查。观察疗效。术后1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多项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①42例成功封堵,全组技术成功率93%,术中未发生任何严重的并发症。②已行封堵的全部患者术后均无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100%。术后72h及1个月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无残余分流。③1例术后5d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阿-斯发作,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出现阵发性房颤,10例出现发热,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④1个月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三尖瓣返流量术后均小于术前[术后1个月:(3.23&;#177;0.32),(4.54&;#177;0.63),(3.04&;#177;037)mm,(20.53&;#177;5.6)mL;术前:(3.61&;#177;0.59),(5.12&;#177;0.54),(3.34&;#177;0.45)mm.(28.27&;#177;7.12)mL,P〈0.05]。 结论:应用国产对称型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损伤小、成功率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95例婴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婴儿室间隔缺损(VSD)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的经验。方法 低温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术中发现60(63.2%)例合并其他畸形,予以同期矫治,直接缝合VSD74例(77.9%),补片修补21例(22.1%),除7例用涤纶片或毡片均用新鲜自体心包片修补。结果 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9%,30天内死亡6例(6.3%)。随访89例,除3例(3.2%)有少量残余分流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VSD有症状者早诊断、早手术效果满意;无症状者可观察到1岁左右,体重6kg以上再手术有利于避免风险。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最大直径(DVSD)与主动脉根部内径(DAO)比值对胎儿单纯室间隔缺损(i-VSD)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选取产前胎儿心脏超声诊断为i-VSD并于出生后3个月有随访记录的胎儿175例,其中膜周部i-VSD 83例,肌部i-VSD 82例,干下i-VSD 10例。依据DVSD与DAO的比值R(R=DVSD/DAO)将VSD分为大型(R>1/2)、中型(1/32=24.3,P=0.000)。(2)83例膜周部i-VSD胎儿中,5例R≤1/3,出生后3个月自然愈合率为40.0%(2/5);35例1/31/2,出生后3个月自然愈合率为7.0%(3/43)。不同R值的膜周部i-VSD胎儿出生后3个月自然愈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0,P=0.020)。(3)82例肌部i-VSD胎儿中,21例R≤1/3,出生后3个月自然愈合率为66.7%(14/21);39例1/31/2,出生后3个月自然愈合率为27.4%(6/22)。不同R值的肌部i-VSD胎儿出生后3个月自然愈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1,P=0.029)。(4)干下型i-VSD 10例,2例R≤1/3,4例1/31/2,均未自然愈合。 结论不同部位的i-VSD其出生后自然愈合率有差别;DVSD与DAO的比值(R值)对胎儿期i-VSD的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筛选、术中监视引导及术后随访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对11例VSD,1例心肌梗死室间隔肌部穿孔患者,术前测量VSD形状与大小,术中监测封堵过程,术后随诊封堵效果.结果 VSD膜周部5例、隔瓣后型3例、膜周嵴下型2例、嵴内漏斗部1例、心肌梗死室间隔肌部穿孔1例,共安置13个封堵器,其中1例患者有两个相距较远的缺损,安置了2个封堵器,被封堵的VSD直径为3~8 mm,平均(5.2±0.8)mm,选用封堵器直径应比VSD测值大2 mm,最大封堵器直径为10 mm.10例患者封堵术后即刻观察,穿隔分流消失,术后1周复查,封堵器位置良好、稳定,无经封堵器残余分流;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术后24 h超声心动图复查分流消失;1例少量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复查最大分流速度为1.2 m/s(低于险值2 m/s),于6个月后复查仅见微量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在VSD封堵术适应证的筛选,封堵器释放时间的确定,释放时即刻疗效的评价及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俞梅  徐耕 《新医学》2012,43(3):141-145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传统的外科手术曾被认为是治疗VSD的金标准,但有一定的危险性和致死率.近10年来经导管封堵治疗VSD得到迅速发展,且Amplatzer封堵器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是目前最常用的关闭肌部和膜周部VSD的封堵器.经导管封堵VSD术安全、有效,肌部和膜周部VSD的封堵治疗较外科手术并发症少和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