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经的"诸寒收引"可认为是寒气的宏观行为纲领.在当今能否借鉴系统生物学方法,以阐明寒证与机体的多个系统相关.本文试图阐释寒证"诸寒收引"行为的宏、微观生物学基础.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论述:1、Ca2+依赖的PKC信号通路的生物学功能及与寒象体质的关系;2、cAMP/cGMP比值与"诸寒收引";3、周围血管循环与"诸寒收引".  相似文献   

2.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出自《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本文试以此为寒痹的基本病因病机,提示寒痹从肾论治的机理,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3.
中医寒与热是阴阳发生偏盛偏衰所引起的基本病理变化 ,其中寒证包括“阴胜则寒”的实寒证和“阳虚则寒”的虚寒证。近年来 ,有大量研究寒证本质的报道 ,现将有关寒证的动物模型研制、形成机理、治则及研究方法方面的文献综述如下 :1 寒证动物模型研制1 1 寒凝血瘀证模型 郑氏[1 ]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将正常大鼠呼吸频率测定后 ,置于罩有铁网罩的瓷盘上 ,放入低温冰箱 ,箱内温度调至 - 1 5℃ ,持续4h左右 ,复制出寒凝血瘀证“呼吸缓弱”的模型。倪氏[2 ] 将冷冻组家兔的双侧后肢上、下、左、右围置低温冰袋 (-2 5…  相似文献   

4.
寒热性中药对 SD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寒,热性中药对SD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寒药组,热药组三组,分别用生理盐水,知母石膏汤,附子干姜汤灌胃3周后,从行为,生理,生化,免疫等多角度评价寒,热性中药的作用。结果:1,寒药组,热药组在症状,行为上分别表现出类寒证和类热证的改变。2,下列指标改变达到统计学差异;(1)体重,肛温,二便;(2)肝脏重量,肝脏重量/体重;(3)红细胞免疫,RBC-C3bRR,RBC-ICR。3,下列指标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但有一定的作用趋势,(1)行为测试;空地测试,巷道取食;(2)肾脏,脾脏,胸腺重量及其与体重比值;(3)红细胞Na^ -K^ -ATPase;(4)甲状腺素T3,T4;(5)肿瘤坏死因子(TNF).结论:大鼠持续饲喂寒,热性中药可对大鼠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在生理上出现代谢,消化功能的改变,在行为上分别出现寒证或热证的特征,并可影响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寒,热性中药对内分泌,生化酶等也呈现出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将仲景运用附子的范围概述为7个方面:1.与祛寒药物配伍,适应于阴寒证;2.与清泄药物配伍,适应于热证;3.诸加附子法可具温中济燥、温肾强心、回阳救逆、化气行津等功效;4.与益气之品为伍,用于阳衰阴盛之患;5.与育阴之品为伍,功在潜化;6.与收敛药为伍,可固摄元真,潜阳宁冲;7.与发表宣卫之品为伍,可应用于多种外感及内伤诸疾;8.用附子常配伍甘草、生姜、蜜、盐等以制其毒性。  相似文献   

6.
中医寒证基础研究已经建立起寒证-基因组研究平台,并以此探索寒证的生物学本质.生物学网络构建是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之一,对寒证研究产生的大量数据的处理带来了新的技术支撑,并将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与寒证研究有利地结合起来,为寒证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医肝寒证综述湖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410008)李家帮对肝寒证的认识肝寒证包括寒滞肝脉和肝阳虚两个亚型(肝阳虚又有气虚和阳虚程度不同)。寒滞肝脉为寒邪直中厥阴肝经所致,属外寒致病;而肝阳虚为肝脏本身功能不足,阳虚生内寒所致的病证。但肝阳虚往...  相似文献   

8.
寒证是八纲辨证的重要组成,寒凝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型。冠心病寒凝证的形成,可能是多种致病因子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机体细胞内某些基因转录和表达为蛋白质,有些蛋白质表达增多,有些蛋白质表达减少,有的蛋白质表达停止,有的正常情况下不表达的蛋白质被启动,等等,机体的代谢、体温调节、神经系统感觉、内分泌等各方面的生物学行为发生改变,在临床表现出寒凝证。温阳法可通过调节一种或多种蛋白的表达,调节上述生物学行为达到治疗冠心病寒凝证的目的。“阳微阴弦”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病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的局部肿块、疼痛、面色晦暗、舌质青紫、脉象沉细涩等临床特征与"寒主收引、主凝滞、主痛"等中医理论相符,故而"阳虚寒凝"是恶性肿瘤发病的关键病机.  相似文献   

10.
探讨"伏寒"理论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伏寒的隐匿性、积聚性、动态时空性、伤阳气、渐进性、寒性收引、伏寒生浊等特点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先天之寒、后天之寒、寒气潜藏成"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伏寒"形成的原因。正虚邪盛是内异症"伏寒"发生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鼻鼽辨证要分清寒热、虚实、表里,以寒热为纲从表实寒证、表虚寒证、里实寒证、里虚寒证、里热证、表寒里热证(真热假寒)六个方面论述了严道南治疗鼻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1按照寒热从化对少阴病进行分类,可分为寒化证和热化证2大类。在寒化证中,尽管都是寒证,但有实寒证和虚寒证之分,其中四逆汤类证即属于实寒证,而其他寒化证则属于虚寒证;在热化证中,尽管都是热证,但有实热证与虚热证之分,其中少阴三急下证、伤津动血证、甘草及桔梗汤证等属于实热证,而黄连阿胶汤证和猪苓汤证则属于虚热证。2少阴三急下证即是少阴邪从热化,热势鸱张,恐有阴竭之虞,故以大承气汤急下存阴,属于少阴病实热证,而并非少阴兼有阳明,不能因用大承气汤就断为阳明病,即不能以方定病,而是因病遣方。3少阴病实寒证,从方剂中附子的炮制和配伍,即可见其端倪。凡用生附子,配伍干姜的四逆类方剂,是以祛寒为主,温养为辅,主治寒邪偏盛的实寒证。而凡用熟附子,配伍人参、桂枝等药物的,是以温养为主,祛寒为辅,主治阳虚为主的虚寒证。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寒热属性分类及其对中西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寒热属性分类规律及其对中、西药疗效的影响。方法:397例来自多中心的RA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病例,随机分为中药组203例和西药组194例,西药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药,中药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和辨证用药。按ACR20标准评价治疗3个月和6个月的疗效。观察患者初诊时寒热相关症状和舌象13项,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将患者分为寒证和热证,分类结果与中医师辨证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比较寒、热证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因子分析分类结果与医生辨证的结果一致。西药组3个月疗效中寒证患者有效率51.67%,热证为29.09%;6个月疗效中寒证有效率为88.52%,热证为55.36%,寒证疗效均高于热证,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据中医理论对疾病再分类有利于提高治疗方案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凡以温热性药物为主,组成的具有祛寒温阳作用的方剂,称做为祛寒剂。寒有外寒,里寒之分,本讲所介绍的是治疗里寒证的方剂。里寒证,无沦是从外袭入,或从内生,均由元阳不足所致。因此,祛寒剂的作用就是驱散寒邪,助长阳气。临床中依据祛寒剂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与温经散寒三类。由于本类方剂多是辛温燥热之品,使用时必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全面系统地探究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之上热下寒证的症状特点。方法 使用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调查表评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诊收治的168例GAD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与西医精神症状信息。专家判定其中100例为上热下寒证患者,68例为非上热下寒证患者。通过频数分析研究上热下寒证的常见寒、热症状分布特点。通过层次聚类分析GAD之上热下寒证的病位证素、病性证素。再通过提取GAD之上热下寒证的核心症状,进行核心症状间的复杂症状网络分析,探究上热与下寒症状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后联合聚类分析与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探寻GAD之上热下寒证的核心病机。结果 GAD上热下寒证的患者较非上热下寒证的患者病程更长,焦虑程度显著较高,常见症状(频率>30%)更多。GAD上热下寒证常见(频率>30%)的寒、热症状有:口舌干燥、舌苔白、两目干痒、下肢不温、面部洪热潮热、口苦、口渴欲饮、小腹畏寒、腰凉、盗汗、头热汗出、脉滑、手热足冷、足胫寒冷、面部多汗。GAD上热下寒证的病位证素为:心、胃、肾、督脉、脾、胆;病性证素为:火热、寒凝、气滞、气虚、阳虚。精神焦虑在核心症状的复杂症状网络中的作用最大。结论 精神症状在GAD上热下寒证的症状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潜在的核心病机可能是“君火失明,相火离位”,其治疗则为清热安神,辅以温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寒、热证动物模型心电活动、自主活动等体伍指标的差异,初步探讨寒、热证与机体功能活动强弱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黄连、苦参(1:1)长期灌服,结合低温环境制备寒证大鼠模型;以附子、肉桂(1∶1)长期灌服,结合高温环境制备热证大鼠模型.观察寒、热证动物模型的心电活动、自主活动、体温及体重等指标的差异,并测定血中儿茶酚胺含量.结果:寒证动物模型心电活动较弱,自主活动减少,体温较低,体重增加率低,儿茶酚胺含量较低;热证动物模型心电活动较强,自主活动增加,体温较高,体重增加率亦较低,儿茶酚胺含量较高.结论:寒证是机体功能活动衰减的表现,热证是机体功能活动亢盛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上热下寒证是机体阴平阳秘常态被打破的状态。搜集古今文献,阐释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并提出从"系统辨证脉学"入手对上热下寒证作出明确诊断。用该脉学体系中的"寒""热"两个要素来分析机体的阴阳失衡状态,即以脉象"尺寒寸热"对应机体"上热下寒"的阴阳紊乱。同时提出需以脉象中其他要素为背景脉象,以达到辅助诊断、分析病因病机、判断病情发展进程等目的。以脉断证,以实现对临床相应证候的诊断,同时清晰认识整个疾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症状体征的角度,构建中医寒证和热证的诊断模型,为寒热辨证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 从《证候规范与辨证方法体系的研究》构建的证候要素-症状数据表中分别筛选与"寒""热"有关的症状,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特征筛选出排序前15的症状,随机划分为10份,按照7:3作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重新采样后以最佳参数分别构建寒证和热证的随机森...  相似文献   

19.
张蜀武教授运用温通法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蜀武教授对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辨证分型,认为该病中、后期多为寒证,临床上以血瘀寒凝、痰瘀寒凝、痰瘀寒凝为多见,采取温通法进行治疗,分别运用天台乌药散、少腹逐瘀汤和小金丸加减,多能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寒证是阴邪易致肌体阴气偏盛而阳气受损,或是阳气虚衰而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多由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寒凉之品,内伤久病,阳气耗伤,阴邪内盛所致的疾病。还与脏腑、八纲、气血津液等辨证方法中各证兼现,因而临床多以寒证为主证。致病多在冬季,其他季节虽亦可见,但毕竟不如冬季之甚。故在对以寒证为主证的病人进行护理过程中,以下几方面特别值得重视。辨证求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人体的阴阳失调主要表现在“寒、热”证上。这是由“寒、热、表、里、虚、实、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